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
%tpt+N? 200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uK
t>6DN. 博士招生专业目录说明
ogQbST 一、培养目标
O'j;"l~H|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1Z*-@%RX 二、报考条件
#V~r@,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u8J\`N 2、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获学士学位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学士学位到博士入学之日),并具有高级职称,并达到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oOSw>23x 3、身体健康;
``zg |h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f?
ko%c_p 5、有两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专家推荐(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
?hmj0i;XC 6、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与工程与企业管理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须提交本人研究成果、进修硕士课程成绩及职称证明;
#~
/-n 三、报名手续
C}W/9_I6Uo 考生持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介绍信、本人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到西安理工大学研招办报名。函报考生应在介绍信上注明报考专业、导师及考试科目。报名时须提交下列材料:
"X}!j>- 1、填写好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
(bZ)pW/iw 2、专家推荐书(两位副高职称以上专家推荐);
unP7("A0D 3、硕士课程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及论文评议书;
9 ?h)U|J?G 4、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审验原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补交);
;m7$U 5、同等学力考生须提交公开发表论文代表作三篇(重要中文期刊)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奖证书;
%tmK6cY4Y 四、报考安排
ZW*"Kok 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计划招生规模160名(实际招生人数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招生计划为准),入学时间分别为:春季(2007年3月入学);秋季(2007年9月入学)。相应的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如下:
*mq+w & 报名时间:春季入学报名 2006年9月1日 --11月20 日
@hg1&pfxZ< 秋季入学报名 2007年3 月1日 --4月15日;
a o\+%s 考试时间:春季入学考试 2006年12月 9日--12 月10 日;
z\Qg 3BS 秋季入学考试 2007年5月12 日--5 月13 日
#;2Ju'e#z 具体考试时间和地点以准考证为准,请考生在上述考试时间前一周到研招办领取准考证。
vek9. 4! ] 五、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详见招生简章)
%mh
K1, 考试分初试、复试两阶段。初试全部为笔试,主要科目有:
k\1q Jr 1、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凡应届硕士毕业生和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校期间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以申请免试。
jC <<S 2、外国语:包括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部分
&LHQ)? 3、业务课(二门)。
>qCUs3}C{* 同等学力考生均须加试2门报考学科的主干课程。
"-(yZigQ 六、我校各学科均招收委培和自筹经费博士生。
'$4o,GA8 七、具体事宜请与博士导师或我校研招办联系。
>8o RO 电 话:029-82312416
:] {+3A 电子信箱:
yjsb@xaut.edu.cn ,Q >u
N 网 址:http//www.xaut.edu.cn
vsHY; [ ImyB4welo 博士招生学科专业介绍
*W%HTt"N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o?!m2W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w/E4wp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现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德育思想与现时代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等三个研究方向。旨在培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研究、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be@< 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 t{A=Wk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
xG\&QE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我校一级博士学科“机械工程”的四个二级博士学科之一,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国机械工业机床检测西安中心,陕西省机械制造装置重点实验室。先后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国家重点技术创新、省部级科技攻关及科学基金和科研院所及企业委托等大量重要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二十余项。主要从事数控机床、机器人,数控装备、虚拟样机技术与创新研究,试验、测量与控制研究,数控加工技术及先进制造技术研究。
,/ly|Dv 2、机械电子工程学科
C3hnX2";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是我校一级博士学科“机械工程”的四个二级博士学科之一,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基金及企业委托项目,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十余项。主要从事数控技术、机器人、机电系统控制,加工过程故障诊断,磁悬浮技术、网络信息应用与远程设计制造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SCI” 、“EI”等收录30多篇 ,出版著作及教材10多部。
91}QuYv/_ 3、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
j*rra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1980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点,是我校一级博士学科《机械工程》的四个二级博士学科之一,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八五”、“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原机械部、陕西省科技攻关及自然基金等几十项纵向科研项目及企业委托的几十项横向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多项,出版著作及教材10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被“SCI”、“EI”等收录40多篇。所完成的“打捆机生产装配线”等大型横向课题已取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该学科同国内外学术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先后有10多名教师前往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芬兰等国进修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邀请多名国外学者来校讲学。
_(TavL>l
= 4、车辆工程学科
T/dchWG 车辆工程学科是我校一级博士学科“机械工程”的四个二级博士学科之一,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学科是我校的一个新学科,主要从事电动车辆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电动物流车的运动学及动力学,自动导航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路径规划与避障技术,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创新设计及测控技术,车辆动态仿真与控制。
M
E4MZt:> 5、工业工程学科
c+Ejah+ 工业工程是在我校机械工程一级博士学科下自主设立的二级博士学科之一,并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产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分析与规划,系统优化和评价等。工业工程是以规模化工业生产、工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优化生产系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综合效益为追求目标,在生产制造技术,管理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先后承担了教育部、陕西省科技攻关及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委托的许多重要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rF|X6P 6、工业设计学科
Uw)?u$+
P 工业设计是在我校机械工程一级博士学科下自主设立的二级博士学科之一,并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产品造型与仿真技术,几何造型与计算机图形学,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成型技术,装璜与艺术设计,色彩与图像处理技术等。工业设计是综合了工程技术学、经济学、美学、人机工程学等领域的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边缘性、复合性的特征。先后承担了教育部、陕西省科技攻关及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委托的许多重要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WojZ[j> 7、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学科
Fpzps!(;= 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学科是在我校机械工程一级博士学科下自主设立的二级博士学科之一,并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彩色图文信息处理与印刷复制技术,印刷包装材料与印刷适性,印刷包装设备设计理论与印刷系统工程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在印刷、包装领域,我校在全国最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陕西省科技攻关及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委托的许多重要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出版著作及教材30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被“SCI”、“EI”等收录20多篇。
W5<1@ n$F&gx'^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1mdU6Kq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所覆盖的“材料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14名。依托本学科建设的研究机构有:(1)国家铸铁水平连铸连轧技术推广中心、(2)陕西省新型半导体功能材料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3)陕西省镁合金应用工程研究中心、(4)陕西省军民两用轻合金工程研究中心、(5)陕西省电工材料与溶渗技术重点实验室、(6)现代化分析测试中心。“十五”期间,承担国家科技攻关、“863”、重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及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3项,省部级研究项目30余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及企业合作科研项目100余项,累计科研到款超过六千余万元。其中“立式烧结熔渗方法及制备自力型CuW/CrCu整体高压电触头的研究及应用”和“铝、镁合金微弧氧化处理设备及工艺技术研究开发”两项研究成果同时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_p !, < 1、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
''s]6Jjw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198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0人,12人具有博士学位,形成了团结稳定的师资队伍。目前承担科研项目2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材料物理与化学主要围绕四个研究方向培养高素质人才。半导体材料及特性表征方向主要针对半导体材料特别是新材料的理化分析及其制备工艺与设备的研发,是材料科学与微电子学的交叉,处于材料科学前沿的一个重要方向。早在1963年即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合作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半导体硅单晶炉,近40年来始终处于国内半导体晶体生长技术和设备研发的领先地位,在多种半导体和光电子学晶体的生长工艺和设备研发方面硕果累累。薄膜物理与化学方向主要采用化学或电化学方法制备功能无机薄膜,研究薄膜的化学生长机理,薄膜的物理、化学性能及薄膜的微细加工新技术。熔体深过冷及其遗传性方向是研究金属获得深过冷或急冷后,在极端不平衡条件下发生液固转变制备非晶、微晶准晶及各种功能材料,研究极端不平衡条件下相变过程中材料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功能性。
`LEk/b1(P 2、材料学学科
=X2 Ieb 材料学学科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2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形成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本学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材料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功能薄膜的溶胶-凝胶制备及微细图形新方法;轻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形成机理及性能特性;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镀膜原理及工程应用;高性能轻金属材料;快速凝固高性能金属材料;异质整体材料的熔渗研究;陶瓷-金属复相材料研究;高性能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粉体材料;材料改性及表面强化;非均质材料的组织与性能;先进镁合金;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等研究方向。
0jro0f' 3、材料加工工程学科
zQV$!%qR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15人具有博士学位,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团结稳定的师资队伍。本学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熔渗理论与技术、异质整体材料的熔渗研究;电工材料、复合材料、定向凝固与晶体生长;金属材料快速凝固组织与性能、高性能轻金属组织设计及表征;金属材料特种成型及其数值仿真、耐磨材料、计算机在材料成形过程中的应用;粉末冶金与复合材料成型及控制、机械合金化与微晶材料;材料摩擦学、高温结构材料。
ac p-4g+j TWK(vEDM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sj|_l 1、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
H
:}|UW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陕西省重点学科,所属一级学科电气工程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B.J8`h } 经过多年努力,本学科已建立起从电力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到电力电子装置和系统,现代电力传动及自动化系统,直到器件和装置的测试和可靠性,以及电力电子装置的使用对电能质量的影响,电力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等一整套完整的研究体系和教育体系,各个研究方向都十分注意国内外学术动态,跟踪新理论、新技术,并具有鲜明的特色。10年来学科已完成和在研的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基金等纵向课题20余项。
&$ia#j{l 该学科自199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已毕业并授予博士学位15人,其中1人论文被评为2000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Q
>cLGdzO 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
^
!3Sz1 本学科设立于70年代,80年代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2001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现设有陕西省半导体功能材料及设备工程中心、陕西省军民两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研究机构。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该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王守觉院士等任兼职教授。目前有在校博士生20余名,硕士生40名。
\Se>u4~L 多年来本学科跟踪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最新发展动态,致力于新型半导体材料与新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电力电子器件与电路、光电子器件和集成光学器件的研究和开发。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科技计划及省部级等科研课题。近五年科研经费8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5部。
=q.2S;? 3、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
=mxmJFA 本学科培养从事自动控制理论研究,工程及相关领域内各种控制技术与方法研究和控制系统开发与设计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wQR2$x~ 本学科博士培养目标为:使其掌握坚实宽广的自动控制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控制理论研究或解决重要工程控制问题的能力,并在理论研究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dBt@%0 本学科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控制理论是控制科学及其工程应用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控制理论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控制工程也迅速拓宽领域,丰富内容,并促进控制理论的研究不断扩展和深化。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的应用基础是准确可靠的检测技术和自动化装置;自动控制系统规模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促进了系统工程学科的迅速发展;对难以用传统数学方法描述的控制问题、模式识别与控制系统的研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 S$*YRp H5j~<@STC 水利水电学院
3+;]dqZ 1、岩土工程学科
f>g>7OsD] 岩土工程学科是国务院于1986年批准的第三批博士点,一直是西北地区最早的、唯一的岩土工程博士学科。该学科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曾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硕士与若干杰出的博士,在国内一些重要科研岗位担当重任。黄土力学与工程实验室于2000年经省有关部门批准成为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岩土实验基地之一。该学科在黄土力学与工程、岩土动力特性、土的结构性、岩体水力学、岩土工程数值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等领域位于国内前沿,在这些领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建设了独特的硬、软件设施,为培养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博士研究生创造了优良条件。近五年来,学科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378篇,现该学科承担着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重大知识创新项目等5项科研项目以及40余项生产项目,在西部能源、交通、水利、城建等基础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M;ac U~J 2、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
o}mD1q0yE 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于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又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截止2003年6月,该学科已为国家培养博士36人,硕士81人,工程硕士23人;他们中大多数已成为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的骨干。在沈晋、王文焰等老教授的带领下,学科师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在几个主要方向的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内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九五”期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厅局级奖37项。出版专著、教材12余部,发表论文428篇。水资源实验室1986年由原水电部投资兴建,1989年建成投入使用,并不断补充完善实验设备,1998年经省有关部门批准水资源实验室为陕西省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为学科奠定了良好的科研实验基础。目前承担着国家“863”计划子课题4项,“973”计划专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际合作课题2项,学科全体同志正奋力拼搏,力争为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
2VyLt=mdh 3、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
)zkk%mE/IM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于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环境水力学、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水环境控制与管理、水工水力学、掺气水流及多相流、计算水力学、水力机械流动理论、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海岸波浪运动和海岸港口环境等。
k%?wNk> 在水力学方面,开展了掺气分流墩及水流边界层理论的研究。结合黄河中上游及我国西部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水力学的理论、数值预测方法和工程优化。在水力学问题的数值模拟方面,研究复杂边界与运动界的处理方法、高精度与快速计算方法的开发、网络构造技术、高速水流的掺气与雾化的模型建立与模拟方法、水力机械流动的精细模拟、超高速水流的模拟技术、多相流动的模型与数值计算技术、计算前后处理技术等。
r in#lu&N 在河流动力学与环境方面,紧密结合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和河流多沙的特点,研究泥沙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问题,探明河流泥沙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特性,以及建立多沙河流污染物迁移扩散的数学模型。开发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预测和控制技术,开展湖泊水温水质预测、水量水质综合优化调度、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等问题的研究。结合黄河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研究黄河高含沙水流数学模型,进行高含沙异重流形成机理、阻力特性、以及孔口出流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o
/AEp)8 4、水工结构工程学科
<\|f;7/ 水工结构工程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1年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点。
Dtl381F J 水工结构工程学科是陕西省重点学科(原为机械部部级重点学科),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97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6人,副教授11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工程师7人。本学科紧密结合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实际,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重点攻关课题及三峡工程等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鉴定,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还有几十项科研成果已应用于我国水电工程建设实际中。本学科承担的“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应力分析与计算”、“龙滩碾压混凝土防渗结构研究”、“200m级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应力分析和防裂措施研究”、“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等六项国家“八•五”、“九•五”重点攻关科研项目,十余项国家各部委委托项目,“三峡工程茅坪溪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材料试验和坝体应力应变分析”、“石砭峪水库泄洪洞工程设计研究”、“小浪底工程隧洞施工方法研究”等一百多项委托科研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获国家和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余项。主编全国高校“八•五”、“九•五”规划统编教材《水利工程》、《复杂坝基与地下结构》、《土木工程质量管理》、《水利工程施工经济》、《水利工程概预算》等教材、著作1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本学科同国内外学术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先后有十余人次前往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挪威等国进修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y+\nj3v6 本学科近年来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出版十多种专著、教材,其中部分论文被国际科技检索机构录用或在国内学术界广泛引用,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
<?5 ,3`V 该学科在我国水工结构工程研究领域处于前列地位,该学科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西南,兼顾全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陕西具有特殊的地位。
#uVH~P5TM 本学科所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宽、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密切结合工程实际等特点。现培养博士生10余名,至今已培养硕士生70余名,毕业的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广泛好评。
BX;Z t9"* 5、水利水电工程学科
nyD(G=Q5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以水力机械及其控制为研究对象,以水力机械流动理论、优化设计、空化与空蚀、固液两相流、水力机组监控与故障诊断等方向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力学、现代设计理论、现代实验测试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研究为基础;通过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途径。本学科在水力机械通流部件内的三维流动计算、水力机械叶片设计理论、空化与空蚀、通流部件表面的金属与非金属抗磨保护层、调速器、水利水电计算机监测控制技术和水利机组故障诊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先后承担了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委重点项目、陕西省水利厅的攻关项目,另外还承担了国内多数大中型电机厂的多项理论研究性应用课题,以及二十余个省份的近百个水电站技改项目,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我国能源建设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lADUt 6、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学科
R@-rc|FunJ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学科隶属于我校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是西北地区唯一的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博士学科。本学科在海岸及近海环境水力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环境评价与管理方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和国际合作等项目。近五年来,本学科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出版著2部,发表论文70多篇。在交通、水利工程及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作用。本学科的目标是结合海岸及近海环境水动力学的国内外研究前沿,在原有成果基础上取得新的进展,指导、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
J)D/w[w 7、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
_"6{Rb53v= X!V@jo9? 工商管理学院
V4ml& D 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4<CHwIRHY 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科组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机械学院及其前身,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4年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管理决策理论方法及应用,技术创新理论与管理研究,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研究,现代企业合作运营管理,金融工程与项目投融资管理,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社会经济系统与管理,城市经营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等。
{]]qd!, 西安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10名。本学科紧密结合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理论和实际需要,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目前学科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以及一大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大中型骨干企业横向课题,近三年科研经费400多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出版著作及教材1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26篇,被 “EI” 、“ISTP”等收录20多篇,学科与国内外大学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形成了以培养高层次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为主的科学研究基地。
]f=108|8 本学科具备较好的科研、教学条件,学科梯队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职称结构合理,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丰硕,具备承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重要科研课题和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y[BUWas( 2、企业管理学科
k;/U6,LQ* 西安理工大学企业管理学科在国内工科院校中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早在1958年,我院前身——北京机械学院工程经济系就开始招收和培养企业生产组织、计划与管理、劳动定额与管理等方面的企业管理本科学生。1984年获管理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来,一直在该学科下设置并招收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等企业管理学科方向研究生。在企业管理学科发展的推动下1996年我校成为首批MBA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在培养复合型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方面具有特色。企业管理学科1998年成为国家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取得博士学位授权点。
_"%mLH=!8 该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5名,其主要研究方向有企业并购与重组、金融工程与投资管理、企业跨国经营和管理系统工程。目前该学科梯队健全,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研究成果丰硕。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重大横向课题多项。获省部级奖励9项。出版著作及教材11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38篇,被 “EI” 、“ISTP”等收录20多篇。学科与国内外大学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具有承担企业管理学科领域重要科研课题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RI9&KS {>'GE16x 6a51bj!f 2'UWPZgE ('QfB<4H1 EUevR/S 'F.Da#st!} RGvfy/T ~{lSc/SP| :23w[vt= hF|N81T 2Z
W
{ 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博士招生简章
%>u(UmFO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
FY1
>{Bn 教师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Bn
JpC<xm 001人文学院(029-82066393)
(Ubz@s^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2 ①英语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③马克思主义哲学
oZm)@Vv; 0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Qv
Mh 02中国德育思想与现时代研究
,`kag~bZ 0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 廉永杰
;pn*|Bsq 003机仪学院(029-82312778)
KU:RS+,e; 080200机械工程(一级学科)
tbMf_-g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4 ①英语②线性代数 或数值分析 或机械CAD或边界元 或有限元③计算机数控 或微机原理及应用 或测试技术 或先进制造技术 或控制工程 或机器人工程 或弹性力学A 同等学力加试:机械CAD、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UqHk2h- 注:加试机械CAD的,考试科目中不能再选此科目
;\1/4;m 01数控机床与CAD/CAM
mk*r^k`a 02虚拟样机与网络信息应用 黄玉美
"QCtF55X& ]=Im0s [\|`C4@3a *nZe|)m m/M=.\] R-%v?? :'hc&wk` 03先进制造技术
gl.uDO%. 04生产系统分析与优化 李 言
NJ%>|`FEi7 ~bC-0^/
8|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8 ①英语②线性代数 或数值分析 或机械CAD或边界元 或有限元③计算机数控 或微机原理及应用 或测试技术 或先进制造技术 或控制工程 或机器人工程 或弹性力学A 或数字信号分析 或图像处理与分析
GhlbYa 01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
|j2b=0Rpk 02机电系统的测试与控制 李 言
*yX5g,52-| 03激光大气环境探测技术 华灯鑫
w^BF.Nu 04机器人与智能控制
/2s=;tA1 05电动车辆智能导航测控系统 黄玉美
@la/sd4` 06机电系统建模、仿真、测试与控制
zeqwmV= 07信号分析及状态监测 刘宏昭
As}3VBd 08 智能机器人
{e35O(Y 09物流系统及其自动化 傅卫平
d+m}Z>iQ1O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8 ①英语②线性代数 或数值分析 或机械CAD或有限元 ③计算机数控 或微机原理及应用 或测试技术 或控制工程 或机器人工程 或弹性力学A或机构分析与综合
u)X]]6YJ NUN~T ( 01机械CAD、机器人及机构学
Yo-$Z-ud 02机械动力学及控制 刘宏昭
A r=P;6J 03现代传动技术与传动学
dp|VQWCq 04机械传动的基础件及信息化 刘 凯
%tK^&rw% 05现代设计与信息化技术 吉晓民
uge~*S 06机械结构动力学
d~QZcR 07强度计算科学与虚拟技术 王忠民
> r
%:!o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
Jn\@wF9xd 教师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N9S?c 080204 车辆工程 4 ①英语②线性代数 或数值分析 或边界元 或有限元 ③计算机数控 或微机原理及应用 或测试技术 或控制工程 或机器人工程 或弹性力学A 或车辆运动学 同等学力加试:机械CAD、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a|##/ 注:加试机械CAD的,考试科目中不能再选此科目
n1Z*wMwC 01车辆发动机、底盘、作业机具的匹配理论与控制
}VU7wMk 02车辆动态仿真与控制
O$*\JL 03车辆系统人机工程 周至立
`Q1;Y 04无级调速及其控制 刘 凯
EYy|JT]B 05智能车辆控制理论与技术 傅卫平
oC
} 06车辆粘弹性悬架机构
K%@#a}kRb 07车辆振动的控制与利用 孙大刚
(>,}C/-UG 080220 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 2 ①英语②线性代数 或数值分析 或机械CAD③计算机数控 或机械振动 或微机原理及应用 或测试技术 或高等色彩学 或印刷工艺学 或印刷机械原理与设计或包装材料物理学或图像处理与分析
Ly~s84k_po 01印刷包装设备设计理论
m=#< 02彩色图文信息处理与印刷复制技术 周世生
D/`b~Yl 080221 工业设计 2 ①英语②线性代数 或数值分析 或机械CAD或有限元③计算机数控 或机械振动 或微机原理及应用 或测试技术 或控制工程 或机器人工程 或高等色彩学 或计算机图形学
ba"_!D1 01反求设计与仿真技术
+ab#2~,) 02产品造型设计理论 吉晓民
] <y3;T\~ 080222工业工程 2 ①英语②线性代数 或数值分析 或机械CAD或边界元 或有限元③计算机数控 或微机原理及应用 或测试技术 或先进制造技术 或控制工程 或机器人工程 或软件工程 或计算机网络或工业工程
vO
3-B 01基于因特网的远程设计与制造信息系统
$=ua$R4Z+ 02 Web服务及其在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TM%w 03网络化制造环境与工具 张 璟
aSMSuX8 004材料学院(029-82312994)
A4IPd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8
OlcWptM$ 0 >:RFCo 5X}OUn8 01半导体材料及特性表征 陈治明
d$<1Ma} 02薄膜物理与化学 赵高扬
V5up/ 6b,1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
FX&)~) 教师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w@ $_2t 03 金属储氢材料 井晓天 ①英语②固态相变与扩散或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或固体物理学或冶金过程中的传递现象③金属凝固原理或晶体生长的物理基础或半导体物理或功能材料或表面物理与表面化学或粉末冶金或复合材料或陶瓷材料与无机材料或晶体缺陷与晶体强度或固体力学 同等学力多选二门课程
tK LAA+Z 04磁控溅射原理与技术 蒋百灵
rCn"{.rI 080502材料学 10
?t"bF :! 01微弧氧化原理与技术
Mw{skK>b 02镁基金属强韧化机理 蒋百灵
B[{Ie
G' 03光电信息功能材料 赵高扬
tg%C>O 04功能材料
eSA%:Is. 05材料改性与强化 井晓天
H\RuYCn2G 06功能复合材料与电工材料 范志康
od`:w[2\ 07先进陶瓷材料
zmpQ=%/H 08生物医用材料 赵 康
b 1t7/q 09生物材料
]qNPOnlp 10高性能轻金属组织设计及制备 郭学锋
jY8u1z 12功能材料
3I.0uLjg^ 13材料改性与强化 刘 平
*N?y <U (兼)
_.ELN/$- 14功能材料
jHWJpm( 15高性能镁合金
J"O#w BM9 16材料改性与强化 李全安
:fE*fU@ (兼)
*|Fl&`2 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8
x1ID6kI[{* 01熔渗理论与技术
fl18x;^I 02 定向凝固与晶体生长 范志康
gHzjI[WI 03金属材料快速凝固组织与性能
q;a#?Du o 04高性能轻金属组织设计及表征 郭学锋
gDJ@s
05金属材料特种成型及其数值仿真
!saKAb}d7H 06耐磨材料
JI}p{yI 07计算机在材料成形过程中的应用 张云鹏
5`3f"(ay/ 08 粉末冶金与复合材料成型及控制
5"JnJH 09 机械合金化与微晶材料 梁淑华
\w=7L-
8 10 材料摩擦学
i|Y_X 11 高温结构材料
4c_F>Jw[ 12高性能复合材料 吕振林
!%2aw0Yv 005自动化学院(029-82312427)
AH(O"v` 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10 ①英语②数值分析③电力电子器件及其物理学基础④电力电子技术⑤自动控制理论⑥电子学与集成电子学⑦电
~-w 从②-⑨中任选二门
i#~1|2 01新型电力电子变换器及其控制
Z0 e+CEzq 02现代交流变频传动系统 钟彦儒
IJn r^S8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
{M?!nS6t 教师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Pk; 9\0k7 03新型电力与电子器件 陈治明 路与电子线路⑧微型计算机
_u :4y4} 控制与应用⑨泛涵分析基础
ab 1\nzpd 04电力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 崔杜武
: |c,.uO 05运动控制及其智能方法 刘 丁
0OMyE9jJJ 06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理论
F*d{< 07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刘 健
A{E0 a:v 08电力电子器件与功率集成 高 勇
1Nk}W!v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8 ①英语②半导体物理与器件③半导体材料物理④现代集成电路技术⑤光电子理论与技术⑥数字信号分析⑦矩阵论 从②-⑦中任选二门
^~5tntb. 01半导体新材料、新器件 陈治明
2/BFlb 02新型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 高 勇
Ac.z6]p 03半导体光电子技术与应用
uBks#Y*3$ 04 GaAs超快器件及机理 施 卫
k-
sbZL 05 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与设计 余宁梅
DZXv3gnX 06 现代通信技术
"7)F";_(^ 07 组合导航理论及应用 柯熙政
7@Di nA!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8 ①英语②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③自动控制理论④数字信号处理⑤计算机控制技术⑥计算机图形学 从③-⑥中任选一门
't{=n
[ 01工业系统综合自动化
@Ds? 02智能机器人控制与信息处理
L#u6_`XJ+ 03网络环境下系统控制与信息融合 刘 丁
z PV/{)S 04复杂系统优化、控制与决策 钱富才
|<ke>j/6n 05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朱 虹
(p14{ 王映辉
3Uag[ms 007水电学院(029-82312906,82312780)
e`$v\7K 081401岩土工程 10 ①英语②数值分析③高等土力学④土动力学⑤岩石力学⑥工程地质分析原理⑦结构动力学⑧弹性力学B⑨计算土力学⑩断裂与损伤力学 ②-⑩中任选二门
V6$v@Zq 01岩体动力特性与数值仿真
K?T)9 02地下工程理论与实践 李 宁
il-&d]AP 03黄土力学与工程 郭增玉
?o.G@- 04岩体断裂特性与工程应用 师俊平
RL&3 P@r 05土动力学与黄土力学
:{66WSa@Dd 06 岩土环境工程 邵生俊
b vu` = 07岩土计算力学与应用
p-7dJ 08混凝土细观力学特性与数值分析 党发宁
2hu6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
Sej$x)Q\t 教师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Xh4(Gn#b 081500水利工程(一级学科) 30
P!O#"(r2] 081501水文学及水资源
0Hz3nd?v 0815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_&z>Id`w 081503水工结构工程
[]2GN{m 081504水利水电工程
.Nf*Yqs0 0815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2)8lJXM$L 081520干旱环境生态学
fzKKK+ 081521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
FCe503qND$ 01干旱区水文预报
#YNb&K
n 02生态水文
I&xRK' 03农业水资源利用 沈 冰 ①英语②数值分析③径流形成原理④生态水文学⑤土壤水动力学⑥水资源系统工程⑦水利经济⑧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⑨流体力学⑩水工水力学(11)环境水力学(12)泥沙运动力学(13)计算水力学(14)高等水工结构(15)水力机械(16)现代控制理论(17)水利水电计算机监控(18)灌排原理与技术(19)地下水力学(20) 弹性力学B (21) 生态学基础(22) 结构动力学
OS9v.pz 8r|LFuI UF{2Gx PT4`1Oy}/1 "_l[4o[D @<PL TB[vpTC9) a@a1/
3 }n=NHHtJ 'I~dJEW7 /{U{smtdFl 研究方向41、42、43在考试科目②、⑨、⑩、13、14、19、20、21中选二
Mm;)O'XDE d;^?6V 其余方向在考试科目(2)-(22)中选二
yS43>UK_W+ 8j$q%g ,*4"d._Y G#V22Wca8 -Gpj^aBU 5Z[D(z >guQY I@4, yU.0'r5uR M<)2 US|vYd}u+ >+#[O" 注:*为院士
7q 2YsI ~c^-DAgB 04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XE21hb
05旱区生态环境
<@A^C$g 06水土资源与环境 李占斌
*K(xES!b 07水资源系统工程
L@Z
&v'A 08水利水电系统工程
o^?{j*)g 09水资源经济与管理 黄 强
fq|2E&&v 10水利水电系统工程
DR /)hAE 11区域经济与水资源管理 田峰巍
>I?Mi{'a (兼)
co3 ,8\N0 12水资源系统工程
v~\ 45eEA 13区域经济与水资源管理 解建仓
qt(:bEr^6b 14水资源保护
1l_}O1 15区域经济与水资源管理
}gW/heUE 16生态水文 李怀恩
=T)2wcXBB 17农业水资源利用
Q*.FUV&; 18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费良军
3kCbD=yF 19生态水文学
`tG_O 20水文学与水资源
k+[KD >;1 21水环境模拟与修复 靳长兴
I_G>W3 (兼)
S I7B6c 22环境水力学及生态水力学
DA$Q- 23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 周孝德
rfRo*u2" 24水工水力学
eC?/l*gF3 25多相流理论与技术 陈 刚
J&:W4\ m 26水工结构抗震 陈厚群
<IyLLQ+v (兼)*
AvE^
F1 27水工结构仿真分析
I#t9aR+& 28水工结构可靠度分析
lE)rRG+JLW 29土石坝稳定分析与优化 陈尧隆
Y@H,Lk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