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教学环境论 p-,(P+Np
●●1.什么是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那些内容? c$52b4=a
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 %6HJM| {H
教学环境构成要素分析 ,1|0]:
(1)物理因素空气、温度、光线、声音、颜色、气味(2)各种教学设施(3)社会信息(4)座位编排方式(5)班级规模(6)人际关系(7)校风班风(8)课堂教学气氛(9)学校党、团、少先队组织,师生的仪表和举止,教室中人际距离,教学目标的结构,学生中的非正规团体及其规范,学校中的各种集会等一些其他因素。 (=/}i'
2.谈谈教学环境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Nr:%yvk%s
教学环境特点 规范性,环境的建设各个方面都必须符合育人的规范要求。可控性,与其他一些自发形成的环境与自然环境相比,教学环境具有易于调节控制的特点。纯化性,学校是一片净土。教育性,构成的教学环境的各种环境因素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 #>\%7b59>
●教学环境的功能 (1)导向功能 是指教学环境可以通过自身各种环境因素集中、一致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向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2)凝聚功能 主要指教学环境通过自身特有的影响力,将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社会阶层和家庭背景的少年儿童聚合一起,使他们对学校环境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3)陶冶功能 是指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养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激励功能 是指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激励师生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提高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5)健康功能 是指教学环境对于师生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大的影响。(6)美育功能 是指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Y<9]7R(\;
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 +o^sm '$
(1)教学环境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情绪是智慧的高级组织者,情绪能够知道认知过程和影响推理。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形成学生愉快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来促进智力活动的发展。(2)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动机 以课堂教学气氛来说,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以师生人际关系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再以教师的期望来说,教师期望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它能在有意无意间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3)教学环境与学生的课堂行为 教师的课堂监控无疑是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座位的排列)、集体规模、集体规范等。(4)教学环境与学生成绩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校风的改善的确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YxcXe3#
3.调节控制教学环境应遵循那些原则? X8212[7
(1)教育性原则 主要是要求教学环境的一切设计、装饰和布置都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向上,必须充分体现各种环境因素的正面教育。 LGPPyKNx
(2)科学性原则 就是要求教学环境的建设和美化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规律,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控优化,使教学环境真正成为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体。 ;P!x/Ct
(3)实用性原则 教学环境设计、建设和优化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条件,本着经济、实用、有效的宗旨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不能脱离教学实际需要和自身经济能力去追求物质条件的丰裕和环境外表的完美。 ]aTF0 R
4.如何评价教学环境优劣? W@FRKDixG
评价维度即评价者所选择的评价角度和评价的主要方面,它具体包括物质环境完善的程度;心理环境健康程度;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的契合程度。 /aX5G
一般评价标准 {}1KI+s9\
(1) 整个学校中洋溢着重知识、爱科学、讲文明的气氛。 6P U]I+
(2) 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 gL}x|Q2`
(3) 良好的班级行为规范和班集体凝聚力。评价的方法 观察评价法;问卷评价法;访谈评价方法。 CwQRHi
第十一章 反馈论(一)——教学评价 BNpc-O~
●●●●1.如何认识教学评价的功能?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各有何特点和用途? 2V)qnMxAZJ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作出客观的衡定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功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nc9u"
(1)诊断 通过在学期、学年或教程开始之前进行的测验,教师可以了解某个学生在特定学科的特定阶段,其知识、技能和能力已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学生学习不利(或有利)的原因,从而据此确定对该学生的具体施教措施,设计适合该学生学习准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单元。还可以帮助教师和学校对学生分班分组,予以适当安置。 VSW"/{Lp
(2)反馈 通过评价,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获得教师的承认,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会强化其学习的积极性。否定的评价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焦虑,而适度的焦虑则可以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因。经常进行的各类测试结果,可使他们及时获得有关教学过程各个方面实施情况的信息,发现自己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获得的信息修正、调整或改进教学工作。 r"\g6<RP
(3)定向 学生在学习时间和学习力量上的分配,常常与考试中将要出现的各种知识的题目和性质成正比。测试内容、评价标准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标准,从而左右学生努力的方向、学习的重点和学习力量的分配。 X;%*+xQ^
(4)证明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可以作为证明学生掌握程度、能力水平或学习水平的证据。也可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依据。还可以作为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判定某个教学改革计划是否有效的依据。 AxZaV;%*
(5)教学 考试或测验,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测试,其本身也可以看作一种教学活动。 ?2i\ERG?
教学评价的上述功能—诊断、反馈、定向、证明和教学,决定了它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有了各种合理设计和定期实施的测试和评价,才使教学成为一个有结构的、系统的、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可控过程。 D;QV`Z%I
总结性评价的特点 +L\bg|;
总结性评价是指给学生评定成绩,并为学生做证明或提供关于某个教学方案是否有效的证据。 .Mu]uQUF
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对学生在某个教程或其某个重要部分上所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全面确定,以便对学生成绩予以评定或安置学生提供依据。 1y}tPkOe7O
总结性评价着眼于学生对某门课程整个内容的掌握,注重于测量学生达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 Zq\Vq:MX
总结性评价的概括水平一般较高,考试或测验内容包括范围极广,每个题目都包括许多构成该课题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 !y syb
总结性评价的用途 sm96Ye{O{
(1)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j6<S-s~
(2)预言学生在后继教程中成功地可能性 %^
g(2^
(3)确定学生在后继教程中的学习起点 L$4nbOu\~
(4)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 <Z^qBM
(5)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 ):pFI/iC
●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f?A9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该项教学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是利用各种反馈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评测、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于完善,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的。 ruTj#tWSo
形成性评价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等第成绩或做证明,而是改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必备的主客观条件。 l5fF.A7TT
形成性评价的测试次数比较频繁,主要在一个单元、课题或新的概念和原理、新的技能的初步教学完成后进行,能及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反馈。 7UA|G2Zr
形成性评价的概括性水平不如前者那样高,每次测试内容范围小,主要是单元掌握和学习进步测试。 bf&k:.
v'8
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学改进和不断完善,是前瞻式的 >$dk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