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J=O_nup6C
二○○六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Us+u-~
题 号: 349 考试科目: 免疫学 考试日期:2006年 月 日 午 fL'Ci;.;+
一、 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30分) \l5G
(答题说明:将英文名词或缩写翻译成中文,并加名词解释。) 7fT_]H8
1. Fragment crystallizable 7}&vEc@w&
<{Rz1CMc
ka_R|xG\
H:z<]R
c
-"2%+S{
(J(SwL|
2. Clonal anergy ]yFO~4Nu
!0KNA1w,
第一页 共 3 页 {G|= pM\'
3. Cryptic epitope v//Drj
1u
}2}c|
1wggYX
b'`C<Rk
o7v9xm+
4. Gene conversion $JK,9G[Vu
+ul.P)1J6
`yRt?UQRS
]0}NF
Qgo|\=
5. GVLR uxW<Eh4H*
,A0v 5Q<
WBD"d<>'
"Z-YZ>2
--7@rxv
6. Lymphocyte homing receptor 3#`Sk`z<
~>3#c#[
`TDS4Y
'@5"p.
ipRH.1=
7. PAMP ofCN[u
Tx$bg(
W)odaab7
bI)%g
94[8~_{fG
8. AICD u$(XZ;Jg
I-/
-k.
ev5m(wR
$
3.Y2&$T
e1R<+`]
9. 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NFAT) :-T[)Q+-3
'=ydU+X
Ot~buf'|
$69d9g8-(!
10. CLIP D+4$l+\u
续页 题号 考试科目 考生姓名 考生编号 \~>7n'd ]
$1|65j[e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答题说明:下列叙述正确者,在其后括号中A项上打√;错误者在其后括号中B项上打√。) di~ [Ivw
1. NK细胞杀伤MHC I 类分子携带特异性抗原肽的靶细胞。(A、 是; B、 否) %07vH&<C.
2. 体细胞高频突变是造成BCR和TCR多样性的机制之一。(A、 是; B、 否) O|&SL03Z8
3. LAT在B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募集信号分子和促进级联反应的建立,活化早期起到了重要作用。(A、 是; B、 否) 6LzN#g
4. 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是被动免疫的成功范例。(A、 是; B、 否) \{}5VVw-S?
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检测组织和细胞表面抗原。(A、 是; B、 否) VO7&<Y}{x
6. 根据CD16和CD56表达与否可以将NK细胞分为NK1和NK2二个亚群。(A、 是; B、 否) Pt7yYl&n7^
7. 成熟树突状细胞摄取和加工抗原的能力很弱。(A、 是; B、 否) Vx=tP.BO]
8. 受者建立的移植免疫耐受可以被动转移。(A、 是; B、 否) LP//\E_]
9. 抗体自身不具有杀菌和清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A、 是; B、 否) 3 E!F8GZ
10. 超抗原与普通抗原一样,在T细胞识别时受MHC限制。(A、 是; B、 否) :eR\0cn
b'(Hwc\ t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LLpP#(
1. 白细胞懒惰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突变,导致患者白细胞粘附缺陷。 ;^so;>F
2. HLA I类基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座位,编码HLA I类分子。 6JE_rAab
3. 根据趋化性细胞因子中半胱氨酸的位置、排列方式和数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亚类。 v2f|%i;tq
4. 葡萄球菌蛋白A(SPA)能够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产生增殖反应。 bHioM{S
5. 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重排有关。 g"X!&$&
6. 免疫细胞抑制性受体ITIM与SH2结构域结合,招募____________________启动抑制信号转导。 ?q}:ojrs1
7. 肥大细胞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为IgE低亲和力受体,通过IgE捕获过敏原抑制IgE生成。 Z"
dU$,n
l#3jJn
6@=ipPCR
第二页 共 3 页 li%A?_/m<&
8. 调节性T细胞的主要表面标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a k=lL
9. T细胞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获得自身MHC限制性。 OBnvY2)Ri
10.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Gk=q=M
L?b;TjLe
hU5_ dV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l+<AM%U\ V
1. T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 <y,c.\c!
D]+@pKb
9mB] \{^
(kSb74*g
dIk9C|-.
Ksvk5r&y
8l>YpS*S^
rh6 e
2. 免疫忽视 G-Zn-I
t7,** $ST
Ny]]L
82yfPQ&UI
I\('b9"*
"VA'W/yv!
lYy:A%yDT
OTmr-l6
3.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 ){4$oXQ
/D;cm
:<xf'.
nC#SnyUO
^[1Xl7)`
t[\6/`YH
f!JSb?#3
+"PME1
+@anYtv%7
4.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2o~UA\:+=
gX/?
$A>]lL
o0
k(_^Lq f-
&}FWpo!
sUpSXG-W/@
续页 题号 349 考试科目 免疫学 ~oeX
0l>F
考生姓名 考生编号 K#]FUUnj=
U6~79Hnt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五、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 'HvJ]}p
1. 危险信号理论 NeniQeR
I<hMS6$<LE
Fc a_(jw
pYX!l:hk
yH.Z%*=xQa
-@/!u
9l
O
@{<?[
I 3dUI~}u
i^V3u
+}NQ|y V
d&%}u1 .
j Ysg'Rl
&(~"O
D
saR9_
ux
qj,^"rp1:
zCSLV>.F
2.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rqhRrG{L|&
第三页 共 3 页 !6`&0eY
3. 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 I.)9:7
_"- ,ia[D
(0zYS_mA
&F|Wk,y
910N
1E
.
"`f~s\G
E# *`u
8PvO_Gz5
42 0cbD3a
n2&M?MGX
'z"
>4{5
?)FY7[x.
KZwzQ" Hl
RBOhV/f
"Kf4v|6;
QjyJmW("Z
P:c'W?
e[t1V/ah
jQ5FvuNOy
_O"C`]]
%YI !{
u9%AK g}~
scR+F'M
4. 抗体药物研发与应用的现状与前景 |sV@j_TX
续页 题号 349 考试科目 免疫学
H9rZWc"*
考生姓名 考生编号 T
2i\S9X
I}1<epd ,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答题说明:下列叙述正确者,在其后括号中A项上打√;错误者在其后括号中B项上打√。) +
yIO
1. NK细胞杀伤MHC I 类分子携带特异性抗原肽的靶细胞。(A、 是; B、 否) ceNJXK
2.体细胞高频突变是造成BCR和TCR多样性的机制之一。(A、 是; B、 否) LZrkFkiC
3.LAT在B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募集信号分子和促进级联反应的建立,活化早期起到了重要作用。(A、 是; B、 否) 5fud:k
4.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是被动免疫的成功范例。(A、 是; B、 否) *wK7qS~VB2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检测组织和细胞表面抗原。(A、 是; B、 否) >
V%3w7
6.根据CD16和CD56表达与否可以将NK细胞分为NK1和NK2二个亚群。 N;XJMk_ H
(A、 是; B、 否) +/2:
7.成熟树突状细胞摄取和加工抗原的能力很弱。(A、 是; B、 否) Gm'Ch}E
8.受者建立的移植免疫耐受可以被动转移。(A、 是; B、 否) 9NcC.}#-5
9.抗体自身不具有杀菌和清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A、 是; B、 否) {$^Lb4O[V
10.超抗原与普通抗原一样,在T细胞识别时受MHC限制。(A、 是; B、 否) %~YQlN
g;<_GL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Ov8{ny
1.白细胞懒惰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突变,导致患者白细胞粘附缺陷。 j=TGe
2. HLA I类基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座位,编码HLA I类分子。 /A/k13 J
3.根据趋化性细胞因子中半胱氨酸的位置、排列方式和数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亚类。 Se&%Dr3Nv
4.葡萄球菌蛋白A(SPA)能够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产生增殖反应。 ?kM53zbT#
5.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重排有关。 NpF}~$2
6.免疫细胞抑制性受体ITIM与SH2结构域结合,招募____________________启动抑制信号转导。 6d|%8.q1
7.肥大细胞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为IgE低亲和力受体,通过IgE捕获过敏原抑制IgE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