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09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ashcvn~z
dAJ,x
=`
参 考 书 目 Ju@Q6
J5
/Tz85 [%6
gG54:
3E} An%
考试科目一: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j-]&'-h}#
mxrG
)n6Y
4{9d#[KW
oN[Th
一、政治学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 2k7bK6=nm
yI:#
|w|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参见本参考书目第三部分文章目录) F-n"^.7
Bp AB5=M0
2、《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参见本参考书目第三部分文章目录) lp&!lb`
1S%k
3、《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 ic6L9>[
q5&
Ci`
4、《毛泽东选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参见本参考书目第三部分文章目录) !J>A,D"-
QHf$f@bjI
5、《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参见本参考书目第三部分文章目录) ]XUl@Y.
^Uw[x\%#gD
U/MFhD(06
q/@dR{-
二、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专业参考书目: 7u11&(Lz
-@%%*YI>
1、哈罗得•D•拉斯韦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kv|,b
#*IVlchA"B
2、罗伯特•古丁汉斯 – 迪特尔•克林格曼主编:《政治科学新手册》(上、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p;*r)f2}
, j980/
3、张铭、严强主编:《政治学方法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4?IwS
/MMtTB
H
4、刘德厚:《广义政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LY
&a~=b,
5、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w[fDk1H)
_,;%mK
6、戴维.杜鲁门:《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N_' +B+U?
)q+4k m6
7、尼科斯.波朗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Jxq'B
O8 RzUg&
8、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yq?
9`X&,S~e
9、许纪霖主编:《公共性与公民观》,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Bhuw(KeB
|$w*RI0C
10、夏勇:《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ut_Bt\
G.jQX'%4QG
11、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T"VS^pd
fEiJ~&{&
12、杨龙:《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政治观》,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Sk'$
QWhp:]}
13、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f)gGH'yOQ
{CP o<lz
14、陈鸿瑜:《政治发展理论》,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版 Ru7L>(Njs
HTNA])G
15、李景鹏:《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纲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O]_={%
sMJ#<w}Q
HWbBChDF
M)=|<h"F
三、政治学理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文章目录: |>JmS
3;D?|E]1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tq7z =k
'}zT1F*
p=
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y>'yq}
PdjCv+R6?
3、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Z
jt9vS)
vK'9{q|g
4、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
&+|==-
{jUvKB_x
5、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Ei~]
iZ}
Ctj8tK$D
6、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6Y xN&
af^@
.$
|
7、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rJp?d9B
A ')(SGSc
8、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r2}59J
.Wh6(LDY(
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MUQ\pZ
!yk7HaP
10、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C<j4
l
[x%I
11、列宁:《国家与革命》 r5Wkc$
ju r1!rg%
12、列宁:《论国家》 myffYK,
3me<~u
13、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i"KL;t[1
vB]3Xb3a
14、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
cdHv
$k
M'
15、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7F@6n
EOofa6f&l
16、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v5P*<U Ax
"@aq@mY@
17、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MIWgfWN
t
.gq5Y.[
18、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6MrZ6dz^
ttTI#Fr2
19、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Fw
@afE~
:Xh_$4~^Y
20、邓小平:《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G7w(>_T3
$(Z]TS$M&
21、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A2^5'$$
Smi%dp.
2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fkP(Y3kx
tCd{G
c
23、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w[<cq.!
jdV .{8@
24、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hP ,b-R9\
4Z<]4:o
25、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qx:jx(-S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