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1999年中国古代史 -hO[^^i9
一、名词解释 hL/
1、五刑 2、合纵连横 3、王莽 4、《水经注》 5、牛、李党争 6、锄社 7、开中法 8、改土归流 二、论述 m-
|~tve
1、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制度演变的主要内容入及其实质。 + gP 4MP
2、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其一生的实践,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P/~kX_
浙江大学2000年中国古代史 a)M#O\i`
一、名词解释 pH!8vnoA
1、共和行政 2、更戍法 3、党锢之祸 4、玄壮 5、三长制 6、斡脱钱 7、多伦会盟 8、乾嘉学派 二、论述题 JKYkS*.a}
1、西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及作用。 m"8Gh`Fo
2、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表现。 <<ifd?
浙江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 iN@+,]Yjl
一、名词解释 1、马陵之战 2、上计 3、尚书台 4、齐民要术 5、 讲与变 6、差遣制度 7、猛安谋克 8、马可波罗 三、 论述 J@pCF@'
1、评析曹操的统一北方 g:>Mooxzi
2、论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改革——以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为中心。 |
R$/oq
1W2hd!J7C
_0]{kB.$_
厦门大学1999年中国古代史—通史 -_|U"C$
一、名词解释 1、敬天保命 2、文景之治 3、屯田客 4、鉴真 5、行省 h4dT N}
6、摊丁入亩 二、论述题 (GJW3
1、试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并分析及其意义; 2、试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W"L;8u
厦门大学1999年专门史—中国通史 LZG~1tf
一、名词解释 1、牛李党争 2、容闳 3、靖难之役 4、“投下” 5、改土归流 6、《 胜之书》 二、论述题 Yv [j5\:x
1、试述明朝嘉靖时期政治的腐败与张居正整顿政治、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 2、试述清朝前期(康熙至乾隆)强化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措施和手段; 3、试析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 4、简论“九品中正制”。
}
h pTS_
PE-P(T3s[8
B^u qu
一、名词解释 hJ1: #%Qe.
1、卿大夫 2、约法三章 3、厂、卫 4、乾嘉学派 5、《瀛寰志略》 6、《筹办夷务始末》 vg/:q>o
二、论述题 6~j.S
"
1、简述元朝的对外关系; 'v*Y7zZ#K
2、试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3、试析张居正改革 [J.-gN$X@
4、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对外态度和观念的变化。 ]B"YW_.x2
厦门大学2000年古代史—中国古代史 )cX6o[oia
一、名词解释 1、二里头文化 2、郑国渠 tu6Q7CjW8
3、田租户调令 f}1R,N_fC
4、周世宗改革 5、郭守敬 二、论述题 -K K)}I`
1、试析李悝变法的内容及其意义; <U ?_-0
2、试析唐宋明清四朝中央行政运作体制的主要变化. H,!3s<1
厦门大学2001年专门史—中国通史 5-ju5z?=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长平之战 2、党锢之祸 3、魏晋玄学 4、《元和郡县图志》 5、张格尔 6、五族共和 ?u9JRXj%
二、论述题(中外关系史、华侨史方向考生必答1、2题;其他方向考生可在2、3、4题中选答两题。每题35分,共70分。) P|OjtI
1、试述宋代商业的发展 s2-p-n
2、简述清代(鸦片战争以前)西方传教士的活动 L[Dr[
3、试述北宋中期(庆历——熙宁)变法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效果 4、简论康熙帝 hKtc
厦门大学2001年古代史—中国通史 u-a* fT
一、名词解释 1、周公东征 2、黄老无为政治 3、三省六部制 4、《梦溪笔谈》 5、土木之变 二、论述题 <d\Lvo[
1、试析二里头文化对于研究夏史的意义; 2、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3、试析清前期的主要经济政策。 |lijnfp
厦门大学2002年专门史—中国通史 >e7w!v]
一、名词解释 1、百家争鸣 2、《通典》 %y/8i%@6
3、五均六管(莞) 4、葵丘之盟 5、萨尔浒战役 6、《天朝田亩制度》 二、论述题 av&4:
O!
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xYJ|G=h&A
2、试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3、试析元代兴衰的历史教训; 4、简评清末新政。 Rmrv@.dr!
:Qg3B ';
:RsO$@0G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40分) y;+5cn C
1、郡县制 2、均田制 3、五代十国 4、三言二拍 5、《天朝田亩制度》 6、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7、护法运动 8、赫德 二、问答题: (每题30分,共60分) 1、试析明清鼎革的原因。 Cz2OGM*mz?
2、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史实,试论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的历史特征和作用。 f&w8o5=|I
qV%t[>
edh?I1/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30分) y`?{2#
1H
1、胡服骑射 2、颜氏家训 3、贞观之治 4、牛李党争 5、大明律 6、改土归流 二、问答题:(共70分)。 s6(iiB%d
1、西周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2 (30分) 2、论王莽。 (20分) LLn,pI2fL{
3、简述清前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20分) %-y%Q.;k?
S~QL
x
8]6u]3q#
一、简论题(每题l O分,共计40分): a
D*
1.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 魏晋玄学的特点及在当时的影响。 ?*}^xXI/
3.唐代科举制度的特点以及研究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 4.宋代编纂的“四大部书”及其价值。 =#N;ZG
二、综述题(结合史实,论述下列问题, 并谈出白己的看法,每题30分,任选2题,共计60分。) 1.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 2.清代乾隆时编纂《四库全书》的情况及其对古代文献整理的影响。 3.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情况及其与中国古代文献典籍史的关系。 H+:SL $+<o
FhZ^/= As
x.r OP_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