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77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1982)、文学硕士(1984)、文学博士(1989)学位。现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研究员(1991-1992)、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外国人教授(1997-1998)。曹虹教授现为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骈文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赋学学会理事。参与主编《清代文学研究集刊》。 tgyW:<iv
研究成果 )-\C{>
>> 专著 FMOO
**V8a-@
《阳湖文派研究》 <Hf3AB;#4
清代阳湖文派与桐城文派并称,而历来为桐城文派作专书、专文以阐扬者甚多,至于论究阳湖文派者则颇少。本书有鉴于此,填补空缺,从常州学术、文派渊源、骈散两宗、文论思想、各个专家重点评论以至历史地位等,试图加以全面清理,并对如何研究中国文学中的流派问题,也作出了一些方法上的思考。本书由业师程千帆先生赐序。列入国家古籍规划小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由中华书局出版(1996年)。 ))%f"=:wt
mv,5Q6!
《洛阳伽蓝记释译》 "4IrW6B$9
本书由题解、原著注译、源流、解说、参考书目诸项构成。在中国佛教文史类典籍中,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是享誉甚高的一部名作。其丰富内涵正如明代毛晋所评:“铺扬佛宇,而因及人文。撰著园林、歌舞、鬼神、奇怪、兴亡之异,以寓其褒贬,又非徒以记伽蓝已也。”(绿君亭本跋)本书对杨衒之“记伽蓝”的用心其及佛教意识加以明辨,纠正了历来的某些似是而非之见;对作者“因及人文”的史才与文彩特点及其文史地位,亦作出准确理解与中肯评价。注释参酌海内外学术积累,译风追求与原作对应的整饬浑雅。由台湾佛光文化事业公司出版(1998年版)。 J@o_-\@
Sa[?B
《慧远评传》 t`1M}}.
慧远是早期中国佛教史上最为著名的高僧之一。他“道业贞华,风才秀发”(慧皎《高僧传》),不仅足以成为中古学术文化博雅造诣的典范;而且其弘教业绩和佛学探索也代表了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某些重大步伐。本书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路,呈现慧远的人生历程、人文气度与思想脉络,从而厘定其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佛教史上的历史地位。在对前期生平的追踪时,辨析其学养特征与求道方向形成的时代机缘,考察心仪范宣、师从道安等经历的思想意味。慧远入庐山后,创建东林寺,倡导念佛,抗俗护法,迎请外国学僧入山译经、与北方的鸠摩罗什法师展开佛学对话等,成为其后期生涯中关系佛教发展前景的事件。在对这些事件原委的勘查中,注重阐发他的思想对当代与后世佛学新课题的意义。为了全面了解慧远及其庐山教团的文化性格,对慧远所率领的文咏活动以及他的文学观也作了适当稽考。在评价慧远的影响力时,还考察了他在汉文化圈诸国如韩国、日本所享有的高名。本书尽力融会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是一部自为经纬、别具新见之作。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 =2t=Zyp0Y
0q4PhxR`e
《中国辞赋源流综论》 SBy{sbx4&F
在中国文学史上,辞赋是取为源远流长的文学样式之一,并波及古代汉文字文化圈的周边邻国。本书着眼于辞赋发展的各种有机因素,致力于从此体的纵向历史流程与横向跨国影响中追究问题点。与此相应,采用系列论文的写作形式,归为“源流篇”、“思想篇”、“理论篇”、“域外篇”四个专题。本书重视探究赋史流程中某些带有初始性或转折性的创作形态、审美命题以及赋体与诗文的互动等现象,还对赋史与思想史进程中某些交相呼应的景观、根植于中国的这一文体向邻国赋学的渗透等情形,加以新证。研究视域的开拓与多种方法的参用,是本书致力之处。此书为《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专刊》之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