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rzOh},RS
-VC
kk
bi@z<Xm%
一.总纲 )U2cS\k'7n
Qru
iQ/t
1.请今后的战友谨记:真题很重要!但一味迷信真题是有风险的!! IasWm/
,$H[DX
2.录取=50%实力(初试分数+个人成果)+50%运气 iJ-z&=dOe
[|5gw3y
3.这是第二次报考,之前的分数也不错,只是运气不好!没办法! 6I<^wS9j_
zUQn*Cio e
4.论坛里有不少兄弟姐妹分数很高,却受到了不公正对待,甚至没有复试资格!本人作为二进宫的考生很理解你们的心情!希望理性对待! 4\#b@1]}
*wfb~&:}
5.要相信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报考哪个学校或者哪一位导师,甚至是报考自己的导师,都有充当炮灰的可能!这一点,准备考试前都要有心理准备!!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EF8~rKO3
VfV|fuW
6.相信绝对的公平是幼稚的、不成熟的表现! ?z[k.l+6w
*XCgl*% *
7.一味的抱怨不能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梦想不放弃!跌倒要靠自己爬,梦想不灭,努力才有希望! :`Z'vRj
}hm"49,O
E! s?amM4
##\
<mFE
言归正传! U+4W9zhw
o
K(:
_52rt
今年的中山大学博士考试,内科学题目几乎没有偏题、怪题,但得分仍普遍较低,超过70分的很少,有部分博友可能因内科受限而失之交臂。作为一名连续参加过两次考博的“复读班”考生,我在此总结一下,供博友们参考。 o8ERU($/
SK]"JSY`
一、我为什么选择中山医? W3gBLotdg
,zP.ch0K
简单点说,我也曾想考协和、北大的牛专业、名教授、大佬,但分析个人情况!觉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tK0Ksnl^
&F 3'tf?
二、如何联系导师 d1{%z\u
a
Vz\?a8qQ<
在招生简章出来后就要积极联系导师,打听情况,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通过发表的论文的email以及朋友同学打听,尽量不要打电话! `,7;2ZG~O
D8O&`!mf
三.备考专业建议和经验(英语备考单列出!) z]V%&f
+gh*n,:|
1.复习要尽早!但也不要拉的战线太长!踏踏实实,试卷面前人人平等。我觉得包括英语和专业课,至少半年时间准备比较好,这样才充分些。但是时间过长容易疲惫!反而会松懈!不利于突破!具体应该根据个人情况确定! hLo>jE
d^:(-2l-
2.专业课一定要认真详细看最重要的参考书,7版内科学和病理生理学,除非有很多时间和余力,其他书并不很重要! Be4n\c.
8jdEx&K
3. 内科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准备! "3H?_!A9
][[\!og
认真分析往年的考题,因为前几年的题目都有一定的重复,不要以为简单看了就算了,而应认真分析出题目考核的知识要点。但是不能拘泥于往年的题,因为可能出现不同教授和不同附属医院轮流出题,如果风格骤变,会把你打个措手不及。 fEYo<@5c]
四.考试考场情况 B4/\RC2
)2Dm{T
1.今年中大考场里的博士英语听力的清晰度很好,跟模拟题中的mp3一样清晰! ;p] f5R^
rE5q
BEh
2.如果路远,最好在考试前两个月左右在考场附近定房间,距离考试一个月的时候,周边的合适的房间几乎都被预定满了! '"4S3Fysm
Lk8NjK6
五.初试成绩 考完试1月后公布 JZom#A.
dt
#-^y9B
六.调剂和复试录取 T!3_Q/~^r
dl;
我想强调,导师们并不以成绩定乾坤,在没有“内定”的情况下,的确是综合考虑的。成绩只是敲门砖,更要注重自己的专业背景,硕士论文和文章、科研计划书以及你的优势。一旦导师觉得你合适,只要成绩过线就够用了。 \|< 5zL
<`Q*I
Y
这种录取规则是可以理解的,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只会看初试成绩就决定录取的人吗? a?gziCmS?C
]fb3>HOTJ
此外,没必要只顾一味谴责报考院校的不公和黑幕,个别导师的私心。有些时候,导师也很难做,到处找关系的人不在少数,导师也非圣贤,也生活在尘世之中,甚至有时候,个别导师迫于压力,无法招到自己想要的学生! ,K 1X/),
S1Ql%Yk-(
七.中山医 内科的复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IfyD ]<
U%zZw)
1. 英语自我介绍以及寒暄 RLL2'8"A
0f]LOg
2. 笔译或者直接朗读后口译一篇英文文献的某几个段落,要求准确,完整,字迹清楚。 HLp9_Y{X.
HyX:4f|]'
3. 逐一进示教室面试,一般是考试成绩最低先进去,面试内容是英文问答(教授提问),主要是你的简历,硕士从事的研究工作是哪些,硕士论文的题目,如何设计你的课题的?为什么这样设计,如果能够改进的话,你认为自己可以从哪里入手可以更完美?你的家庭情况等。 ^N2N>^'&1.
iTpU4
Qsj
八、本人看过部分标准答案,答案其实简单明确,按点给分,答中1点给1分,与所谓的临床思维毫无关系。但是部分题目的答案不在本科教材,甚至《内科学》和专业参考书上也没有,这就要靠平时的积累。多看一些参考书有益处,比如内科主治医师手册丛书、各内科诊疗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