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压力容器与设备 kPoz&e_@
uh`5:V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_z#2PA
6\k~q.U@XI
考试性质 5zh6l+S[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压力容器与设备»是化工过程机械博士点设置的专业考试科目之一,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压力容器与设备»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w!T
HJBGxyw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gu:vf/
#<X4RJ
考试的范围 bR,Es~n
考试范围包括:压力容器应力分析、压力容器材料、压力容器设计、压力容器设备等四大部分。 Y% JE}
)
}Xfg~%
6
评价目标 r+h%a~A#>
«压力容器与设备»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压力容器与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研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p3Ozfk
)Ly~\*
掌握«压力容器与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u[:J
掌握«压力容器与设备»的基本理论。 J5n6K$.d
正确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w,up`W7,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K^o{lyK;@~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o=9WKc
考试时间:180分钟; 7VG*Wu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VqiF~o,
试卷结构与比例: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40%,基本理论分析题40%,应用分析计算题20%。 \ 4^zY'
a6cU<(WDeh
vq.o
;q /
第二部分 考试要点 (F 9P1Iq
~5h4 Gy)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 60]VOQku
回转薄壳无力矩理论、有力矩理论;厚壁圆筒弹性应力分析、弹塑性应力分析;平板理论;壳体的稳定性分析;典型局部应力。 :*BN>*1^\r
q,<l3r In
压力容器材料 [[]yQ
"
压力容器材料;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环境对压力容器用钢性能的影响;压力容器材料的选择。 6P}?+ Gc
$y,KDR7^
压力容器设计 :\'1x
设计准则;常规设计;分析设计;疲劳设计;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进展。 p`rjWpH
)U
te
压力容器设备 9H;Os:"\|
压力容器分类;压力容器标准规范;常用压力容器设备。 gK;dfrU.8Y
^|6
#Vx
说明 QIU%!9Y
由于博士研究生招生和生源的具体情况与硕士研究生不同,因而考试内容会有一些调整,但基本的考试要求和考试方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前与能源与动力学院研究生科联系。
/3k[3
7Hv6>z#m
参考书目 d*e8P ep
王志文主编. 《化工容器设计》(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 A'7Y{oPHX
郑津洋等主编. 《过程设备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9eq)WI/
-T1R}ew*t
2004.7.7 l3u+fE,;_
c^'bf_~-W
(转载自:Freekaobo.com) UJDI[`2
G~.VW48{n
时间:2005-06-21 11:55 aM1WC 'c&)
@HB=hN
-------------------------------------------------------------------------------- 17c`c.yP
@
N
'P?i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oIIcE4g7
*y|w9rp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3hBYx@jTO
1I'}Uh*
考试性质
K
"g{P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我校所有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选考的专业课之一。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防治技术知识。 }j1;0 kb?
<3tf(?*,k]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fj(WHL
2Hx*kh2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JReplc
WuF\{bUh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AVU'rsXA
答题时间:180分钟 pX>wMc+
imwn)]L R
题型比例 I
Gb'ii=A
名词解释 约20% +kxk z"fP
K)`R?CZ:s
简答题 约20% V_v+i c^
)PU\|I0|)e
计算题 约30% t
VX|e2Y
L:lnm9<
论述题 约30% Gb Mu;CA
1uA-!T*e>
参考书目 {O!;cI~
郝吉明,马广大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lu.xv6+
93w$ck},?G
第二部分 考查要求 MfLus40;n
C;70,!3
大气及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k^k1>F}yx
大气圈层基本知识来自免费考博论坛 #v
BSg
>i61+uzEd+
气象条件对大气扩散的影响 ih:%U
J[K>)@I/
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基本计算方法。 GBd
mT-7
;lTgihW-
燃烧与大气污染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y{y)B^g
空气污染的基本概念 -M[BC~!0;
o+<hI
燃烧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6ESS>I"su
SnO,-Rg
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环境标准。 8Waic&lX~
FW<YN;
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8|5;!`WB
除尘技术与装置 z
fml^N
mA
3yM#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 AlgVsE%Va
rIH+X2x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 1;M
Uemnx`
O}Do4>02
温室气体、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的污染控制。
@
|~D?&<\
GlXzH1wZ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cGePA
l{\@+m
2004.7.7 y {Mh ?H
Fko
N+\d
(转载自:Freekaobo.com) MWc{7,
;|K(6)
时间:2005-06-21 11:56 ds
QGj&
]p~,C*UH0
-------------------------------------------------------------------------------- zhde1JE
9hs7B!3pc>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粘性流体力学
qZP>h4
DfP
vi1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gMZ?MG
JSi
LG0
一、考试对象 j6$_U@)%O
j6)@kW9x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或同等学力。 $yg}HS7HC
)c<5:c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rB%acTCz=[
&+t,fwlM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全部为必答题。 *gzX=*;x+?
I"+;L4o `
(二)答题时间:150分钟 )Ikx0vDFQ
M3dNG]3E
(三)题型比例 Kth^WHL
C_Z[ul
基本概念简答题(10~20%) f8
M=P.jz
%.D@{O
计算题(75~65%) yf7p0;$?
p,9eZUGy
综合题(15%) `795K8
5fBW#6N/
(四)参考书目 PR
Cr7f
"U&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陈矛章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x_\e&"x
c;bp[Y3R
《流体力学》,吴望一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NLC}XL
T{j&w% (z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 UV8M\
TlZ|E '_C
一、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知识 dYJW`Q;j.|
"Gxf[6B
研究粘性流体动力学的分析方法 ^r$P&}Z\b
流体的输运性质 nK6{_Y>
流体运动与变形 %c(':vI#
流体表面应力张量 I/MYS5}
本构方程式 / '}O-h
二、粘性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组 ?+b )=Z
aC$hg+U$G
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 ueYZM<],
粘性流体动力学相似和量纲分析 6546"sU
流体的旋涡运动
eEQ
4L\d
流函数 >t
O(S
三、薄剪切层方程 -2mm
5E~N
Hc4]2pf
剪切层概念 a!P?RbW
二维流动中薄剪切层近似 zD-.bHo>.
动量积分方程 2|Hq[c=~
裹入方程 W[:
n*h
轴对称边界层和Mangler变换 hO@'WoniW
四、层流和湍流边界层 ,)nO
Lu6!W
剪切层相似概念 z'
MOuz~Y
层流边界层相似解和Falkner-Skan变换 }^^X-_XT
湍流边界层分层结构和及其物理特征 *)ZDN~z7o
光滑表面的平均速度分布 *obBo6!zM
平板湍流边界层估算方法 <MI>>$seiJ
圆管内的湍流 &hEtVkK
边界层分离与控制 4}Y2
B$
五、湍流基本理论 ~%B^`s
:aR&t#<"E
基本概念 >Q#_<IcI
不可压缩湍流流动 Oj6 -
湍流模型及应用 \IbGNV`q
3G
dWq*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X<m#:0iD
>fPa>[_1
2004.7.7 hMh8)S
HP^<2?K
(转载自:Freekaobo.com) /\V
-1 7-
O{uc
h
时间:2005-06-21 11:56 p?2\9C4
W~z
2Q
so
-------------------------------------------------------------------------------- Va"Q1 *"
9}p?h1NrY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燃烧理论 \3LP@;Phn
_SC{nZ[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NG@^y
8i
/5L=a"`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U1}-]^\
答卷时间:180分钟。 ?55t0
卷面满分:100分。 D^8]+2
r
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3oc p4x`[
k ! l\|~
第二部分 考查要求 82l$]W 4
!_C*2+f
燃烧科学的发展 Ut.%=o;&[
燃烧与火焰的概念,燃烧与国民经济及能源的关系,燃烧科学的发展,燃烧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cvG?V
$p:RnH\H1
燃烧化学热力学和燃烧化学动力学 4&%0%
化学热力学
B;x5os
生成热、反应热、热化学定律。热力学平衡与自由能。标准自由能和平衡常数。气体的离解。绝热火焰温度。 0z&]imU
q@k/"ee*?
化学动力学 Q*4{2oQ
化学反应速度。反应级数。压力、浓度、温度、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反应速度碰撞理论。反应速度过渡状态理论。链式反应。 9U~fc U6
>T84NFdz+
燃烧物理学 wW &q)WOi
各组份气体基本参量。分子输运基本定律(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导热定律、费克扩散定律)。基本守恒方程(连续方程、动量守恒方程、组份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泽尔多维奇转换和广义雷诺比拟。 _L?MYkD
&:Q^j:
预混可燃气体的燃烧 XhEZTg;
预混可燃气体的层流燃烧 \LuaI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定义及传播机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无量纲分析。分区近似解。渐进分析解。物理化学参数对si的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测量。 3.?G,%S5.$
3yGo{uW
邓混可燃气体的湍流燃烧 #aI(fQZe
皱折表面燃烧理论。容积燃烧理论。湍流火焰实验。 75v7w
9w3KAca
着火与熄火 L%S(z)xX3
热自燃理论(着火条件、非稳态分析法、稳态分析法)。强迫点火理论(热平板点燃理论、电火花点火、热气流点火)。着火的链式反应理论,熄火现象。 6roq 1=
K
HyVI6N[
火焰稳定 ]{Y7mp
dB
链形火焰的稳定条件。本生灯火焰稳定性分析。回火与吹熄的临界条件,防止回火的方法。钝体稳定火焰的机理。钝体的火焰稳定界限,预混火焰稳定的其他方法。湍流扩散火焰稳定的其他方法。 /]U),LbN
<C1w?d$9I
煤的燃烧基础 ^8.s"4{
煤的形成过程及分类。煤的化学成分及性质。煤的分析。煤质特性的评价。热的热解及实验方法。煤的热解模型,碳粒燃烧的数学表达式,碳粒燃烧的模型。灰对炭粒燃烧的影响。单颗碳粒的着火分析。单颗煤粒的着火分析。单颗煤粒的着火分析。 @L
SfP
GG&J
考试样题(略) hTc
:'vq
hy&WG&qf
参考书: V36u%zdX5n
《燃烧学》,傅维镳、张永廉、王清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Ly46S
t
$m:
D`'h8:\
2004.7.7 :3N6Ej
3>>Ca;>$
(转载自:Freekaobo.com) wY]ejK$0R
bblEZ%
时间:2005-06-21 11:57
&>n:7
%)ri:Q q
-------------------------------------------------------------------------------- dvE~EZcS
TO&^%d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等传热学 [jz@d\k$_
>}bkX
6c5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KBoW(OP4'
a$EudD#+
一、考试性质 .E9$j<SP-
^jXKM!}-E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高等传热学是为热能工程类考生而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传热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地分析处理实际传热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KGf@d*ZOMz
v8 II=9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sDvy(5
e< G[!m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h]tKYx
m2l0`l~T8
应考范围包括: 传热学和高等传热学所包含的传热学基础、热传导问题分析、对流换热问题分析、辐射换热基本概念等四大部分。 E Uq6)
K
)+"(7U<
三、评价目标 f7a"}.D$
wH\
K'/
高等传热学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高等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研究求解较为复杂的传热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SCZ.G(>
*o6QBb
1. 准确地把握传热学定义的物理量以及它们的量纲; Bnz}:te}
P@<K&S+f
2. 正确理解热量传递过程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vos-[$
MIu'OJ"z~
3. 掌握以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建立传热现象数学模型的方法,并能分析求解有关问题; u$
vLwJ| o
SbobXTbG
4. 正确应用传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较为复杂的实际传热问题。
=T$2Qo8
m:g%5'qDZ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_AiGD
4)9Pgp: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h m(
r2&/Ii+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km}E&ao
5(DnE?}vo
3.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2\QY
L @8[.
4. 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 WWA!_
Egl1$,e
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40%,基本理论分析题30%,应用分析计算题30%。 7':<I-Fm
8yGo\\=T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z#
W-
Ucj>gc=
1传热学基础 cV* 0+5
zQtx
!k=
温度场、温度梯度、付里叶定律。基本守恒方程式与正交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式。单值性条件及其处理。 ={nuz-3
%U$%x
2热传导问题分析 3
J\&t4q
-PHqD
一维与二维稳态导热过程分析。肋片散热过程分析。一维非稳态导热过程分析。导热问题的近似分析。 84-7!< 6i
i'0ol^~y6
3对流换热问题分析 I\VC2U
3q1u9`4;
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牛顿冷却公式与换热系数。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组及边界层微分方程组。层流边界层对流换热过程分析求解。湍流换热分析。有相变的对流换热过程(凝结与沸腾)的简要分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