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是为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属选拔考试。根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博士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原则上应达到或略高于硕士生毕业时应达到的水平,本考试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用)》中对大学英语六级水平的具体要求为主要依据,兼顾其他同等程度的教材和硕士毕业生应达到的英语水平要求,测试考生在英语语法、词汇、阅读、写作及翻译等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择优选拔,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o-Dfud@
yQUrHxm
一、评价目标 MymsDdQ]
XWAIW=.
要求考生掌握下列语言知识和技能: m!G(vhA,_w
&WBpd}|+Y
1.语言知识 &Pm@+ML*x
8tR6.09'
语法知识 P8ej9ULX,
考核考生对英语语法(包括句法)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常见语法现象 ]:D&kTc
;"Qq/knVL
和规则的熟练驾驭程度。 -XL?n/M
0J'Cx&Rg
词 汇 $peL1'Evo
以《大学英语(文、理科用)》中的词汇为主要依据,兼顾其他同等程度教材和硕士研究生英语教材的词汇,以及六级词汇。考生应熟记其词义,搭配及用法。 [dP<A?s
75^*4[
g]HxPq+O
2.语言技能 D$)F
X(
ef{Hj[
8
听力 89D`!`Ah]
考生应能听懂日常生活中不同情景的对话、一般性的谈话和讨论。要求能够理解其主旨要义,获取真实信息;理解明确表达或隐含其中的意义;进行合理判断、推理和引申;理解说话人意图及观点倾向。 ^0>^5l'n
KYB3n85 1
阅读 GYIQ[#'d7
考生应能读懂不同题材和体裁的阅读材料(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3%),并能理解其主旨和表达的具体信息和概括性结论;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根据上下文及其他暗示来推测词义;理解通篇结构以及段落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区分论点和论据、事实和作者的看法。 |>U<EtA"
vFJ4`Gjw(
翻译 4IfkYM
1@~%LV
OI)k0t^;D
汉译英考查考生选择恰当的英语单词、词组和句型来准确表达汉语意思的能力;适当考查考生对增、减、变词义、断句和合句等汉译英基本技巧的运用能力。
!vl1#@
xP1D 9
完形填空 #oEtLb@O
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要求考生辨别语言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等语段特征,掌握用于一定语境中的语言规范。该部分测试重点包括语法结构, 固定搭配, 近义词辨别, 逻辑关系, 上下文推理, 语篇连接等。 AX@bM
6I=d0m.io
写作 |Zn,|-iW
考查考生能用英文写各类应用文、尤其是议论性和论说性文章的能力;能对中国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热点进行剖析,对其影响表述自己看法的能力。评价考生在缜密审题基础上能正确立论、恰当选材支持其论点、合理组织篇章结构、正确选择词汇和句型、遵循语法规则等写作能力。 ',FVT4OMw
M-QQ
)06. dZq\
[C
7X#|
Aj\m57e,6
8_D:#i
二、考试形式 UeB
St.
<Vyl*a{%
考试形式为笔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00分。 25xt*30M
PL\4\dXB
整份试卷包括试题册和答题卡(Paper One) 及答题纸(Paper Two) 两部分。考生应将试题册Paper One 部分的1 –100题的答案按要求用2B铅笔填划在答题纸上,将Paper Two 部分的翻译和写作用蓝、黑色钢笔或水笔字迹工整地写在相应的答题纸上。 #c<F,` gdi
J{uqbrJICr
三、试卷结构和内容 R<h:>.M
W7V#G(cpU
试题册有两部分构成:Paper One 为客观题,共四大项100题(占总分75%),包括听力(10%),词汇和句子结构(10%),辨错(10%),阅读(30%)和完形填空(10%);Paper Two 为主观题,共二大项,(占总分25%),包括翻译(汉译英10%)和写作(15%)。 Hn)^C{RN*{
r)qow.+&
第一部分 听力(15%) G
@L`[Wu
![%:X)?
由A、B节组成。录音材料各播放一遍。 BXl
Y V"
OOus*ooo2
A节(10题x 0.5分)主要测试考生听懂并理解日常对话中包含的特定或具体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景下选择正确交际语言的能力。 [DSzhi]
~|wh/]{b9
B节为三段独自的录音材料,每段200-300词(10题x 1分),主要测试考生获取特定信息、理解主旨、推断说话者意图、观点或态度的能力。短文内容涵盖科技、教育、人文科学等。听力材料程度相当于大学英语6级。 <e8
Ux#x/
L{6Vi&I84[
英语考试在语音室进行。 F,GG>(6c
h7\16j
第二部分 词汇和句子结构(10%) /Q9iO&Vu
~ln96*)M;
由20题组成(20题 x 0.5分)。词汇题主要测试考生所掌握的词汇水平和运用词汇的能力。按原国家教委颁布的《硕士、博士英语教学大纲》明确的定性和定量要求的规定,硕士生毕业时应理解性掌握约6000个英语常用词(组)。 6CWm;%B#G
Fmrl*tr
第三部分 辨错(10%) _
vE[TFy
o:/ymeG
由10题组成(10题 x 1分)。主要测试考生掌握并正确运用语法规则的能力。考查的重点语法项目是:制约句子逻辑关系的连词和关系词;体现句子行为者主语其情感、意图、行为、判断的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动词和虚拟语气;使句子变得多姿多彩的非谓语动词、省略和倒装。 qZ
+^ND(I
Y5Z<uD
第四部分 完形填空 (10%) f+dj6!g5/
!='&#@7u
该部分为一篇240-280的文章,题材包括科技,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 人物传记等。文章有20 个空白, 共20题。 考试形式为多项选择, 即要求考生从每题给出的四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填入文章空白处, 使补足后的文章意思通顺, 前后连贯, 结构完整。 +Xr87x;
[E%Ov0OC
第五部分 阅读(30%) p8u-3
jJY!;f
由五篇阅读文章和30个理解选择题组成(30题x1分)。要求考生在70分钟内完成六篇文章阅读,所选文章体裁包括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题材涉及到科普、社会生活、人文学科、小说、教育、经济等。测试考生的阅读速度、获取信息的能力、阅读技巧、以及记忆性理解程度和信息处理、分析综合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快速阅读各类题材的文章;准确理解并归纳其要义以及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把握各层次段落与主题的逻辑关系;通过合理的判断、推理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根据语境的暗示来猜测词义。 FHu+dZ
9"k^:}8.
第六部分 翻译(10%) -u'BK@;
c3aF lxW
汉译英段落为150汉词20分钟完成。考查考生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基本技巧准确进行语言转换的能力。所译英文句子需符合语法规则,要注意时态语态、搭配、单词拼写、大小写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GCA?sFwo>
pSJc.j
第七部分 写作(10%) )h?Pz1-W1
Bso3Z ^X.
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对社会重大事件的关注程度、敏感性和分析、评论的能力。 +q3E>K9a
41`&/9:"_M
要求考生根据所规定的情景或给定的题目,在30分钟内完成200词左右的作文。观点正确,内容翔实,言之有物,有说服力。语言通顺,句式有变化,错误少。 %g*AGu`
p8MPn>h<
整份试卷的题目数、计分和考试时间列表如下: VM[Vhk[
<O?UC/$)7
序号 VlQaT7Q
题号 U#!f^@&AB
项目名称 (>\w8]
题数 -F| C6m!
计分 ;4 ON
考试时间 =9JKg4I6
iv/!c Mb
Paper One AGxG*KuZ
7 a}qnk%
一 ?R}a,k
?xuhN
G@
二 m:7$"oq|
IPhV|7
三 *g<D p2`
]D;X"2I2'b
四 C&vUZa[p
VY5/C;0^h
五 26,!HmtC
dt(#|8i%
Paper Two g=
ql 3N
*L3>:],7
六 B9RB/
vHH
v/E_A3Ay&
<"g ^V
N{u4
七 q.l"Y#d
/^kZ}}9baU
ZV`D} CQ
1-20 G02(dj
s^]F4'
21-40 5m`@ 4%)zp
yk4Huq&2
41-50 ?X1vU0c
`43`*=
51-80 J2BW>T!tuw
0pWF\<IZ
81-100 d?RKobk
<m"yPi3TY
"(6]K}k@
ZE@!s3\
jJc?/1 jv
D6trqB
@aU%1h5W;l
.u3!%{/v(c
T-)Ur/qp
听力 (c `t'e
}LDH/#
u
词汇与句子结构 d&:ABI
Ux~rBv''
语法辨错 j$ h.V#1z
aVI/x5p~
阅读理解 =@U~sl[
7q>WO
完形填空 MS,J+'2
Bb^CukS:
T6[];|%W
G992{B
汉译英 *ip2|2G$
&n>\ +Q
[hs_HYqJ
<]6])f,y\
写作 kB-%T66\
gWm
-}Nb4
99%oY
20 A`V
z5WB
;Wa4d`K
20 Ca]+*Eb9z{
^z#'o
10 ZUJ!
lP*_dt9
30 M>+FIb(
TwBwqQ)t
20 '_& Xemz
/t=R~BJu
H!Gsu$C
<[O8{9j
1段 MP/6AAt7=|
qgd#BJ=
[03$*BCq 3
r`5[6)+P
1题 <11
pk
&z[39Q{~
?I{pv4G:
15 UELni,$
0PIiG-o9
10 //63?s+
YEF|SEon0
10 OYKeu(=L
Ei!5Q
ya>
30 fx@Hd!nO~"
\a]JH\T)Q
10 eekp&H$'s
Qhlgu!
S2nF13u
:#8#tLv
10 {=Y%=^! s
rbl EyCR
`OzcL
8
1; QF_C
15 b e[KNrO
PM3kI\:)m
[4uTp[U!r
20′
9?c0cwP?
()1\b
22′ [<m1xr4"k
PLDg'4DMg
8′ ^CZ!rOSv
g:0-`,[
70’ +92/0
_:oB#-0
10 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