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UID: 3
精华:
10
发帖: 10451
流量: 10137 M
威望: 10851 分
介绍博友: 5956 个
人民币: 0 元
好评度: 0 点
群组: 考博英语
注册时间: 2006-03-20
最后登录: 2025-11-19
|
福州大学2022年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我校2022年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约250人(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科研经费博士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在录取阶段,我校将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规模数、生源状况和各专业报考情况等分配学部(学院)的招生计划,学部(学院)根据招生计划及博士生招生有关规定开展招生录取工作。 UmX[=D| 一、招生方式 DT4RodE$ 我校博士研究生共有三种选拔方式: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 +_P
2S 1、直接攻博 NCt sx /C 直接攻博是面向全国取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简称推免生)直接选拔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本科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称直博生)入学后即取得博士学籍。直接攻博招生工作安排在每年的推荐免试研究生接收阶段,申请条件及办法详见《福州大学2022年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硕士生、直博生)招生简章》。 KTt$Pt/. 2、硕博连读 :'~ gLW>j 硕博连读是面向我校优秀在读硕士研究生选拔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硕博连读招生工作安排在每年的秋季学期,具体做法详见《福州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办法》。 -FV'%X$i 3、申请考核 [t{#@X 我校目前各学院均采用“申请-考核”制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即符合报考条件的申请人向我校提出申请,各招生学院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确定入围考核名单,入围考生直接进入考核环节,最终根据学院考核方案择优录取。我校当年度博士招生简章公布的招生学科、专业均可以“申请-考核”制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lE0Tx 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p]Zabky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以下简称“少干计划”)为国家定向培养的专项招生计划,我校 2022年计划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博士研究生 2 人,招生计划全部用于招收生源地在内蒙古、广西、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等6个省的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的少数民族考生。 mX@*2I 1、招生专业:福州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上的所有专业均可招收少干计划考生。 -i5g 8t' 2、报考资格确认:各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是考生报考资格审核确认的责任主体。应届硕士毕业生持学生证、身份证、本校研究生行政管理部门证明(证明其能否正常毕业及户口所在地等情况),在职和往届考生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身份证、户口簿,并填写《报考 202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一式三份),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族教育处或高教处进行报考资格确认。 sA-W^*+ 3、所有少干计划考生的录取类别均为定向就业,被录取考生需与招生单位、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及)所在单位签订三方(或四方)定向协议书。被录取在职考生入学不迁转户口。 k=2l9C3Z 4、报考少干计划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参加招生单位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并择优录取。对西藏、新疆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以及云南怒江、四川凉山、甘肃临夏等地的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未完成的少干计划原则上不得挪用。 Cnci%eo 5、未经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在职研究生原工作单位同意,少干计划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和服务期内不得报考博士研究生;经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在职研究生原工作单位同意,少干计划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和服务期内可报考少干博士研究生并签订少干博士研究生定向协议书,毕业后服务年限按新协议重新计算。 myOX:K* 三、报考基本要求 pm@Z
[g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以及其它违纪受处分的记录。 h^kNM8 2、身心健康,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iCRw}[[ 3、申请人须取得全日制本科毕业学历,还必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yM'
Z[- (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其中境外所获得学位须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证书)。 Z !25xqNCd (2)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当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单证在学硕士研究生(须在我校报名截止日之前取得硕士学位)。 kah3Uhr~ (3)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起到博士入学当年9月1日止)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p[F=L P 4、有至少2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正高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8t:h 5、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9udo,RWu (1)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要报考专业、学科或相近的领域工作6年或6年以上。 ec4%Wk2 (2)须完成6门以上(含6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合格(须提供授课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的成绩证明)。 y<%.wM]-J (3)报考理学专业:近5年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报考的学科或相近的研究领域发表过2篇SCI收录学术论文;
]q[ 报考工学专业:近5年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报考的学科或相近的研究领域发表过2篇SCI或EI收录学术论文; X#I`(iHY 报考法学、管理学专业:近5年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福州大学规定的一类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 ro^6:w3O^ 如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技成果奖励(国家级排名前四名,省部级一等奖排名前三名、省部级二等奖排名前两名、省部级三等奖排名第一名),可替代1篇论文要求。 *8X9lv.Z 同等学力人员报考还须符合报考学院对同等学力报考的具体要求。 j /dE6d 6、考生须符合报考学院制定的专业要求和学术要求。各学院有可能在上述条件基础上对“申请-考核”制的考生提出其他更高要求,并公布在学院网站上,考生在报名前,务必查询、咨询相应学院,详情请查看附件。
l3?,gd.- 四、学习形式、报考类别和学制 FWpN:|X BS 除少干计划外,我校学术型博士报考类别限定为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研究生。我校全日制非定向类别考生、全日制定向(非在职)的少干计划考生,入学前须将全部人事档案、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 \P~rg~ 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5年,其他学院均为4年。 1;:t~Y 五、招生导师 N'
$DE 通过我校当年招生资格认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博导),可按获批的招生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应符合当年度的博导招生数量管理文件规定,招生范围如下: @S"pJeP/f 1、应届硕士毕业生及硕士毕业5年内的申请者可报考所有当年具有招生资格的博导。 +V);'"L 2、毕业5年以上的硕士研究生及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术型博士,可报考近三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博导,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x"llX 六、申请考核选拔流程 k CW!m 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的招生选拔分为申请、材料审查、考核三个步骤。 SXo[[ao 1、个人申请环节 _{*$>1q 申请人向报考导师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后进行网上报名。网报报名时间为:2021年12月20日—2022年3月1日,网报地址为: http://yjsy.fzu.edu.cn;申请人应在规定时间向各学院寄(送)申请材料,并在规定时间缴纳报名费,具体要求详见第七条“报名相关要求”。 q"LJwV}W 2、材料审查环节 $dZ>bXUw: 学院检查申请考生的材料是否齐全,审查考生报考资格是否符合要求,组织专家导师组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认真评审,对考生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给出审核意见或以评分方式按一定比例确定入围考核名单,材料初审的方式和评审标准由学院自定。初审符合要求后报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复审。 }]g95xT 3、考核阶段 4&oXy,8LC 考核阶段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并对其进行外国语能力测试,判断其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具体考核方式和考核大纲,由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后在考核阶段前公布。 ?dKa;0\ 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并在复试阶段加试(笔试)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 aFr!PQp4{ 七、报名相关要求 9!xD~(Kr 1、提交申请材料 A
eGG 考生网上报名确定完成后,于2022年3月1日前向报考学院提交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如下: +\k9w.[:/ (1)通过网络报名系统打印的《报名信息简表》(须考生本人签名,经档案所在人事部门签字盖章,并须注明报考类别(全日制非定向))、本人自述书(主要介绍本人学习、工作经历、科研情况等)。“申请-考核”考生除系统打印的《报名信息简表》外,还须提交申请表(空白表格可以从网上下载)。 jV4hxuc$ (2)2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空白表格可以从网上下载)。 R?bn,T>
(3)本人有效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须在入学前补交);往届生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应届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境外所获得学位须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证书。 :
,S8T%d (4)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拟研究方向、探索思路和计划。 Sqdc1zC (5)已获硕士学位人员需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硕士论文详细摘要和研究进展。 @[5_C?2 (6)本人已公开发表(出版)的学术论文(专著)的复印件;其他可以证明考生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材料,包括课题、发明专利、获奖证书等复印件。 |B%BwE (7)硕士阶段成绩单(加盖培养单位公章,若为复印件需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jiwp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