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南京大学2016年中国哲学考博真题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6-06-04   

南京大学2016年中国哲学考博真题

试论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的相互影响 25分 3dx.%~c  
s7(1|}jh  
"sSY[6Kp!  
Bdcs}Ga  
U6F7dT  
      佛教何时传人中国,历史上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西汉哀帝 _oHxpeM  
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由西域大月氏伊存121授《浮屠经》给博 lMmP]{.>$  
士弟子景卢开始的,从史书上看,在中国最早出现的佛经是东汉 rMoz+{1A  
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得的《四十二章经》,主要阐述早期小乘佛 \Ez&?yb/  
教的基本教义,而后才有大乘佛教的传人,东汉末对佛经的翻译 )+Yu7=S  
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安世高和支娄迦谶,前者主要翻译小乘经典, BZa`:ah~x  
后者主要翻译大乘经典。佛教最初传人中国时并未引起社会重 z:8ieJ)C  
视,反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儒林之所说,未闻修佛道以为 ~J0r%P  
贵”①,佛教依附于道士、方术,佛教经典的翻译多借用道家范  Xb~i?T;f  
畴、术语,当时一些佛教学者在翻译或编辑佛经时,还尽力把佛 3T /_#=9TV  
教与儒家思想调和起来,避免与中国传统政治伦理观念相冲突,  e**5_L  
如东汉末安世高译《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三国时译经家康僧会 _ mgu r  
集录有关佛经成《六度集经》时就是这样做的,而当时出现的 *Oq& g\K)  
《牟子理惑论》更是竭力用佛教教义来迎合儒家思想,坚持佛、 R"{P#U,HNO  
儒善恶标准和伦理观念的契合、一致。到了魏晋南北朝,佛教大 iX6*OEl/Q  
盛,中国佛教学者也摆脱了以往认佛教为一种道术的观念,认识 )m I i.  
到佛教是一种哲学的宗教或宗教哲学,并直接利用魏晋玄学中不 XaaR>HljJ  
同的思想观点理解、阐明般若学理论,从而形成了般若性空理论 !ZM*)6^  
的不同派别——“六家七宗”。东晋后期.佛教领袖彗远自觉地把佛 ltv ~Kh  
教理论同中国固有的宗教迷信以及儒家伦理思想调和起来,如他把 {*"\6 8e  
佛教因果报应同封建礼教沟通起来,把因果报应作为实行封建礼法社会教化的思想基础,他说: E;YD5^B  
    “因亲以教爱,使民知其有自然之恩;因严以教敬,使 <Wd_m?z  
    民知其有自然之重;二者之来,实由冥应。应不在今,则宜 NAO0b5-h  
    寻其本。故以罪对为刑罚,使惧而后慎;以天堂为爵赏,使 "$3~):o  
    悦而后动;此皆即其影响之报,而明于教,以因顺为通,而 39x 4(  
    不革其自然也。”① \1eWI  
EL6<%~,V"I  
       不仅如此,有的佛教学者还能吸收儒家思想,从而提出新的 (r Q)0 g@  
佛教理论。如竺道生在大本《涅檠经》没有传人的情况下,发明 keJ-ohv)  
“顿悟”成佛,提倡“一阐提亦可成佛”,先为佛教界所不容,被 U%KgLg#  
目为异端,《涅槊经》传人,其思想获得证实,竺道生受到敬重。 /px`FuJI(  
我国有学者业已指出:“道生的新论是基于成佛在于悟‘理’的 Yez   
思想,并认为一切众生本有佛性,‘一阐提’自然不能例外。这 0xV[C4E[6  
正是中国儒家的‘穷理尽性’和‘人皆可以为尧舜’思想启迪的 y(j vl|z[  
结果。”④竺道生的这种观点,“把佛性论同中国儒家心性论开始 \,G19o}`Es  
结合起来,和儒家传统的心性论在根本点上相通相同”③,可以 -AXMT3p=1  
说,佛教理论的这种创新是在中国传统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产 /+m7J"Km  
生的,已深深地烙上了儒家的印记。 kZQ$Iv+^(  
7H. HiyppW  
0Hr)h{!F"  
       中国佛教鼎盛期是在隋唐,当时各种佛教宗派纷纷创立,但 (Li)@Cn%  
只有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这些结合中国传统思想而创立的佛教 * jl_,0g]  
宗派影响较大,成为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的主流,而那些继承印度 u73/#!(1=H  
佛教原型,很少结合甚至排斥中国传统思想的佛教宗派如三论宗、唯识宗、密宗等影响则不大,甚至几成绝响。就天台、华严 KvEZbf 3f  
与禅宗来讲,天台宗标榜方便法门,调和佛、儒、道思想,如把 nVk]Qe  
其止观论与儒家人性论调和起来;华严宗的“法界缘起论”宣扬 ;{rl Y>  
“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直接为现实社会政治服务,“在玄学、佛教和程、朱理学之间的思想传承上,成为一个重要的过渡环 *4 Kc "M  
节”①;而禅宗更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公开向印度佛教经典权 u"zQh|  
威挑战,影响巨大,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一部分。 [,qb) &_  
fG /wU$B  
    佛教在唐代后期开始衰落,由宋至明除了以六祖慧能为创始 \JGRd8S[  
人的禅宗南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外,其它各大宗派如华严宗、唯 9'!I6;M  
识宗、三论宗、天台宗都日趋衰落,并严重儒学化。很多著名禅 RH<C:!F^  
师提倡儒佛合一,宋代自号“中庸子”的智圆“以宗儒为本”②, |y2cI,&   
《辅教篇》的作者契嵩盛赞儒家“穷理尽性”,宣扬儒佛合一,大 +,}CuF  
慧宗呆主张佛教的“菩提心”与儒家的“忠义心”乃“名异而体 qzu%Pp6If  
同”,明代四位最著名的佛教学者株宏、真可、德清和智旭都提 q8vRUlf  
倡儒佛合一。 .g6(07TyV  
E %> ){Y)  
(张学强,,拒斥与吸收:教育视域中的理学与佛学关系研究,巴蜀书社,2002年,第13页) LL=nMoS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freekaobo官方微信订阅号 正确答案:考博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