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的两次武大考博经历(转) --]

考博论坛 -> 考博见面礼 -> 我的两次武大考博经历(转)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wujunwwwx 2007-07-15 14:42

我的两次武大考博经历(转)

2004年和2005年我两度参加了武汉大学的博士生入学考试,报考的是法学院 #~bU}[ {  
国际公法方向,以下是这两次考博的经历。 ?$"x^=te7  
<Um1h:^   
  为便于读者理清关系,对涉及的人物作一简介。 2ru*#Z#(  
B)j`}7O 06  
  博导: B$}wF<`k7  
  杨泽伟(下简称杨),1968年生,1997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毕业,主要从事国 EmtDrx4!(f  
际公法研究,1997—200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任教,职称一直由讲师评到教授, dCf'\ @<<  
2004年调到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下称国际法所)任教授,同年开始招博士, p`E|SNt/W  
2004年、2005年我连续2年报考他的博士。 &y#\1K  
  曾令良(下简称曾),国际法所教授,主要从事国际公法研究,WTO争端解 [OFTP#}c  
决机构专家组中国大陆的三名专家之一,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 W,9k0t  
  黄进,国际法所教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副校长。 LW83Y/7  
  肖永平,国际法所教授,主要从事国际私法研究,武大国际法所所长。 *([0"  
  周叶中,武大法学院宪法学教授,武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yiv RpSL  
p"hm.=,  
  考生: .XV]<)<K$  
|g7nh[  
  我,夏世德,现在黄埔海关隶属太平海关工作,2000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中 U(S@1i(  
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国际法学硕士学位。 K,lK\^y  
  肖兴利,女,长沙某大学的教师,2004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 `'G),{ j  
学,硕士导师杨泽伟。 haEZp6Z  
  高林,女,2004年7月东北某大学硕士毕业,武大在读国际法博士生,导师 \28b_,i+  
杨泽伟。 C1#o<pv  
  钟继军,广东南海某法院工作,后辞职,武大在读国际法博士生,导师杨泽 nK?k<  
伟,硕导也为杨泽伟。 .v #0cQX+.  
  汪洪,女,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2002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中南财经政 y]QQvCJr3d  
法大学,获国际法硕士学位。 zCj*:n  
  温树斌,北京大学在职硕士,广东肇庆大学教师。 (( RpT0rP\  
  肖健明,西南政法大学硕士毕业,东莞市商业银行工作。 &dZ.+#8r  
  曾皓,湖南师范大学应届法学硕士。 7)8rc(58  
w{YtTZp3  
  其他: 7N}\1Di5  
${TB2q}%  
  谢某某,男,武大研究生院办公室秘书。 O9qKwn;q(  
  石某某,女,武大研究生院博士生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 }Yo15BN+  
  我的同学,武大在读法学博士生。 '$kS]U  
lk+=2 6>  
  班别: iP#A-du  
*mK);@pL  
  校内班,即校本部,武昌珞伽山的那个。 lvz:UWo  
% Zl _{Q]h  
  校外班,法学院2002年始开始在深圳开办校外班,承诺发双证(学位证、学 X."h Tha5  
历证),2002年、2003年单独命题单独考试,深受好学在职工薪阶层欢迎,学制 psy H?&T  
4年,学费年1.8万左右。2004年始,校外班和校内班统一考试。2005年广州、北 O'&X aaZV  
京又开设校外班,言传南京、汕头、惠州也开有此班。 <Hr@~<@~  
{Gb)Et]<  
  一、 2004年的考博之旅。 /k3n{ ?$/  
G5XnGl }Q  
  3月,我参加了初试(笔试)。4月中旬,经查初试成绩为238分(英语71、 qed!C  
专业一国际法88、专业二现代国际关系79),在杨的近20名考生中居第三。第一 ]Gd]KP@S  
名高林246分,第二名钟继军242分,第四名肖兴利(肖以应届生身份参考),第 kGBl)0pr`x  
五名汪洪(报考深圳班)。我的初试成绩,在国际公法的五名博导(曾令良,余 D)/XP  
敏友、万鄂湘、邵沙平及杨)的考生中居第六。 `>Kk;`  
a,0o{* (u$  
  出成绩的当晚,打电话给杨,杨说根据惯例,一名博导一般招三四名,我这 )Ido|!]0d  
样的成绩不会不被录取。过了两周左右,忽听武大的同学说,2004年法学院校内 q2j}64o _S  
班名额要缩减。打电话给杨,杨说学校分给他三个名额,校内两名校外一名。四 }&C!^v o  
月底再次打电话给杨,他说定于五月初复试,虽说录我的希望很小,但还是把我 [%)B%h`XGf  
的名字报上去了,让我到时参加复试。因觉希望渺茫,不想去参加复试,杨说武 gx>mKSzy  
大每年博士招生还有第二批扩招机会,参加复试也许还有希望,不参加复试一点 @SQ*/sw (c  
希望没有。我于是问他复试时要注意什么事项,他说复试只是走个程序,最终排 W*/s4 N  
名还是按初试成绩来。 nO.+& kA  
@Ozf}}#  
  复试是在五一黄金周后的一个下午进行的,参加复试的除初试前三名外,还 YT 03>!B  
有排名第四的肖兴利、第五的汪洪。复试分两批进行,先是曾令良的考生复试, nu<!2xs,  
后是杨的考生复试。复试导师有曾令良、余敏友和杨。 ,IVr4#w0=  
kq.R(z+  
  复试当晚,打电话给杨,他说表现尚好,我的总成绩还是第三位,名额有限 k s`  
没有将我报到预录取名单中去。他问我有没有熟人,能否通过关系弄到名额,他 )'I<xx' 1  
愿意带我。我说没有关系,无法搞到名额。杨抱怨说汪洪复试表现太差,令他生 W-ND<=:Up  
气,连英文的大陆架都不认识,考虑她报考的是深圳班,又很熟,还是将她报上 buM>^A"  
预录取名单之列。 2.&V  
uA}FuOE6  
  我郁闷地回到广东,专心工作,计划来年再考。后来了解,是有一批扩招名 fN%5D z-e  
额,法学院的诸多博导校内都扩招了一名。杨仍招3名,校内2名(高林、钟继 +fQ$~vr{'  
军),深圳班1名(汪洪)。 #pn AK  
K'rs9v"K|  
  二、 2005年的考博之旅。 )I  UWM  
^fiRRFr[  
  初试 czsoD) N  
;@-5lCvC(+  
  初试3月26、27日两天进行,4月下旬,经武汉的朋友查询,我总分247分 Hr,gV2n  
(英语67、专业一国际法86、专业二现代国际关系94分),在杨的考生中居第一, -8k W!F  
在国际公法五名博导的100多名考生中居第一,两门专业课都居第一,在整个国 wm`"yNbD  
际法所数百名考生(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三个方向)中也居第一。 U[ O!&:6  
杨的其他考生依次为:第二名肖兴利244分(英语74、专业一84、专业二86), 3UtXxL&L`  
第三名温树斌239(英语74、专业一77、专业二88,报考广州班),第四名曾皓 p`.fYW:p  
232(英语64,专业一76,专业二92),第五名肖健明208分(英语64、专业一80、 [Ik B/Xbw|  
专业二64,报考深圳班)。 o>rlrqr?_  
 hahD.P<  
  复试 @:&dOqQ  
nPX'E`ut-V  
  4月29日,法学院研究生工作网(网址www.golaw.whu.edu.cn,我很奇怪为何 EBE>&{%$^  
成绩查询在学校主页网站,公布复试名单和初录名单却改在这个并不知名的网站) 0$h$7'a  
公布了复试名单,通知说进入复试的考生5月13日报道,14、15日复试。我所在 lfhKZX  
的国际公法(一组)由曾令良和杨泽伟的考生组成,被安排在5月15日上午在院 "1TM  
长办公室举行。复试比预定晚了约半小时开始,和去年抽签决定顺序不同的是, ['`'&+x&!  
今年依笔试成绩顺序进行。先是曾的考生,后是杨的考生。约11点,我进试室参 ,r,;2,;6nd  
加复试。环顾四周,室内四人(曾令良、杨泽伟,两名女生,一是高林,另一面 t"Rf67  
熟的去年考友,都已经在读,答辩秘书)。曾坐在办公桌旁,俯身写着什么,想 ?Lb7~XK t\  
必是整理刚刚进行完的复试笔录。杨坐在东边的沙发上。 YZu# 0)  
Vx8.FNJh  
  我首先给曾和杨打招呼,曾应了一声,一直忙着写东西,头都没抬。当我犹 EGO@`<"h  
豫要不要等他写完再抽题时,杨在一旁催促,叫我赶紧坐下抽题目回答问题。我 U,}T ]J  
随即抽题,先抽一段英文资料,要求先朗读一遍,后口头翻译成中文。这是一段 >a~FSZf  
有关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短文,大意是国际法来源于国际关系,国际法是平等者 TbM*?\7  
之间平行的法。没遇到生词,翻译得比较顺畅(曾读过几本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 } j@@  
英文原著,应当说这段英文并不难)。 v" TH[}C9D  
@  MoMU  
  然后我又抽了一个专业问题:国际法对我国法制建设有什么影响?这是一个 GB Un" _J  
很平常的问题,相关的文章多如牛毛,稍加思考,我从三个方面回答:第一,国 NGGd6V%'-  
际法可以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现代化。我从立法、司法、法制观念的角度进行了 9cPucKuj  
阐述,并以WTO系列协定对我国的法制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为例,阐述国际法对我 pl/$@K?L  
国法制现代化的推动作用;第二,国际法在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及法人乃至公民 Lh$ac-Ct  
的利益上发挥着巨大作用,指出在利用国际法维护国家利益上,我国还很欠缺, j`hbQp\`  
例举当前正发生的中国和欧盟及美国的纺织品贸易争端,指出我国应积极利用国 <xz-7EqbwX  
际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第三,国际法促进我国法治理念的现代化,我着重指 z1A-EeT  
出国际法和国内法的不同特点,国际法是在平行主体间形成的规则,但它仍然是 ~&|i'f[  
法,这和国内法在宝塔型的国内社会形成的法是不同的,国际法给我们思索考量 Cagq0-:(p  
国内法提供了一个不同的参照系,更新了传统的法的观念,有利于我国法制观念 jH/%Z5 iu  
的现代化。 0$uS)J\;K  
WL]'lSHa  
  答完两个抽签问题,杨又口头提了三个问题:1、如来读书,单位允许吗? 88U  
我答道,来著名的国际法所学习,是我人生的一大梦想,单位完全有条件允许我 }Ec"&  
来读书,单位曾经有过类似的先例,正想阐述有哪些条件来读书时,杨打断了我, '*.};t~;"d  
说可以了。2、平时你读了哪些国际法学术著作?我答道,早在上研究生时,我 *xKR;?.  
就对国际法充满兴趣,熟读了国内的几乎所有的国际法教材,我举例说,我研读 +}'K6x_  
了王铁崖教授主编的国际法著作,还有北大版的邵津教授主编的教材;其次,我 CtxK{:  
还阅读了经典的国际法名著,比如《奥本海国际法》、布朗利的《国际法原理》; ^jC0S[csw2  
第三,还阅读了大量的近现代国际关系方面的著作,甚至读过相关的历史学著作; }RK9Onh3G  
此外还阅读了大量的相关学术刊物,自己也订阅了两份刊物,时刻关注着国际法 J#nEGl|a  
的最新进展。3、如来读的话,你有什么研究计划?应当说,在准备复试时我曾 m8`A~  
思考过该问题,所以回答时也是轻车熟路。我答道我主要对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 F.hC%Ncu  
题感兴趣,想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而这也是我国国际法研究比较欠缺的。具体 GQ8P}McA  
讲,想对国际法的两个问题进行研究,一是在学习和研究国际法时,我注意到国 ;^]F~x}  
际法中的许多法律制度有着罗马法的遗迹,而罗马法是非常古老博大精深的,其 }DwXs`M7  
对法律的影响较为深远,我想研究罗马法对国际法的影响;二是弱势群体的法律 4 .qjTR  
问题,例如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从国际法的角度研究来如何保护他们的权益,也 h@8  
是我很感兴趣的,此外对国际法的其他基本理论问题我也有浓厚兴趣。 .!! yj,bQz  
3M`J.>  
  杨没有再提问题,我出了考室。应当说所有问题的并不难,自己感觉较为自 N~YeAe~+  
信,回答起来也较为轻松。在整个不到半个小时的复试过程中,曾老师一直没有 b*7i&q'H  
抬头,一直在忙着写东西,也没有提问题。我当时的感觉,这是事先他们有分工 !b_I H0]U  
或默契的,即只负责复试自己的考生。整个的复试,似是在演双簧,演给对方看 W[ DB !ue  
的。又二十几分钟后,肖兴利从考室出来了,我问她感觉怎样,她摇头叹息说英 YN3uhd[2  
语有几个英语单词不认识,整个资料的背景也不熟,翻译得不顺畅,我甚至拿出 Po[zzj>m  
笔纸想记下哪些单词,被其他考生笑话,只好作罢。 r e2%e-F"  
F.9|$g*ip  
  在复试完的当晚回广州的火车上,打电话给杨,杨说没有问题,叫我回去好 P nDZi  
好上班。 %-.GyG$i  
)c_ll;%  
  交涉 \/%mabLK  
CJ>=odK[  
  我于是心急火燎地等成绩,直到20日中午,突然发现网上公布了初录名单, G})mw  
只有考号和成绩没有姓名。查遍整个名单,发现没有我(后经查证,杨的考生初 E&AR=y qk  
录了肖兴利、温树斌、肖健明)。非常惊讶,赶紧给杨家打电话,问是怎么回事, 'AU!xG6OQ  
杨在电话里说这两天一直在忙我的事,我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说电话里说不清, *@Z'{V\  
叫我赶紧到武汉来一趟。 Hqk2W*UTl  
 Qy%/+9L  
  5月22日早上赶到武汉,杨不在家,直到晚上10点多才回来。走进他家客厅, Lj#6K@u@Z  
他拿起桌上的一页纸,说是他写的报告。我接过纸仔细看,是一页武汉大学的稿 9v A`\\9  
纸,上面写了大约几百个字,大意是说我连续两年考试成绩很好,今年实在找不 62q-7nV  
到不录取我的理由,如不录取影响学校声誉等等。杨特别指出来报告的末尾有肖 -K{ID$!p  
永平(肖是国际法所的所长)的签字,这是他费了很大的劲才弄到的。 q]aRJ`9f  
t+VPX2  
  他说本以为学校会分2个校内指标,18日学校公布初录名单征求意见时告诉  S_atEmQ  
他校内只有一个名额,校外2个名额,而且校内班和校外班不能调剂。他就报了 3 ren1   
肖兴利和温树斌和肖健明,事后一想似有不妥,就打了这个报告。我问我的复试 HD>{UU?  
成绩多少时,他说记不清,只记得是第二名(时至今日,我仍不知我的复试成绩 e:]$UAzp  
是多少,总成绩是多少)。我当即表示异议,他说原以为校内有两个名额,这样 -MZ Eli g  
谁第一谁第二并无关系,就将我“弄”成第二名。我说肖在复试时有些英语单词 "#()4.9  
都不认识,杨说那些是生僻词,并无影响。杨建议说,武大各级领导手上每年都 KRQ/wuv  
有机动名额,要我到学校找领导闹闹,这样也许有用。 D'X'h}+2  
w;:,W @K  
  5月23日上午我到法学院,想找曾令良院长谈谈,很费周折地在一间办公室 "T'!cy  
的墙上查到他的电话。9时许,拨通了他家电话,想约他出来谈谈。曾说,他很 sC$X7h(Q+  
忙,有事在电话里说吧。我说我想谈一下考试的问题,您是我敬仰的学者,我们 xFJ>s-g*  
都是学习法律的,应该有点规则意识,您是法学院的院长,我必须亲自和您谈谈, a;(:iMCi  
沉思了片刻,他说那好吧。10点许,在院长办公室见面(复试的地方),我陈述 DI\^ +P  
情况,曾说刚出差回来,不太了解情况,你的遭遇,比较同情,但无能为力。我 CfAqMH*ip  
说您是院长无能为力,我一个考生更没有办法。曾说你可以说我这个院长很无能, x8H)m+AW  
但没有办法,以往法学院有些机动名额,但今年没预留机动名额,实在没有办法。 l/]P6 @N  
我说复试过程是有问题的,曾说复试没有问题,我说学校要求三名以上导师参加, cb+!H>+  
那天却两名导师参加,这是不符合要求的,如果两人意见不一致怎么办?曾说我 psMagzr&)e  
们意见不会不一致的,你说的情况不存在。我说无论怎样,仅两名导师参加、又 P_;oSN|>  
没及时公布复试成绩程序上是有瑕疵的,曾停了许久说是有些瑕疵,并补充说答 .F]6uXd  
辩完会有其他导师签名的,我说其他导师没有参加复试,他怎么评议签名,他说 1yo@CaW[\  
会根据复试笔录评议。谈话进行了约一个小时,有点不欢而散。 # ;9KDt@  
.C1^QY-wL  
  24日晚,打电话给杨,杨说找过曾,报告交了上去。25日,我试图找研究生 mb#)w`<  
院常务副院长周叶中反映问题,他不在办公室。我随即敲开了院长秘书的办公室, f?]cW h%  
一位40多岁的姓谢的老师听了我的情况,不无讥讽地说“兄弟,你这种情况多了, Vq*p?cF .  
每年都有。说白了,是导师不想招你呗,还报他的干啥。”26日上午给杨家打电 (GeJBw,Q  
话,想谈一下近两天交涉的情况,苏老师(杨的妻子)接的电话,说杨不在家, qAU]}Et/  
晚上回来。晚8时许,再打电话,仍是苏接的电话,她说“哎呀,杨老师去德国 sU8D;ML7  
了。”我愕然。27日上午11点半,试着拨杨的手机(杨的手机经常关机),心想 \3KCZ  
即使出国,也许还在国内转机吧,不想手机通了,响了两声,随即被挂断,再打 aoBM _#  
则关机。我随后发了个短信,请他方便时给我回个电话,从此再无下文。27日下 71~V*  
午,终于在研究生院见到周叶中,我将事先写好的材料交给他,他指着桌上的一 L3/ ua  
叠材料说,有几十份材料都在申请名额。我说听说还有一次扩招名额,请他考虑 x&;SLEM   
我的特殊情况,他笑了一下,不置可否。 f_ ::?  
2]7nw1&  
  因请假时间已到,必须赶回上班,就拜托武大的同学留意情况,有消息告诉 4-TM3Cw`d&  
我。6月20日打电话给同学,他说扩招名额已出,法学院扩招了50名。我赶紧打 =IUTU4!]  
电话给法学院,一位教学秘书接的电话,她说是扩招了50个名额,我叫她查一下 6PTD%Rf\  
有没有我,查了很久,她说没有。我说能查一下是怎么分配的吗?她不耐烦地说, ,e;(\t:  
正忙着搬家(估计是法学院搬到新的办公大楼),稍后她说国际法所韩德培扩招 67#;.}4a  
了3名,黄进扩了1名,其他的没时间细查。 ^v,^.>P  
Di&tm1R1  
  6月21日打电话给研究生院博士生招生办公室,一位姓石的女老师接的电话, Q{>{ e3z}  
她说知道我的情况,刚看了我的材料。我问名额扩招的事,她说这不叫扩招。我 Tx!mW-Lt  
说不知名额是怎么分配的,像我这种特殊的情况,50个名额,即使平均到所有博 p1Els /|  
导,也应有我。她说,比如院士(注:法学院无两院院士)、终身教授可能多分 UE(%R1Py  
点,我说即使他们多分,至少还有几十个指标吧,她说具体如何分配是由领导定 b[/-lNrc  
夺,她不清楚。就这样,我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 @)1u  
Oh|Hy/&6W  
  三、 质疑。 a.q =  
#"TTI vd0  
  回想起整个考博历程,尤其是复试环节,有诸多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总 *t~( _j  
感觉背后有只黑手在操纵,尤其是痛苦的一个月的交涉过程,如陷泥潭,不知所 [Y5B$7|s<  
以。 0"ZRJl<)[I  
VPf=LSxJe  
  (一)、校外班和校内班。 "6.kZ$`%  
:sJV klK  
  无疑,报考校本部的考生大多是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他们的素质普遍较 65g\WB+/  
高,成绩优异,这从初试的排名可以看的出来。一所大学有大批优秀的学子报考, S25&UwUw  
无疑是件幸事。武大的做法叫人匪夷所思。将招博名额分为校内班和校外班,恰 G6L  'RP  
恰是在优秀考生云集的校本部名额上一减再减,校外班则一扩再扩,就法学院而 TJ+yBMd*%  
言,从开始的深圳一班,进而广州、北京、南京遍地开花,其规模之大,入学条 +Ge-!&.;A  
件之宽松,全国罕见。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其办学宗旨是什么,是传承文明研究 ZXp=QH+f  
学术,还是其他什么目的。 zU]95I  
,zO!`|I  
  可以单就学费算一笔帐,以校外一名学生学费年1.8万元计,四年至少交学 bKi V<&Z5d  
费7.2万元,校内一名学生1.5万元计,三年则交学费4.5万元,二者相差2.7万元, !A g W @  
当然这还忽略了校内那些计划内的学生是只占名额不交学费的,保守估计,即使 )p 2kx  
校外班一年只招50名,比招校内生多收135万元,就一个学院而言,这可是笔不 >=$( ,8"  
小的数目啊。 @=:( b"Sg  
[$f  
  再者,武大这样的招生,这样的大量的校外班,让人不禁质疑,是否经过教 fsb _*sh&  
育主管部门的批准,武大可是直属教育部的国家重点大学啊,想必这也是吸引大 d'q,:="c  
量考生报考的原因之一吧。   u 6;SgPw  
$fL2w^ @  
  (二)、复试程序。 fn]f$n*`  
F^z&s]^~  
  再看我今年的复试过程,诡谲异常,让人疑窦丛生。 !3E33  
7:<co  
  其一,复试通知(也是一般规则)上说,复试由三个以上导师组成导师组, } U\n:@:2B  
每人单独评议。而当天的复试只有曾和杨两个导师,这是不符合程序要求的,如 $0=f9+@5  
出现两人意见相左,怎么办?其二,复试是在封闭的办公室内进行的,除了导师 wgp{P>oBX  
和两个答辩秘书之外,外人无从知晓,其过程是不透明的,如发生争议,怎么能 5Ay\s:hb[u  
说得清?考生更是无从举证,除非事先做好偷录的准备。其三,每个导师只提问 GB&<+5t2  
自己的考生,是否是种默契,如是默契的话,在评议排名时是否也有这样的默契, ^U)xQD"  
即导师负责排名自己的考生,其他导师是不干涉的,那样的话,排名实际上是由 Pm*FA8a7  
导师一个人决定的。其四,复试的成绩迟迟不对外公布,却在公布初录名单时突 o)GLh^g_I'  
然公布,岂不是留下暗箱操作的机会而剥夺了考生异议的机会?造成生米做成熟 R utRA  
饭的事实状态?其五,去年在三个导师参加复试的情况下,杨说如何排名是基本 !hdOH3h=  
上依照笔试来排列,复试只是一个程序,今年在两个导师参加的情况下,如何保 =^%#F~o:  
证复试的排名不是事先先入为主地排好的?不同的是今年并非严格按笔试成绩来 -C1,$mkj  
排的,第一和第二颠倒了,杨的硕士最后成了第一,谁都知道在名额有限的情况 { )=h  
下,第一永远比第二安全。其六,各种迹象表明,肖兴利的表现并不好,至少英 A 0~uv4MC  
语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我没有什么纰漏,她的复试成绩却比我好,是不是很奇 .EpcMX T%  
怪? > PHin%#  
MROe"Xj  
  因此,整个复试过程不能不让人如此推论,这个复试是被人为操纵的,这个 *jE> (J`  
名次是事先排好的,这样做也是有默契或习惯的。  <m7m  
(三)、扩招及指标分配。 sbqAjm}  
l/ufu[x!a  
  武大的扩招可能是比较特殊的现象,然而从导师和各级领导那儿得到的消息, )"KKBil0  
这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做法。问题是这些指标是从哪里来的?是教育部批准的还是 8725ET t  
像传言中的由各级领导截留的?如是后者的话,为什么会有截留指标,合法吗? _3YZz$07  
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 _ x8gEK8  
\7]0vG  
  扩招指标的分配,无疑是种稀缺资源的再分配,其竞争是异常激烈的,对考 l4: B(  
生这是决定能否变成博士的最后机会,对导师而言,可能也是决定其在校内地位 e,V @t%  
的标志之一,谁都想多招几个博士。所以指标的分配于考生于导师是种“综合实 N5K\h}'%  
力”的竞争,事实清楚地证明了这点,看来我的失败简直是注定的,不败才怪! 'ip2|UG  
P]cC2L@Vbi  
  四、 思索。 ,#?iu?i/  
Tew?e&eO  
  去年的“甘德怀考博”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我无意于像部分网友说的那样 WtS5i7:<Y  
想出名,老实说我害怕出名。但不禁意间,我却作了两回甘德怀,而且是发生在 UmEc") 3  
我为之向往的学术道路上。也许事情发生在别人头上,我们可以无动于衷,认为 g$S|CqRG  
发生在自己头上的概率是很小的,当有一天事情真地降落在自己头上却欲哭无泪。 tleWJR8oc  
我也曾想像好心朋友劝的那样,忍忍就过去了,但我想如果大家都这样,终究有 FW=`Fm@z%%  
一天事情会降落在自己头上的。我不会是武大第一个有此遭遇的考生,也决不会 !a9`]c  
是最后一个有此遭遇的考生。我必须站出来说话,我不能指望依靠什么,我所能 ?q{HS&k  
依靠的只是那些具备社会良知的传媒,我也决没有什么其他目的,只是想让我们 u7(<YSOs  
普通人误以为是一片净土的某些阴暗的角落见见阳光,让某些精英人物晒晒太阳, GUDz>(  
杀杀身上的霉菌。 ^ jYE4gHM  
cZR9rnZT  
  人所共知的是,大学招生,高考最公平,研究生次之,博士再次之。我们不 y <] x  
禁要问,博士招生制度怎么了? H3#rFO"C*  
4"^v]&I  
  (一),如何处置导师自主权,做到招博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_<^mi!Y  
T;C0t9Yew  
  考博者的共识,不怕考不好,只怕不公平。考博场上有太多的潜规则,诸如 nG4}8  
排队说,考某个导师总是要排队的,等导师照顾完了所有的关系户,终究会轮到 *G&3NSM-  
你。 !-AK@`i.  
{ovW6#  
  在导师自主权上,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应增加导师的自主权,由导师说了 D;! aix3  
算,他们认为现在大学行政化现象太危险,学者容易变成官僚或学阀,不利于学 &"6%D|Z0  
术研究,应当说此说不无道理。问题是必须有个前提,有一套严格的制度,确保 L)"E_  
导师能出于公心,有学术良心,真正做到择优取人,现在似不具备这样的社会条 1|XC$0  
件,我们的人情关系太浓了,我们的制度太薄弱了,肉体凡胎的导师们手中的权 CaB@, L  
力仍会变异。加强行政权的制约,显然也不是办法,学术是极艰深的东西,非专 B`w@Xk'D  
业的行政人员,如何判别哪个考生有学术潜质。 >(He,o@M  
W&=F<n`  
  两派的争论仍将继续下去,仍将有继续的“甘德怀事件”发生。 ;d<RP VE:  
d$5\{YLy  
  (二)、复试及录取程序如何做到公平公开,考生遇到不公,有何救济途径? }AG dWt@  
-izZ D  
  法律上如何界定大学的地位?是平等的像法人那样的民事主体?仿佛比较符 6 ~+/cY-V  
合法治精神,然而,当你进入大学,就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庞大的行政官僚机构, )-\[A<(  
其等级之森严,程序之烦琐,关系之复杂,俨然是个大政府。然而大学享有某些 tB#-}Gf  
政府的特权(部属院校更是如此),比如收取多少学费、开除某些学生、不授予 jrN"en  
某人学位,却不承担政府的义务。就是这样的地位,决定了大学可以躲藏在政府 k)TNmpL%"  
的影子里,干违法的事却无从追究其责任。无数的莘莘学子,受到不公待遇却投 x.%x|6G*  
诉无门。 iM_Zn!|@\  
9B 9:lR  
  招博中的复试不符合程序,录取中的暗箱操作考生又能怎样? Yq0jw&v  
dkAY%ztwo  
  诉讼吗?姑且不说个人状告一所大学实力上是如何的不对等,大学是由一帮 C^fUhLVSZ^  
利益团体组成的巨大团体,个人为之奈何,单就在法院是否受理上就有巨大的法 8m*uT< 5D  
律障碍,我国尚无明确的在大学招生上产生的纠纷可以适用的法律法规。即使侥 vv^(c w>A  
幸法院受理,又有哪个考生能单枪匹马地满足法院苛刻的举证要求?导师的那句 l'FNp  
你不具备学术潜质的结论你如何去驳倒?姑且不论打官司耗费的财力、精力。 I%tJLdL  
!8}x6  
  投诉吗?向大学投诉毕竟没有多大用,没有听说自己如何处罚自己的。毕竟 k |; [)gE  
大家是一家人,吃一个锅里的饭,平时打打闹闹搞搞窝里斗无所谓,但当有人威 L@x#:s=  
胁到自己的集体利益时,一个屋里的人有谁不想相互关照一下呢?向上级主管部 7thB1cOJ  
门投诉,也许有用,但首先要保证它们之间没有利益瓜葛,还要这是一个有着清 \{{i:&] H  
醒的自律意识的主管部门,其领导要是一个秉公执法有着完美品德的人。 p -wEPC0  
0Q5fX}  
  媒体,也许这是众多考生所唯一能依靠的救命稻草,所幸的是这样的稻草似 ;To][ J  
乎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结实了。“甘德怀事件”从媒体的曝光印证了这一点, vI0::ah/  
想一想又有多少惊天大案不是首先从媒体引起注意的?媒体这一社会公器,理应 P<MNwdf(+  
在匡扶正义惩恶扬善上发挥巨大作用,可喜的是这样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的。学术 ,#hx%$f}d  
也乃社会公器,当这一公器被滥用时,无辜的似我们这样的小人物只能求助于媒 Kn4x _9  
体了。

royys2007 2007-07-15 19:54
法学院尚如此,中国到哪里找公正的法官?


查看完整版本: [-- 我的两次武大考博经历(转) --] [-- top --]


Powered by freekaobo v7.5 SP3 Code ©2003-2010 PHPWind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