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AV0C9a/td
1、简述萎缩的原因及类型。P6 UO&
p2
答:萎缩一般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个类型。 '5ZtB<
生理性萎缩见于更年期后妇女的子宫和卵巢的萎缩、老年人的各器官的萎缩、青春期的胸腺萎缩等。 T|h/n\fx)a
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以下类型。 +;}XWV
〔1〕营养不良性萎缩 H nRd
〔2〕压迫性萎缩 COx<X\
〔3〕失用性萎缩 I.<>6ISI@
〔4〕去神经性萎缩 %EZG2J jO)
〔5〕内分泌性萎缩 4DL;/Z
:
2、简述细胞水肿的病例变化。P9 S)@95pb
答:肉眼观察:病变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包膜紧X,切面隆起,边缘外翻,颜色变淡, rf% E+bh4
似开水烫过一样。 ;)^eDJ<
镜下观察:细胞体积增大,HE染色胞质内出现许多细小的淡红色颗粒〔电镜下为为肿胀的 {5f?y\Z
线粒体和内质网〕。假设水肿进一步开展,可开展为气球样变。 EH'?wh|Yp
3、简述脂肪变性的病例变化。P10 !cs+tm3
答:肉眼观察:脂肪变性的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X,呈淡黄色,切面触之有油腻肝。 *{]9e\DF
镜下观察:脂肪变性的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 M'=27!D^
4、简述坏死的病理变化。P11-12 {YCquoF
答:镜下观察:〔1〕细胞核的变化: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重要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 <y(uu(c
=1 \* GB3①核固缩= 2 \*GB3②核碎裂 =3 \* GB3③核溶解 ,6Kx1 c
〔2〕细胞质的变化:胞质中RNA丧失及蛋白质变性,致使胞质红染;胞质结 ]_S&8F}|
构崩解,致使胞质呈颗粒状,进而细胞膜破裂,整个细胞 &)Fp
完全崩解消失,溶解、吸收而消失。 3*G7H
〔3〕间质的变化:基质崩解,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断裂、液化,最后坏死 ;r[@;2p*(
的胞核、胞质及崩解的间质融合成一片模糊的颗粒状、
Efsfuv
无构造的红染物质。 [@OXvdTV
肉眼观察:失活组织的特点是:1、失去原组织的光泽,颜色变苍白、浑浊; l>RW&C&T
2、失去原组织的弹性,捏起或切断后组织回缩不良; a;eV&~
3、失去正常组织的血液供给,摸不到动脉搏动 ,针 W@w#A]
刺或清创切开时无新鲜血液流出; iHo2=Cz
4、失去正常组织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等。 3QDz0ct
5、简述坏死的类型。P12 7FMg6z8~
答:根据坏死的形态变化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iJpRK)7
〔1〕凝固性坏死〔2〕液化性坏死〔3〕纤维素样坏死〔4〕坏疽 dA[Z\
坏疽可分为三种类型: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气性坏疽 3tMFJ ;*`
6、简述坏死的结局。P13 m'$]lf;*
答:〔1〕溶解吸收〔2〕别离排除〔3〕机化〔4〕包裹和钙化 ^$aj,*Aj~
7、简述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P17 m!s/L,iJJ
答:根据创伤程度、有无感染及愈合情况,创伤愈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QDS=M]
〔1〕一期愈合:见于损伤X围小,创缘整齐,无感染、无异物,对合严密的伤口。 'vT
XR_D
一期愈合的时间短,形成瘢痕小,对机体一般无大的影响。 _f%Wk>A4
〔2〕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齐,无法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Kw}-<y
二期愈合时间长,形成的瘢痕大。 ZYo Wz(
〔3〕痂下愈合:多见于浅表皮肤擦伤。伤口外表的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组织枯燥后,形成黑褐色硬痂,上皮再生完成后,痂皮即脱落。硬痂有保护创面及抗感染作用。 ,~t{Q*#_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