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采访俞荣根教授,是他刚刚结束在山东曲阜中国孔子研究院隆重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9月26日——29日)返回学校的第三天。他很激动:“太好了,我们的儒学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 AW\uE[kg
)%p46(]
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世界范围内组织、举办儒学研究活动,推动各国、各地区儒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增强各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英国、比利时、丹麦、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和地区、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172位专家学者,以及海内外100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及各界人士出席了会议。这盛事这盛景,对于一个一生研究儒学,为儒生、悟儒道、做儒“官”的他而言,自然是最喜不自禁。 Pbbi*&i
6&<QjO
俞荣根,出生于1943年,老家在诸暨次坞。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回顾他已经历的人生,不管是60岁以前的“人能弘道,道法自然”,还是60岁以后的“学会放弃,完善自我”,他所坚持的、他所追求的、他能放弃的、他无法释怀的,都为一个“儒”字所涵盖。 +B8oW3v# )
%*<Wf4P"
为师,一片冰心在玉壶 &)Zv>P8z`
Omn$O>
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在9月26日至29日召开前,他还受邀来杭州讲学。于是,他特意提前一天到了杭州,专门回到诸暨,他约请了以前在次坞中学和诸暨中学读书时的老师、同学聚会。邀请了他初中、高中时的四位老师,一位是现在关工委工作的罗贤灿老师,当时是次坞初中的校长;一位是诸暨中学的老退休教师何伟林,是当年的高中数学老师;另两位是他的初中班主任杨文清老师和高中班主任方恒老师。师生欢聚,其乐融融。 Q$:,N=%
8?'=Aeo
经历岁月沧桑,老师和学生都已经两鬓斑白,但是“他们始终是我的恩师,我就是在他们的循循善诱下,走出次坞的小山村,前往北京的”。 俞荣根说起小时候,总说自己很淘气,但是老师很和蔼,他再顽皮,老师们都没有嫌弃过他,只是耐心地教育他严格地要求他。1962年,他考上北京大学哲学系,1979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这样,他遇到了另一位影响一生的恩师杨景凡教授。 I5[@C<b
dR>$vbjh1Z
杨教授是他的导师。20世纪80年代初,他在国内外学界率先从法思想角度系统研究孔子思想和儒家思想,当时的文化思想经过“文革”的重创,还远没有现代的开明,他研究的儒学刚刚在此前还是批判的对象,自然会引来不少的争议之声。此时,导师杨景凡是第一个支持他的人。1983年他在杨景凡支持下完成其人生第一部著作《论孔子》。事隔1年,他们又合著《孔子的法律思想》,此书被台湾学者认定为“近年来大陆在孔子研究上有方法论创新”的四大著作之一。 )BaGY
<jFov`^
俞荣根教授说:“杨老师给我的不仅是学术上的支持,还有精神上的洗礼。”就是在这时,他立志做个好老师,能像自己所遇到的老师那样传播知识、传承精神。此后,他得偿所愿。于是,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诲人不倦。从1985年开始带硕士研究生,至1997年调任重庆社科院院长时,共毕业研究生21名,均顺利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他们现已成为法学教学、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的骨干,也有的从事律师、金融和企业管理工作,成绩不斐。其中,有4人先后攻读博士学位,有的已成为法学界的后起之秀。 d6m&nj
Yc
)Dx3
1998年他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引入重庆社科院,亲自兼任班主任,并授课,至2003年共结业学员千余名。他们多是在职法官、检察官、党政机关干部、律师、高校和党校教师、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大多有良好的发展。 Z3Ww@&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