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无用? }O>IPRZ
Dn@ n:m
有人无奈感叹:“博士无用。”但很多用人单位却提出了另一种看法:造成学历贬值的原因,并非是扩招后引起的博士数量增加,而是庞大的数量背后,暗藏的质量问题。 R0|X;3
rS
jC/O&b
又到毕业季,在700万求职大军中,5万左右拥有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淹没其中。有数据统计,2008年,中国博士学位授予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2010年,全国博士招生计划为6.2万人。 ge`
J>2
MG<~{Y84}
中国俨然已经成为博士“大国”,博士帽曾经的耀眼光环也随着博士人数的增加而暗淡。 v`fUAm/
C]`Y PM5
今年的5月27日,一场特别对话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对话的双方一边是中国第一代博士,他们如今功成名就,在各个领域担当权威和领军人物,而另一方则是年轻的博士生们,他们要面对的是就业压力、科研重任。 'ZJ6p0
)dV.A IQ+
不同时代的博士毕业生,面对不同的困难与困惑,博士们的境遇,折射了时代的改变。 Nr)(&c8
,Q:dAe[ZsX
致30年前的青春 2 rH6ap
"6}+|!"$
11位“新中国第一代博士”聚会在大学校园里,个个神采飞扬。30年前的5月27日,经历过了十年“文革”,中国的学术界开始在一片百废待兴中渐渐复苏。继教育部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后,这一天,18位中国国内培养的“土博士”,在经历了论文评审和答辩之后,终于师成出山。1983年的5月27日,18位博士在人民大会堂被集中授予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博士。 +
`+a9+=
"~
`-Jkm
当年被外界戏称为十八勇士的青年学子,如今已均年过花甲,成为了国内知名高校的院士、校长及教学名师。 `bm-ONK
D9Z5g3s7R
另类博士 `+6HHtF
zk
nD(%a
30年过去,首批18名博士后来尽管经历各不相同,却无一人“下海”,仍在从事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坚守着老一辈学者的育人传统。马中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如果做不出什么成果,就对不起这个‘第一批’,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责任感。如今,社会环境不同,博士生们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却有了不同的考量。 w"
e2}iE7
Jq!($PdA
苗青,历史学博士,现在是上海滨海古园的历史研究员。 HlO+^(eX
UOu&sg*o2B
1999年本科毕业后,苗青有过长达8年的教师经历。“我从小热爱历史,本科学历史,毕业后又在一所中学教历史。”工作的时间越久,苗青越觉得只在课堂上教授浅显的历史知识,无法满足自己对历史研究的渴求。抱着这样的心态,2007年,苗青又一次走进大学,开始了自己硕博连读的生涯。 n5i}J/Sa2
jQDxbkIuzE
“很快到了要找工作的时候,历史这种专业,不教书其实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苗青回忆,当时他曾尝试着将简历投给几所高校,希望能教授大学历史公共课,但都没有回音。在一次学校的招聘会上,苗青看到了滨海古园的招聘信息。“滨海古园作为一个公墓招聘历史研究员,可见这里是有文化追求的。”苗青告诉记者,能继续从事历史研究,是自己择业的最重要考量,正是因为这样,苗青最终向滨海古园投递了简历。 5(W9J j]
5YCbFk^
拥有博士学位的苗青很快受到了招聘方的重视,滨海古园的领导还特意邀苗青来墓地参观。“看到他们的名人陈列馆时,我发现这里对很多长眠于此的名人,都只有简单的介绍,多数是从网上找到直接拷贝下来的,有些地方还不准确,大概是因为之前没有专业的人来做这个工作吧。那时我开始意识到,在这里,自己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V3
ieI-_]|[
事实证明,这里的发展空间比苗青最初设想的还要广阔。苗青编撰了两本详尽介绍古园内名人的书籍之后,又在古园内新开辟的上海故事墓区,协助收集各种文化元素。“当时我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我的牵线搭桥下,一些名人的后人和高校的历史研究院,也开始和滨海古园建立了合作,这是我来这里工作之前没有想到的。” WIghP5% W
' 4"L;){:L
“土”与“洋” N7_Co;#(zK
S]N4o'K}q
成为高校教师,是很多人攻读博士的动机,也是博士毕业生的“传统”出路。这些拥有博士学位的高校青年教师,如今常被称为“青椒”。 lO
*Hv9#
c"xaN
选择成为“青椒”,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讲师刘弢的理由是:“我希望有稳定的工作、宽松的时间和良好的学术环境。”在这位顶着“80后作家”头衔的青年教师看来,留在高校教书,既能有充足的时间继续自己的文学创作,又能与众多业内知名学者交流,可谓一举两得。 #&Ee5xM=
x#^kv)
刘弢本科学习的专业实际上与媒体传播并无关系,但凭着自己在文学方面的天赋,毕业后他很快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难为情》,因为涉及出版行业,刘弢结识了一批媒体界的朋友,遂决定在媒体传播领域读研深造。2004年底,已经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系硕士的刘弢,又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小说《新青年卡卡》,并因此进入上海市作协。对于自己博士毕业后留校选择,刘弢表示十分满意,学校里环境相对单纯,工作稳定又有寒暑假。尽管与进入企业的同学相比,大学教师的待遇是少了点,但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大学老师还是十分值得尊重的。 *v9G#[gG
#cs!`Ngb+
国人习惯把留学海外并最终拿到博士学位的人,称作“洋博士”,这一称呼与本土培养的所谓“土博士”相对。 l.BNe)1!22
[=Z{y8#:J
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的刘晓,在合肥工业大学完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和硕士学习后,曾一度留学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并获得了信息与通讯技术专业的博士学位,留学期间,也曾在斯威本科技大学担任过助教。“在澳大利亚时,我参加过很多中国留洋博士的沙龙,关于是否考虑回国的问题,也被一再问及。我觉得80后一代人,选择回国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大家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想着趁父母还年轻,抓紧时间出国看看,等到父母年纪大了,还是要回来发展。”
,&-[$,
`FwAlYJK
刘晓表示,目前国内鼓励留洋博士回国,一些高校也开出较高待遇,加大在海外对中国留学生的招聘力度,这些都是洋博士回国的诱因。但说到底,国内待遇再高,和国外比还是有差距的,真正让很多洋博士选择回来的,还是一些家庭的现实问题。考博论坛 ($s{em4L
b\2"1m0H
马中骐,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在当年18人中,他是第一个进行论文答辩的,历史选择他成为新中国第一名自己培养的博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毕业后,马中骐留所工作至今,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学生早已桃李满天下。 dU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