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伟 W*:.Gxv]
_61gF[r4!Y
前言:我是2020届的硕士毕业生,今是难忘的一年,肆虐的新冠疫情对全国乃至全球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应届考博的同学来说,亦是如此,经历了内心长久的煎熬。还好结果是理想的,我如愿被一所北方985高校录取。回顾自己考博经历(申请-考核制)(人文社科类专业),坎坷而艰难,因此,想将一些经验写下来,以供后来考博者借鉴,寄希望于大家少走弯路,减少麻烦,增加成功机率。如有不当,还请见谅。 E]d.z6k
RP|`HkP-2
9=tIz
一、考博前要对读博有一定的了解 w
JqMa9|
JR|ck=tq
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自己对学术有兴趣吗?为什么要读博?读博需要经历什么?博士毕业要求是什么?自己有把握达到毕业要求么?因为大家对自身的评估差异较大,所以无法给出一定的标准。读博很辛苦,只是想让大家清楚“自己适合读博么”这个问题。 &-w
Cvp7
/N.b%M]!
6@!`]tSCK
二、考博的形式和要求(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和全国统考) re<{
>
?^{Ah}x
国内考博的形式主要有3种,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和全国统考。硕博连读一般是本校硕士读本校博士,学校不发生变动,优点很多,但是受限本校是否有本专业博士点且是否采用硕博连读方式招生。申请-考核制方式是现在各个学校较为普遍的方式招收博士,一般为本人提出读博申请+学校考核(复试)两个部分。全国统考就类似于考研,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3种考博形式,要求不同,考试方式和时间也不同,各高校可能采取其中1种方式招生,也可能采取其中2或3种方式招生。 kD%( _K5
n@i HFBb
\)[j_^
以申请-考核制为例,简单介绍一下申请-考核制对外语和论文要求。很多学校要求以申请-考核制方式考博的学生,要达到一定的外语成绩和取得一定的论文成果,绝大部分985高校、大部分211高校和省重点一本高校都明确要求英语6级成绩要大于425分,具体学校,要细查分数值,很多高校还要求大于500+,或者要求雅思、托福达到一定分数,再或者有英文论文,所以英语不达标的同学要强补英语或是避开这些学校,当然了,这样就损失了很多机会;同时,部分高校还明确申请-考核制的同学要发表什么级别学术论文。即使没有硬性门槛要求,论文质量和数量也是能否最终录取的决定性因素。 "sCRdx]_
:Yl-w-oe
3d]S!=4H"
三、考博过程经验(申请-考核制) x,-75
t{kG<J/l
1、考博可以考几个学校 F>l]
9!P|m
P@B]
考博与考研不同,可以申报多个学校,只要考试时间不冲撞、复习时间和精力都可以把握以及达到报考门槛的情况下,你可以尝试任何一个你想报的学校。如果没有100%把握考上某个理想学校,建议大家不要孤注一掷,多留备选方案。 X_h}J=33Q
2zb"MEOS5
L2z[
2、申请时间 W!(zT6#
*)Zdz9E'1(
因为各高校的考博时间由各学校定,所以我以春节为节点,划分年前考学校和年后考学校,年前考学校占比不多,主要还是年后考学校多,但年前考学校大家可以积极尝试,因为在时间上错开了,机会也增加了。年前考的学校9月份就可以陆续给报考导师发申请邮件了;年后考的学校可以晚到11-12月发邮件。邮件发的太早,导师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硕博连读占用名额、招生名额没确定……),很有可能无法给你明确的答复,或是给了答复最后放鸽子了,这也是比较正常的。邮件发的太晚,会影响和导师的有效沟通。 HV|,}Wks6s
Otuf]B^s
`^&OF uee
3、申请邮件内容 EQM{
`;C V=,M
申请-考核制的重要一步就是给报考导师发邮件,表达你想读他的博士。邮件内容尽量简洁、有内容。邮件内容应包含自我介绍、表达读博想法、科研成果,可以采用正文简单介绍+附件打包业绩的方式呈现,如果导师对你感兴趣,他会下载附件认真去看的。 ?tbrbkx
:I#V.
Rm( "=(
4、老师邮件回复概率与内容 ga +dt
K0>zxqY
先不说报考导师回复内容是否积极,单从回复率上来说,接近45%的导师没有回复邮件,可能有几个原因,邮箱错误、老师没看到、没有名额、研究方向不对口、业绩不行……从老师回复邮件内容来看,如果研究方向和业绩都他比较满意,通常会有“欢迎报考”,热心些的老师会简单介绍一下他往年的招生情况或是对你的研究方向和业绩表达一下的态度,所以大家要理性的看待老师回复的内容,第一封邮件往往只是“引子”,还是要在后面多和报考导师联系。 MTn{d
ms]sD3z/W+
k(HUUH_z
5、保持联系 U xGApK=X
[(lW^-
收到报考导师欢迎报考的回复后,不可闭门复习,还要常常与导师保持联系,加深印象,1-2个月,通过邮件汇报一下最近所做的工作,打听一下招生和报考情况,都是可以的。临近考试,沟通频度会高些。 9'
B `]/L
|6-nbj
@yYkti;4-
6、博士计划书 75lA%|
*X
%N._w!N<5n
通过申请-考核制报考博士一般都需要写一份博士计划书,格式有的学校有要求有的没有,但想说的就是,博士计划书要提前写,想尝试年前考的学校,那9-11月可能就要写出来了,而且这个计划书主要是考察你的写作能力,所以还是要留较多时间仔细选题-搭框架-充实-打磨,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看大量的研究论文去汲取有益观点,时间、精力少不了。还有一个就是,计划书的内容一定要和报考博导研究方向一致吗?这个问题,只能说,一致最好,但不一致也没关系,只要专业研究范围相近即可,因为你不止报考一个学校,所以没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写那么多份计划书。 W>r+h
-kR
PJ#,2=n~
{JLtE{
7、推荐人的选择 !N^@4*
YmG("z
一般需要两位副高或正高职称的老师给你写推荐信(其中有一个是你的硕导),想说的是,如果你可以找到报考专业里的学术大佬,一定要不怕麻烦去请他帮忙写一下推荐信,名气越大越好,有院士、长江学者、万人等称号更好啦。这个虽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是可以给你加分。 z1a7*)8P
6
u6x
%]i15;{X
8、其他注意事项 UiNP3TJ'L
uxz^/Gk
正常途径考博的考生,心态很重要,要多尝试,要敢于接受某一个两个的失败。最重要的还是学术业绩,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是决定性因素,其他的都是点缀。愿大家心有所想,成果上岸。 Fr-SvsNFB
l]SX@zTb
7_t'(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