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Fnak:R0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 mTtaqo_Bh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是我校材料加工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课程之一。它的评价标准是合格硕士生应达到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CAD/CAM基础。 d%0Gsga}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uOzoE_i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5e,u*J]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r(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pj9)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Gl'G;F$Y-
基础知识 25% b_nE4>
基础工作及发展现状 25% S=)
c7t?a
编程 50% ?H PAX
(四)题型比例 P#V!hfM
简答题 约 50% 9.\SeJ8c
编程题 约 50% [yN+(^i
(五)参考书目 SZe55mK `
1.孙家广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础》(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a-|pSe*rx
2.潭浩强 《C程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 ]P wS3:x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一、基础知识 .kU^)H"l
1. CAD/CAM的软件与硬件 ~;CNWJtcf(
2. CAD交互技术基础 uc+{<E3,%
3. 图形绘制基础 I{dy,\p
4. 图形变换基础 Z}!'fX."
5. 产品造型与设计基础 [pTdeg;QE
6. 参数化设计基础 >D!R)W`
7.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基础 'k\j[fk/K
8. 计算机辅助制造基础 !gW`xVGv
9. 计算机辅助有限元分析基础 _[&V9Jt
10. 产品数据管理 qzNb\y9G
二、基础工作及发展现状 VnW6$W?g
1. 所从事过的CAD/CAM研究工作 X<8|uP4
2. 所开发过的CAD/CAM系统 ,zx{ RDI
3.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概况 2fr%_GNu
4. 网络技术的应用概况 ,e'm@d$Q*
5. 集成化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id9QfJ9t
6. 国内外著名CAD/CAM系统的概况和比较 U
AXp;W`
三、编程 UZs '[pm)
1. C语言的综合运用 >xo<i8<Miv
2. C++语言的初步运用 (.!9
GYQ:G=
2004.7.7 HcIJ&".~
(转载自:Freekaobo.com) TfZ M0Wz
Yf9E0po
时间:2005-06-21 12:08 KdozB!\
XlF ,_
-------------------------------------------------------------------------------- &q|vvF<G
wwdmz;0S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金属材料冶金学 rR@]`@9
&M@ .d$<C
一、考试性质及对象 ru`7iqcz
geK;r0(f
本课程考试是为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招收博士生而设置,其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考试对象是参加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7hn[i,?`
H
'{cND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Wl~
a l
N:
3=G`Ws
应考范围: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金属熔炼原理与精炼、金属结晶过程度控制与变质、金属的合金化、固态相变过程及控制、焊接与连接过程的冶金现象和理论问题。 *%jXjTA0D
K3:z5j.X
三、评价目标 prS%lg>
Y{j~;G@Wl
考查考生了解和初步掌握运用近代物理冶金学和金属熔炼的基本原理描述金属材料的熔炼、合金化、液态金属精炼、结晶、变质、相变过程的组织控制和性能强化等问题。 ]vcT2lr]
?
3DFm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c(Y~5A{TXO
l5^Q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h/C{
V8F!o
3 题 型:问答和分析题; lv]U)p
{@
Lun6\
四、考查要点 DHn\ =M
dAG@'A\f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 o
AN,_1v)
金属熔炼原理与精炼 IG}yGGn
铸铁熔炼的基本要求,冲天炉熔炼铸铁时炉内冶金变化,铸铁的炉外脱硫。 ]{i0?c
感应电炉加热及熔化原理,铸钢的感应电炉熔炼,低碳及超低碳钢的炉外精炼。 ?8grK
铸造铝合金的熔炼及其精炼,镁合金的熔炼。 ^0_ >
金属结晶过程度控制与变质 )ty>{t
铸铁的结晶与组织的形成,灰铸铁基本成分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铸铁的孕育处理,球墨铸铁的石墨球化处理及石墨球化机理,球铁的组织与性能,稀土及微量元素对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arKf9`9
铸造碳钢的结晶过程,铸造碳钢的结晶组织对性能的影响,铸造碳钢化学成分对钢性能的影响。 &VU^d3gv~
铝硅合金的变质,铝硅合金的组织与性能,铝镁合金的晶粒细化处理,高强度镁合金。 }@$CS5w
铸态组织的控制途径 5R.jhYAj
金属的合金化 y<IHZq`C3
铸铁的合金化,合金化的作用,合金元素对组织性能的影响,抗磨铸铁的组织与性 能,耐热铸铁的组织与性能,耐蚀铸铁的组织及性能。 L1lDDS#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我国常用的铸造低合金钢及提高强韧性的途径,铸造不锈钢及提高其性能途径,铸造高锰钢及其加工硬化机理。 K
..Pn17t
铸造铝硅合金的合金化。 8$JJI({bH
固态相变过程及控制 r.LO j6c
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淬火、正火、回火等的工艺特点。 Vx[Q=raS
热处理对碳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铸造低合金钢的热处理。 }3
~*/30V
铸造铝合金的热处理强化原理。 Vd.XZ*}r*
6. 焊接过程冶金学 JeVbFZ8
nF3Sfw,
高能束加工中快速加热和快速凝固。 jfvlkE-uK
提高焊缝金属韧性的途径。 e=jtF"&
固态连接冶金问题。 fk2Uxg=[
各种焊接方法焊接接头区组织变化。 kotKKs
RAEN
&M
2004.7.7 iRW5*-66f
[;toumv
Zia6m[ ^Q
(转载自:Freekaobo.com) Sxy3cv53
,pZz`B#
时间:2005-06-21 12:08 oe9S$C;$'
T sJ71
-------------------------------------------------------------------------------- ``Um$i~e%
:w4 H$+j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微机原理及应用2005-5-12 14:41:20 华中科技大学 考研共济网 gs@^u#O
[ifQLsHA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SN QLEe
?K.!^G
一、考试性质 M9yqJPS}B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任选科目之一。它的评价标准是相关学科的优良工学/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及毕业研究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设计能力,有利于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属各二级学科专业择优选拔博士研究生。 zlh
\P`
9FT==>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wz:w6q
《微机原理及应用》的考试范围包括:微机基础知识(含微机运算基础,典型CPU、存储器等主要元器件结构、特性,微机系统电路及I/O操作原理,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I/O接口电路基础知识(含并行与串行接口原理、电路及典型芯片,定时/计数器等),微机外围接口电路与技术(含开关量、模拟量I/O接口,外设接口及通信网络接口等),微机测控系统的原理与设计(含测控系统构成,数字信号处理原理,测控原理和实现方法等),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现状。 3
}rx(
考查要点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 h!hv{c
5'0kf7
三、评价目标 .e:+Ek+
在考查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hn/SS
1. 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论、技术和设计方法。 t6+>Zr
2. 熟悉典型元器件的性能和应用特点,熟悉汇编语言和程序流程。 ZQJh5.B
3. 能综合运用微机硬软件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测控原理,正确解答相关应用问题,具备提出微机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和进行技术评价的能力。 cja-MljD
4. 比较广泛地了解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现状,以及与微机测控应用相关的硬软件新技术的中英文名词、特点和应用领域。
4MgG]
YGq-AB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_..5G7%#%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eR8>5:V_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Q[Tbdc%1EG
(三)题型:名词解释题、计算分析题、电路设计题和问答题。 iB'g7&,L
|1 LKdP
五、参考书目 `VOLw*Ci
1. 肖广润 周惠领 张鄂亮,《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8051、8098单片机应用基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WS<6j[q
2. 方建淳,《8098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uFi[50
3. 刘振安、张裕仁,《MSC-96系列单片微机原理与实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 5z:/d `P[
4. 王福瑞等,《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tgm(tDL
),I7+rY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k Nw3Qr
n!XSB7d~X
一、微机基础知识 *FoPs
(一)数字代码运算基础 kI$p~
数制和码制,数制转换,数字代码运算,字长扩展,各种编码的意义与应用。 +&TcTu#.`
(二)典型CPU结构和特点 X7"hTD
以MSC-51/96/98系列为主,允许其它型号CPU。 6I\mhw!pQ
(三)存储器等主要元器件 QWxl$%`89<
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电可改写的存储器等;数字集成电路逻辑和时序控制器件(如门电路、触发器、锁存器、译码器等),中断控制器,可编程接口器件等。 iJK rNRj
(四)I/O操作及中断控制 zzBq b\Ky
(五)微机系统构成与电路原理。 A,#hYi=-,
(六)指令系统 m4@w
M?
指令的作用、构成与分类:传送数据类指令,算术和逻辑运算、移位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等。 32V,25 (`5
(七)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j2|!h%{nI
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伪指令、宏指令(以及可执行指令及机器语言)的概念与应用;程序设计及程序流程。 *C?x\.\C
(八)开发系统及使用 5Bc)QKh`l|
#3u471bp
二、I/O接口电路基础知识 y7s.6i}7
(一)并行与串行接口原理、典型芯片及电路 x5Ee'G(
(二)定时/计数器 9^c"HyR
(三)单片机I/O接口 8m"5J-uIi
*8CE0;p'k
三、微机外围接口电路与技术 XUT\nN-N
(一)信号隔离与信号调理 )Z 3fytY
(二)A/D接口 wbId}!
(三)D/A接口 DP_bB(
(四)开关量I/O接口 way-Q7
(五)LED/LCD接口 5OUe|mS
(六)键盘接口 g)iSC?H
(七)打印机接口
r4qFEFV3%
(八)通信网络等接口 #B)`dA0a
2WOd
TM{u
四、微机测控系统的原理与设计 yx }Z:t
(一)测控系统构成 0\U28zbMJw
(二)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与算法 zj;y`ENj
(三)基本测控原理和实现方法等 HF\L`dJX?
h OboM3_
五、技术发展新知识 }H,A
T
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现状,以及与微机测控应用相关的硬软件新技术的中英文名词、特点和应用领域。 MU&5&)m
(转载自:Freekaobo.com) ix&hsNzD
_bks*.9}3b
时间:2005-06-21 12:09 Rb~Kyy$
N]yk<55
-------------------------------------------------------------------------------- D\V}Eo';6
>8tE`2[i*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电工数学2005-5-12 14:47:13 华中科技大学 考研共济网 nw5#/5xw
D1O7S]j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tXKhkt`
|$b 4{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fZeyY$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bT@Y:X@`
`g :<$3}
线性代数约 30% 6OTxtk
矢量分析与场论 约30% #t(?8!F
数学物理方程 约40% G(0bulq
BS|-E6E<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nC&rQQFF
4GHIRH
C%[
一、线性代数 !6 $>|
(1)行列式及其性质 9wb$_j]F`#
二阶、三阶和多阶行列式。 1k/l7&n"
(2)向量空间 z!L0j+
平面和空间的向量。N维向量空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基底与坐标。子空间。向量空间。 tt[_+e\4
(3)线性变换与矩阵 [
$"iO#oO
线性变换的概念及其表示式。线性变换及矩阵的运算。逆变换和逆矩阵。线性变换对于不同基底的矩阵。分块矩阵。 vo(?[[
(4)矩阵的秩和线性方程组 wRiP 5U,
矩阵的秩和初等变换。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定理和结构定理。初等矩阵和初等变换的求逆矩阵。 1)PR]s:-m@
(5)内积与正交变换 XWUTb\@
向量的内积与向量的正交性。标准的正交基。正交变换。 P`%ppkzV6
(6)二次型 yED^/=\)}
二次型与对称矩阵。化二次型为法式。用正交变换将二次型化为法式。惯性律与正定二次型。 f%}+.eD
(7)酉矩阵 q}1$OsM
酉矩阵的概念。酉矩阵在电工技术中的应用。 Sd\@Q%
}o\
!S-hv1bE
二、矢量分析与场论 & T|-K\*
(1)矢量分析 y;>I'e
矢性函数。矢性函数的导数与微分。矢性函数的积分。 ?^!dLW
(2)场的概念 g`6wj|@ =W
数量场的等值面。矢量场的矢量线。平行平面场。 G7202(w
<
(3)数量场的方向导数和梯度 w${=dW@K
(4)矢量场的通量及散度 <EUSl|6
(5)矢量场的环量及旋度 mT>p:G
(6)几种重要的矢量场 E9:hK
有势场、管形场和调和场。 mpivg
(7)梯度、散度、旋度与调和量在正交曲线坐标系中的表示式 Ww@;9US 3
曲线坐标。正交曲线坐标系中的弧微分。梯度、散度、旋度与调和量在柱面坐标系和球面坐标系中的表示式 prs<ZxbQb
(8)矢量分析与场论中的恒等式 '9dtIW6E
!U!E_D.O
三、数学物理方程 #]N9/Hij#g
(1)数学模型与定解条件 #dt2'V- ,
波动方程、热传导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狄里赫莱问题和聂曼问题。 oMe]dK
(2)分离变量法 O*v+<|0!l
拉普拉斯方程和热传导方程的分离变量法。 4w6K|v<X
(3)贝塞尔函数 X&~
Eo
贝塞尔方程的级数解。第二类贝塞尔函数。贝塞尔函数的递推公式。半奇数阶贝塞尔函数。函数展成贝塞尔函数的级数。虚宗量的贝塞尔函数。 1Qu,]i`
(4)勒让德函数 TjK5UML
勒让德方程和勒让德多项式。勒让德多项式的微分表示。勒让德多项式的递推公式。函数展成勒让德多项式的级数。连带勒让德函数。 jq)|7_N
(5)本征值问题 {wXN kq
Sturm-Liouville系统。本征函数、贝塞尔函数和勒让德函数。奇异Sturm-Liouville系统。格林函数及其结构。广义格林函数。本征值问题和格林函数。 P$ef
,ZW"
(6)边值问题 IyN9
+
长方体上的拉普拉斯问题和热传导问题。圆柱体上的拉普拉斯问题和热传导问题。球体上的拉普拉斯问题和热传导问题。 CEq]B:[IC
(转载自:Freekaobo.com) cB}2(`z9
B
DOIWhd5:
时间:2005-06-21 12:09 ?|J+dW
5(7MQuRR
-------------------------------------------------------------------------------- MEnHC'nI
Q3q.*(#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现代控制理论 )o</gt )
7B!Qq/E?g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cFX[D/)
WbWW=(N'd
一、考试性质 hr6e 1Er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现代控制理论课由招收学校命题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并有利于学校在专业上择优录取。 >#U<#
?mR[A`J58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EJ ~kZ3
应考范围包括:线性系统基本理论、动态系统数学模型、可控性、可观性与稳定性、状态观测器与状态估计反馈、最优控制理论、线性最优调节器、系统辨识与卡曼滤波、自适应控制系统。 `$SEkYdt
考查要点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考试样题参见本大纲第三部分。
7XWBI\SW
三、评价目标 G=5t5[KC
现代控制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意考查运用控制理论的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r_lj$:+$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知识; [ky6E*dV`
2、运用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计算分析控制系统问题; Qr%Jm{_o
3、运用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建立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并分析其可控性、可观性与稳定性; 0s9z @>2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dX@A%6#?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mhLRi\[c )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2C]la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为100分) jJ"EGFa8
动态系统数学模型 约20% jc.JX_/
可控性、可观性与稳定性 约20% fTHun?Vn
状态观测器与状态估计反馈 约20% 9N
D+w6"
最优控制理论与线性最优调节器 约20% DGZY~(]
系统辨识与卡曼滤波 约10% JD{MdhhV
自适应控制系统 约10% A$%!9Cma
(四)题型比例 7Fi2^DlgX
综合分析题 约10%
1!(%<R
计算分析题 约70% d[]p_oIQq
简答辨析题 约20% v^c<`i;
(五)参考书目 d$_q=ywc
1 于长官,《现代控制理论》(第二版),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3&\)R
2 常春馨,《现代控制理论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6Z7pztk
3 刘豹,《现代控制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
~kYqGH
xe6_RO%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J,1osG<6x
u.kYp
一、现代控制理论概论 %7]XW 2u
1. 背景与发展 WR
a+zii,
2. 主要特点 e*P=2*]M
3. 问题提法 9y^kb+
二、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 q qe2,X?
1. 动态系统 R#/?AD&
2. 状态转移矩阵与状态转移函数 :6W^ S/pf
3. 线性离散时间系统 kPO6gdwq$
三、可控性、可观性与状态反馈 L%WME8PB
1. 时变线性动态系统的可控性 8Z
dUPW\e
2. 定常线性动态系统的可控性 jJUGZVM6)
3. 离散线性动态系统的可达到性 v\%B
4. 时变连续线性动态系统的可观测性 MyH[v E^b
5. 状态反馈系统的可控性 hD_5~d
6. 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动态系统的状态反馈 ~{4n}*
四、状态观测器与状态估计反馈 P{S\pWZkk
1. 状态观测器 VT%
KN`l
2. 线性动态系统的全维状态观测器 5iQmZ[
3. 构造降维状态观测器 6 u-$
4. 采用状态估计的反馈控制系统 Zk=*7?!!
五、系统的稳定 J3e:Y!
1. 平衡状态 s.y q}Q
2. 李雅普若夫稳定性的概念 U@6jOZ
3. 李雅普若夫稳定性定理 pb^,Qvnp
4. 自治系统的稳定性 4M}|/?<Br
5. 线性时变系统的稳定性 VEj$^bpp5s
6.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 ZfPd0 p
六、最优控制 >Mvka;T]
1. 最优控制概论 VL+N:wb>
2. 极值搜索问题 Wy<[(Pd
3. 变分法在最优控制的应用 mn]-rTr
4. 庞德里亚京极小值原理 8Q2]*%
5. 离散系统的极小值原理 .,3Zj /
6. 动态规划法在最优控制的应用 z %x7fe
七、线性最优调节器问题 DY9fF4
[9a
1. 线性动态系统和二次型性能泛函 'LVn^TB_f&
2. 黎卡提方程的解 0YzsA#yv
3. 线性定常系统 ,;_rIO"
4. 线性系统的最小能耗问题 P|e`^Frxt
5. 线性系统的最佳追踪问题 *AZ?~ i^o
6. 微分对策 =/FF1jQ
八、卡曼滤波 lT.zNhz:d9
1. 线性状态估计问题概述 0$6*o}N%
2. 离散系统的卡曼滤波 [oV{83f
九、自适应控制系统 lT]=&m>
1. 自适应控制概论 b1u}fp
GF
2. 随机自适应控制系统 8j%'9vPi
3.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 u~W{R
HClW
4. 自校正调节器 C.~j'5N
5. 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rH&G<o&,
wtXY:O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 (略) dpwD8Q<
U
(转载自:Freekaobo.com) YNSyi@
1dFa@<5
时间:2005-06-21 12:10 xCWz\-;
-4w%Iy
-------------------------------------------------------------------------------- t9FDU
wu)Wg-dT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交流电机理论与分析 A>= E {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GIT#<+"
BOvF)4`
一、考试性质 s)zJT
本考试课程专为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设置,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 p;shs5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qld[4z
本考试课程限报考电气工程学科的考生选择。 AF}gSNX
三、评价目标 0:"2MSf
>
考查运用交流电机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交流电机发展状况的了解程度。 F";.6%;AC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8!
Tq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5.vG^T0w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T%$jWndI
(三)题型比例:简答题不超过25%,论述题大于50%,论证题不超过25%。 jVO{$j
(四)主要参考书目:辜承林等编,《电机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nv0#~UgE#a
辜承林编著,《机电动力系统分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I*nh>=
?A?F.n`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dZHYO^Cv
?Q0I'RC
一、交流电机绕组的基本理论 h|D
0z_f
交流电机绕组,交流绕组电动势,交流绕组磁动势等。 VwyVEZt
二、异步电机 D:"{g|nW}
异步电机工作原理,异步电机运行特性,异步电机启动、调速、控制运行等。 aUc|V{Jp
三、同步电机 -]
srp;=i
同步电机工作原理,同步电机运行特性,同步电机并联运行、调节、控制等。 :nA.j"@
四、交流电机瞬态过程 u JY)4T
坐标变换理论,交流电机在不同坐标系中的分析模型,交流电机动态行为分析等。 TP%+.#Fu
五、交流电机的发展状况 ]p7jhd=
各类新型特种电机,绕组理论、分析、设计及运行控制方法的新进展等。 S<`I
Jpkv
Jrxz'9qRG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 E&`Nh5 JfC
bQ'8SCe
1、交流电机三相对称绕组中分别通入三相对称正弦和非正弦交变电流后会产生什么性质的磁动势?谐波成分有什么异同?若绕组为Y连接或Δ连接,断开一相后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10分) @-HG`c ct
2、详述异步电动机自启动至稳定运行的物理过程。为什么电机只能在0<s<sm区域内稳定运行?为什么功率因数是滞后的?当电机负载从空载到满载变化时,定子电流、气隙磁通、功率因数会如何变化?为什么?(20分) au7.4ln>Y
3、一台异步电动机,设计工作频率为50Hz,若接理想正弦波变频电源作恒压频比(V/f=const)控制运行,试问高于和低于额定频率情况下,电机的损耗、转速、转矩、功率、功率因数、效率和过载能力将如何变化?举例说明并定量分析。(20分) q%Yn;g|_
4、详述同步发电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调节过程及稳定性条件,说明定子电流、最大电磁功率、功角、励磁电动势的变化规律及隐极发电机与凸极发电机之间的区别。为什么同步发电机大都工作于过励状态,转子还必须严格以同步速旋转?(20分) =WIJ>#Go<
5、并网的同步发电机可变速运行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些条件?试述该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并结合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介绍一种可行实施方案及其核心技术内容。(20分) r [ :
6、根据坐标变换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三相异步电机在a-b-c静止参照系中用定、转子三相电流表述的电磁转矩方程式。(10分) bi[IqU!9
Fqy\CMC
(转载自:Freekaobo.com) iOAbaPN
MN^Aw9U
时间:2005-06-21 12:10 EU7|,>a
AN!s{7V3
-------------------------------------------------------------------------------- L){iA-k;Ec
5GA C`}}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电力系统分析 #7ohQrP
ljTBvU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86]p#n_>Fv
CI353-`
一、考试性质 wE+${B03
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选考课程之一。考试对象为已获得硕士学位者和符合博士生招生简章规定条件的其它人员。 J'$>Gk]
二、考试范围 svxw^0~a
考试范围包括: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电力系统故障计算与电磁暂态仿真,电力系统动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考试范围以硕士研究生同名课程的基本要求为依据,考虑到课程内容体系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试题可以涉及本科同名课程的基本内容。 #@<9S{
F
三、评价目标 vz.>~HBP
本课程考试对考生的要求是: i&{DOI%w
1、掌握有关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和暂态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Tg!m`9s+
2、掌握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基本特性和数学建模。 ;)N>t\v
3、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7Cs
4、能够运用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和理解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CfWSB7~@
5、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清晰表述。 d3=KTTi\
四、考试形式 0$,SF3K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_/i
4MtM
五、参考书目 v`M3eh@$A
1、诸骏伟主编 《电力系统分析》(上册)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5 %Dwk
2、夏道止主编 《电力系统分析》(下册)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5 }GeSu|m(
+E{|63~q
第二部分 考试要点 h*- Pr8
r zt Ru
一、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 Hv2De0W
(一)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V$ps>
1、基于牛顿法的常规潮流的改进算法 ?#fu.YE\
快速解耦法。最优乘子算法。保留非线性项的算法。 S:OO0<W
2、潮流计算的自动调整 ZzSz%z_sE
节点无功功率和电压的越界处理。联络线功率控制。变压器抽头调整。 Ymg|4%O@
3、优化潮流 U|IzXQX(
最优潮流的数字模型。简约梯度法。最优潮流的牛顿算法。 cLLbZ=`
(二)电力系统的状态估计 ev*k*0
1、状态估计的基本概念 |aVn&qK
测量方程式的建立。系统的可观察性。 ?vbvBu{a
2、状态估计的基本算法 Sy0$z39
最小二乘估计及其改进。递推状态估计。支路潮流状态估计法。 >s<^M|S07
3、不良数据的检测与识别 uC(V
不良数据检测。不良数据辨识。 Zg{KFM%
(三)电力系统安全分析 ]SLP}Jwy
1、静态等值 Xg;}R:g '
Ward等值及其改进 ~v|>xqWV
2、开断模拟 1=d6NX)B
支路开断模拟。发电机开断模拟。 ^f4s"T
3、预想事故的自动选择 @emK1iwm
二、电力系统故障计算与电磁暂态仿真 b?tB(if
!I
(一)电力系统复杂故障计算 |}Nn!Sj>#;
1、基于对称分量法的多重故障分析的原理和算法 m8d!<
h
多口网络的概念。复杂故障的数学模型。 /rnu<Q#iH
2、故障分析中常用的几种坐标变换 Z8K?
派克变换。克拉克变换。瞬时值对称分量变换。 &m)6J'q3k
(二)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 P2#XKG
1、电力网络典型元件的暂态计算等值电路 ^:^9l1]
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分布参数电路的模型。 EyJJ0
2、网络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keL&b/@
网络电导矩阵与等值电流源计算。操作处理。数值振荡问题。 @tNz Q8
3、集中参数电磁耦合电路的暂态计算 3Q.#c,`jV
电阻,电感耦合电路。电容耦合电路。变压器计算模型。 lrlgz[
4、多导线系统暂态分析 9PXFRxGA
相模变换的基本原理。相模变换在多导线系统暂态分析中的应用。 1ySk;;3
三、电力系统动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g?goZPZB
(一)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动态建模 s>7}zU]
1、发电机的电磁暂态方程 i&bA2p3+d
定、转子各绕组的电势方程。定、转子各绕组的磁链方程。标幺制。 vlmB`T
2、发电机的励磁及调节系统 ayR-\mZ
直流机励磁系统。交流机励磁系统。静止励磁系统。电力系统稳定器。 +"
.X
)avF
3、原动机及调速系统数学模型 {6|38$Rl
水轮机及其调速系统数学模型。汽轮机及其调速系统数学模型。 il4^zj82
4、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轴系数学模型 B+P(M!m3
5、电力系统负荷的动态建模 ,w<S|#W~+
负荷的机械暂态模型。负荷的机电暂态模型。 %?0:vn
(二)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 JVvs-bK5
1、由力系统小扰动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 4VJ-,Z
发电机的线性化方程。负荷的线性化方程。全系统线性化微分方程的形成。 Gw/Pk4R
2、部分特征值分析法 <'y?KiphL
降阶选择模式分析法。全维部分特征值分析法。 lA|
5E?
(三)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a!6{:8Zi0
1、暂态稳定的数值解法
wN_Vfb
交替求解法。联立求解法。 V\ZG d+?
2、暂态稳定分析的直接法 k9sh @ENy
直接法的基本概念。简单系统暂态稳定的直接法分析。多机系统暂态能量函数。 TaZmRL
S'Q@ScJ
(转载自:Freekaobo.com) Yg]-wQrH
Q|S.R1L^
时间:2005-06-21 12:11 PS)4 I&;U
7OcWC-<
-------------------------------------------------------------------------------- [%"|G9
!,wIQy_e4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高压电技术 x[FJgI'r
|s7s6k)mm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Y071Y:
6KXtcXQ
一、考试性质 ~8'sBT
本考试课程专为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设置,是一门专业课。 R/~p>apg8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ne>pOK<vZ
本考试课程限报考电气工程学科的考生选择。 >!eAM )
三、评价目标 @6Y?\Wx$w
考察运用高电压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高电压技术发展前沿的了解程度。 QyEnpZ8?a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z Xg3[orF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zU5v /'h>d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R5N%e%[
(三)题型比例:简答题小于20%,论述题大于60%,计算题不大于20%。 Lu?C-
$a C
(四)主要参考书: nD_GL
(1)《电力系统过电压》解广润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 -$pzl,^ h
(2)《高电压绝缘》朱德恒、严璋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 ;,hwZZA
(3)《高电压试验技术》华中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合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年7月第一版。 !EvAB+`jLI
UFXaEl}R
第二部分 考查重点 -R|,9o^
E(*0jAvO[z
一、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9&$y
}Y
二、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和基本理论; :vmH]{R
三、气体间隙的击穿特性及提高击穿电压的主要方法; 8v:T.o;<
四、气体间隙沿面放电的物理过程、影响沿面闪络的因素及提高闪络电压的方法; bBiE
五、固体介质的击穿理论、影响因素及提高击穿电压的方法; dH;8mb|#'
六、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影响因素及提高击穿电压的方法; "Bh}}!13
七、交流、直流、冲击高电压产生的基本方法(包括基本的回路构成)、工作原理及测量方法; n4O]8C'lW9
八、介质损失正切角及局部放电的基本物理概念和测量方法; +jAGGv^)
九、导线和绕组中波过程的基本概念、彼得逊法则和网格法; B7VH<;Z
十、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的保护原理、避雷器主要电气特性; ^P[e1?SZG
十一、变电所防雷保护的原理和保护方法、避雷器保护原理; F8nYV
十二、各种操作电压产生的基本原因。 xipU8'ac/
(转载自:Freekaobo.com) C(eTR1
?fQ'^agq
时间:2005-06-21 12:12 S4Pxc
]!
4n#M
-------------------------------------------------------------------------------- l3{-z4mw
dph{74Dc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电力电子技术 U#0Q)
y;4OY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MS
nG3]{z
一、考试性质 D.r<QO~6B
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可选择本课程作为专业课程。它的评价标准是考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电力传动及自动化方面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和从事本方向研究的基本能力。 M f}~{+
b10cuy|a/X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U2ohHJ``
电力电子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技术、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电力电子电路辅助元件和系统、电力电子电路的应用技术。 nyX2|m&
+Te\H
三、评价目标 HNb/-e ,"
在考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察考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qz(bM
vRznw&^E
四、考试形式 `oAW7q)~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gK+4
C
(二)考试时间:180分钟。 _H9 MwJ
(三)参考书目 ,D5cjaX<
《电力电子学—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陈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AL[KpY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张立编,科学出版社,1992年 O5!7'R
Z
@g|v;B|{
第二部分 考察要点
nI[os
R%Hi+#/dr-
一、电力电子学科的形成、现状及发展方向 &C:IX\
二、各类自关断新型开关器件的基本特性、特点和应用领域 @MoKWfc
三、开关型电力变换器和电力补偿控制器的辅助元件和系统 !d'GE`w T
驱动、缓冲、滤波、散热及控制系统。 87=&^.~`
四、DC/DC变换器 1kz\IQ{
Buck、Boost 、Cuk三类DC/DC变换器在电流连续和电流断续情况下的模型,多重、多相DC/DC变换电路。 m.hkbet/R
五、DC/AC变换器输出电压幅值和波形控制技术 },uF4M.K
各类PWM(含电压空间矢量PWM)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情况:多电平逆变器、复合结构逆变器。 4d"r^y'
六、AC/DC变换器 65L6:}#
三相桥相控整流和有源逆变的控制特性、谐波和功率因数,高频整流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 !H#bJTXB
七、AC/AC变换器 *F WMn.
相控交-交直接变频器工作原理、控制特性、优缺点及应用情况。 02Y]`CXj
八、软开关电路 `K*Q5n
移相全桥零压开关DC/AC-AC/DC变换器及谐振直流环节DC/AC逆变器 md=TjMaY
九、复合型电力电子变换电源 IO wj>t
十、由力电子开关型电力补偿控制器
A_V]yP
(转载自:Freekaobo.com) Gq+z /Be
2iHUZzz\
时间:2005-06-21 12:12 fJ5iS
(
)2I#
-------------------------------------------------------------------------------- gK_Ymq5>"M
d+<G1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