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003年汉语词汇史考博试题 <5qXC.{Cyp
一、请你从汉语史尤其是汉语词汇史方面,谈一下元代汉语研究概况。(10分) O 0Fw!IQk
二、《汉语词汇史》与《汉语史稿》相比有何改动,请评论一下得失。(10分)
w
7Do#Cv
三、支谦译经作品有哪些?他的语言风格是什么?(10分) FJ}RT*7_C
四、义素分析法是否适用于古代汉语词汇史?为什么?(10分) l7G&[\~
五、宋笔记你读过哪些?哪一种最有价值?试结合两三种笔记分析之。(10分) /[f9Z:>V
六、关于六朝史书语料前贤有何评论?请你谈一下你的看法,且结合《后汉书》、《南齐书》、《晋书》、《梁书》来谈一下。(10分) O+vuv,gNi
七、请指出下面词语的考释方法(15) hL:n9G
原文材料失记。 ve|:z
八、结合语料考释下面三组词语(25分) 32[ lsU>1
1、行经; n[Jpy[4g
2、蓐食; N}0-L$@SL
3、护前; ?+S jt
2BA'Zu`
原文材料失记。 (<f`},
QxD
二、前加“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 'bN\8t\S
现在我们很多的论文都引用当代语言学理论来阐述先秦汉语,如用配价理论来分析《荀子》中的动词,用义素分析法分析简椟中的量词或词义演变(关于此,笔者手中有一些硕士论文系有此法),不知妥当否? mSSDV0Pfn
I$@0FSl
复旦大学汉语史考博试题 cPcp@Dp
汉语史2004年2005年博士生入学试题 E?>
ERO3
2004年汉语史专业博士生入学考卷 {(r`&[
【注意】第一、二两题任选一题(35%),第三、四两题任选一题(35%),第五题必选(30%)。 __Kn 1H{
~(4;P%L:
一、以下材料引自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请据此从文字学的角度说明“淂(去掉氵旁)、得、悳、德、聽”五字之间的关系,以及段注的优点。 ZTV|rzE
得 行有所淂(去掉氵旁)也。(淂(去掉氵旁)各本作得,误,今正。见部曰,见,取也,行而有所取,是曰得也。左传曰,凡获器用,曰得)从彳见声。(多则切,一部) U_ j\UQC
悳 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此当依小徐通论作内得于己,外得于人。内得于己,谓身心所自得也,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为之。德者,升也,古字或叚得为之)从直心。(洪范三德,一曰正直。直亦声。多则切,一部。) {ETuaFDM
德 升也。(升当作登,辵部曰迁,登也,此当同之。德训登者,公羊传,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何曰,登读言得,得来之者,齐人语,齐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唐人诗,千水千山得得来,得即德也。登德双声,一部与六部合韵又最近。今俗谓用力徙前曰德,古语也)从彳悳声。
z:B4
聽 聆也。(凡目所及者云视,如视朝视事是也。凡目不能遍而耳所及者云聽,如聽天下聽事是也)从耳悳,(会意,耳悳者,耳有所得也)壬声。(他定切,十一部) Y<lJj"G
(注:括号中原为双行小字) Bi7QYi/
二、关于通假,前人有所谓“造字的假借”、“用字的假借”、“古音通假”、“同义通假”、“形近通假”、“双声通假”、“叠韵通假”等说法,与通假有关的还有本字、古今字等概念,请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i
v7^!
=<ng
t
N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六”云:“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I^h^QeBis
朱起凤《辞通》“约言、结言”下注:“‘结’、‘约’同义通假。” LadE4:oy
吴承志《逊斋文集?古书假借举例》云:“假借固主乎音,然亦有以形近假借者。如《说文》所举屮,古文以为艸字;丂,古文以为亏字;疋,古文以为足字;鼎,籀文以为贞字。” 9VyY[&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假借》:“假借之例四:……有叠韵者,如冰之为掤、冯之为氵朋。有双声者,如利之为赖、答之为对。” E! '|FJ
三、试说明隋和初唐时期汉语中古音语音系统的研究材料和方法。 |
tl4I2AV
四、试说明上古汉语词汇(或中古汉语词汇,或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中,关于材料和方法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 Bf37/kkf(
五、请就考生本人所熟悉的汉语史某一专题,谈谈学术界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等。 }GV5':W@WG
qx,>j4yw
2005年汉语史博士生入学试卷 "uR,WY
一、標點下面的文字(40%。請抄錄在答題紙上再標點) &z!yY^g
8G&'ED_&
(1)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爲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莊子?逍遙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