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信息分享出来,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希望明年考博的师弟师妹们有用。激励一下普通你我,在基本所有学校都在沦陷在“申请考核”制度下,考博的面试门槛也越来越高。(主要是各大学校对文章都有硬性要求) ~Dh}E9E: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lsf?R'1
我,性别:公,一枚高瘦“豆芽”,2018年非常普通医学院临床医学毕业,后转战某医科大学附院读专硕-儿科学,2021年毕业后转战南方某医科大学附院工作(儿科),本来打算学学小语种,工作四年后去申请日韩德的PhD,但2024年初上任住院总以来,在科主任的不断push下,只有选择去先申请国内,上岸北京某医科大学科创中心-生化专业。 o?\Pw9Y
学术动机:首先我不是为了读博而去读博,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去读博。独自上了3年临床后,我对自己未来职业道路的发展规划越来越清晰,每天看门诊,就像走流水线一样,普通看诊也就那么回事,没有什么挑战性,我准备走医院做基础研究那种路线,希望自己后期的职业生涯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做基础研究,剩下一点时间去处理临床问题。医院的很多人认为基础研究对临床治疗没什么卵用,其实我不这样认为,那是因为大部分临床医生的基础非常表浅的,用某个同学的话说,大家都是些草台班子,比如目前肿瘤的生物制剂和疑难罕见病的治疗,最开始的机制研究都是几十年前,都是后面靠一群研究员点点滴滴积累,在临床使用,所以基础也不会立马用于临床,虽然机制研究的深入后期也不一定对临床治疗有帮助,但是机制研究不深,后面临床治疗一点都不能去突破。 M6n.uho/
首先说一下申请学校方。 (b5af_ c
我总共发过邮件的学校接近20个,但真正报名缴费的不超过10个,报名费都在150-200之间,有些学校不要报名费,比如广州医科大学,我报了三次。我发邮件目的也不是确定老师要我,而是确定老师不要我,不要浪费我的报名费。 ax }Xsk_
2023年10月后各大高校就开始发布招生简章,这个时候大家就可以开始关注有哪些博导,自己兴趣方向,然后开始陆续写写邮件。经历了半年多的考博,总体就像一片市场一样,不要想的那么高大上,尽量多写邮件,确定拒绝你的老师,不建议去线下见老师,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同学报个名还去线下见老师,觉得自己有诚意,真是浪费自己的路费,但是从老师角度出发,你来见了我就要,就像市场里的恶性竞争一样的道理,那来见我的我是不是都要,考博朝着该努力的地方去努力,有时候也要佛系和随缘一点。 SJ
e;T
广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山东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海南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海军军医大学,解放军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庆医科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大概记得这些,太多了都忘记了。邮件也发了很多。 s^<
oU
}3e+D
YzVLa,[
~d]7 C
l
T!r7RS
浙大报了遗传所,没过初审 J(GLPC O$K
福建医科报了,过了初审通知复试,通知复试,考虑是专博,没去,报考老师邮件回复了我很官方那种回复。第二轮报了基础的一个遗传学的老师,和我反复邮件问我这个那个,是邮件往复最多的,以为会被录取,后面腾讯视频提前面试了,我才知道搞肿瘤,考虑我没实验室基础,方向也不对口,就没要。 > ^}z
川大华西报了学博,拿到了老师的手签知情同意,过了初审,没进入复试,后面看了川大的录取人员材料分数,外校的考专博更容易上,因为材料有刚40出头也录了,但学博都是60-70-80,材料分很高,自己也不是很喜欢川大的学术氛围,往死了的给我发文章,曾经读书遇到华西的职工,为了完成绩效,那真是从头到脚的Meta都发啊,真是“佩服”,真是制度产生了一种现象,难怪发文量遥遥领先。 oyY,uB.|
新疆医科大学,报了通知我去复试,当时也想去,好不容换了两天班,结果我发现3天才够,由于我又在当老总,实在错不开班,牵一发而动全身,主任又不让门诊的听诊,所有我就没有班换了。最后也没去,美丽的新疆,都没有留下足迹。
}P#gXG
广州医科大学,报名三次,第一二次都没过,第三次报了一个专博的老师,这个老师有强烈的意愿要我,邮件了这个老师,后面主动加我微信,当时我还不知道去哪里,所以和他微信上也是一顿寒暄和狂赞,先养鱼再说,后面我没去参加笔试,他有问我为什么没去参加笔试,我说我想待实验室,不想上临床,他回我说我这个博士是待实验室,而且和国青联合培养,也有机会出国,我回复我问大学招生办,专博按规定也必须在临床待,他回我,也不一定按规章制度走。我就没有后续了。 %kT:"j(xW
上海交通大学,报了专博,招生办材料过了初审,但是欢迎我参加他们统考,来搞学术,我们专博只招已经在我们附属系统单位培训的学员。白白浪费我的报名费,规章里面也说。 +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