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nH
z^/ GTY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林科院)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的综合性、多学科、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林草应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重大公益性研究、技术开发研究和软科学研究,着重解决我国林草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综合性、关键性和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
~0-764%
目前全院设有
18
个独立法人研究所、中心,
14
个非独立法人机构,
28
个共建机构,
60
余个业务挂靠机构,分布在全国
2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院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
4
个(含共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4
个,国家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2
个,林产化学与材料国际创新高地
1
个,局级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
34
个,科研试验林近
100
万亩。全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
6
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6
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
4
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9
人,国家级百千万人
18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5
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1
人,中国青年科技奖
10
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
12
人。中国林科院是林业科研重大项目的主要承担和组织单位。目前,获得的代表性科技奖励有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4
项,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奖
2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
6
项,其他国家级科技奖励
84
项。成果转化成效突出,其中累计专利申请公开
6025
件,累计授权发明专利
2616
件,累计授权植物新品种
296
项,累计林木良种
72
项等。
@,4%8E5
中国林科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开始于
1979
年,是国家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目前全院共有导师
600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274
人,硕士生导师
326
人,在读各类研究生
1500
余人。已毕业研究生
6000
多人,他们为我国林业草原发展和生态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拥有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分布在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
4
个学科门类,共有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
4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4
个;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
8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37
个;另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1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
个;博士后流动站
3
个。其中有
4
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
1
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f4I#a
&DO
一、招生规模及专业
^A[`NYK
2026
年我院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
160
余人(含联合培养项目),其中全日制定向生录取比例一般不超过总录取人数的
20%
。以上拟招生数包含硕博连读计划,实际招生数以国家下达
2026
年招生计划为准。
L{LU@.;1
各学科招生专业及拟招生人数详见我院研究生部官网发布的
2026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HQ3`:l
二、学制及最长修业年限
R5eB,FN
我院申请考核制博士生学制为
4
年,最长修业年限一般为
7
年;硕博连读生学制为
6
年,最长修业年限为
8
年(含硕士阶段)。
HS:}![P
三、招生方式
OJsd[l3xR
2026
年我院通过以下两种考试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I26gGp
(一)硕博连读:从我院在读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中择优遴选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潜力的和
2024
年录取为我院硕博连读推免生的硕士生,提前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原则上硕博连读研究生招生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的
50%
。
;(Xe
@OtW
(二)申请考核:符合报考条件的申请人向我院提出申请,各所(中心)及导师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择优筛选初审合格者参加各所(中心)组织的综合考核,最终根据考核情况录取。经院研究生部对公示无异议的拟录取名单报院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审定后,上报北京教育考试院和教育部。经北京教育考试院审查和教育部全国录取联合检查通过后,方列入我院
2026
年博士生招生正式录取名单。
qX+gG",8
四、报考基本要求
d%lHa??/h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uR;-eK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nh eU~jb
(三)成绩优秀,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e:J'&r& 1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
P-+M,>vNy[
五、硕博连读生招生办法
;4G\]%c)E{
(一)硕博连读生选拔办法
x_<bK$OU
由各所(中心)根据《中国林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管理办法》科教字〔
2021
〕
140
号文件和《
2025
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通知》组织实施硕博连读选拔工作。
@yt2_
(二)选拔程序
V3mjbH>F
各所(中心)接收《
2025
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通知》
→
院内在读生申请报名
→
各所(中心)资格初审
→
综合考核
→
拟录取
→
网上报名信息填报
→
材料提交、审核
→
材料归档。
{^cF(7p
(三)网上报名信息填报
+_X,uvR
1.
网上报名
zg#m09[4
硕博连读拟录取考生报名时间:
2025
年
12
月
1
日至
12
月
10
日
。报名不收取报名费。硕博连读研究生须在各所(中心)组织开展的
2025
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结束并达到拟录取要求后,方可在报名系统报名。
E- )VPZ1D
报名网址:中国研招网(
http://yz.chsi.com.cn/bsbm
)完成报名信息填写和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的打印工作。报名前请认真阅读研究生部官网招生信息栏发布的《
2026
年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须知》。网上报名时请务必仔细核对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和报考类别(定向或非定向)等重要信息。因报名信息填写错误引发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报考信息一旦提交,无法修改。
dP$8JI{
2.
材料提交
Q(|P
Zng
硕博连读研究生通过报名系统自行打印《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简表中“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一栏填写一般分为“同意报考”和“不同意报考”两类,且写明是定向就业或者非定向就业类别;需用
A4
纸竖向、双面打印)。“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一栏的负责人签字和单位公章由所(中心)盖章、签字(人教老师或者分管领导签字)。
:8^M5}
考生需将网上报名信息简表(原件)、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以及本科学历证书(即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的纸质材料以及扫描件在网报系统关闭后一周内交至所(中心)人教老师处(见附件
3
),
由所(中心)审核完成后统一交至研招办,以便存入个人人事档案。
K`QOU-M@}
六、普通招考招生办法
R9Sf!LR
(一)“申请考核制”选拔办法
)bLGEmm
我院普通招考的博士研究生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选拔模式。
[1{S
Y=)
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科教字〔
2025
〕
9
号)文件(见附件
1
)的指导下,由各所(中心)制定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细则,并依据细则开展申请考核工作。各所(中心)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细则在本单位官网以及研究生部官网的招生信息栏可查阅。
6a4 'xq7
(二)报考要求
H2qf'
考生除满足“四、报考基本要求”外,考生须在网报系统关闭之前达到以下学位要求、英语能力要求、学术成果要求以及报考所(中心)提出的其他要求,否则视为报名无效。
K8HIuQ!=
1.
学位要求
#NvQmz?J?
申请人的学位需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vBh;
(
1
)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境外获学位的申请人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学历学位认证书;
B_{HkQ.PW
(
2
)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l0gY~T/#3
(
3
)达到与硕士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的人员,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需满足获得学士学位
6
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研究生入学之日);②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同时修完所报相关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且成绩合格(有研究生培养部门出具的成绩证明);③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2
篇以上我院认可的高水平论文,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奖(主要完成人);④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全国外语水平考试合格证”或具高级以上职称。是否招收同等学力考生,以及其他要求,需参照各所(中心)申请考核招生报考须知。
/g_9
m
2.
英语能力要求
I=K!)X$
申请人的外语成绩需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j O4EEe:
(
1
)
TOEFL
成绩不低于
80
分;
z]kwRWe`j
(
2
)雅思
A
类成绩不低于
5.5
分;
{?E<](+0
(
3
)国家英语专业考试四级或八级成绩不低于
60
分;
%*wzO9w4
(
4
)
WSK
(
PETS 5
)成绩不低于
60+3
分;
n( g)UNx
(
5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不低于
425
分;
lnS(&`oh\=
(
6
)新
GRE
成绩不低于
260
分;
eGm:)
(
7
)以第一作者或作为同等贡献第一作者(同等贡献第一作者要求:申请人需排名第一或硕士导师排第一,考生排第二)或通讯作者在
SCI
收录期刊发表与申请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
2
篇。
*LANGQ"2(i
3.
报考学术型博士学位研究生学术成果要求
_V@WNo%B
硕士期间或近
5
年,以第一作者或作为同等贡献第一作者(同等贡献第一作者要求:申请人需排名第一或硕士导师排第一,考生排第二)在
CSCD
、
CSSCI
、
SCI
、
SSCI
、
EI
收录期刊发表与申请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1
篇。
/<);=&[
4.
报考林业专业型博士学位研究生学术或实践成果要求
pkJ/oT
硕士期间或近
5
年内,申请人的学术或实践成果需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F.Wigv
(
1
)以第一作者或作为同等贡献第一作者(同等贡献第一作者要求:申请人需排名第一或硕士导师排第一,考生排第二)或通讯作者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社)、
SCI
、
EI
、
SSCI
、
CSCD
、
CSSCI
收录期刊发表与申请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1
篇;
lVz9k
(
2
)获得与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相关的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申请人排名前五位)
1
项;
~#R9i^Y
(
3
)作为主要人员取得与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相关的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新品种(良种)、国家
/
行业标准、科研专著(申请人需排名第一或硕士导师排名第一位、申请人排名第二位)
1
项;
? B@E!/f
(
4
)作为主要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应用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OwyyPBF
5.
其他具体要求参照各所(中心)发布的
2026
年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细则。
)VSwTx&
6.
建议考生报名前向报考所(中心)和导师进行咨询,了解报考的学科专业和导师招生指标情况并征得导师同意后再报名,避免盲目报名。
)p<WDiX1!e
在网报系统关闭后七个工作日内
,考生须向报考的所(中心)人教老师处(工作邮箱见附件
3
)提交电子版《中国林科院
2026
年博士研究生申请
-
考核报名条件符合情况汇总表》及相应的报考条件证明材料(见附件
2-2
或附件
2-3
)。人教老师将对考生提交的电子版报名条件材料进行审核,并对外公示考生报考资格审查合格名单。
Q_]d5pl
(三)选拔程序
> _ <'D
各所(中心)发布招生实施细则和工作通知
→
申请报名
→
考生提交电子版报名条件证明材料→所(中心)审核报名资格
/
条件
→
考生提交电子版
/
纸质版申请材料
→
所(中心)确认进入综合考核的考生名单
→
综合考核
→
拟录取
→
材料复核及归档
hfqqQ!,l!
(四)资格审查
F>zl9Vi<
1.
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
https://www.chsi.com.cn
)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必须尽早到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
http://www.chsi.com.cn/
)申请并获取书面认证报告(鉴于认证反馈时间将近一个月,请考生务必留出充裕的时间,及早开展认证工作);境外或港澳台学位学历获得者,须登录教育部网站(网址
http://www.moe.gov.cn/
)查询认证,并获取书面认证报告。已在学信网查询到本科、硕士期间学籍学历的考生,须向所(中心)提交《中国林科院
2026
年博士研究生申请
-
考核资格审查合格单及知情承诺书》(见附件
2-1
)纸质版。未查询到学籍学历信息的考生,提交附件
2-1
的同时另需提交学信网书面认证报告和其他证明材料。
fmfTSN(Q~`
2.
因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码导致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必须以报名时现用的合法有效身份信息(姓名及证件号码)进行网上注册及信息填报,并提交相关认证报告,以及提供具有更改记录的户口本(簿)或公安机关开具的相关证明及复印件。
M*sR3SZ
3.
同等学力考生需要提交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同时还需提交:①修完所报相关专业硕士学位课程证明,提供加盖研究生培养部门公章或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的成绩单;②论文材料(封面、目录、文章全文)
/
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奖证书复印件③副高级以上职称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
同等学力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
"9IYB)Js
(五)个人信息填报
0fm*`
4Q
1.
网上报名
4[yIOs
以申请考核方式报考的考生报名时间::
2025
年
12
月
11
日至
12
月
31
日
。
P?LlJ5hn
补报时间在首次报名考生拟录取后,招生指标尚有余额时组织开展,具体事宜届时见研究生部网站通知。
#*9-d/K
报名不收取报名费。
b0v:12q
报名网址:中国研招网(
http://yz.chsi.com.cn/bsbm
)完成报名信息填写和报名信息表的打印工作
。报名前请认真阅读研究生部官网招生信息栏发布的《
2026
年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须知》。网上报名时请务必仔细核对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证书编号、毕业年月和报考类别(定向或非定向)等重要信息。因报名信息填写错误引发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报考信息一旦提交,无法修改。
/AS
aB
2.
申请材料提交要求
mO*
^1
考生须根据各所(中心)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细则和工作通知按时提交申请材料,申请材料提交至各所(中心)的人教老师处(工作邮箱见附件
3
)。《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原件)和至少
2
名所申请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推荐书(原件)(模板见附件
4
)须归入个人人事档案
,请考生务必按照《
2026
年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须知》的要求认真填写
。考生在提交纸质版申请材料的同时,须提交纸质版材料扫描件。具体提交形式和时间严格按照报考的所(中心)要求执行。
7 <9yH:1
申请材料经所(中心)审核后,对不符合报名条件或材料审核不合格的考生,由各所(中心)电话或邮件通知考生。对于申请材料有问题的考生,考生需要在所(中心)规定的时间内补交材料或提供相关证明材料,逾期不交或所交材料不符合所(中心)规定的视为报名无效。
b|xpNd-
《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填写注意事项
:从报名系统中导出后用
A4
纸竖向、双面打印;“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一栏填写一般分为“同意报考”和“不同意报考”两类,且写明是定向就业或者非定向就业类别。“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一栏的单位盖章和签字要求如下:
①
报考非定向的往届生:由考生人事档案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②
报考非定向的应届毕业生:由考生所在院校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签字同时加盖公章。
③
报考定向的考生:由考生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签字并加盖人事部门或单位公章。
④
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在职)的应届毕业硕士生: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签字并加盖公章,另需所在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加盖公章。注:如为我院应届硕士生的考生,由所(中心)盖章、签字(人教老师或者分管领导签字)。
9Fo fr
(六)“申请考核”环节
'sh~,+g
1.
材料审核
@L/o\pvc
时间:
2026
年
1
月
1
日至
1
月
31
日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