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育观察研究 第一节 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XU#i#;c
1.教育观察的含义: DAW%?(\,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pdSyx>rJ
教育观察的类型:广义的观察和科学观察。广义的观察(日常观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偶然性。科学观察:研究者按照预定计划,对于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选择,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条件的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等外部表现,搜集事实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的较为深入的认识。 h6/Z_Y
2.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特点: bAp`lmFI
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属于科学观察,科学观察的基本特点: h#
8b
#
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有翔实的观察记录。 51x,[y+Xe
(1)目的性。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并确定了观察的范围,形式和方法。 'Iu(lpF&
(2)客观性。自然状态下进行,不干预研究对象的活动,确保客观性、真实性。 ~vmY2h\
(3)能动性。作为研究手段的教育观察是按事先制定的提纲和程序进行,同时规定了观察的时间和内容,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中选择典型对象、典型条件,力求全面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并用科学理论去分析、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因此,同样具有能动性。 ZV;yXLx|
3.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原则 /
yCV-L2J
(1)目的性。要按照研究课题的目的,撇开那些无关的内容和次要的过程,排除干扰因素,使研究的主要对象以及主要过程得到充分的暴露。 z@~rm9d
(2)客观性。为保持观察的客观性,必须注意克服先入为主的偏见、无意过失、假象与错觉。 {y'kwU
(3)自觉性。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提高收集事实材料的可靠性,提高从事实材料中概括提炼的结论的可靠性。 ?3#
X
5WT
第二节 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 D#0}/
按观察的情境条件分类,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 S[M$>
按观察的方式分类,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o/R-1\Dn
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UG)*t/
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C&f~U
第三节 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6k2~j j1
d
1.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 N*fN&0r
(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 \XC1/LZQ
(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u_-TWVt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文献资料,并进行阅读分析,对所要求的观察条件有一定的认识,为观察做好充分准备。
_
0-YsD
(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bTj,5,8i
补充:根据桑代克及哈根的论述,观察研究的步骤是:1,选择你所要观察的行为的某一方面(selecting the aspect of behavior to be observed)2,确定所要观察的范围(defining the behaviors that fall within a category) 3,训练观察人员(training observers) 4,量化观察 (quantifying observation) 5,发展可行的记录程序 (developing procedure of facilitate recording)基本程序如下:①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②通过检索资料,专家访谈等,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文献资料,并进行阅读分析,对所要求观察的条件有一个最一般的认识,为观察做好准备;③编制观察提纲;④实施观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的观察;⑤资料收集记录;⑥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rgr> ;
2. 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 2.yzR DfZ
(1)描述性记录 HM/ qB^
①日记描述法:用日记的方法详细描述,裴斯泰洛齐最早使用。 f&:g{K
②轶事记录法: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随时记录感兴趣的问题,不受任何时间和条件限制,事先也不需要作特别地编码分类。 fOfp.`n
③连续记录法:在校长的时间内做连续不断的记录。 [eImP
V]
(2)取样记录方法 Ae1},2py
①时间取样:以时间为取样标准,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主要记录行为呈现与否,呈现频率及持续时间。 \2Yh I0skW
②活动取样:以活动作为选择标准。 }U9e#>ex
③事件取样:选取特定样本对象进行观察。 [yz;OoA:;
(3)行为核对表 ctf'/IZ5
主要是用来核对重要行为的呈现与否,观察者将规定观察的项目预先列出表格,当出现此行为时,就在该项上划“√”。表格上要列出一些具体要求,项目应有一定的顺序性。 q+<TD#xoL
第五章 教育调查研究 第一节 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QYxX<W
1.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 \>+gZc]an
调查(survey),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客观事实材料;研究(study)对所搜集得来的事实材料进行整理和理论分析。 <R2bz1!h.
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的实践活动。 ;kY=
}=9
2.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 `| fF)kI
(1)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分为典型调查、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专家调查(德非尔法); ,W.O*vCA
(2)按调查的内容,可分为学科性的典型调查,反馈性的普遍调查和预测性的抽样调查; T6tJwSS4:
(3)按调查采用的方法分类,可分为调查表法、问卷法、测量法、访谈法等; kY|<1Ht
(4)按照调查目的,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 17-K~ybc
3.调查研究法的特点 [=Xvp z
(1)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对于研究对象不作任何干涉和控制; d6uL;eR
(2)是一种间接的观察,调查可以对不能直接观察的对象和现象,进行事后追踪研究。 5z0SjQ
(3)调查研究能够提供教育现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的线索,但并不能直接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U@H SU%H
4.调查研究法的优缺点:
8$1<N
优点:方法简便,研究面广,收集资料的速度快,在教育实践中能广泛使用。 !aLL|}S
缺点: zzM 'uo
(1)研究中不能主动控制条件,研究人员对研究对象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干涉和影响,因此只能找到有关现象产生的原因。 +ft?aB@
(2)调查中所获得的材料是第二手的,其真实性和可信度有时可能会受到一些环境条件、客观因素的影响; 1g
*4e
(3)调查对象必须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任意确定对象或调查样本太小,都会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B7cXbUAQs
5. 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MnlRBUM,
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制定调查计划――实施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5K,Y6I&$SJ
(二)、问卷调查 `Dj-(~x
1.问卷调查的特点 +g(QF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leiP/D6s
问卷法:研究者把调查的课题分成若干变量,拟成具体易答的一系列问题,编成标准化问卷,然后发给调查对象,根据回收的答案,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 fF
;-d2mF
优点:调查过程的标准化、调查形式的匿名化、调查的范围广效率高、省时间、省人力、省费用,取样大,收集资料多,定量分析可信度高。 t|1?mH9
缺点: O3Yv ->#
(1)问卷调查时,有一部分对象会不愿做回答,或任意填写。由于问卷采取的是无记名,就难以知道他们不配合的原因,也不知道他们与其他人的区别,这样就会破坏样本的代表性。 4~D?F'o
(2)问卷中的问题一定要清晰易懂,稍有含糊,就会得不到正确的回答。 @Kp2l<P
(3)问卷中的题目不宜太多或太少,要适量。 l9
\
*G;
适用范围:偏重于意见、态度或看法的调查,并往往以个人或一群人为对象。 G >bQlZG
2. 问卷的结构:指导语、问题、结束语。 $`mxOcBmQ
问卷的编制技术:没有统一的格式,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一个可供参考的一般结构,由标题、前言、指导语、问题和备选答案四个部分组成。 s~,Y po?
标题——对调查内容简洁概括的反映 awGI|d
3.问卷的设计: %+qD-{&
A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Fc{hzqaP8
B明确问题的范围; 3V2"1Ic
C问题的内容符合课题研究目的和假设的需要,所列项目具有较好的覆盖面,且不交叉重叠; >HXT:0
D问题数量适度; >k5nU^|B1
E问题的文字表达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易于回答,措词讲求礼貌,避免冷僻或专业性太强的术语; jUYb8:B
F结构上一般一个问题只含一个疑问; h,45-#+
G问题的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合乎逻辑; xh,};TS(K
H注意问题中隐含的心理因素,问题不应具有暗示倾向性,不要涉及个人隐私以免填答者不愿直接回答问题。 vdV@G`)HPr
问题的形式;按回答的方式可以分为开放式、封闭式和半封闭式。 JdF;*`_7*
(1)开放式 如“当前教育改革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对回答类型不作具体的规定,也不作回答范围的限制,故称为开放式。) 2eK!<Gj
(2)封闭式 研究者在问题提供可选择的答案,要求作答者在答案中任选一个或几个。如“上课注意力分散的原因:A 外界因素的干扰B 对课的内容不感兴趣C听不懂D已经掌握E无法控制自己” 2Gd.B/L6
(3)半封闭式 部分限制,还有一部分让对象自由回答,如其他、为什么…… [2
:Q.Zj
(4)综合型问卷一般以封闭性问题为主,根据需要加上若干开放性问题。 &]iiBp#2
开放式问卷对被试的回答不作限制,允许对象有更多的创造性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被试的主动性,方法简便,易作定性分析。但有不足之处,答案中混杂相当多的无价值的、不确切的信息;所得到的数据常不是标准化的,难以进行统计分析;回答所用的时间多,致使问卷回收率降低。 |wZcVct~
封闭式问卷的优点:可以把不恰当的回答降低到最低限度;答案标准同意,回答方式一致,便于分析比较,也可以转化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被试回答简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完成,省力、省时,而且心理干扰小,回答较为真实。缺点:缺乏灵活性和深入性。 x4Q*~,n
问题答案的格式 LB1LQ0M
(三)、访谈调查(interview) /_rEI,[k
1.访谈调查特点 @m[q0G}
访谈是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有目的的谈话,由其中一个人(研究者)引导,搜集对方(研究对象)的语言资料,以此了解研究对象如何解释他们的世界。 .5Sw
访谈法的优缺点: a\;Vly;
优点:灵活性强,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容易进行深入调查;可以对各种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适用各种类型的调查对象。 }coSMTMv6
局限性:费人力、费时间、费钱物是访谈法最大的缺点;访问调查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问者的素质和被访者的合作态度。难以保证被访问者匿名。 ^E{M[;sF3y
访谈的技巧:谈话前应建立双方信任、友好的关系,取消被试的戒备心理;要找到谈话的突破口;必须有意识地控制节奏及主题不能由对方天马行空;善于挖掘语言中的深层含义。 z><uYO$
调查研究 survey study、ex post facto research 事后追溯研究、survey designs 调查设计、longitudinal design 纵向设计(trend study 趋势研究 cohort study 群体研究 panel study专门对象研究)、cross-sectional design 横向设计、methodology 方法论、questionnaire 问卷、item construction 题目制定、cover letter 前言、interview 访谈 Y>W$n9d&G2
2.访谈调查的类型 vkUXMMuf+e
访谈的分类: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一次性访谈和重复行访谈。 'Km
~3t
依据在调查访问时的控制程度不同,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种称为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另一种称为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封闭型、半封闭型、开放型。 /Y|y0iK
(1)结构型访问法,又称标准型。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访问者按事先拟好的访问大纲,对所有被访者进行相同的询问,然后将被访者的回答,填到事先制好的表格中去。另一种是将问题与可能的答案印在问卷上,由被访问者自由选择答案。 IdTatE|^
(2)半标准(半结构)型访问法,这种方法只是将要问的有关问题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问题顺序,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_sLSl;/t
(3)非结构型访问法,又称非标准型访问法。这种方法是指事先不预定表格,也不按固定的问题顺序去问,自由的交谈,适合于探索性研究。分为:①引导式访问。②谈话式,即访问者事先拟好腹稿与被访问者进行自由交谈。③非引导式访问法,事先完全没有拟定调查标题,可以进行深度访问。这种方法要求访问者具备一定的访问技术。 {EU?{#
3.访谈调查的过程 B6 rz
选择访问对象:社会上的名人、专家学者、企业领导等,校长,其他教师,学生,家长。以对学生和家长为主要对象。 tjLp;%6e
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 " ,k(*
访谈调查的设计与准备 {P/ sxh:e
1.根据目的设计访谈提纲(根据研究的目的,分析、设计出具体的访谈提纲。) k+qxx5{
2.联系商洽访谈的时间和地点 !'m
MGxkEb
3.对访谈对象的材料搜集和特点分析 ' b?' u
正式访谈: Jzu U
k
访谈的实施与访谈技巧 }M
U}-6
1.访谈的开始阶段,主要是做这样几件事:打招呼、问好;自我介绍;说明访谈的目的和话题;安排就座与作好设备方面(摄像机、录音机等)的准备工作。 QEtf-xNn^
2.提问是访谈中主要的活动,提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提问,决定能够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和访谈的质量。 w2 %u;D%
3. 追问(访谈者就受访者交谈中出现的某些概念、事实、观点、疑问等进一步进行询问,以达到深入了解的目的。) 3jR>
4. 听与回应 cl\Gh
听的态度,从认知层面上看,有三种: GTYCNi66
第一种,主观判断式的听,即访谈者把受访者的回答内容,按照自己的观念、价值观、思维习惯等去理解,用自己的观念体系理解对方的话,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断。 F6'[8f
第二种,客观接受式的听,即访谈者尽量把自己的观念暂时存放起来(“悬置”),客观地接受被访者的话,尤其重视被访者自己使用的一些独特的概念(“本土概念”),尽可能理解其真实的意义。 t?&@bs5~g
第三种,意义建构式的听,即访谈者在倾听的同时,积极与对方对话,与对方共同建构事物、概念等意义。 l rRRRR
回应的方式主要有:
PeU>h2t
第一,呼应。包括语言上的呼应和非言语的呼应。 c
qWX*&2_
第二,重复、重组和总结。重复是把受访者的话重复一遍,表示确认没有听错。重组是把受访者的话按照自己的理解的话重新组织一下,以便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总结是把受访者的话进行归纳概括,一方面突出中心和主要的思想,另一方面,检验是否理解正确。 ^jph"a C
第三,自诉。指访谈者在受访者的话能够引起自己的共鸣的时候,适当地诉说自己的相关情况和自己的感受、体验。 8VWkUsOoI
第四,适度的积极性评价。 A5WchS'
第六章 教育实验研究第一节 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nO;*Peob
1.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 85{2TXQ^%=
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 `qXCY^BH2
2.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 GF^)](xY+
首先,教育实验研究首先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它区别于教育研究的其他方法,而具有科学实验的基本特征:因果关系的探讨;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合理控制无关变量。 h=a-~= 8
其次,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由于教育现象和对象的独特性,教育试验又具有与自然科学实验相区别的特征:①从总体上分析,教育实验基本上属于社会科学实验范畴。②研究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科学的事实,而是为了通过假设检验和归因分析,形成教育的科学理论。③研究的对象不是静态的自然事物而是动态的,渗透着复杂的人的因素的教育活动。④在具体方法上不是以完全的定量描述去追求变量的精确度,而是通过定量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来描述教育变量之间的某种确定性关系,注重对教育变量的变化进程进行纵向的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 PQ0l <]Y
3.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 4hQ.RO
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从自然科学实验经由心理学而引进教育领域,就是物理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实验心理学→实验教育学的发展过程。 dGc<{sQzB
从一般教育活动分化发展而形成。 2bnF#-(
4.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 ,)s
vSzR
教育实验是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和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功能是: 7RpAsLH=
①检验、修改和完善教育理论,检验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发现和揭示新的教育特点合规律,对引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检验、变通、改造和发展; 178u4$# b
②促进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改进教育教学过程与方法; L!>EW0
③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求操作程序。 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