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WjH^
二○○六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0z
r27ko
题 号: 349 考试科目: 免疫学 考试日期:2006年 月 日 午 1b9S";ct0
一、 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30分) ]UvB+M]Lv)
(答题说明:将英文名词或缩写翻译成中文,并加名词解释。) DU!T#H
7
1. Fragment crystallizable =
7y-o
]M5~p^ RB
J p=qPG|
G)7U
&B
A%8
Q}s$<s
\L*%?~
2. Clonal anergy uuY^Q;^I*
&BPYlfB1
第一页 共 3 页
# ?2*I2_
3. Cryptic epitope q }@L "a`
O=o}uB-*6
6F(z6_<
W22S/s
1bV
G%N
4. Gene conversion :=NXwY3~M
>+%#m'Y&&
|=}+%>y_
y<Koc>8
J||g(+H>
5. GVLR 1mmL`M1
rp@:i _]
>fC&bab
NN4Z:6W5
!4p{b f
6. Lymphocyte homing receptor 9~UR(Ts}l
Km5_P##
fJLl-H
Mk*4J]PP
n5QO'Jr%[
7. PAMP 5Dkb/Iagi
;u2[Ww~k
{7e(0QK
.BPd06y
ci;2XLAM
8. AICD /g u
VA
9tpyrGv
E]#;K-j
0N1t.3U
[4yHXZxza
9. 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NFAT) RC7F/|w.z
hE:~~ox
D*.3]3-I
`v?hL~
10. CLIP *A9v8$
续页 题号 考试科目 考生姓名 考生编号 />xEpR3_A
gNr4oOR{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答题说明:下列叙述正确者,在其后括号中A项上打√;错误者在其后括号中B项上打√。) C6gSj1
1. NK细胞杀伤MHC I 类分子携带特异性抗原肽的靶细胞。(A、 是; B、 否) Uv59 XF$
2. 体细胞高频突变是造成BCR和TCR多样性的机制之一。(A、 是; B、 否) XB'rh F8rl
3. LAT在B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募集信号分子和促进级联反应的建立,活化早期起到了重要作用。(A、 是; B、 否) \0|x<~#j'
4. 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是被动免疫的成功范例。(A、 是; B、 否) jO"/5x26
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检测组织和细胞表面抗原。(A、 是; B、 否) S[y'{;
6. 根据CD16和CD56表达与否可以将NK细胞分为NK1和NK2二个亚群。(A、 是; B、 否) W<<G
'Km
7. 成熟树突状细胞摄取和加工抗原的能力很弱。(A、 是; B、 否) \WE/#To
8. 受者建立的移植免疫耐受可以被动转移。(A、 是; B、 否) b$2
=w^
*
9. 抗体自身不具有杀菌和清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A、 是; B、 否) 5{-Hg[+9
10. 超抗原与普通抗原一样,在T细胞识别时受MHC限制。(A、 是; B、 否) A]"6/Lr9P
uhq6dhhR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0f!o&?g
1. 白细胞懒惰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突变,导致患者白细胞粘附缺陷。 >0kL9_9{
2. HLA I类基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座位,编码HLA I类分子。 bHTf{=
3. 根据趋化性细胞因子中半胱氨酸的位置、排列方式和数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亚类。 eZ)
|m
4. 葡萄球菌蛋白A(SPA)能够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产生增殖反应。 oi Q3E
5. 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重排有关。 <!dZ=9^^1
6. 免疫细胞抑制性受体ITIM与SH2结构域结合,招募____________________启动抑制信号转导。 nILUo2e~
7. 肥大细胞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为IgE低亲和力受体,通过IgE捕获过敏原抑制IgE生成。 9on$0
U-?r>K2
(QFZM"G
第二页 共 3 页 x^3K=l;N
8. 调节性T细胞的主要表面标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J\nbj0h
9. T细胞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获得自身MHC限制性。 "% \y$
10.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O0^Y1l
`iuQ.I
7OZ0;fK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L?;g pVE&
1. T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 ]$K5 8C
0Q%I[f8
ke*&*mx"L
n\JSt}A
8QFRX'i
-?T|1FA,
Qe[ai?iJkt
F8m@mh*8>
2. 免疫忽视 Iq;a!Lya-
K<l
dl.
^oHK.x#{
;hDIoSz
RV5;EM)~[
%]DJ-7 xE
4p
u>f.
cRPy5['E
3.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 4s&koH(x
Xo4K!U>TzZ
bU(fH
^
vn5]+-I
z 2V_nkI
DOo34l6#
k3"Y!Uha:
g60rm1b
5E|/
n(
4.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T xwZ3E
_q\w9gN
k!,&L$sG
OGO4~Up
?To r)>A'
A=k{Rl{LA
续页 题号 349 考试科目 免疫学 hI1}^;
考生姓名 考生编号 =:
=uV0jX\
*XlnEHv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五、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 ugt|'i
1. 危险信号理论 Yf(QU`w_
vvG#O[| O
rfMzHY}%
JuT~~Z
4h~o>(Sq
5 eWGX
E|d 8vt
3v%V\kO=F
<Cw)S8t
(-(sBQ a+
ZK@ENfG
u>.qhtm[
^J]~&.l
Rx 4
;X
V1j5jjck
58Fan*fO
2.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dSM<r
第三页 共 3 页 k/yoRv%
3. 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 >8nRP%r[5,
ayJKt03\O\
{(#>%f+|C
RAQi&?Ko
8rXu^
TC4W7}}
,tZWPF-
$)M8@d
eFUJASc
|*Dklo9{
#$QC2;/)F
2Ke?*
Lc!%
3,#.
c@%:aiEl
,25Qhz]
N*N@wJy:5
W~J@v@..4
,mR$YT8
{1.t ZCMT
o[W7'
1O
C d)j%
j_VTa/
%Uj7g>
4. 抗体药物研发与应用的现状与前景 Q=[AP+
续页 题号 349 考试科目 免疫学 {%ZD^YSA
考生姓名 考生编号 UGK4uK+I`
tY^ MP5*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答题说明:下列叙述正确者,在其后括号中A项上打√;错误者在其后括号中B项上打√。) ,rT62w*e
1. NK细胞杀伤MHC I 类分子携带特异性抗原肽的靶细胞。(A、 是; B、 否) e#MEDjm/)g
2.体细胞高频突变是造成BCR和TCR多样性的机制之一。(A、 是; B、 否) &o>ctf.x
3.LAT在B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募集信号分子和促进级联反应的建立,活化早期起到了重要作用。(A、 是; B、 否) oqa]iBO
4.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是被动免疫的成功范例。(A、 是; B、 否) (5y+g?9d;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检测组织和细胞表面抗原。(A、 是; B、 否) 3A'vq2beM
6.根据CD16和CD56表达与否可以将NK细胞分为NK1和NK2二个亚群。 ,b2YUb]U
(A、 是; B、 否) ,"~#s(
7.成熟树突状细胞摄取和加工抗原的能力很弱。(A、 是; B、 否) s*<\mwB
8.受者建立的移植免疫耐受可以被动转移。(A、 是; B、 否) AvF:$kG
9.抗体自身不具有杀菌和清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A、 是; B、 否) ^sR]w]cz.
10.超抗原与普通抗原一样,在T细胞识别时受MHC限制。(A、 是; B、 否) zi7,?
bD
iq_y80g`8h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h+[#3vD
1.白细胞懒惰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突变,导致患者白细胞粘附缺陷。 Ffxf!zS
2. HLA I类基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座位,编码HLA I类分子。 tJ>|t hk
3.根据趋化性细胞因子中半胱氨酸的位置、排列方式和数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亚类。 i`-,=RJ
4.葡萄球菌蛋白A(SPA)能够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产生增殖反应。 ?}4 =A&][
5.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重排有关。 o";5@NH
6.免疫细胞抑制性受体ITIM与SH2结构域结合,招募____________________启动抑制信号转导。 tW4|\-E"s4
7.肥大细胞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为IgE低亲和力受体,通过IgE捕获过敏原抑制IgE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