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j}B86oX
1-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b- e
1-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期间,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热量、空气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 {l5fKVb\C
$2}#):`
2-1、矿物:就是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 Vs{\ YfF
和内部构造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mNacLkh[
2-2、原生矿物:地球内部岩浆岩冷凝时形成的、存在于岩浆岩之中的矿物 AoOA.t6RVo
2-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各种风化因素的作用下,改变了形态、成分和性质而形成的新矿物。 zRD-[Z/-
2-4、岩石:岩石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b}ya9tCl;
2-5、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ypG*41
2-6、沉积岩:各种先成岩的风化剥蚀产物、火山作用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产物经外力搬运后重新沉积胶结而形成的岩石。 T@i*
F M
2-7、化学或化学岩: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沉积岩。 z'$1$~I
2-8、变质岩: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热气热液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NU?<bIQ
2-9、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knYp"<qj
2-10、物理风化: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idw?qCn
2-11、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t"YsIOT:O"
2-12、水解作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水所解离的H+置换,分解形成新矿物的作用 LtX53c
2-13、水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 >(ip-R
2-14、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 -,b+tC<V)0
2-15、残积母质: 就地风化而未经搬运的岩石风化产物。 d?J&mLQ6
2-16、坡积母质:在重力或流水作用下移动沉积在较低处的沉积物。 o h\$u5
2-17、河流冲积母质:经过河流长距离搬运而沉积的沉积物 @-L]mLY
2-18、风积母质:由风力搬运而堆积成的沉积物。 e%L[bGW'
2-19、洪积母质:在山洪的作用下移动沉积在山前的坡麓、山口及平原边缘的沉积物。 uOeal^uS
2-20、浅海沉积母质:堆积于海岸边的沉积物。 {9}CU
~R
2-21、湖泊沉积母质:湖水泛滥时产生的沉积物。 n`&D_AbQ
2-22、机械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状况就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oV0 45G
2-23、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A8>To<
mc8Q2eQat}
3-1、土壤腐殖质: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土壤中新合成的一类分子量很大的、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腐植质。 QJ4$) Fr(
3-2、有机质的矿化作用: $1|E(d1
3-2、腐殖质化系数:单位重量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的分数,称为腐植化系数。 F[Mwd &P@
3-4、有机质矿化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的土壤有机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率。 gAdqZJR%]
3-5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质的过程。 =dDPQZEin
o4WQA"VxM
4-1、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 J'|=J
4-2、交换性阳离子:能互相交换的阳离子就称为交换性阳离子。 %eg +.
4-3、离子的解吸过程:吸附的离子从胶体表面转移到溶液去的过程。 M=uT8JB
4-4、离子的吸附过程:离子从溶液转移到胶体表面的过程。 X\P%C
4-5、永久电荷:指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晶格中的同晶替代作用所产生的剩余负电荷。这种负电荷不受介质pH值的影响。 ?#=xx.cF
4-6、可变负电荷:指随介质pH的变化而变化的负电荷。 SK'h!Ye5Z
4-7、土壤胶体吸收交换性能:一部分被吸附的离子,可以和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的现象。 \Dq'~
d
4-8、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 =;uMrb4
4-9、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简称CEC。 'Y)aGH(
4-10、阴离子配位体交换吸附: 指阴离子取代氧化物表面羟基而被吸附的过程。 cZ:jht
gPMfn:a-8
5-1、土壤活性酸:游离于土壤溶液中的H+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9oeT{
5-2、土壤潜性酸:土壤胶粒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进入土壤溶液后表现出来的酸度 J@I>m N1\
5-3、土壤交换性酸:用过量的中性盐(如KCl)溶液与土壤作用,将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出来,测得的酸度. ErK1j
5-4、土壤水解性酸:用弱酸强碱盐(通常用pH8.2的醋酸钠)浸提的土壤溶液的酸度。 3Xu|hkK\e
5-5、石灰性土壤:含有游离碳酸钙的土壤 <N= k&\
5-6、土壤缓冲性:当土壤溶液中的H+或OH-离子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土壤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土壤酸碱性不致于发生太大变化的能力 js81@WX!c
hXjZ>n``
6-1、土壤养分:就是指这些主要靠土壤提供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DXt_leLg
6-2、大量元素 W7!gD
6-3、微量元素: J#Hh4Kc
6-4、硝化作用: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氧化成为硝酸的过程。 Jh
E C
6-5、反硝化作用:指土壤中的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最后还原成为氧化二氮等气体逸失的过程
= ){G
6-6、脱氮作用:指土壤氮素从土壤中损失的过程,包括反硝化作用、硝酸盐的淋失、氨的挥发等过程 /fp8tL2Y
6-7、N的固定作用:通过矿物的、生物的土壤中的NH或化学的作用将土壤氮素固定为暂时不能被植物利用的状态的过程 fI)XV7,X
6-8、水解性有机氮:可以被酸、碱、酶水解成为可溶性或无机态N的有机氮。 hI86WP9*
6-9、氮的挥发作用:NH3,NH4+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作用形成的NH3的挥发。 E#,"C`&*
6-8、闭蓄态磷:被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称为闭蓄态磷 Qt+D ,X
6-9、磷的固定作用:将土壤可溶性或速效磷转变成为不溶或缓效态磷的过程 dRron_'
6-10、钾的固定作用:从速效K变成缓效K或无效K的过程 hUlRtt
6-11、缓效态K:指被固定在粘粒矿物晶层中的K和存在于部分黑云母中的K c6xr[tc%
Og7yT{h_
7-1、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孔隙)的烘干重 /(BS<A
7-2、土壤比重:土壤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土粒(不包括孔隙)的烘干重与同体积水重之比 OCx'cSs-=
7-3、土壤孔隙度: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 VAL?
Z
7-4、土壤孔隙比:土壤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之比,称为土壤孔隙比。 VxN#\Di&
7-4、当量孔径: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也称有效孔径 >j=ZB3y
Z
7-5、通气孔隙:当量孔径大于0.1mm,是土壤中的粗孔隙,没有毛管作用,大部分时间孔隙内充满空气, JI!1
.]&
7-6、毛管孔隙:当量孔径0.1-0.03mm,孔隙内毛管作用明显,毛管水移动迅速,对植物有效,是对植物最有效的水份。 ;-u]@35
7-7、非活性孔隙:当量孔径小于0.03mm,孔隙总是充满水份,这些水份难运动,对植物无效,不能通气 7p.8{zQ*
7-8、团粒结构:指近似球形的较疏松的多孔的土团。直径约为0.25-10mm 7#E/Q~]'6
7-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通过不同的机制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这就是土壤的结构体。 L>14=Pr^(
7-10、土壤结构改良剂:指能改善并稳定结构的制剂。可分为天然结构改良剂、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和无机制剂等三类。
Imhk U%
7-11、土壤耕作:耕作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间,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进行的机械操作。 cj2Smgw&>
7-12、土壤粘结性:指土粒之间通过各种引力互相连接起来的性能 mw 5>[
7-13、土壤粘着性:指土壤粘附在外物(如农具)上的性质 &s`)_P[
7-14、土壤塑性:当土壤湿润到一定程度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任意变形,而且在外力解除后和土壤干燥后仍然能保持这种变化了的形态,这种性能就称为土壤塑性 B9"o Ru^}
7-15、土壤压板:机械在田面上行走对土壤有压实作用。过度的压实会影响耕作质量,对作物生长不利。这种过度的压实又称为土壤压板。 1-p#}VX
7-16、土壤耕性:土壤耕作时表现出来的土壤物理性质 -KGJr
7-17、宜耕期:指适合于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 m-O
*t$6
PL=v,NB
8-1、吸湿水:干燥土粒通过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的作用,从空气中吸持汽态水,使之在土粒表面形成一或数分子层厚的水膜,称为吸湿水。 ,5c7jZ5H
8-2、膜状水: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吸湿量时,土粒对周围水分子还有剩余引力,可以在吸湿水外层又吸附一层新的液态水膜,这层新的水膜就称为膜状水。 i
7]o[
8-3、毛管水:当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时,水分子不再受土粒表面引力的作用,而是靠毛管引力而保持在土壤的毛管孔隙中,这部分的水就称为毛管水。 epnZGz,A
8-4、重力水:当土壤水份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水份不能为毛管所保持而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这部分水就称为重力水 !hQ-i3?qm
8-5、质量含水量:指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 ]&]G
8-6、容积含水量:指土壤总容积中水所占的容积分数,又称容积湿度、土壤水的容积分数 tQzbYzGb7
8-7、土水势:所谓土水势,就是指土壤水的势能与纯自由水的能量之差。 js"Yh
8-8、基质势:由于土壤的基质吸力(即弯月面力和吸附力)对水份的吸持而引起的水份势值的降低。 F4\:
9ws
8-9、压力势:在饱和状态下,土壤水份所承受的压力与参照水面的差值。 *I?-A(e
8-10、重力势:土壤水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因重力影响而产生的势能也不同,有此而产生的水势。 ^IiA(?8
8-11、溶质势:由于土壤溶质对土壤水的作用而引起的水分势值的降低。 ph6/+[:
8-12、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G#ZaV
8-13:土壤通气性: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不同土层之间气体扩散或交换的能力。 bq7+l4CGTv
8-14:气体扩散:指某种气体由于分压梯度而产生的移动。 YTTy6*\,_
8-15:整体流动:由于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存在总压力梯度而引起的气体运动。 i%133in
8-16:土壤质量热容量:指单位质量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º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容量。 |E K6txRb
8-17:土壤容积热容量:指单位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º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容量。 +DSbr5"VlB
]rGd!"q
9-1、有机质累积过程:在草本或木本植被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的累积过程。 x%X3FbF]
9-2、粘化过程: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累积的过程。 ~W>{Dd(J_
9-3、盐化过程: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逐渐向地表积聚的过程。 3\ajnd|
9-4、富铝化过程:又称脱硅富铝化过程。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和硅酸盐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 MMa`}wSs
9-5、潜育化过程:土壤长期渍水、有机质嫌气分解、铁锰强烈还原,形成灰蓝—灰绿色土层的过程。 _\4r~=`HQ
9-6:潴育化过程:氧化还原交替使土体内出现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的过程。 XzV>q~I3|E
9-7、熟化过程: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施肥、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着有利于作物高产方向转化的过程。 X{xkXg8h
9-8:退化过程: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