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9"*S1
1<`9HCm
([Ebsj
武汉工程大学被誉为“化工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是“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红旗团委”,湖北省“绿化红旗单位”“生态园林式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平安校园”“文明单位(校园)”“依法治校示范高校”“理论学习先进单位”“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一级单位”。学校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1980年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学校2006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2018年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覆盖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医学、教育学九大学科门类,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培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200余人。 ,!`SY)
学科特色显。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5个,学位授权点实现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全覆盖。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湖北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先后获批6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 B+,为湖北省属高校理工类唯一。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7个学科上榜。6个学科上榜2023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WNhbXyp_
导师队伍优。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274人,其中专任教师147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42人,占专任教师的57.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09人,占专任教师的61.8%;博士生导师98人,硕士生导师958人。有引进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各类有关重点人才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0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与Elsevier联合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学校共有26位学者跻身榜单,入选人数继续位居省属高校第一。2017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优秀教师”“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荆楚好老师”“武汉市抗疫先进个人”等优秀教师群体。 JL.5QzA
科研实力强。学校现有1所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情报信息、分析测试多功能于一体的研究设计院。1个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北三峡实验室、1个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部委级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70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技术中心(基地);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建武汉化工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是武汉市唯一设在省属高校的工业技术研究院;与武汉、荆门、鄂州、黄冈、重庆长寿区等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兴发、人福、百度、华为合作共建学院、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共建140余个研究生工作站。2012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9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6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等各类奖项22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专利授权1736项。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SSCI等检索收录7000余篇。科研经费增幅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建有科技产业园和科技孵化器大楼,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武汉市科技管理先进集体”。 'V&2Xvl%
育人质量高。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的生命线,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思路,构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持续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年均获奖120余项。机器人足球队共荣获20余项世界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研究生就业率稳步提升,达98.2%,高质量就业率60.51%。涌现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先进工作者”等先进典型。 ,~- ?l7
社会评价好。经过五十余年发展,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和声誉不断提升。学校先后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主办2017年第一届国际磷资源开发学术研讨会、2019年国际矿业学术论坛、资源与环境科技教育中非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联盟论坛等高端国际学术会议,主办2023武汉矿冶与材料绿色低碳发展学术大会,同科廷大学、梅西大学、邓迪大学等签订“1+1+1”双硕士项目校级合作协议开展国际联合培养,并于每年选拔优秀硕士在校生赴国(境)外参加短期国际研学或学期交流,创新硕士研究生的国际交流和培养模式。学校位列US News 2023“世界大学排行榜”世界第935位,国内高校第98位,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位列2023软科“中国最好大学”第145位;位列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排名第178位。 -&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