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KPqc%q=n
`%A vn<
(注:此文源于转发)考完博士后已经一年了,最近有人向我打听考博经验及有关资料。现发布于此,祝广大学子心想事成! =U7P\sw2
考博阅读书目与点评 <@Z`<T6
以下是我读过的一些书,其中标“*”都是认真的读过的。其他除了个别因为没有找到外,基本上都读过,但详略有所不同。此外,没有专门列出文学理论和哲学部分看过的一些书,从长而言,这是必须涉猎的内容。 s
P
oh\n
考博的一点经验:考博很复杂,关于人事请大家自行发挥。以下仅从学习备考角度来谈一点个人看法。如果不为生活、工作等各种原因所迫,最好瞄准“名校名师”考,至少占有其中一“名”。1、确定一所最想考的核心学校和导师,辅助性再报一到两所学校。2、和核心学校的导师加强各种交流,尤其是学术交流,做好考几年的准备。3、尽量博读,建立起自己的一个初步的体系,特别是文学史的基本梳理,这样即使面对陌生题目,也可以自由调度。4、带着问题阅读,按照研究方向分类整理,文体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年代如当代、现代,当代具体又以“十七年”“文革”“新时期”“90年代”“新世纪”这样的顺序整理出来,要注意平时的资料、笔记整理。一旦你完成了这个体系,再有一点理论的整合能力,那么从考试的角度应该问题就不大了。5、文学理论的积累和自我梳理,最终形成自己对文学史、文学本质、文学现象等内容的看法,我称之为“自己的文学理解”。这是读书最后形成的晶华,即完全属于个人的不可复制的“创新”点。有了这个东西,考试自然会从容应对,老师也会因此对你另眼相看。但这得付出时间和有相当悟性才行。6、做人。也许这个问题和考博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我想做人真诚、自然、稳重等还是会给老师留下较好印象的。我始终认为真正支持学人的东西其实是非学术性的人品。 (^oN, 7
总的来说,竖要理出线索,横要列出代表作家、作品、观点,综合要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做到这些,就应该能达到水准线以上了。 "%}24t%
其实,考博的过程不仅仅是应试的过程,如果那样做,你的阅读视野将会大打折扣,你可能会成功,但失去了自我评估、更新、提高的实践机会。建议大家在必要的考试策略安排之后,按照完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来安排备考。 iD*2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