一、培养目标 i0K 2#}=^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领域内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就的高级专门人才。 oo\^}jb
二、报考条件 #p>&|I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勤奋学习,愿意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py:L-5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获得境外学历学位的人员,须持有教育部的海外学历认证报告。 <efO+X!
3.同等学力人员。 (WC
=om
我校对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规定如下: SNOc1c<~
报考者须获得学士学位,连续工作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且到截止报名时间为止,已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或在省级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5篇。“国家级学术期刊”和“省级学术期刊”由研究生招生办参考我校科研处制定的学术刊物界定标准确定。 nplt
sK):
未经审核的同等学力人员报名无效。 @i!+Z
4.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3KS
oA"^
5.有两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yO7y`;Q(sF
三、招生人数 >IrQhSF
我校2011年博士生招生一次,各专业导师计划招生人数见博士生招生目录,实际招生数以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为准。 @y7KP$t
四、报名时间 _Sfu8k>):
2011年2月10日至2月28日。 $I*}AUp
v?
五、报名方式 \#]%S/_ A
2011年博士生报名采用网上报名系统,具体操作办法见报名系统中的《实施细则》。网上报名以信誉为基础,请考生如实填写个人报考信息。若发现有弄虚作假者,我校将在5年内不再接受该考生报考。 IF6$@Q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不再需要开具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介绍信。但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拟报考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考生以及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在履行合同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须征得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如果考生与所在单位或委托、定向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并由此造成不能调档、不能参加复试、甚至不能录取等后果,责任由考生自负。 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