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工作为一体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的第一所中医药科研、医疗和教育基地。1978年恢复高考后,经教育部批准中国中医科学院成为首批具有
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贺信中指出“60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在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HYNp vK 中国中医科学院现有中
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所涵盖的所有二级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资质,科研教学力量雄厚,下设18个研究所、4家三级甲等医院和研究生院、中医古籍出版社、中医杂志社等单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中医科学院组建了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援鄂抗疫,医疗队集体、多位个人受到国家表彰,并研制了第一个抗疫新药“化湿败毒颗粒”,其科研成果转让费1.5亿元将全部用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自1978年招收研究生以来,已为中医药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学术领军人物、行业管理专家、学科骨干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8/N 中国中医科学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的指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四为”方针,“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总体目标,秉承青蒿素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工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筹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和重要举措,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培养。为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
hF1Lj=x 一、培养目标
Krr51`hZH 培养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专业素质、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
3RI%OCGF 二、学位类型
r4]hcoU 1.学术学位: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毕业时授予相应学科门类的学术学位。
66po SZR@ 2.专业学位:以培养高级医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于从事中医学临床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毕业时授予中医专业学位。在招生专业目录中,专业代码以“1057”开头的专业均为该类型博士研究生。
6-\M }xq? 三、招生规模
OZe`>Q6 2025年预计招收博士研究生人数与2024年度持平(含普通招考计划、“申请—考核”计划、直博生计划、硕博连读计划、联合招生计划等),最终以教育部实际下达的招生计划指标数为准。
;Ji3|=4u 四、招生类别、培养方式与学制
Uu|R]azbO 1.非定向:全日制脱产在校学习,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 5U# 2.定向:全日制学习,仅限中国中医科学院所属单位正式在编职工,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B
D mF+ 五、报考条件
NHhKEx0Gtu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及其它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等。
(?P\;yDG 2.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80年9月1日以后出生)。
=ibKdPtTh^ 3.身体健康,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ra1_XR}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学位条件之一:
hE +M|#o (1)已获得硕士学历学位的人员或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届生须在博士研究生报到入学前取得硕士学历学位);
YOY2K%o (2)持国(境)外大学硕士学历学位证书者(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名时提交认证报告);
T~d_?UAw$ (3)已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以同等学力身份申请的考生应需具备以下条件:
cfHtUv ①修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全部学位必修课程,并提交硕士就读学校开具的学习证明及成绩单;
,
ksr%gR+ ②所学专业及目前所从事专业应与报考专业相近,获得学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六年以上(自获得学士学位到录取为博士生当年的9月1日之前);
.nei9Y* ③获得硕士学位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与所报考专业的学科范围一致或相关的2篇学术论文,论文要求在影响因子在0.3以上的科技核心期刊发表(当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核心版;增刊、综述除外)或
北大中文期刊发表;
y`
pgJO ④经初试合格者,须加试两门硕士主干课程,加试合格,方可复试。
w%%*3[--X 5.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两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
Ag;Ybk[ 6.报考攻读中医博士专业学位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Z@ i z5 (1)全日制统招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应取得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应届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证书,报名时需提交培养单位开具的培养证明)、《医师资格证书》(执业范围为中医专业或中西医结合专业)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w[u>*I (2)已获得医学硕士学位人员或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人员,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执业范围为中医专业或中西医结合专业)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_I0=a@3 7.申请者只能报考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博士研究生,需全日制脱产在校学习,入学前将全部人事档案、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否则不予报到注册。
g!`^!Q/($ 六、报名方式
bDq<]h_7 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网址:
http://yz.chsi.com.cn/)报名,每位考生在每个报名阶段(“申请—考核”报名或普通招考报名)只能填报一个志愿,报考多个志愿本年度报名无效。
R'^J#"[ 报名费200元,应在规定时间内在线支付,一旦缴费成功,报名费不予退还。未在规定时间内缴费或因个人原因缴费不成功者,报名无效。
材料不齐或材料审核不通过不准考者,报名费一律不退。
<}}u'5;^?x 七、选拔方式
z#6(PZC} (一)“申请—考核”制
9x#Tj/5% 1.报考条件
*EFuK8 ; (1)应达到第五条所规定的基本报考条件。
s6Il3Kf (2)
英语水平应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CxrsP. 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CET-6)≥425;
#`%V/ #YK ②新TOEFL成绩90分以上;
`KieN/d% ③新GRE成绩305分以上;
_CizU0S ④WSK(PETS 5)考试合格;
hwSxdT6 ⑤IELTS≥6.0;
sRC?l_n; ⑥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合格;
m:cWnG ⑦在相应的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过学位。
cEK#5 (3)学术论文要求:
O]t)`+%q ①申请人发表的文章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1篇SCI文章(影响因子≥2分,综述除外);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期刊发表1篇文章(综述除外);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2篇及以上文章,其文章所属期刊为SCI期刊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或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或核心期刊(核心期刊论文要求当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影响因子0.3以上;增刊除外;综述除外)。
LKg9{0Y: 以上发表的文章必须为5年内(2020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且2024年12月31日前见刊(网络优先发表文章不计入见刊文章)。
!z]{zM% ②在相应的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学位的申请人,如毕业当年的院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Times世界大学排名或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100名的大学,可不受论文发表限制直接申请。
*56q4\1 (4)其他要求:
Q>WnSm5R ①我院在职人员以“申请—考核”制方式报考,须经单位人事部门批准。除满足以上条件外,还须符合以下条件:在我院工作满5年以上;且近5年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级课题。
3o#K8EL 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申请:因违反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等受行政处分者;或违反学术规范等受处分者;或硕士阶段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考核不及格者。
>KJE *X@s 2.报考时间节点
r>t|.=! (1)报名缴费时间:2024年11月25日~12月10日;
03!#99 (2)网上确认时间:2024年11月27日~12月11日;
-9R.mG (3)材料审核时间:2024年12月15日~12月18日。
H5be 5
3.报考材料
y/"CWD/ i 符合报考条件的报考人员须按照要求办理报名手续,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以下材料:
B+2.:Zn6 (1)《中国中医科学院2025年博士报名提交材料清单》《2025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思想政治情况表》《自我评价表》《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表简表》(网上报名生成自行打印)《个人陈述及科研计划书》(请结合拟报考
导师的专业和研究方向设计,字数不少于3000字),以及专家推荐书2份(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两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并密封、签名);
5oo6d4[ (2)本人有效身份证和学生证(应届生须提供)复印件各一份;近3个月内1寸正面免冠半身彩色证件照片1张(粘贴于报名登记表照片粘贴处);
d,o|>e$ (3)应届生提供学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及《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以及硕士阶段成绩单(院校盖章原件)和硕士阶段《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往届生须提供学士学历学位证书和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及《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复印件(登陆学信网
http://www.chsi.com.cn办理);
R xc (4)往届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应届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含摘要)或开题报告、论文简介、研究进展;
M%5_~g2n'\ (5)英语水平证明材料(如CET-6、TOEFL、IELTS等的证书复印件或成绩单);
eH%i8a (6)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含专利、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论文、专著等)复印件;获奖证书或其他可以证明考生科研能力和水平的证明材料;
9} ]C (7)报考专业学位提交:《医师资格证书》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资格证书》(应届生提交培养单位培养证明);
v1 f^gde (8)拟报考单位要求的其他材料。
uIR 电子版申请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做成PDF扫描件,通过研招网上传,材料命名方式:考生姓名+培养单位代码+报考导师+报考专业代码(例如:XXX+001+XXX+100506)。纸质版申请材料于2024年12月12日之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送到各培养单位教育管理处(纸质版材料应与上传的电子版材料保持一致)。
Kj:'Ei7 各培养单位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对考生的报考资格、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和综合评价,结合学科需要和招生导师的意向,确定拟进入考核的考生名单,报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复核,并在本单位内公示不少于3天。
sAjN<P 申请人必须保证所有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经发现有捏造、篡改、剽窃、伪造材料等学术不端行为,经核实将取消其考试资格、录取资格或取消学籍,且5年内不再接受其报考。
5?TX.h9B4 4.考核录取
/Ur]U
w (1)考核方式:包括专业课笔试、英语口语听力测试、实验操作技能、综合素质面试;专业学位考核方式还包括临床技能考核。
J$&2GAi (2)考核专家组成:由不少于5名相同或相近学科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组成。
9/O\769"' (3)考核内容:重点考核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本学科前沿动态掌握情况、临床综合能力、思维能力、科研素养、创新能力、外语水平及其综合素质等进行考察。
l;h5Y<A%? (4)拟录取:由考核专家小组按照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拟录取合格名单,报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拟录取合格名单按排名在本单位内公示不少于3天。“申请-考核”博士招生不进行调剂。
|2I/r$Q (5)公示:拟录取名单经中国中医科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由研究生院于2025年6月统一公示。公示无异议者,纳入我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录取计划。
x/%/MFK)>8 5.监督保障机制
tNxKpA |F 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选拔方式充分体现导师组招生自主权。在工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做到程序透明,操作规范,结果公开,全程接受纪检部门监督。
?Xqkf> (二)普通招考
_w7yfZLv+ 1.报考条件
,?!MVN- (1)应符合第五条所规定的基本报考条件。
<M\#7.]( (2)英语水平应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3*oZol/ 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CET-6)≥390;
s2 $w>L ②新TOEFL成绩90分以上;
3GXmyo:o$ ③新GRE成绩305分以上;
mh#_lbe' ④WSK(PETS 5)考试合格;
M?I^`6IOc8 ⑤IELTS≥5.5;
\sS0@gnDI ⑥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合格;
aQ0pYk~(
⑦在相应的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过学位。
l^rQo_alk 2.报考时间节点
Pe`jNiI (1)网上报考交费时间:2024年12月12日~12月25日;
e,l-}=5*P (2)网上确认时间:2024年12月25日~2025年1月5日;
`Cz_^>]|= (3)准考证打印时间:2025年2月下旬。
w+hpi5OH 3.报考材料提交方式
(.kzJ\x 电子版申请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做成PDF扫描件,通过研招网上传,材料命名方式:考生姓名+培养单位代码+报考导师+报考专业代码(例如:XXX+001+XXX+100506)。纸质版申请材料寄送到各培养单位教育管理处(纸质版材料应与上传的电子版材料保持一致),具体时间各培养单位另行通知。
I\|.WrMNi 4.考试
^_uCSA'X (1)考试科目:①英语 ②专业基础课 ③专业课;
iXqRX';F'} (2)考试时间:2025年3月8日~3月9日;
LB^xdMXi (3)考试地点:以准考证上的考试地点为准;
2 e&M/{ (4)考试方式:初试为笔试,复试为笔试和面试结合;
l_zTpyOZ (5)成绩查询:考试结束30天后,在研招网查询。
gN[^ ,u 5.复试
A&X
XL~yH 于2025年4月中下旬进行,跨专业考生需加试2门专业课。具体要求和内容详见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及各培养单位公布的“研究生复试办法”。
dAi.^! ! 6.录取
?B<.d8i 根据初试和复试成绩、政审和体检情况,德、智、体、能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各培养单位公示复试排名,上报研究生院拟录取名单。
5JS*6|IbD{ (三)硕博连读
J{$c| 符合规定的中国中医科学院2023级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按照《关于做好2025年硕博连读研究生推荐选拔工作的通知》要求,进行申报。
@6H 7 八、体检
;dTxQ_: 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并符合培养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由各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在复试后进行,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jwhe
JG 九、录取
imyfki $B 根据初试和复试成绩、政审和体检情况,德、智、体、能全面衡量,择优录取。2025年6月公示录取名单,调取考生人事档案,7月中旬寄送录取通知书。
ow#8oUf= 十、学费标准及奖助学金政策
T2|os{U 1.学费标准
Y /l~R7 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10000元/学年/生,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12000元/学年/生。
9rT"_d# 2.奖助学金
#{J+BWP\o 录取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入学后按相关规定享受研究生奖助学金。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优秀学位论文奖、优秀学生干部奖、志愿奉献奖、创新创业奖等;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励志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等。
AsI.8"
十一、其他说明
WnA
Y<hZ|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不提供往年
试题,不举办辅导班,不指定参考书目,工作时间内接待咨询。
x\YVB',h 2.以上内容如有与教育部最新政策冲突,按教育部政策执行。
#It!D5A 3.报考材料下载: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系统附件中下载。
*pyC<4W 4.考生与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及工作单位之间的各类责任关系,由考生本人与之协商处理,与招生单位无关。如造成不能调档、录取,后果自负。
."`||@| 5.招生单位代码:84502;单位名称:中国中医科学院
l)V646-O,~ 6.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yGH')TsjD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VREDVLQT 邮政编码:100700
(R(NEN 联系电话:(010)64089481
gl!ht@;>ak 联 系 人:于老师
n%!50E6*: +^*b]"[ 5[~C!t
; 附件:
Omph( 1.中国中医科学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docx OXZx!h 2.联合研究生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pdf <"av /`; 3.研究生登记表.pdf #;UoZJ B 4.思想政治情况表.pdf (@S9>z4s 5.专家推荐书.pdf bnV)f< 6.自我评价表.docx MPLeqk$; 7.个人陈述模板.doc 1/SB[[ g 8.科研计划书模板.doc (A-Uo
9.考生学历教育及发表论文情况表统计表.xlsx nWUau:% 10.提交材料清单.pdf !"'@c 11.培养单位联系方式.pdf l>)+HoD id]}10 l
s%'\}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9\E 2024年11月11日
2SKt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