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大复试后顺利被录取,将近半年的煎熬高了一个段落,这里想写些东西和大家分享一下。 DRqZ,[!+
我觉得浙大考博比我想象的要容易的多,很多学院基本上上线的人数还不到招生名额数,也就是过线必上。 )jWOP,|
浙大英语考试都被别人说得妖魔化了,平心论相对复旦、北大、厦门大学这些学校的英语要简单得多。我开始准备英语的时候就做了下各校的博士生英语考试真题,做到这些学校题目的时候大受打击,要求词汇量特大,试题也特变态。后来找到浙大的真题,发现它的词汇题接近六级水平,完型填空可以以考研试题进行训练,阅读理解六级难度不到,今年翻译无论是长度、篇幅、句式都比往年简单,还给出了段落中几个不太容易把握的词和词组的英文翻译。就题量而言,我平时考英语一般做不完,这次考试中我做完前面的几部分后,还有一个小时二十分钟来做后面的翻译,我是先打了个草稿,再抄上去的。我周围的考生也都至少有一个小时左右来翻译这么几段东西,前面坐的那个美女甚至提前半个多小时交卷了,其他提前交卷的也不少。而且今年英语总分线是50、听力线6分,但是还有很人在这个上面翻船了,可能原因各不相同,我不做评价,如果我没上线我只会说自己的点子背,错过了这次好机会。 6sIL.S~c)
我考的专业课业很特别,从来没学过、跟以后的研究方向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我是没有办法硬着头皮选的两门课程。复习起来有些困难,但是考试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难,题目很活需要平时积累,有些题目设置就是考察你的科研能力,这个不是靠看基本书能搞定的。但一般情况下搞个55分应该没那么难,尤其是那些学过相关课程的人更是不在话下啦。 lis/`B\x
这里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我的考博经历: y;mj^/SxK
在去年十月份之前我从来没有萌生过考博的念头,十一我去北京女朋友那里一趟了,她很支持我考博,我才开始想这个问题。回想过去的两年时间在实验室努力做实验、学习查文献、写文章的一些技能,也算有点小收获,发表了三篇论文,其中两篇被SCI收录,而且周围同学也都认为我是一个对课题研究比较有想法的一个人。但是现在的形势大家都清楚,读博出来照样不好混,连普通高校都要本科学校是211、硕博985,而且进去以后是媳妇熬成婆,也许我们三年以后的博士只能去个三线城市的高校啦。但是我又觉得自己很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些事情,在科研领域比其它领域更能满足我这个愿望,自己设计一个Idea,自己去实施,自己去讲“故事”。看看这样的形势和自己那么读博搞科研的欲望,我非常纠结。 大概十一月初我决定读博了,我想主要是自己的兴趣占了主导,另外我也兼顾考虑了一下自己的前程。 PH"h
n]
首先要考虑的是报考单位,我初步锁定了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复旦、浙大、宁波材料所这几个地方,它们各有特色,但都是国内科研比较出色的地方。我对石科院最有兴趣,实力强、待遇好、里面大家林立、如果表现优秀点基本能留院,还有一个原因我是工业催化专业,这里是我的老本行。但是招人太少啦,基本是每个院士级别的带一两个,没人推荐而且决定面对这些大牛,心里有些不自信了,最后我选择了放弃。 复旦大学化学这一块也很不错,而且国内外声誉比较好,学术氛围也相当不错。考虑到复旦变态的英语考试和比较惨烈的竞争,我还是放弃了她,事后证明我是对的,和我一起考博的一个哥们考的是复旦有机合成的那一块,考试前的面试老板对他印象非常不错,复试成绩也是他们几个过线人中最好的,最后导师告诉他只有一个名额,后来学校给了他一个直博生,所以这哥们就这样被悲剧了,其他的几个上线的都没要,草菅人命啊! 这可能是极个别情况,但是复旦的竞争绝对是比较残酷的,如果真的有实力不妨试试,毕竟别人还是有这个实力的。 最后权衡了一下,还是浙大性价比最高!而且我也是杭州的一所高校读研,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4O!YI9@
第二个问题是选研究方向,我现在做的催化新材料,包括粘土矿物、微孔、介孔材料等,另外自认为知识面还比较广。 第一个选择是做本行搞催化,但是这个专业说实话社会需求相对少一点,毕业后路可能有些窄。第二个选择是跨专业,这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多学些相关领域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对于自己以后的研究工作应该还是有利的,交叉学科往往容易找到创新点。但是也存在不足,找导师不容易,另外新的研究领域上手需要一段时间,毕业会成为一个问题。我还是比较相信自己的实力的,我决定跨到高分子复合材料这个研究领域,这样我在无机材料方面的优势可以与高分子结合在一起,跨度就要略为小一点。我还比较幸运找的老师没有太介意我跨专业这个问题,同意让我报考。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幸运的,据我所知很多老师对你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是同等看重的,所以那些想跨专业报考的同学还是要比较慎重的考虑,最起码联系的导师不介意这一点。宁波材料所我看好的一个老师就明确的回信告诉我,研究方向不对口,所以也就没报哪里。 x^Yl*iq
决定报考学校、方向后最关键是找一个好导师。 相信很多研究生遇到过或听说过人品有些问题的老板,更有一些可能有亲身体会。我觉得大多数中国人是讲感情的,过去学手艺师傅与徒弟之间有个师徒情分,博士与导师之间应该有些感情成分在里面,所以我想找一个人品好,对自己学生好的导师。我有个师兄在浙大读博,他告诉我浙大的导师为人都非常好,很少听说很变态的老师,但是我还是想这些好老师中找到一个适合我的,我的标准主要是有以下几点:1、导师的人品。有多动用自己朋友关系,找几个所报专业在校硕士或博士打听一下,最好多找几个能了解实情的同学问一下,不要偏信。 一般情况下,很变态和很好的老师在同学中是有口碑的。我当时问了托了很多朋友帮我问,还包括我师妹在浙大的一个同学。将心比心导师招学生要投资,经费申请下来也要交差的,实验室一大批人要养着,咱们也不能光混学历不干活,自己做事做人要厚道,但咱们也需要稍微防防小人。“导师先把毕业要求说清楚,然后给我一些指导、支持,我实在是没这个实力按期毕业、被延期我认了,如果老师瞎指挥或者做出东西了还要让你做更多东西,那么就会很不服、很痛苦。”这是我当时自己的想法。 2、研究方向与你有共同点,越多越好,这主要是用导师的名字去数据库里进行检索,也可以看导师介绍信息。我现在报考的老师绝对是我的首选,如果换成我不中意的导师,我在后面准备考试的煎熬中很有可能退缩,追求自己想要的,当然不见得别人眼中最好的。我报考的导师非常非常忙,我和他见面的时候是下午五点多了,我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也询问了一下毕业要求,他说四篇SCI。我又问有影响因子要求吗? 他说至少1以上吧。 心里也踏实一点,文章影响因子上3以后就要难很多,5以后可以选择的空间就很小,而浙大很多老师有单篇影响因子或加和影响因子的要求,博士毕业水平的确很高,这也是浙大之所以为浙大的原因。我当然也想发档次高一点的论文,但是硬性指标在这里的话,总觉得头顶有把利剑。 大概谈了十多分钟吧,我看天也快黑啦,就主动结束了交谈,我们一起出门的,走的时候老师还跟我握了下手,叫我好好准备、祝你成功! 尽管他话里面没有流露出丝毫“过线就上”这样的意思,但是他能让我报考我已经很高兴了。当然如果你得到了这么一句答复,祝贺你,你成功了50%。 +&zY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