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91807
精华:
0
发帖: 5
流量: 1 M
威望: 15 分
介绍博友: 1 个
人民币: 0 元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 2011-04-09
最后登录: 2011-04-26
|
2002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地质学博士考试大纲
2002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XkoW L 《石油地质学及其新进展》考试大纲 InX{V|CW?
石油地质学基础部分(70分)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lvig>0:M 一、油的成分和性质 Gm*Uv6?H? 二、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 R]fYe#!" 三、油田水的成分和类型 W.GN0(uG 四、重质油的成分和性质 8ok7|DJ 五、石油沥青类中的碳、氢、硫、氧、氮同位素 1#kawU6[] 第二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VV) 一、干酪根热降解成烃的基本原理和模式 6A@Lj*:2m 二、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判识 n%8#?GC` 三、烃源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zXDd,ltm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Cg?I'1]o6 一、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jk_&c7 二、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v,@E}F~-f1 三、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hG[4O
3jo\ 四、盖层的类型及其封盖机理 /TG|
B Eb 第四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f>b!-| 一、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相态、通道和模式 N+[}Gb"8q 二、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和时期 ?RqTbT@~ 三、油气运移的疏导体系 Ld'EABM
四、地下流体势分析 /G[+E&vj 第五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 .w=:+msL{( 一、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la1D2 lM 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与油气聚集的基本原理 ENpaaW@!Y 三、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及油气成藏史研究 )62q|c9F 第六章 地温和地层压力及其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6 A:J]Q_ 一、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 o7hH9iY 二、地层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 Y|Nfwqz 三、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ktdz@f 第七章 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 m.|qVN 一、构造油气藏 2"B}} 二、地层油气藏 zT2F&y
q 三、岩性油气藏 {EZFx,@t 四、其他类型的油气藏 Q;d+]xj 第八章 油气聚集单元 3m?@7 F 一、油气田及其类型 *tIdp`xT/T 二、油气聚集带及其类型、油气藏组合、在盆地中的分布 UA1]o5K 三、含油气盆地及其类型 ktkn2Twa/ 四、油气系统 f/
$-Nl. 第九章 油气资源分布 A}
x_zt 一、我国油气资源分布轮廓 >;T$#
LZ 二、世界油气资源分布轮廓 5( mCBH 三、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 ,'/HcF?yf 第十章油气资源评价概述 %5( EkP 一、油气资源概念及序列 oP 6.t-<dU 二、盆地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 wC4AVJJ^> 三、区带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 VNJDl 四、圈闭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 2^k^"<h5j BWqik_ gdkLPZ<< WOe{mwhhj e|OG-t[$* 石油地质学新进展(30分) 第一章 低熟油与煤成油理论 9Y!0>&o cP$wI;P 第一节 低熟油气形成机理 YFC0KU 一、低熟油的概念 75^)Ni 二、低熟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 9~Y)wz 三、低熟油气的性质及其判识标志 tq4"QBIKh 四、低熟油气形成机理及地质模式 p:
Q%Lg_I 五、我国低熟油的分布及其资源前景 d=c1WK 第二节 煤成油形成机理
k=d%.kg 一、煤成油的概念 h~^qG2TYWq 二、煤和煤系地层的生油潜力 b>>=d)R 三、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yC&b-y 四、煤成油的形成机理和模式 eaZ)1od 五、我国煤成油的勘探前景 OJC*|kN-#^ 第二章 油气成藏理论新进展 ]'bQ(<^# 第一节 流体压力封存箱 X
&;] 一、封存箱的概念 ,&pF:qlF 二、封存箱的特征 Ej{eq^n 三、封存箱的识别 h#6 jUQ 四、封存箱的形成机理 !_/8!95 五、封存箱与油气成藏 FclSuQWti 第二节 天然气成藏机制 "YdDaj</ 一、天然气的溶解性 QVZ6;/ 二、天然气的扩散性 U}C#:Xi>$ 三、天然气运聚动平衡 v2uS6 第三节 非常规天然气聚集 lDX&v$ 一、深盆气 kAe-d 二、天然气水合物 tV}ajs 三、煤层气 DoPF/m} 第三章 油气系统 Xta> 一、油气系统的概念 1
069] 二、油气系统的划分与命名 kl{OO%jZ 三、油气系统的研究程序与研究内容 k`J..f9 四、油气系统研究中的关键技术 Q!A3hr$IF p/^\(/\]) 2
DNzC7}e 参考书:张厚福、方朝亮、 高先志等编,1999,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xM!: 钟宁宁、张枝焕编,石油地球化学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张厚福编,石油地质学新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0)XS< 郝石生等著,天然气运聚动平衡原理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CR8r|+(8 胡见义、黄第藩等,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k%drdY{J' c+K=pp@ p(&o'{fb >b"z`{tE p'c<v
)ia ii]=C(e9 9QQ@Y} ALie
Uf ydFhw}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