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我的中科院考博之路 tbv6-)Hs
kk5i{.?[
<F.Ol/'h
\
ZDT=?
作者: 博文 #WpO9[b>
SS~Txt75m
我是来自山东XX师范大学的一名大学教师,2010年9月我踏上去北京的列车,来到北京xx大学信息光子与光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1年升格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也就是在这时我确定了报考中科院2011年博士的想法,原因有三点: :~)Q] G1Nj
6nSk,yE'hE
1、 作为大学教师,要想有所发展必须拿到博士文凭,否则你很难混下去。 @%cJjZ5y
u]MF
r2
2、 我年龄不小了,再不读博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Bn]e8O
x?<5=,
3、 在访问学习期间准备考博没有那些平时工作上班时的千头万绪的事情,可以专心准备考试。 /tv;W
FW.dHvNX
选择在这个时候读博,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呀!不过还需要经过学校的同意才行,真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当然在访学期间读博也存在一些不利条件,比如我选修了几门课程需要听课,平时还要去实验室,另外需要参加实验室的学术活动。所以只能利用闲暇时间来准备考试。后来我的导师黄老师知道了我的情况就对我说,既然你已经打算考博,那就专心准备吧,你可以自由安排时间,上课与来实验室的时间可以减到最少。我心里非常感激,感谢黄老师对我考博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o5$K^2^g
-MEz`7c~
一、 选择中科院和导师。 0De M
A>g$[
2010年10月,目标已定接下来就是选择中科院的研究所和导师了,大家都知道考博选导师非常重要。我经过慎重考虑和反复比较,决定报考中科院深圳,做出这一选择有三个原因: ?Ru`ma\;
<d5vVn
1、 导师大大的有名。 C[&&.w8Pm
Y-c~"#
2、 考试专业课我很熟悉。 XP^6*}H.*
rYS D-Kq
3、 研究方向很前沿,我比较感兴趣。 9iy|=
)|a9Z~#x
下面介绍一下我选择的导师,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磁共振成像专家梁xx老师。梁老师是美国伊利诺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教授,IEEE的FELLOW,受聘于Beckman高等科技所及生物工程学系,并且担任中科院深圳首席科学家,在美国举行的第31届IEEE生物医学工程学会(EMBS)年度会议上当选为该学会下一任主席。更让人瞩目的是梁xx和2003年美国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劳特布尔(Paul C. Lauterbur)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劳特布尔正是他做博士后时导师。他们曾花费5年时间写成《磁共振成像原理》一书,这部专著现在被很多学校作为教科书使用。劳特布尔获奖后,他和梁志培的合影就被登在2003年10月7日的《纽约时报》上!梁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牛,我自以为应该是超过了国内的院士水平,跟着他读博士应该是很有前途的。不过他很少回国,我只好发E-MAIL给他,在信中我表达了想读他的博士的想法,介绍了一些我的学术背景和工作经历。但信件发出后就再也没有回音,后来才知道他在国外实在是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处理来自国内的邮件。所以我也只好联系他国内的团队中的核心成员,也就是替他处理日常事务的学术带头人—郑xx老师,果不其然,很快就有了回复,他说“你的研究背景很合适,欢迎你报考!” 我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但还是有些许不安,毕竟我没有和梁老师直接对话,不知道他的意向如何,这事只凭他手下的一个副手拍板了靠谱吗?这也为我以后的诸多坎坷经历埋下了伏笔。在此奉劝打算将来考博的博友们,不管你选的导师多牛,在报考前都要得到他的亲自答复才可以报考,否则你将会遗憾终生! 7h0'R k
MH Yf8HN
二、 准备考试。 _Lb& 2PAG
r=Q5=(hn
[1]英语的准备。 |\
(/dXXP
S+y2eP G
在导师和研究所确定后,我就开始静下心来准备考试了。首先谈谈外语的准备,考过中科院博士的都知道,中科院的外语是很难的,在国内的高校和研究所中其难度应该排在前三。比清华要难一些。排第一的应该是北大的外语,因为北大的博士外语不仅难度大,题型还很变态,听力简直是天书,我2008参加过她的考试,所幸外语通过了,但专业课很遗憾,有点低,与北大就这样擦肩而过。排第二的应该就是中科院了,她的难度大,题量更是非常之大,但中科院的外语有两个优势:1、全国统考,没有听力。2、历年的考博真题网上很多,可以容易搞到。我认为对付外语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它历年的真题!下面就先谈谈外语应对之法。先说题型:一共六个题型:单选,填空,阅读,排序,翻译,作文。首先说单选,单选主要是考察语法与词汇量,建议你的词汇在8000以上可以应付它,六级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考研的单词就差不多了。这一题型本人郑重推荐:张道真《大学英语实用语法》+马德高《全新大学英语词汇必备1-6级》星火英语+俞敏洪《考研英语词汇 词根+联想记忆法》新东方。有了以上三本书,你就可以应付这一部分的考试了。 wf@2&vJ
W7o
/
接着谈谈填空题,填空考的主要是语法,文章来自于美国的英文源刊,比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经济学家》,《时代周刊》等等。建议你平时多看一下这些材料,对你大有帮助!这一题型本人郑重推荐:张道真《大学英语实用语法》+江涛英语《考研英语阅读题源》(包括《纽约时报》,《经济学家》,《时代周刊》分册或它们的全集) bC{8yV=)
6;pREM+
对于阅读则是重头戏,包括五篇大题量的文章,每篇400-500个单词,阅读量远超考研,对付这一题型除了词汇量够大外,还要注意多读外文文献,当然做阅读题时也有一些技巧,他的每个题目的答案基本上和文章的每一段是对应的,你按照顺序找答案就没问题。这一题型本人郑重推荐:《中科院历年考博真题》 +江涛英语《考研英语阅读题源》(包括《纽约时报》,《经济学家》,《时代周刊》分册或它们的全集) 7:<Ed"rdE
%S#"pKE6R
下面再说说排序题,共2篇。这是我最头疼的题目,比考研难度低一些。我的做题心得是先看A-F选项,搞懂中文意思,然后再读原文,看到合适的就可以填进去,最后再通读一遍,看是否通顺,当然在这个题目上最忌讳慌乱,你一旦错一个就会导致连锁反应,苦不堪言啊。这一题型本人郑重推荐:《中科院历年考博真题》+张锦芯《考研英语阅读新题型专项突破》人大版。 @#tSx
G]1pGA;
接下来说说翻译,翻译题目不算太难,但要达到“信、达、雅”的高水平很难,我想短期内不可能完成,只要达到“信”就可以了,这一题型本人郑重推荐:《中科院历年考博真题》+蒋军虎《历年考研英语翻译真题精读笔记》人大版。 `7_LJ
\>I
ex+A
T;o
最后说说作文,我想对付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在考试的最后一个月每天坚持写一篇,必须是在30分钟内写出来,而且还要达到250个单词以上,据说你的作文到不了这个数子写的再好也很难得高分,多多益善呀,别忘了中科院博士作文明确规定不能少于200子(no less than 200 words)我的理解就是250个单词左右最好!所以一定要勤加练习,如果平时不写,到考场上你会一个句子也写不出来,即使写出来也是错误百出。当然如果你在平时训练时能够多积攒几个漂亮的句子最好,这是拿高分的关键,当然千万别用那些让学生用烂的句子,比如“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等等. 而文章开头用下面的句子要漂亮的多,”When it comes to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a scientist, we have many arguments about them,文章的结尾可以试试下面的句子:“there seems scarcely any limit to what could be done in any way of improving city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in any way of producing a beautiful world!” 这一题型本人郑重推荐:《中科院历年考博真题》+田育英《考研英语写作专项突破》人大版。 >[@d&28b%
(F YJ^o
[2] 专业课的准备。 |]cDz
<pU
ou
下面谈谈专业课的准备,我选的专业课程是《信号与系统》和《电子线路》,教材是XXX指定的教材,全是清华的教材,好在我对这些课程比较熟悉,所以没用太多功夫,主要是找了一些题目练了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考博的专业课真题很难搞到,更何况我报的2006年才正式成立,根本不对外提供任何试题。所以我就不再多费时间,只是联系了我导师去年的一个博士生,姓胡。他正好也考的是这两门课程,凭记忆告诉了我一些他去年考试的重点,我只好根据这些有限的信息来做准备,但心里很踏实,因为专业课问题不会太大,我主要的任务是外语,2010年10月我开始了备考,平时上午八点半到准时自习室,晚上10点半回宿舍。基本上就是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又过上了单调的学生生活。尽管有些寂寞、枯燥和无聊的时候,但老婆的鼓励与鞭策使我奋发向前,绝不退缩。另外我心中怀揣梦想,也就不觉得苦了,就这样我坚持了下来,倒也过得充实和满足! hFfaaB
QZox3LM1&.
三、 决战沙场。 W
@dY:N}
r_E)HL/A
转眼过了新年,2011年3月19和20号是中科院全国博士统考的日子。我于3月16号乘坐T107由北京开往深圳的列车出发了,此时的北京和中国的大部分北方的城市还是很冷的,由于是晚上的火车,我很快在座位上睡去。第二天早晨醒来的时候看到火车已经进入安徽境内,从窗户往外望去,满眼都是还没有泛青的一片片麦田和光秃秃的荒原。我想此时中国大半个北方都是这样子的。不过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也就不远了吧。我的心情不错,随手拿出一本英语单词书看看,不时和邻座的旅客聊聊天,时间过的也很快,不一会火车已经进入湖北境内。田间山头也慢慢增添了绿色,不久就进入江西,看到了九江长江大桥,非常宏伟壮丽,远处的江边矗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大威严。用以纪念那些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的先烈们。然后是南昌,中国著名的武装起义就发生在这里。中午开始休息,下午醒来的时候看到火车在嵩山峻岭之间穿行,原来已经到了江西与广东的交接处,那里是山区纵横,山上是一片片翠绿的竹子和郁郁葱葱的树木。我想北方还是天寒地冻,南方已经是四季如春了。中国之大难以想象。因为就在前一周北京还下过一场厚厚的雪呢!那辽阔的东北大地此时还沐浴在雪中吧。 30E v"
x 4</\o
火车在山间奔驰而过,一个个高架桥把整个火车托起来,就像在山顶飞过一样,那感觉非常棒!一个个山洞接连而来,在山间洼处偶尔会有一片平原,住着几户人家,从火车向下看非常美丽恬静,我看山间翠色不由拿出手机拍下几张,火车在山洞里穿行的时候看不到任何光亮,我忽然想起80年代的时候为了修这条京九铁路,一大批军队工程兵来到这里,开山洞,架高桥,当时的工程和技术是很落后的,他们为了修筑这条“天路”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和精力,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很多人在爆破山洞时献出了生命,按照当时的条件没有办法运回原籍就埋在了这崇山峻领之间,长眠于此。我们后辈应当珍惜呀,我不由嗟惜不已!就这样大概穿过了一百多个山洞才到达广州境内。夜色开始弥漫,天气乍暖还寒,就这样奔波了整整24个小时以后,3月17号晚上8点半我终于到达了终点站—深圳。当我下车踏上深圳大地的时候,我还在恍惚之中:这难道就是当年我们敬爱的总设计师邓爷爷画下的那个圈?灯光闪耀,车水马龙,人流熙熙攘攘,一派国际大都市景象。我真的赞叹时光雕刻的一切,从80年代初到现在才刚刚过去了30年,深圳就从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中国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大城市,也成长为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真的是天斧神工呀! ]Hy PJ
<SZO-
-+lB
经过乘坐地铁和公交,晚上十点我赶到位于南山区的中科院,幸运的是我以前联系的那个胡博士已经给我订好了院里的思学寓舍的房间,我顺利入住,是个两人间,另外一个床铺估计是另外一个博友订的,今晚还没赶到,房间环境不错,一晚上才60元,我非常满意。放下行李我赶紧给家里打了个报平安电话,然后冲了个热水澡,美美地躺在床上,这时候才感到自己疲惫不堪呀,很快就睡着了! ok2~B._+;
X$iJ|=vW
第二天早上九点我才醒来,拉开窗帘才真正意义上看到了深圳的第一眼,确切的说应该是的第一眼。感觉很熟悉,咦,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处在深圳西丽大学城内,周围是深圳大学新校区和南方科技大学,然后是北大和清华以及哈工大的研究生院。也算是名校云集呀!大学城南北两面环山,东西是一个狭长的地带,和我们学校的xx分校很像,我想大概全国的大学城都差不多吧。所以才有似曾相识之感!我洗涮完毕,另外一个博友也到了,他是江西南昌的,也是个大学老师,我们很谈的来,他刚参加完中国海洋大学的博士考试没有录取,又赶到这边参加考试,我真的很佩服他的毅力,真是天下之大到处是知己呀! ](:FW '-
gdE
`UZ\
3月19号上午,我们开始参加博士英语考试,3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感觉题量好大,还没来不及总结,接下来下午和20号上午又是两门专业课,感觉尚好。考完最后一场的时候,我已经是大汗淋漓,这时才感到自己快要虚脱了,原来自己是在感冒中考完试的,长时间紧张后猛一放松,身体的意志力就跨了,所以才感觉轻松的同时好累好累呀。我下午大睡一场,醒来后跑出去溜溜,散散心,正好赶上南方科技大学开学典礼的日子,南大的首任校长朱清时院士发表了意义深远的讲话,我记住了一个数字:首批入学的大学本科生共45名学生,请记住他们这些令人可敬的孩子吧,也许在几十年以后,南方科技大学会成为中国大学教育的新旗帜,中国的MIT,当然也有可能会失败。但不管怎样,他们和朱校长一起迈出了这一步,尽管这一步的意义现在还看不出有多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他们的勇气令世人敬佩,毕竟他们是在走与中国传统的大学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也许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会由这45个孩子来回答,或者是由他们的下一届或n届来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卷。祝福他们吧!因为他们的成功也是中国的成功! mS}x2&
_i@eOqoC
3月21号是复试的日子,我简单准备了一下英文材料就进去了,几个老师问的问题不难,主要是让我介绍了一些做过的科研项目和工作经历,20分钟就结束了。下午是体检,一切还算顺利。 zn1Rou]6
_j\=FJz[
3月22号上午人教处薛老师告诉我复试的结果,她说昨天复试的老师反馈回的结论是我的研究生时研究背景和方向和课题组的研究方向相差甚远,将来不合适进课题组工作,建议我转到其它实验室。我当时就有点发晕,心想当时郑老师说我很合适报考他那里的博士,怎么现在又不合适了?难道话可以随便说?还是有其他隐情?不会初试成绩还没下来我就被OUT了吧?那也太衰了。 我急忙给郑老师打电话,说了一下我的情况,他说“我还不知道这个情况,我问问人教处和昨天复试的老师,搞清问题再给你回电” 我说:“谢谢!“。心里想原来他还不知道情况,现在才想起他昨天因为太忙没有参加复试环节,而是由组里的其他老师代替出席的,但决定谁被OUT之前不需要告诉他一声吗? 那几个老师也太大胆了吧?! 我焦急的等了一个多小时还没郑的回话,我决定去他办公室直接找他问明原因。我通过胡博士找到他的办公室,敲门进去,初次见到郑老师,他很年轻,是个海归。正在和两个人谈话。我自报家门,他很热情的让我先坐一下,他说”你的事情我还没来得及问,请等一下。现在有客人要谈,完了后再来处理“。过了一会那两个客人走了,他便和我交谈起来,听完我的陈述后他便把昨天面试我的一个老师叫过来询问情况,那个老师见我也在办公室里有些诧异,我赶忙给她打了个招呼,便坐在一边。我听她的解释是梁老师今年只有一个名额,我的方向和组里做的有些偏差,而且组内有个研究生今年报了梁的,所以就不考虑我了。这些话当然是我在一边偷听到的,因为她故意把声音说的很低,而且都是点到为止。看来还是怕外人听到呀!郑头听完后便给薛老师打了个电话,问了一下今年的名额问题。然后对我说:”今年名额太少,中科院系统全部削减名额,我们这里不好再申请了,你还是看看其他组里还有没有机会。”我听完以后苦笑不得,心想梁只有一个名额,怎么就一定要留给内部那个考博的学生,我就这样被OUT了?如果真是因为方向的问题我无话可说,可当初为什么让我报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当时就提出来我就改报其他单位了,何来唱这出戏?!看来还是不负责任呀。 X6GkJ
R
rE `}?d
另一个问题是把唯一的名额留给自己所内的考生这可以原谅吗?这是不是在抹 杀公平的竞争?! wKS-O%?
.]s(c!{y
我想不公平的事情在中国不足为奇了吧!随手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企业有地方保护主义,垄断行业有霸王条款,大学有不平等招生,我想应该是见怪不怪了,只是中科院也有这样的事情,我还是难以理解,毕竟这里是科学的圣殿呀!当一个人遭遇不公平的时候,谁还能保持冷静呢? -Dxhq&
}Y
tlLn
我的问题是公信力一旦缺失,何来希望? 33'lZubV
q,+kPhHEgy
不管心里有多么气愤,我还是要联系其它组的。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开始对产生反感,可能是有些失望吧!集成组的一个老师找我谈话,说“薛老师把你的材料转到我这里,我看了一下,你以前的工作是做光电的吧,条件很不错,科研成果很多,发了不少论文。我这边是做集成电路的,涉及到光电的东西不多,你转方向的话有点困难,对你将来发展也不太好,我建议你再看看其他老师” E+ 3yN\X(
=/JF-#n/MA
我决定不再联系其他老师,我去薛老师办公室。她给我解释了一下招生情况,最后说:“今年的名额是刚接到中科院的通知,比往年有大幅度削减,如果你的初试成绩过了的话,我们可以给你联系调剂,即使不能在我们内部调剂,还可以调到中科院其他院所,我们会积极为你联系,放心吧!” =Z .V+ 4+
FEZ"\|I|
我说:“谢谢薛老师,您费心了!” A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