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哈工大构筑大平台推动重大科技创新 --]

考博论坛 -> 考博新闻news -> 哈工大构筑大平台推动重大科技创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nanafly 2007-05-26 12:48

哈工大构筑大平台推动重大科技创新

在今年2月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哈工大获得了空缺几年的、唯一一个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此外,还有6项成果分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二等奖。众多科研成果集体亮相,体现了这所学校通过组织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团队,搭建多学科汇聚的科研平台,解决国防工业、国民经济重大课题的科研思路。 LE\=Y;%  
X.eOw>.  
  每个五年计划的起始、中期以及结束,哈工大都组织相关的战略研讨,引导教师瞄准国民经济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和世界科技前沿开展科技创新,通过承接大型尖端工程项目,打造一批优秀团队,提升核心竞争力。 #i[:oC6m:  
,~1'L6Ri?  
  九十年代初,学校以建立“小卫星设计分析与仿真验证一体化系统”,组成了跨学科的研制队伍,最初的成员来自机械、电子、通信、控制、材料等6个学院,而后来成为小卫星研究所所长的曹喜滨则刚刚拿到锻压专业的博士学位。小卫星的研制,把多个学科结合在一起,锻炼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使哈工大在国际航空航天领域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1f`De`zXzr  
m2c'r3UEu  
  科研团队的人员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但是怎样做到不影响整体发展,关键在于带头人。哈工大考察团队,除了一流的学术水平外,更注重带头人的个人品格,“只能单干,可以当教授,但是不能当责任教授(团队带头人)。一个团队里,如果人人看中个人得失,就没有长久合作,更谈不上攻克难关。只有带头人不计名利,勇于奉献作出表率,才有团队的凝聚力。”校长助理韩杰才对记者说,“有的项目从‘六五’干到‘十五’,没有甘于寂寞、上下和谐的的团队精神是做不到的”。为了培养年轻的团队带头人,许多老院士、老教授甘做人梯。FAST项目是国际现有和正在计划的世界最大单天线望远镜,哈工大的研究团队在先期发挥的重要作用使之位列合作单位之首,作为项目委员的沈士钊院士把年轻的范峰教授推到前台,做学术带头人和负责人,为其迅速成长创造机会。国内复合材料力学主要学术带头人、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执委杜善义院士,近十年所有的项目都让年轻人挑头负责。 H648[H[k  
s;BMj^x  
  科研团队也不能靠硬性的“拉郎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谭久彬等3个年轻人,来自不同的学科,最初是凭对超精密测量技术的兴趣与爱好白手起家的,在学校支持下,从无到有创建了光电子超精密测量研究所。哈工大原来仅有一台原子粒显微镜,放在了超精密加工研究所。负责人董申教授表示,仪器是学校的,使用要面向全校。不管是什么专业的教师来,董申教授都热情提供服务,一来二往,间接合作带来了直接合作,研究所吸纳其他学科,组建了微纳米技术研究所,不到3年就发展成为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 2.D2 o  
EtKq.<SJ  
  老教授没有门户之见,带头协作,为多学科交叉、搭建多学科融汇的科研大平台奠定了基础。在这些大平台上,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年轻教师和学生都得到提高,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产生了更大的团队凝聚力,从而有能力做更多创新的工作。 y9r4]45  
fg^AEn1i  
  为了培养团队意识,鼓励学科交叉,在科研考核上,哈工大把短期考核与长期考核结合起来,基础学科、应用基础学科考核期为3年;团队考核则重点看团队的标志性成果。这样,团队成员不至于应付日常科研工作量的考核、计较论文数量和排名前后,能安心从事自己的工作。在人员管理上,学校规定,重大项目的团队成员不受院系编制限制,项目期间,编制归团队;项目结束,可留可走,待遇由学校负责。环境宽松,政策优惠,使教师尽可能地排除外界干扰,潜心于重大项目攻关。 gQy%T]  
HwUaaK   
  目前,哈工大已基本形成了以国家“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主的基础研究,以国家“863”高技术、国防预先研究为主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项目为主的应用研究三位一体的科研格局,一批尖端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查看完整版本: [-- 哈工大构筑大平台推动重大科技创新 --] [-- top --]


Powered by freekaobo v7.5 SP3 Code ©2003-2010 PHPWind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