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压力容器与设备 AA[?a
CmdPa!4)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Vs(D(d,
1aoKf F(
考试性质 7x.]
9J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压力容器与设备»是化工过程机械博士点设置的专业考试科目之一,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压力容器与设备»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nE^;
_g6H&no[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56H~MnX
+5H1n(6)
考试的范围 qm"AatA
考试范围包括:压力容器应力分析、压力容器材料、压力容器设计、压力容器设备等四大部分。 h&z(;B!;y.
ai;- _M+$
评价目标 Y/qs\c+
«压力容器与设备»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压力容器与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研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9a]h;r8,9z
dl+:u}9M$
掌握«压力容器与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vue=K
掌握«压力容器与设备»的基本理论。 +d=8 /3O%
正确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O]G3 l0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o^+g2;Ro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WTwura,
考试时间:180分钟; 7|X.E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lw1v
试卷结构与比例: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40%,基本理论分析题40%,应用分析计算题20%。 ef:YYt{|q
ij02J`w:Ra
pW-aX)\DR
第二部分 考试要点 _o?[0E
3j/~XT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 q!<n\X3]u
回转薄壳无力矩理论、有力矩理论;厚壁圆筒弹性应力分析、弹塑性应力分析;平板理论;壳体的稳定性分析;典型局部应力。 d+%Rg\v
e?fA3Fug
压力容器材料 ABU~V+'2
压力容器材料;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环境对压力容器用钢性能的影响;压力容器材料的选择。 0>U7]wZKc
no7Q%O9
压力容器设计 1U8/.x|
设计准则;常规设计;分析设计;疲劳设计;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进展。 2I0Zr;\f
=S|dzgS/
压力容器设备 =
o_zsDv
压力容器分类;压力容器标准规范;常用压力容器设备。 }!jn%@_y@
%B04|Q
说明 zj7?2
由于博士研究生招生和生源的具体情况与硕士研究生不同,因而考试内容会有一些调整,但基本的考试要求和考试方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前与能源与动力学院研究生科联系。 A (ZtA[G
G>S3? jGk
参考书目 sdXZsQw
王志文主编. 《化工容器设计》(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 m&k l_f7
郑津洋等主编. 《过程设备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AQgm]ex<
'%KaAi$
2004.7.7 M Jtn)gXb
@hOT<
Uo
(转载自:Freekaobo.com) Aw=GvCo<
]3CW
b>!_
时间:2005-06-21 11:55 GUUd(xS{
mEq>{l:
-------------------------------------------------------------------------------- oU)3du
N.q0D5 :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HKG8X="
dS;Ui]/J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zI.:1(,
iB3C.wd-
考试性质 h?-M+Ac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我校所有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选考的专业课之一。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防治技术知识。 }Ih5`$
Hzojv<c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y{J7^o(_~
?EA&kZR]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R/kfbV-b
*2r(!fJP=^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F{F SmUxzK
答题时间:180分钟 ky@DH(^>
~
ve
题型比例 ts;C:.X
名词解释 约20% ;-!O+c
wo_iCjmK
简答题 约20% vKTCS
yvV]|B@sO
计算题 约30% |eH*Q%M
9~yp=JOV@
论述题 约30% );L
+)UV
bC%}1wwh
参考书目 I8LoXY
郝吉明,马广大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hE+Om^n
onF?;>[
第二部分 考查要求 `(pe#Xxn
r9$7P?zm
大气及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UjH+BC+9`b
大气圈层基本知识来自免费考博论坛 psB9~EU&Q
Nt_7Z
气象条件对大气扩散的影响 s78V \Vw3
CB>O%m[1
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基本计算方法。 `zMR?F`
Rb_+C
燃烧与大气污染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A.(xa+z?
空气污染的基本概念 aXyg`CDv
dJUI.!hv;
燃烧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O
-N>
X
y2NVx!?n
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环境标准。 #;Z+X)
hPgDK.R'
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 {0
除尘技术与装置 J)a^3>
L+d4&x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 bB"q0{9G-
GXx/pBdy[4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 3(R]QO`%'
^+q4* X6VB
温室气体、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的污染控制。 <%Afa#
oEnCe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PR*qyELu
JBvP {5
2004.7.7 T1c.ER}17
6qp'
_?
(转载自:Freekaobo.com) coFQu ;i
wf=M|
#
}_
时间:2005-06-21 11:56 k4Ub+F
i>n)T
-------------------------------------------------------------------------------- SYmiDR
nPo YjQi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粘性流体力学 Ve\=By-a|
>zY~")|R(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gg%9EJpP
ui#K`.dn
一、考试对象 >s+TD4OfY
KJ&~z? X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或同等学力。 %SSBXWP
:i>/aRNh1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_YM]U`*
s.oh6wz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全部为必答题。 =u^{Jvl[
hd E? %A
(二)答题时间:150分钟 A>dA&'~R
I
R<`OA
(三)题型比例
[C
TR8
9q=\
_[\[
基本概念简答题(10~20%) 3+v+_I>%k
z8"(Yy7m
计算题(75~65%) \X?GzQkr
R6KS&Ge_
综合题(15%) c[xH:$G?Y
yj+HU5L4
(四)参考书目
8aSH0dX
kj4t![o+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陈矛章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Dr
%US
`?PpzDV7Y
《流体力学》,吴望一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TnvX&Y'
e
e=d*)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a &89K
qU) pBA
一、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知识 eT|"6WJ:{
6*:mc
研究粘性流体动力学的分析方法 cG`R\$
流体的输运性质 J:q:g*Wi
流体运动与变形 qL03iV#h*V
流体表面应力张量 xqua>!mqS
本构方程式 w53+k\.
二、粘性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组 !PFc)
J
e I 6G
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 C6 XZZ
粘性流体动力学相似和量纲分析 q
i27:oJ
流体的旋涡运动 *{y/ wgX
流函数 gUcG
#
三、薄剪切层方程 e"sz jY~V
iA^GA8dn
剪切层概念 LJ+fZ
N
二维流动中薄剪切层近似 1P'R-I
动量积分方程 2[Ja|W\If
裹入方程 }h6N.vz
轴对称边界层和Mangler变换 v/4Bt2J
四、层流和湍流边界层 >4zH\T!
3+%c*}KC~
剪切层相似概念 j^g^=uau
层流边界层相似解和Falkner-Skan变换 :d7tzYT ^
湍流边界层分层结构和及其物理特征 vB :_|B
光滑表面的平均速度分布 !1:364
平板湍流边界层估算方法 FK$?8Jp
圆管内的湍流 BtSl%(w
边界层分离与控制 "v"w ER?
五、湍流基本理论 k-v@sb24_
BJM_kKH
基本概念 +=5Dt7/|
不可压缩湍流流动 ?0Qm
湍流模型及应用 %CxrXU
6QCU:2IiL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E Z'S+wR
v Kzq7E
2004.7.7 )$* T>.JA
;_yp@.,\T
(转载自:Freekaobo.com) 24TQl<H{
}*2q7K2bj
时间:2005-06-21 11:56 p
&nIUx"
1k5o?'3&
--------------------------------------------------------------------------------
<bPn<QI
6#/Riu%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燃烧理论 -?A,N,nnX
O\64)V
0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e=pdD~
zCdQI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cO,ELu
答卷时间:180分钟。 k!gft'iU
卷面满分:100分。 HWFI6N
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Rh7unJ
-r9G5Z
!|n
第二部分 考查要求 o}XbFLn
9/rX%
燃烧科学的发展 ;?/v}$Pa
燃烧与火焰的概念,燃烧与国民经济及能源的关系,燃烧科学的发展,燃烧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L]k>n^
6vVx>hFJ47
燃烧化学热力学和燃烧化学动力学 k<xiP@b{y
化学热力学 6e1/h@p\7
生成热、反应热、热化学定律。热力学平衡与自由能。标准自由能和平衡常数。气体的离解。绝热火焰温度。 :NL.#!>/
k T$yHB #
化学动力学 rz c}2I
化学反应速度。反应级数。压力、浓度、温度、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反应速度碰撞理论。反应速度过渡状态理论。链式反应。 _y Q*
@\
,WJmW
燃烧物理学 >b>3M'
各组份气体基本参量。分子输运基本定律(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导热定律、费克扩散定律)。基本守恒方程(连续方程、动量守恒方程、组份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泽尔多维奇转换和广义雷诺比拟。 Gld|w=qr
&j}\ZD
预混可燃气体的燃烧 ]| oh1q
预混可燃气体的层流燃烧 2.=3:q!H<%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定义及传播机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无量纲分析。分区近似解。渐进分析解。物理化学参数对si的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测量。 r2A(GUz
<r
(Y:2
邓混可燃气体的湍流燃烧 r40#-A$
皱折表面燃烧理论。容积燃烧理论。湍流火焰实验。 &P>wIbE
_@3?yv~ D
着火与熄火 j%R}
热自燃理论(着火条件、非稳态分析法、稳态分析法)。强迫点火理论(热平板点燃理论、电火花点火、热气流点火)。着火的链式反应理论,熄火现象。 7<V(lX.{
j[!'l,I
火焰稳定 pqPhtWi%PJ
链形火焰的稳定条件。本生灯火焰稳定性分析。回火与吹熄的临界条件,防止回火的方法。钝体稳定火焰的机理。钝体的火焰稳定界限,预混火焰稳定的其他方法。湍流扩散火焰稳定的其他方法。 ~8AcW?4Z
MF/359r)Et
煤的燃烧基础 )>q.!"B
煤的形成过程及分类。煤的化学成分及性质。煤的分析。煤质特性的评价。热的热解及实验方法。煤的热解模型,碳粒燃烧的数学表达式,碳粒燃烧的模型。灰对炭粒燃烧的影响。单颗碳粒的着火分析。单颗煤粒的着火分析。单颗煤粒的着火分析。 wrq0fHwM
Uv,_VS(
考试样题(略) *V(TNLIh;
-[?q?w!?
参考书: :.B};;N
《燃烧学》,傅维镳、张永廉、王清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5KJN](x+
|V{'W-`
|[
L-[<C/`;t
2004.7.7 SesJg~8
9,y*kC
(转载自:Freekaobo.com) _@0>yMZ^
IbAGnl {
时间:2005-06-21 11:57 R?g
qPi-
s
bV6}
-------------------------------------------------------------------------------- \MM(w&
hRZ9[F[[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等传热学 M
H }4F
S5]rIcM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EMZ5
w~sr2;rp<
一、考试性质 OpmI" 4{+
O$+J{@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高等传热学是为热能工程类考生而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传热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地分析处理实际传热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rz0~W6 U
1{R1:`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dC;@ Fn
3=V79&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D]resk
:a(er'A
应考范围包括: 传热学和高等传热学所包含的传热学基础、热传导问题分析、对流换热问题分析、辐射换热基本概念等四大部分。 [9NzvC 9I
* 3mF.^
三、评价目标 MDa 4U@Q
he;;p ="!*
高等传热学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高等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研究求解较为复杂的传热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i
:l
LDHuf<`
1. 准确地把握传热学定义的物理量以及它们的量纲; TG'_1m*$
J<BBM.^]
2. 正确理解热量传递过程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8@ck" LUzD
OF*m9
3. 掌握以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建立传热现象数学模型的方法,并能分析求解有关问题; ;muxIr`?
EQXvEJ^
4. 正确应用传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较为复杂的实际传热问题。 Hzh?w!Ow
w N9I )hB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N!I|<"/
@13vn x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Ec\!,54u
pq$`T|6^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F
Cg{!h
E'zLgU)r`
3.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E c[-@5x
hDI_qZ
4. 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 ?]SSmZpk
).e_iE[&
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40%,基本理论分析题30%,应用分析计算题30%。 XOK.E&eilj
t
b#. Y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Ha
{#
=
Is.T
1传热学基础 "b
5:6\
T7_i:HU%
温度场、温度梯度、付里叶定律。基本守恒方程式与正交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式。单值性条件及其处理。 6jT+k
q)
H$Om{r1j
2热传导问题分析 'B0=
"7
]Z%9l(
一维与二维稳态导热过程分析。肋片散热过程分析。一维非稳态导热过程分析。导热问题的近似分析。 ew8f7S[
N9 yL(2
3对流换热问题分析 [;yEG$)K
ikd~ k>F
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牛顿冷却公式与换热系数。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组及边界层微分方程组。层流边界层对流换热过程分析求解。湍流换热分析。有相变的对流换热过程(凝结与沸腾)的简要分析。 X,dOF=OJL
-)_"7}|u5
4辐射换热 S{_i1'
<RQ\nU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表面辐射特性。辐射换热角系数的概念。被透明介质隔开的物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计算。有镜反射的表面间辐射换热。气体辐射和吸收的性质。辐射能在吸收性介质中的传递。有吸收性介质参与的辐射换热。 {1a%CsCM
";\na!MT
5说明 #_)<~
YmXh_bk
由于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和生源的具体情况与硕士研究生不同,因而考试内容会有一些相应的变动与调整,但基本的考试要求和考查方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前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科联系。 {T EF#iF
Bo.< 4P
2004.7.7 ^i>Tm9vM
d'Cn] <
S[g{
)p)
(转载自:Freekaobo.com) ~wtl\-cY
"SGq$3D
时间:2005-06-21 11:57 X.^S@3[
h$3o]~t
-------------------------------------------------------------------------------- Q7uhz5oZ
t2V|moG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流体力学 |T!ivd1G
BllS3I}V
第一章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r?xo7
2Fwp\I;
连续介质假说; 流体的性质 %NH#8#';2
vRp#bScc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速度分解定理 ,|:TML
zvJQ@i"Z
变形速度张量的意义; 有旋运动与无旋运动 6k569c{7
LBO3){=J
流体运动的分类;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应力张量 T
>BlnA
+hoZW R
第二章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 ^ud-N;]MKs
=E
E>QM
连续性方程; 运动方程(应力形式) !'yCB9]O
OA
lV7cfD
本构方程; 能量方程 G3[X.%g`
e u{
状态方程;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Tf0"9
suo;+T=`I
第三章 流体静力学 V?_:-!NJ(
K'/,VALp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分布 d'bAM{R>
H@-txO1`::
静止流体作用于物体上的力 no~
Yet+<"
`Mg&s*
第四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础 *?l-:bc]
U;PGBoe
理想流体运动问题的数学提法; 开尔文定理和拉格朗日定理 J #ukH`|-
IF>dsAAI<
涡面,涡线,涡管及涡管强度的保持性定理 oSAO0h>0N
9n\b!*x
伯努利积分; 柯西—拉格朗日积分和一维不定常流动 ~tw#Q
@^O+ulLJ,]
动量定理,动量距定理
}3%L3v&
Un~
}M/
第五章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无旋流动 6ct'O**k*&
7{"urs7 T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无旋流动问题的提法 t9C.|6X
VuU{7:
速度势函数和无旋流动的某些性质,动能表达式 +VE]
.*T
>
14x.c
平面流动的流函数 2oO&8:`tv
Oh&k{DWE$
不可压缩流体平面无旋流动的复位势与复速度 (4GDh%
5LYzX+a)
不可压缩流体平面无旋流动的基本解及其叠加 VGe OoS
K}OY!|
圆柱的绕流; 虚象法 _ Vo35kA
-wdd'G
保角变换方法; 机翼外部绕流,库塔—儒柯夫斯基条件 8Ry%HV9VE
F5+)=P#
定常绕流问题的力与力矩公式; 某些最简单的保角变换 wf,B/[,d
|| }'
区域保角变换时域内奇点的随同变换 )%(V.?eW
@OB7TI_/
在原静止的理想不可压缩均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的受力 kGkfLY6B
NB.s2I7
第六章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运动 q+J;^u"E
UG,<\k&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的基本方程组 粘性流体运动的一般性质
#GVf+8"
\Ctl(uj
相似律,层流和紊流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问题的讨论 F, 39'<N[
OMz_xm.UPi
准确解; 绕圆球的小雷诺数流动 P2t9RCH
9e _8Z@|
普朗特边界层方程; 半无穷长平板的层流边界层 '[ zy%<2sL
?E6C|A$I
动量积分关系式方法; 雷诺方程 vxt<}h5J/!
D\LXjEme.
普朗特混合长理论; 圆管内的湍流运动 <?E~Qc t
ibqJ'@{=e
平板湍流边界层; 物体的阻力 #[
TOe
y7@q]~%
第七章 气体动力学基础 lWRRB&8
U^~jB= =]
气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组; 音速 '>U&B}
?rSm6V
定常一维等熵理论; 亚音速,超音速气流的差别 D6NgdE7b
hTS?+l
激波理论; 定常平面超音速流绕角的等熵膨胀
.% {4B,d$
Og E<bw
拉伐尔变工况流动特性 zv>7;En3
Ef"M e(
参考 吴望一编《流体力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或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自编讲义《流体力学》。 =&-+{txs
0~GtK8^B
;cfmMt!QWJ
2004.7.7 1@6FV x
UWIw/(Mv/]
(转载自:Freekaobo.com) 7>$&CWI
+-d)/h.7
时间:2005-06-21 11:58 "qxu9Hg!
N~0~1
WQn
-------------------------------------------------------------------------------- E5`KUMZkq
e)):U
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的力学行为 uh
3yiDj@a
g|V md
金属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 {~a+dEz
qpZR-O
包括弹性、屈服、强化、破坏过程;描述材料力学行为的性能指标及其测试原理与方法;加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响应;材料的力学模型等。 uYy&<_r
A
.>L>uR
金属材料的断裂: l6z}D;4
%5rC`9^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断裂韧性(包括K1c,J1c,CTOD)测试原理与方法;应力腐蚀断裂行为等。 JR^#NefJ
j _p|>f<}
金属材料的疲劳: w\(;>e@
alz2F.%Y
材料的循环性能(循环应力应变曲线与滞后环);变幅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响应;应力疲劳、应变疲劳性能;疲劳裂纹扩展性能;腐蚀疲劳行为;寿命预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等。 >xK!J?!K
/KLs+^c5
其他: C[IY9s:Pf
J%SuiT$L&Y
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的失效,抗冲击载荷的性能指标;高温蠕变规律;低温脆性现象;陶瓷材料的强度等。 oJ`cefcWo
\Zbi`
;m?
9aKt (g6
HI%#S&d
(转载自:Freekaobo.com) 3Sh#7"K3
wr{ [4$O
时间:2005-06-21 11:58 Ubf@"B
e=#'rDm
-------------------------------------------------------------------------------- *CS2ndp
MF]EX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弹塑性力学 Uk@'[_1z
F* h\ #?
应力理论 pxgVYr.
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应力状态分析;球形应力张量和偏斜应力张量; "GY/2;
Lj#K^c Ee
应变理论 _zF*S]9
X
几何方程;应变状态分析;变形协调条件;球形应变 张量和偏斜应变张量及其不变量; . ]D7Il
^j>w<ljzz
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GRq0nhJ
一般情况下的胡克定律;各向同性体的胡克定律; B?pNF+?'z
.lE7v -e
弹性力学问题的建立 f tE2@}
弹性力学问题的提法;按位移求解问题;按应力求解问题;应力函数;最简单问题的解法; U2TR>0l
0<'Q;'2* L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zvAUF8'_
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用应力表示的变形协调条件;平面问题的应力函数和双调和方程;平面极坐标问题的提法及某些具体问题的求解(其中包括轴对称问题,曲杆与带圆孔的板问题;楔体和半平面问题) 5wgeA^HE2y
Rt=zqfJ
等截面杆的扭转和弯曲 B;=-h(E}vJ
等截面直杆的扭转;薄壁杆件的扭转; 4/:}K>S_
BfOQ/k))
空间对称应力分布 _j Ck)3KO
以位移表示的平衡方程的两种简单解;弹性半空间轴对称问题; op5G}QZ
O4lHR6M2
能量原理及其应用 yuA+YZ
弹性体的应变能、应变余能、体积变形应变能、形状变形应变能;虚位移原理;位移变分方程和最小势能原理; ]~!?(d!J/
XMpa87\
Ritz方法和伽辽金方法;虚应力原理;应力变分方程和最小余能原理;能量法在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和扭转问题中的应用; ExKjH*gn
l+HF+v$
塑性力学基本问题 YggeKN
塑性力学基本概念;屈服条件;塑性力学应力应变关系; [3|&!:4g6
jqv"8S5
简单塑性力学问题; QMAineO
\{u 9Kc
参考书目: l>){cI/D#
YDxEWK<
《弹性力学》,吴家龙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4^~w#R
cM 5V%w
《弹性与塑性力学—例题和习题》,徐秉业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x#uG
k3yA*Ec
2004.7.7 M%(^GdI#Vf
w 8BSY
(转载自:Freekaobo.com) !!:mjq<0
w]O[{3"
时间:2005-06-21 11:59 CR8szMa
@^cR
-------------------------------------------------------------------------------- :tf'Gw6v
#UesXv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流体力学 !fmbm4!a
*YO^+]nmY
1.有限差分法 SE<?l
N> jQe
基本思想、截断误差估计、相容性和稳定性分析,对流-扩散方程的有限差分解法,迎风算法。 f Hd|tl
hZ`<ID
2. 有限元法 N3(
.7mxo
c4V%>A
基本思想、Galerkin 加权余量法、单元和总体插值函数、自然和本质边界条件、单元矩阵系数计算、总体系数矩阵。椭圆型微分方程的有限元解法。 q5xF~SQGw2
>r\q6f#J4
3.有限体积法 8}K^o>J&K
Q].p/-[(
基本思想、交错网格、单元边界流量、对流-扩散方程的有限体积解法 <BiSx
mgE
r+
4.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的Navier-Stokes方程数值解法 ^_gH}~l+U
aY-7K._</
二维涡-流函数法,基本变量迭代算法,湍流模型 ~JQ6V?fucD
`Kbf]"4q
5.气体流动Euler 方程的数值方法 Tx>V$+al
Ef$a&*)PH
边界拟合坐标的有限差分法,对流项的迎风算法 J'C9}7G
?DGg.2f
2004.7.7 FrC)2wX
wZfY~
(转载自:Freekaobo.com) FBxg^g%PB@
gA}?X
时间:2005-06-21 11:59 MY}/h@
F0kdwN4;
-------------------------------------------------------------------------------- FsLd&$?T&
hg2Ywzfm-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限元法基础 X-*LA*xbN
y*
:C~
限于结构在机械载荷作用下的线性有限元分析,主要了解和掌握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理论、基本运算和基本实施过程。 21O
@yNpS$
~BiLzT1,
一、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有采用限元法分析力学问题的基本过程。 NvC
@
(&SPMhs_|(
二、平面问题:通过平面问题分析的学习,了解位移函数选取的原则和有限元法收敛条件,掌握确定插值形函数的方法。熟练掌握三角形常应变单元及矩形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单元结点载荷向量的计算,掌握单元应力的计算。弄懂刚度矩阵、刚度方程的力学意义和性质。 t$
97[ay
A4g,)
三、空间问题及板弯曲问题:比较这些类问题与平面问题的异同,了解掌握这些类问题的特点。 {n&GZG"f
VTU(C&"S
四、等参数单元:了解掌握等参数单元的定义、性质和特点,学会构造插值形函数,掌握参数单元的单刚、等效结点载荷的一般计算格式。 %l
,CJd5
d_!}9
五、结构的自由振动分析:了解有限元动力学方程的形式,掌握质量矩阵的计算。 *eGG6$I
8"TlWHF`
2004.7.7 jGoQXiX
3
?D{iMRM
(转载自:Freekaobo.com) bI^F(
Kn1T2WSAg
时间:2005-06-21 12:00 J:J/AgJuH
3,EtyJ3[Bh
-------------------------------------------------------------------------------- \TYVAt]
?
"_2;+@+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公共管理学 f|ERZN`uB
Ls+vWfF=#
“公共管理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中的选考科目。考试的目的包括:一、检验考生对公共管理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公共管理领域研究问题的了解与熟悉程度,对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掌握和使用情况;二、考察考生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重点考察考生思维的严谨性、分析的抽象性、理解的深刻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三、考察考生是否具有专业的创造性,重点考察考生的观点和主张是否有新意,是否能够言之成理,持之有效。 aK_k'4YTm
_Fn`G.r<
第一部分、考试形式与参考书目 Al]*iw{
/EJy?TON*
1、考试形式 Yg}b%u,Q
;.<HpDfG_
(1)、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qu^~K.I"
k)[c!\a[i
(2)、题型以论述题和案例题为主,兼有简答题。 +=d=
'vYt_T
(3)、答题应用专用答题纸 )||CU]"b?
$Yp.BE<}
2、参考书目 Jl6lZd(Np
s}yN_D+V
(1)、徐晓林 田穗生编蓍《行政学原理》(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