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a8$gXX-2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P4
H%pm{-
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遵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结合本所实际制定本方案。 NWx.l8G
Tp-<!^o4
一、 培养目标 :70n% 3a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从事固体地球科学研究与教育的综合性国家学术机构。以固体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研究所现设有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岩石圈演化研究室、青藏高原研究室、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油气资源研究室和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等8个研究室。建有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以及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并于2007年获批建设了北京空间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作为固体地球科学的综合性研究所,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所具有“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学位培养点以及“海洋地质”二级学科的学位培养点,研究所设有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3个博士后流动站。在实力强大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一流的实验支撑系统有力的保障下,研究所致力于培养掌握各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Z-f</v03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6c=[N$aW
2.博士研究生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海洋地质等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wX7|a/|@
3.博士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一般为英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以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XbOY[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r4QS
*}\}@0%
二、培养类型及学习年限 L&*/s&>b
1.培养类型 BM6 J
博士研究生按照招考方式可分为公开招考和硕博连读两种类型。 P01o: /}
2.学习年限 6@N?`6Bt
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基本学制基础上的弹性学制。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6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第4学期经转博考核通过后,录取为博士研究生,进入博士学习、培养阶段。硕博连读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6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 q].n1w[
三、 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X0IXj%\N
本所在地质学一级学科、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和海洋地质二级学科等学科专业培养博士研究生,各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设置如下: KB3zQJY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a :W
地质学一级学科: gA`x-`
A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A1 岩石学 u>e4;f`F
A2 矿床学 DH@})TN*O
A3 石油地质学 -&3WN!egq
B地球化学 B1 地球化学 k Z^}
B2 环境地球化学 7x,c)QES`
B3 计算地球化学 qJ\tc\
B4 比较行星学 kB`t_`7f
C古生物与地层学 C1古生物与地层学 X[F<sxw
D构造地质学 D1 构造地质学 aq a%B
D2 大地构造 lz=DP:/&
D3 沉积地质学 Qf?5"=:#
D4 地热学 g\Gx
oR
E 第四纪地质学 E1 第四纪地质 A(!nT=0o
E2 第四纪地质环境 v&.`^O3W
F 地球生物学 F1 地球生物学 +Xa^3 =B
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 'eKv
t5&@
A 固体地球物理学 A1 综合地球物理 +@:$7m(V
A2 油储地球物理 8|\0\Wd;vu
A3 勘探地球物理 m5m'ByX(*
A4 地震学 kPh;SCr{
B空间物理学 B1 电离层物理 ^>?E1J3u
B2 地磁场与空间电磁环境 sk0N=5SB-
C地球动力学研究 C1 地球动力学 0zSRk]i.f
C2 地磁学 gnAM}
C3 古地磁与地球深部 qN hV zx
C4 磁学与环境磁学 81O\BO.T
C5 分子动力学 bu;3Ib3\
D 地球与空间探测技术 D1 地球探测技术 d+
LEi^
D2 空间环境探测技术 uVO*@Kj+
D3 空间环境探测物理设计仿真 Bl)znJ^
D4 探测数据分析处理 ^LA.Y)4C2%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 H9c
A 矿产普查与勘探 A1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lq4vX^S
A2 矿田构造与隐伏矿预测 #g ;][
B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B1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o6H\JCne
C 地质工程 C1 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 # g.J,L
C2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F>\-
海洋科学一级学科 )gO=5_^u*o
A 海洋地质学 A1 海洋构造 (9;qV:0`
A2 海洋油气地质与地球物理 6 (:^>@
A3 海洋环境 1|_8+)i;
n+5X*~D
四、培养方式 ZI<p%IQ
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结合科研工作进行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重点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
R~z@voM*<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实行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制。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关心研究生政治思想品德,并在严谨治学、科研道德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对研究生严格要求,配合、协助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做好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o_2mSD!
在博士研究生入学六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其本人的特点和科研工作需要,指导博士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和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依据,也是对博士研究生毕业及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导师应按培养计划做好培养工作,培养计划应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科目和学分、学位论文选题的可能范围、达到目标以及时间安排做出明确规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应在入学六个月后报研究生部审核备案。 c)N&}hFYC
五、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n')3r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研究生获得学位所需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E8-8E2i,
研究生修读的课程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等。学位课是为达到培养目标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必须学习的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两类。非学位课是为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开设的课程。 ELx?ph -9
1. 公开招考的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课程学习总学分不低于7分,其中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和外国语类课程等二门公共学位课3学分,二至三门专业学位课4学分。 A+
JM* eB
2.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课程学习总学分不低于37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25学分。其学位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如下: <K8$00lm
(1)公共学位课9学分,包括政治理论课程二门和外国语类课程二门。 J6*Zy[)%&S
(2)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6学分,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 NXAP=y3
3.本所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 >E;&SX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vt;<+"eps
公共学位课 政治理论课 1 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除公共学位课外,应至少选两门专业学位课,其课程学习总学分不低于7分;硕博连读生,除公共学位课外,应至少选2门博士专业学位课。 d|,,,+fS
博士学位英语 2 3I)!.N[m
地质学学科专业学位课 岩石学 2 %cM2;a=2
矿床学 2 ]rEFWA
变质地质学 2 OL{U^uOhY
前寒武纪地质学 2 +C~,q{u
现代地球化学 2 |TOz{
同位素年代学 2 AHws5#;$6*
沉积地质学 2 F,CQAgx
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 2 .Gq)@{o>
构造地质学 2 w%,Iy,
G@
石油地质学 2 (7nWv43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2 H79|%@F"
比较行星学 2 cw3JSz9
岩石磁学与生物磁学 2 T-=sC=sS,
学科新进展专家系列讲座 2 1>W|vOv"Z?
地球物理学科专业学位课 应用地球物理 2 'C6K\E
复杂条件的地震波传播与成像 2 S3-3pJ]~Zk
油储地球物理 2 <Bc J;X/
地震学 2 $CaF"5}?Ke
地球动力学 2 ;
4nz'9+
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 2 xz dqE
岩石圈物理与大地构造 2 mA5x ke_)
地幔对流 2 v&}mbt-
岩石磁学与生物磁学 2 3n']\V
分子动力学 2 "}PaM
R]
地磁活动性概论 2 &?(r#T
空间物理学基础 2 ugg08 am!
空间物理探测技术 2 >Pv#)qtm
学科新进展系列讲座 2 %&bO+$H3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专业学位课(学科申报中) 岩石学 2 (3C6'Wt
矿床学 2 `[V]xP%V
沉积地质学 2 6\(wU?m'/
石油地质学 2 _X{ihf
现代地球化学 2 }<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