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则 Vur bW=~g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招生工作,维护考生合法权益,确保招生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和《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工作的意见》《关于公安院校公安类学科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参照《关于做好2021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u.T- 0F
第二条 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扣新时代高素质过硬公安队伍建设需要,落实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制度改革要求,突出政治标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主动接受考生、纪检监察督察部门和社会各界监督。 ;/0 Q1-
第三条 我校博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均为全日制,按就业方式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2种类别,按招生方式分为公开招考、硕博连读、申请考核3种方式。 Fh*j#*oe
第二章 学校概况 Vp<seO;7o
第四条 我校是公安部直属全日制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有公安学、公安技术、法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警务、法律、电子信息、公共管理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公安学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公安技术是国家重点学科。 VL[kJi
第五条 我校现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犯罪学学院、警体战训学院、公安管理学院、国家安全学院、治安学院、交通管理学院、侦查学院、信息网络安全学院、涉外警务学院等11个教学学院,专任教师600余人,在校研究生2800余人。 VOr 1
第六条 我校现有木樨地(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和团河(北京市大兴区团河路)2个校区。 7c;9$j
第三章 组织机构 t!2(7=P30(
第七条 我校设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研究生培养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 Q0\0f
第八条 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负责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kS~xVS|
第九条 我校纪检监察督察办公室对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进行全面监督,依法依规维护考生和工作人员合法权益。 cS. -7
第四章 招生学科、招生计划 DaH?@Q
第十条 我校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为公安学、公安技术、法学3个一级学科。详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附件1)。 ?X-)J=XG
第十一条 我校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以教育部、公安部下达为准。我校继续编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 }'OHE(s
针对公安工作高负荷、高对抗、高压力、高风险的特点,公安学、公安技术2个一级学科(以下合称公安学科)非定向就业类别(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中非在职考生)博士研究生的女生录取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5%,下设各二级学科非定向就业类别女生录取人数不超过1人。 72
0)VzT
我校2022年预计招收博士研究生60人,其中:普通计划56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4人(见附件1)。 @ w>zF/
第五章 报考条件 U;n*j3wT
第十二条 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UtFD^h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L.T?}o
(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Jmg
(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NjE</Empb%
(四)具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b7/AnSR~Jt
(五)学业水平符合有关要求; }P3tn
(六)无国家法定考试违规作弊记录,在校学习期间无记过及以上处分,工作期间无党纪政务处分或其他处分,无违法犯罪记录。 yIb,,!y9{
第十三条 报考公安学科非定向就业类别(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中面向非在职人员的计划)博士研究生的考生(以下合称“公安学科非在职考生”),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7%pz
(一)志愿从事公安工作,热爱人民公安事业; h8G5GRD
(二)入学时年龄不超过三十周岁(即1992年9月1日以后出生); x"4} isp
<
(三)符合公安院校公安学科研究生招生政治考察标准(见附件3); .d?%;2*{q
(四)符合公安院校公安学科研究生招生体检和体能测评标准(见附件4、5)。 y{9~&r
第十四条 报考公安学科定向就业类别博士研究生的考生(以下称“公安学科在职考生”),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CU:o*;jP
(一)应为公安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移民管理机构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在职人民警察,入学时应具有2年以上警务工作经历(即2020年8月31日前参加公安工作); `O^G5 0
(二)入学时年龄不超过四十五周岁(即1977年9月1日以后出生); "7d-z<^n
(三)身体健康,未患《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第一条所列疾病,五官端正,身体无明显畸形; 3K@@D B6
(四)现实表现良好; B$?qQ|0:=
(五)工作单位同意(复试时由工作单位书面出具同意就读意见)。 { m8+Wju}
第十五条 报考法学一级学科下各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的考生,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J
wm T/
(一)非定向就业的,入学时年龄不超过三十五周岁(即1987年9月1日以后出生);定向就业的,入学时年龄不超过四十五周岁(即1977年9月1日以后出生); 7*w VI+
(二)身体健康,未患《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第一条所列疾病,五官端正,身体无明显畸形; L?Yoh<
(三)现实表现良好。 ~Cc.cce5
第十六条 选择公开招考招生方式的考生,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5}l&7:(MN
(一)国家承认学位的应届硕士研究生(应于2022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 @OV-KT[>
(二)具有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的人员; 'z=:[#b
(三)2016年9月1日前取得学士学位且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Oq(VvS/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中已通过申请考核、硕博连读方式完成录取的导师,不再通过公开招考方式招生(参见报名前网站通知)。 G+*cpn
第十七条 选择硕博连读招生方式的考生,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6qo^2
(一)应为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本校二年级在校硕士研究生; l]2r)!Q7
(二)博士申请专业与硕士学习专业相同或相近;
,%#
(三)近五年内英语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E{Pgf8
1.大学英语六级≥450分; f!t69nd%L
2.托福≥80分; qu6DQ@
~YC
3.雅思≥6分; ps:f=6m2
4.专业英语八级≥60分; S\NL+V?7h
5.全国公共等级英语(PETS)5级≥60分; h7_)%U<J2
(四)提交2篇与报考学科相关的高水平代表性学术成果(论文、专著、决策咨询等)。 fn{S
"33"
第十八条 选择申请考核招生方式的考生,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L&k)J
(一)2022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的应届硕士毕业生; ;eB ~H[S/
(二)博士申请专业与硕士学习专业相同或相近; x4a:PuqmGG
(三)近五年内英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KT*:F(4`
1.大学英语六级≥450分; \6
j^kY=
2.托福≥80分; +zOOdSFk.
3.雅思≥6分; r;cV&T/?
4.专业英语八级≥60分; i&+w _hD
5.全国公共等级英语(PETS)5级≥60分; eTE2J~\
(四)提交2篇与报考学科相关的高水平代表性学术成果(论文、专著、决策咨询等)。 sJr5t?
第十九条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的考生,还应符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2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的有关要求。 T>]sQPg
第二十条 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原则上应脱产攻读。 o#i
]"
第六章 报名、审查 )q?
$p9
第二十一条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确认报名信息两个阶段。 r)l`
第二十二条 申请考核、硕博连读两类方式网上报名时间为2021年11月16日至22日,公开招考方式网上报名时间为2021年12月15日至2022年1月31日。 cz
.3|Lby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网上公告有关要求进行报名。 .5hp0L}
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确认报名信息、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mc@M ,2@D
考生应在网上报名期间缴纳报名费。报名费须网上支付,不接收汇款及现场交纳,未完成网上支付的,视为报名不成功。 ;lfWuU%R
第二十三条 考生通过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邮寄(或送达)如下材料至我校,确认报名信息。 2*[Un(
(一)申请考核考生于2021年11月22日前提交: =Lw3
\5l
1.《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 ,w\ wQn>]K
2.身份证复印件及学生证复印件各1份; C!UEXj`l9
3.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的推荐信; Yw"P)Zp
4.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 [yd6gH
5.英语成绩证明; (:} <xxl
6.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不少于5000字); h(:<(o@<
7.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zO2{.4
8.代表性学术成果原件及复印件。如为申请论文,还需提交国家图书馆科技查新中心出具的检索报告。 T Oy7?;|=
(二)硕博连读考生于2021年11月22日前提交: |zMqJ.qu
1.《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 Dc:DY:L^
2.身份证复印件及学生证复印件各1份; #S?c ;3-
3.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的推荐信; KM5 JZZP
4.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 9v?V
5.英语成绩证明;
!GN Xt4D
6.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不少于5000字); Qp 69Sk@H{
7.代表性学术成果原件及复印件。如为申请论文,还需提交国家图书馆科技查新中心出具的检索报告。
^@q#$/z
(二)公开招考考生于2022年2月26日前提交: twv
lQ|
1.《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 W?PWJkIw
2.身份证复印件; (w2(q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