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工作后就要至少把一部分工资交给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一个人学有所成,也同样应该回国效力、报答祖国,这都是理所应当、理应如此的事情。”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美法学院院长许传玺心中,爱国,就是这么简单与纯粹。 B$1nq#@
MNzq,/Wf
心系祖国 回国创建中美法学院 lEIX,amwa
_6Wz1.]n
1990年,拿着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学士、国际政治与国际组织专业硕士两项学位,22岁的许传玺赴美留学。留学生活是成功的,到1999年时,他已先后取得了耶鲁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J.D.)。在此期间,因为优异的学术成绩,他先后被推举为《耶鲁人类学学刊》主编和《哈佛国际法学刊》编委,后者是美国最重要的国际法学权威期刊之一。2000至2004年,他相继被在美国甚至世界法学界久负盛名的《美国比较法学刊》、美国比较法学会和美国法律研究院分别增选为编委、理事和外籍院士,成为上述机构历史上第一位也是目前惟一一位中国人。2001年,他被耶鲁法学院中国法中心聘为该中心第一位专职研究员。 s\_-` [B0
-%*>z'|{
颇有意味的是,无论在耶鲁,还是在哈佛,“中国问题”一直是许传玺做学问的主线。“刚到耶鲁读博士的时候,我很想用传统的人类学方法,找一个小岛,学习当地语言,做至少一年的蹲点调查,然后写一本关于它的民族志。但是,在北大养成的那种关注国事的习惯,让我很快就放弃了这个幻想,将研究重点转向了中国。我的人类学课题是中国社会与文化,法学课题是中美比较法。其实在耶鲁读博士期间我就开始关注中国法。这个兴趣说起来也很自然,因为虽然世界上有无数法律制度,但只有这个与我最为相关。” O6LZ<}oUR
zYO+;;*@
在许传玺看来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却让另一个人视为珍宝,他就是当时担任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徐显明。“1998年,我随中国法律代表团访美,许传玺当时是旅美中国法学会主席,他在与代表团成员的交流中,十分关注国内的经济、社会和法律发展。这种发自内心的关注,预示着其学术成绩和中国实际必然要相互结合。我当时就认定,他是一个有志于回国服务、为国效力的人才。” _m;0%]+
E#JDbV1AC
由于英美法在国际组织、跨国贸易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我国在英美法研究方面几乎是空白,因此,2002年,与许传玺一直保持联系,此时已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徐显明找到短期回国探亲的许传玺,与其促膝长谈,希望他能够到政法大学。“在美国,读完一个法博士学位通常需要有极好的学术背景和能力,需要投入十多万美元,而法博士毕业后的收入也相当可观。所以,在美国,能够完成法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如同凤毛麟角,更少有人愿意回国当老师。但是,当我告诉他请他回来是要创建一所以中美比较法为重点、为我国法律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法学院时,他很快作出了回国的决定。” 7m_Jb5
Un@B D}@\
2002年底,许传玺回到祖国,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中美法学院的创建中。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一分钱的办公经费,也没有一间办公室,且只有他一位教员兼行政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他拿出自己几十万元的积蓄,还把自己的电脑、传真机、打印机、车辆等等都用于学院办公,请美国专家教授前来洽谈合作包括讲课的费用,他也是自己掏钱。5年来,他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十三四个小时,得了心肌炎和腰肌劳损。就这样,靠着不懈的努力和学校的支持,他第二年就在学院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比较法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并在国家统一计划内开始招生。至今,学院已发展成有十几位毕业于美国哈佛、耶鲁等著名高校的优秀教员、与美国多所主要高校有着多种合作交流的国际知名法学院。 S!A)kK+
zB/$*Hd
勇于担当 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 *q_
.y\D
Yxz(g]
回国后,由于他出色的学术背景和声望,许传玺多次被国家有关部委聘请为法律专家,虽然学校的工作已非常繁重,但他却始终能以国家需要为重,全身心地投入并出色完成任务,为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作出了突出贡献。 v^2K=f[nE
`An|a~G1
2003年8月,他受国务院选派,作为首席法律专家出席在韩国召开的世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第28次全会,成功地协助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以绝对优势当选为该联合会副主席,这是中国人在该会历史上担任的最高职位。许传玺也被聘请担任世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法律委员会主席。 (`x6QiG!
I$xfCu
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许传玺一直在世界遗产领域为国家承担起法律专家的工作,协助处理了大量有关法律事务和国际政治事务,为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2004年6至7月,他作为在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由中方担任)首席法律专家,日夜操劳,为保证我国申报项目顺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保证大会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oNY;z-QK
?&EP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