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几年的博士学习,及博士生发表SCI,我想说以下几点,这些大家最后都会明白,但早明白点岂不更好些: ^ g|VZN
UG=]8YY!
(Q @'fb9z
1. 我更愿意把博士学位看作是一种经历,这种经历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有一番滋味,只能自己体会。 3kk^hvB+f
(Li0*wRb
G~v:@
2. 至于很多人谈到的和导师的关系,我觉得自己首先要做个诚实,正值,上进的人,和谁相处都不难,何况自己的导师呢。当然多交流很重要,特别是很多导师学生很多,公差繁多,要相互理解(生活上的事情最好别烦劳导师)。自己主动很重要。平时能帮导师省钱则省,这样的话用有限的钱就可以做更多的事了。 @K+gh#
7Xu# |k
fISK3t/=C
3. 对于SCI, 有人说它是Stupid Chinese Idea,有人说它是科学界的圣经,我想如果你发了一些所谓的SCI后,你怎么说都可以,但你一篇SCI都没有,说什么都不靠谱。至少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可以代替的标准,接受吧。大家都得毕业,不是吗? lgS7;
V=dOeuYd
lux
g1>
4. 大量阅读文献,把读文献养成一种习惯,读完后问文自己,别人做了什么,发现什么,有什么意义?这些都清楚了,那文献算是没有白读了。很多科研的想法都来源于文献,同时要争取各种参加会议的机会,国际会议的机会更是不能错过(不少国际会议对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免除会议费,还可以提供部分差旅资助,试着申请,你不会损失什么的),即使不能参加国际会议,也把会议的摘要找来看看,即使很多摘要的观点是不成熟的,还有可能是错误的,但它是最新;相比较,我们能下载的SCI论文大多是一两年前的科研成果了。另外,国外不少教授在招生宣传里边,有一些进一步的工作设想来吸引学生,不少内容是非常好的,经常浏览行内大牛的主页,还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邮件交流。 zSQy
z<mN-1PM7&
N0Y4m_dm*
5. SCI不会那么简单,你必须有一点点新的东西,但也不会太难,有一“点”既成文,恐惧它完全没有必要。关于写SCI的技巧,我想不能说没有用,但不是最重要的,优秀的成果是根本。 Ie!&FQ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