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新闻学的考博试题,从我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您不得不佩服四川大学新闻学教师的老谋深算,精于考试之道。清一色的新闻学基础题,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简答和论述题,试题难度描述——基础型加广博。 ge?ymaU$a
YOoP]0'L
同考场的几位战友的发出这样的感慨——这题怎么这么死呢?哈哈,我想,此几位兄弟跟我一样,准备的是临场发挥,却被一堆基础题束缚手脚,可谓难伸拳脚也。此次考博充分让我们这些高校的新闻学教师们头痛备至,我是无话可说,惟有下次从头开始了。 lKwcT!Q4
以下几篇文章就试题及此次复习本身进行系列总结。 >k#aB.6
n%0vQ;Z1
今天就把试卷中的几个令人头痛的名词解释罗列: +~v(*s C
一、三秒五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提出的概念,指摆在报亭的报纸要在三秒或五步之内吸引住读者的眼球,这样才能促使其购买。 l`]!)j|+
二、环境新闻学:环境新闻学研究有关环境报道的学问,它探求环境报道的独特规律,聚焦于人与 自然环境的矛盾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重在将人类环境的现状告之受众,引起社 会的关注。环境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种门类,要遵循新闻的规律,但又具有自己 的显著特点: #lC{R^SL
1.公众性。环境问题关乎千家万户,是生命、水、空气、阳光一样人类须臾不 可分的主题。它的公众性程度之高、范围之广阔甚至超过了政治新闻和经济新闻。 H}~^,B2;
tSYn
c7
2.科学性。这里的科学性是指报道者对具体的环境科学知识的系统把握和精确传达。环境记者必须有这种本事。 Fo=6A[J
3.调查性。成功的环境报道是记者缜密调查的结果。通过调查,揭示其中的必 然联系、提出对策、展望未来是环境记者的责任。 TDGzXJf[
4.揭秘性。深刻的揭露是环境报道的必然结果。有影响的环境报道披露触目惊 心的幕后新闻,发人深思,催人猛醒。三、新闻分类:这个正在搜寻。看似简单,答起来似乎无从下手。 LN^8U
四、西行漫记 BkeP?X
五、客里空
f#nmr5F
六、徐宝璜 cOgtBEhn
七、勾推法:(考过多次,看来此题害死过不少人)唐代一个知县在审案时不先问当事人双方,而先问周围人,随后再审当事人双方,综合核实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对应于新闻采访活动中,是指记者在采访时暂时避开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先对其周围的人进行采访,了解其周围情况,随后再对新闻事件当事人进行采访的行为,这是一种全面采访的方法。 $gTPW,~s[
八、纪录片 O5?Eb
gk#rA/x
暂时就想起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