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246166
精华:
0
发帖: 19
流量: 16 M
威望: 34 分
介绍博友: 0 个
人民币: 0 元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 2021-10-30
最后登录: 2021-11-25
|
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医学免疫学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医学免疫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3906) 一、考试性质 N4F.Y"R$( 该考试大纲是为同济医学院招收免疫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而制订的。 n|Q@UPb/= 二、考试的对象 )rxX+k+b/ 参加当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G\2CR*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tkeoNuAM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kquH/l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I8hz(2jI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为100分) )WNzWUfn=z 1、基础知识 约60-70% )B"jF>9)[ 2、综合能力 约20-30% Z]>O+ (四)题型比例 (y=C_wvqZ 1.名词解释 约30-40% !Q2d(H>
2.问答题 约40-60% 1gL2ia 四、评价目标及内容 &N2N6&Ta/ 免疫学专业博士生《医学免疫学》入学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免疫学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原理的掌握及其在生物医学中应用;同时,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免疫学研究领域中一些前沿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u_w#g
jiC 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 Z3"%`*Tmq- 一、目的和要求 |s7s6k)mm 1. 掌握免疫学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CKYc\<zR0l 2. 熟悉免疫、免疫学概念 .5^cb%B* 3. 了解免疫学发展史及免疫学在医学生物学中的重要地位 |^
&b8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t$ShT) 1. 免疫的概念 5V?&8GTe 2.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9'fQHwsJ 3. 免疫学在未来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0S3V[4I 4.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l.67++_ 第二章抗原 pj\u9
L_
一、目的和要求 CuaVb1r
1. 掌握抗原、半抗原、载体、抗原表位的概念。 Km qMFB62 2. 掌握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QE^$=\l0 3. 熟悉抗原的种类。 4Gk
WRu1 4. 熟悉影响抗原应答的因素。 z 9vInf@M 5. 了解超抗原、佐剂。
=ElO?9&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h=W:^@G 1. 抗原的概念和抗原的两大特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和抗原的反应原性。 ty8q11[8 2.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包括抗原本身的因素和机体的因素。 Yk'XGr
) 3. 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抗原决定基的概念; B细胞决定基(表位),T细胞决定基(表位)的概念和特点;交叉反应的概念、机制和意义。 y%&q/tk 4. 人工结合抗原的反应原性以及天然蛋白质的反应原性。 57'*w]4f 5. 抗原分类的基本概念,胸腺依赖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抗原,抗原的其他分类方法 B7VH<;Z 6. 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佐剂、超抗原和丝裂原)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i[O& )N,c 第三章免疫效应分子之一:抗体 %41m~Wh2 一、目的和要求 /fKx}}g) 1. 掌握抗体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功能。 Jz\%%C 2. 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概念。 cutu DZ 3. 熟悉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 kDEX
N 4.了解独特型的概念. >
$O]Eu! 5.了解抗体的异质性、制备。 )%`c_FL@N= 6.了解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概念。 3$9s\<j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7!$Q;A 1. 抗体(免疫球蛋白)的基本概念 K='z G*$l 2.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和恒定区、功能区、J链和分泌成份,酶解片段等。 0%3
2=k7O[ 3. 抗体的异质性,独特型的概念。 .ODU 4.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功能:特异结合抗原、活化补体、结合Fc受休、通过胎盘等。 6,^>mNm 5. 五类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特点 gIo@Pm 6. 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概念,其优点和生产技术。 2+RUTOv/d 7. 抗体的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O{m2Fi 8. 免疫球蛋白分子超家族的概念和种类。 9)D6Nm 第四章免疫效应分子之二:补体系统 'S20\hwt- 一、目的和要求 ZAW^/bo< 1. 掌握补体系统的基本概念、命名和成份,补体系统激活的三条途径。掌握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1m'k|Ka 2. 熟悉补体受体种类,作用及分布 i"1Mfz~e 3. 了解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I因子,H因子等。 eJrQ\>z]V&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JL`-0P<M 1. 补体系统的基本概念、命名和成份。 n|6Ic,:[ 2. 补体系统激活的三条途径的激活物质、激活过程。 G?9"Y% 3. 三条激活途径的主要不同点。 DKH-Q(M56 4. 补体的性质、补体合成的部位。 gLb`pCo/ 5. 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体液中重要补体灭活物质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I因子,H因子等的调节作用。 xn?a. 3b' 6.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AL[KpY 第五章免疫效应分子之三:细胞因子 zp6C3RG( 一、目的和要求 u6J8"<
-W 1. 掌握细胞因子概念和命名 ^Xz@`_I 2. 掌握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w3N[9w?1 3. 熟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YyU= 4. 了解细胞因子受体 {5A2&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 ' =a=8-$ 1. 细胞因子的概念。 oph}5Krd) 2.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mR!1DQ.\< 3. 细胞因子的分类。 1&\0:vA^Y 4. 细胞因子的受体。 O],T,Z?z 第六章免疫细胞膜分子之一:CD分子与粘附分子 )z>|4@, 一、目的和要求 zlyS}x@p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CD) QZ!Y2Bz(4 1. 掌握CD的概念 QemyCCP+
2. 熟悉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CD分子 Ii6<b6- (二)粘附分子(AM) qjwxhabc 1. 掌握粘附分子概念和分类 y@1+I~@ 2. 熟悉在免疫应答中产生重要作用的粘附分子 |U~<3.:m: 3. 了解粘附分子的重要生理和病理作用 rUTcpGH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88Ey12$ 1.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功能。 q$p%ZefZ 2. CD的概念、功能。 uOKCAqYa 3. 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CD分子。 1}S S+>` 4. 黏附分子的概念、功能。 %) /s; Q, 5. 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7Sf
bx~48 第七章免疫细胞膜分子之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uA?h:]\ 一、目的和要求 GC<l#3+ 1.掌握MHC的基本概念。 A8xvo/n$ 2.掌握HLA分子结构及其组织分布。 fJ5iS 3.掌握MHC的生物学功能。 vNVox0V 4.熟悉人类MHC(HLA)复合体定位及结构、遗传特征。 %}[i'rT> 5.了解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G8_q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au N6prG
e 1. MHC的概念、结构、分布。 C](f>)Dz
/ 2. MHC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6n_}I-W 3. MHC的多态性概念。 cIUHa 4. MHC单元型、MHC的生物学功能。 -]L6= 5. MHC多基因特性、HLA多态性的产生及其意义。 !-ok"k0,u 6. HLA与临床。 k\wW##=v 第八、九章免疫细胞 `
w=>I 一、目的和要求 nx@=>E+a (一)T淋巴细胞 "K ~ 1.掌握TCR-CD3复合物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C`K?7v3$m 2.掌握T细胞主要表面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g@=Z" 3.掌握T细胞分群的原则及各亚群的功能。 J{'>uD.@ 4.熟悉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和机制。 <
nXL (二)B细胞 "/)#O~ 1.掌握BCR-Iga/b复合物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7[w,:9& } 2.掌握B细胞主要表面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RdWRWxTn8+ 3.了解B细胞亚类及其特点,B细胞的发育过程。 C^3 <={ (三)固有免疫细胞 +$u$<z3Q 1. 掌握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的功能。 gaQdG=G8$ 2. 熟悉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机制。 {`J)j6; 3. 熟悉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分布及命名 FO=4:
4. 了解吞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和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Mx&&0#;r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J3,fk) 1. 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的功能。 Q(@U2a8 2. 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机制。 ~KHVY)@P 3. 吞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和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1s%#$ 7 4. T淋巴细胞亚群及T细胞的功能。 ?/BqD;{?I 5. 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协同刺激分子。 _XG/Pp) 6. 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受体和协同刺激分子受体及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 2#P*, 7. B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体及B细胞的功能。 T29Dt 8. 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协同刺激分子。 qo p^;~ 9. 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受体和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G.rrv 第十章免疫应答之一: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n.T&}ZPz\v 一、目的和要求 GYJ80k| 1. 掌握抗原提呈细胞概念、种类和特点。 IT(lF
2. 掌握MHC I和MHC II类抗原提呈途径。 `Zf^E
>) 3. 掌握T细胞识别抗原的MHC限制性/双识别。 p=;=w_^y 4. 掌握T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的三大信号。 &Nj3h(Ll 5. 掌握CD4+T细胞及CD8+T介导的免疫效应及其机制。 TFH \K{DM 6. 熟悉T细胞应答的生理和病理学意义 pi /g H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5i>$]*o 1. APC(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及靶细胞)的种类、特点、抗原的摄取、加工处理及提呈。 RMK"o? 2. 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及相互作用、T细胞活化的信号传导。 t?q@H8 3. Th细胞的效应、CTL细胞的效应。 A9f)tqbc 4. T细胞活化涉及的分子、记忆性T细胞的形成。 )\_:{ c 5. T细胞活化后的转归。 H18Tn!RDS 第十一章免疫应答之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Si,dc\ 一、目的和要求 &S( .GdEf 1. 掌握B细胞对TD抗原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bvS(@ 2. 掌握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的信号要求。 !_`&Wks 3. 掌握B细胞在生发中心中抗体亲和力成熟、类别转换的现象。 ko Z 4. 掌握体液应答一般规律(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 9^,Lc1"M> 5 .熟悉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 p<zSJLN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_9Jh
L:cY 1. 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 {p;zuCF1 2. B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P/c&@_b 3.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RXbc~
H 4.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及比较。 t *1u[~= 5.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yHs-h
6. 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 \]=7!RQ\ 第十二章免疫应答之三: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IqC]! H0 一、目的和要求 5!l0zLQPo 1. 掌握免疫耐受、免疫记忆的概念。 VG,u7A*Z# 2. 了解BCR、T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和特点;了解BCR、TCR基因结构的重排的一般规律。 !OBEM1~
1 3.了解T细胞和B细胞免疫记忆的细胞基础。 an|x$e7|?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zY,r9<I8_x 1. BCR、TCR基因结构的重排的一般规律; NXNY"r7~ 2. BCR、T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和特点。 Z0 o~+Ct$ 3. T细胞和B细胞免疫记忆的细胞基础。 ;\lW5ZX 4. 免疫耐受的概念。 %7"X(Ts7B 5. 免疫耐受的诱导:免疫耐受的发现, 天然耐受、获得耐受、完全耐受、不完全耐受,T细胞耐受,B细胞耐受。 QS{1CC9$ 6. 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区别。 v=_6XF 7.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包括抗原方面的因素和抗体的方面的因素。 enp)-nS0 8. 熟悉免疫耐受维持时间的因素、免疫耐受终止的条件。 SILQ 9. 免疫耐受的机制和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lB=Lr) 第十三章免疫应答之四:固有免疫 LUC4=kk4 一、目的和要求 Eo#u#IY 1.掌握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及模式识别受体的概念。 qQ"Fv|]~> 2.熟悉固有免疫系统的组分及功能。 /C>wd 3.熟悉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熟悉模式识别受体的类型和功能。 O
[i#9) 4.了解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oo=Qt(#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8<BLmf4U 1.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N&lHLy 2. 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xZ4~Oo@@_' 3.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和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Yqg 4.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OP7l>KZY 第十四章免疫应答之五:粘膜免疫 !<SA6m# 一、目的和要求 Iz
;G*W18 1. 掌握粘膜免疫系统的组成 6(G?MW. 2. 熟悉粘膜免疫应答特点 2Z3('?\z~ 3. 了解机体与共生菌的生态平衡 G3rj`Sg^c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_>9.v%5cs( 1. 粘膜免疫系统的组成: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U7I qST 2. 接触抗原的特点。 `;)\u 3. 粘膜免疫系统的屏障作用:物理、化学、生物屏障功能。 L
+'Fs 4. 粘膜免疫应答的特点:粘膜免疫摄取抗原的特点、粘膜细胞、体液免疫应答特点、效应的扩散、粘膜免疫耐受。 'A:x/iv}^ 5. 共生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NuP 第十六章免疫病理之一:超敏反应 # g_Bx 一、目的和要求 <<i3r|} 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wlEdt1G 2.掌握四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了解常见疾病。 J,zO2572u 3.了解Ⅰ型超敏反应中IgE合成的调节及其受体。 [+OnV&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qQ0cJIISb\ 1.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 h+a S4Q& 2.Ⅰ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发生机制;常见疾病;Ⅰ型超敏反应中IgE合成的调节及其受体。 m+#iR}*1L 3.Ⅱ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发生机制;常见疾病。 ei6AV1| p 4.Ⅲ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发生机制;常见疾病。 lhtZaU~V 5.Ⅳ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发生机制;常见疾病。 JqMDqPIQ 第十七章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 E@P %v{) 一、目的和要求 H6&J;yT} 1.掌握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概念 Bf$_XG3
2.熟悉自身免疫疾病的基本特征 #hlCs 3.熟悉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 ^qC;Nh4F 二、学习内容和要点 Y;)dct 1.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 IXb}AxBf 2. 自身免疫病的致病相关因素及机制 4T?h 自身抗原的出现、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异常和遗传因素 iC*F 3. 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 y2+p1 自身抗体介导组织损伤(II型、III型超敏反应)、 QMsHC%l3b 自身抗原的T细胞介导组织炎症损伤(IV型超敏反应) ]XTu+T.aT 4.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tRG1&{$% 第十九章免疫缺陷 f}L*uw 一、目的和要求 Raw)9tUt 1.掌握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Q//,4>JKf 2.熟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种类及特征 _$p$") 3.掌握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 r@{~ 5&L 二、学习内容和要点 /5#rADOS 1. 免疫缺陷病、分类及共同特点 >OP+^^oZ< 2.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Hk7q{`:N 原发性B细胞缺陷 .)+hH y 原发性T细胞缺陷 RID]pek 联合免疫缺陷
.7
asW( 3.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Q)"v HIV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TyKWy0x-3 第二十章移植免疫 \3Q&~j 一、目的和要求 k/03ZxC- 1. 掌握移植免疫的概念 ](B@5-^ 2. 掌握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与识别机制 jAh2N3) 3. 熟悉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Xlrvb}LP 4. 熟悉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BI:k#jO!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YUf1N?z 1. 移植免疫、移植免疫学的概念, 2S8P}$mM 2. 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与识别机制 yIb,,!y9{ 引起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靶抗原 &3Zy|p4V< 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与识别机制 h8G5GRD 3. 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A8-:m 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Ke-)vPc 4. 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f(D_FTTO 供者的选择、免疫抑制治疗、诱导受者移植物的免疫耐受 )s9',4$eK< 第二十一章肿瘤免疫 &ff&Y.q~ 一、目的和要求 Cv)/7vyB8 1. 掌握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的概念
d/74{. 2. 熟悉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 39 Y(!q 3. 熟悉肿瘤逃避免疫攻击的机理 NDO\B,7 4. 了解肿瘤免疫学检测和治疗原则 \uG`|D
n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Q/I)V2a1i 1. 肿瘤免疫学的概念,肿瘤抗原及分类 Y`6rEA0 2.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机制 YYg) 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x\s,= n3z 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机制为主) QO{y/{ 3. 肿瘤逃避免疫攻击的机理 z5Qs@dG 肿瘤细胞缺乏激发机体免疫系统所必需的成分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Lh$dzHq 肿瘤细胞的“漏逸” (IbW;bV 肿瘤抗原诱导免疫耐受 d h^^G^ 肿瘤细胞抗凋亡或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i;PL\Er:tX T细胞表达免疫相关分子或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异常 (/" & 肿瘤细胞分泌免疫抑制因子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 |r RG=tG_' 第二十二章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 P5QQpY{<I 一、目的和要求 t@?u 1.掌握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的特点,影响因素 K,xW6DiH 2.掌握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ELISA、免疫印迹等实验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sTHq&(hLUG 3.熟悉免疫细胞及其亚类检测的技术 ~:sE:9$z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fvo<(c#Y# 1.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IM%b~j(^ 2.抗原-抗体的检测方法(凝集实验、沉淀实验、免疫标记技术) T&"i _no* 3.淋巴细胞功能的体外检测的基本方法(如细胞毒实验) }
UyQ# U 4.用于HLA分型的PCR-SSP技术 VFD%h
} 5.T细胞凋亡的检测 ~bA,GfSn0 第二十三章免疫防治 e5v`;(^M 一、目的和要求 U!q[e`B 1.掌握人工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死疫苗、活疫苗、类毒素、各种新型疫苗的概念 5a8>g
[2U 2.了解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ftC_v@p5 3.了解免疫生物治疗的概念和原理 17UK1Jx, 二、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1|y$~R.H (一)免疫学诊断 &y_? rH 1. 疾病相关因子的检测 u"VS* hSH 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Mn^zYW|( 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gd/
}m)1 2. 免疫功能测定 ]YD(`42 x 体液免疫功能检测 如Ig及其类别、B细胞数量与功能检测 I
,FqN}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如检测T细胞总数与亚类、T细胞功能检测 $@[)nvV\ 3.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和黏附分子的检测 Q^h5">P 二、免疫学治疗 0-e 应用各类生物性或非生物性制剂来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 4Z%Y"PL(K 1.特异性免疫治疗 3B18dv,V 2.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Lq:=7&LRn 3.免疫重建与免疫替代疗法 :k"rhI (三)免疫学预防 Sb<\-O14" 1.以完整病原体与毒素制备的疫苗 u(vw|nj` 2.组分疫苗 O3_B<Em 3.DNA疫苗 KRk~w] 1mUTt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