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考安排 J ASn\z 网上报名:2018年11月1日-12月31日
i{0_}"B 现场确认:2018年11月 1日-12月31日
0:p#%Nvg 考试时间:2019年01月19日-01月20日
gd*?kXpt 注:1、我校
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每年组织一次,原则上不再组织第二次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如有变更,将另行通知。入学时间为当年的8月底或9月初(秋季入学)。
&n
wg$z{Y 2、“硕博连读”生、“申请—考核制”考生的具体时间安排及要求请查看我校陆续在研究生院网页上发布的相关通知。报考我校“申请考核制”的考生,经我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并复试合格的考生可直接录取为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对审核未通过的考生可参加我校2019年1月19日—20日的博士公考招考。
4dAhJjhgD 二、报名流程 Ckp=d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环节。考生需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报名程序,逾期不再受理。
^(3k
uF (一)网上报名
[x,&Gwa 拟报考考生(含2019年“硕博连读”生、“直博生”、“申请—考核制”考生、公开招考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网址:
http://yz.chsi.com.cn。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照要求如实填写报考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v
Im C [ (二)现场确认
N0f}q1S<-A 所有网上报名的考生必须在“报考安排”规定的12月31日前(节假日休息),持学历学位证书、第二代有效身份证件及其他报考
材料,到我校研招办进行现场信息确认,否则报名无效。
CXA8V"@&b/ 三、招生考试声明 =G :H)i 1、博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是国家教育选拔考试,端正考风,严肃考纪是教育公平原则的集中体现,考试既是知识的竞争,也是品德的检验;遵守考试纪律、考出优秀品德、共创良好的考试环境是广大考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bcG-js- 2、请各位考生树立诚信观念,如实填写本人相关报名信息,自觉接受考务人员的检查、监督和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考试的正常进行;牢固树立“守纪光荣,违纪可耻”的思想,既不要寻求“枪手”替考,也不要充当“枪手”替他人应考,摒弃一切侥幸心理,打消一切作弊念头,珍惜个人名誉,诚信文明应考。
W#Z]mt B 3、请各位考生正确对待考试,不要在互联网上散布涉及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有害信息,不要轻信一些不法之徒借考试之机实施的诈骗伎俩,不要听信不法分子兜售的所谓“研究生
试题”、“考试答案”或“作弊工具”的谣言,谨防上当受骗,更不要以身试法;考试作弊或协助他人作弊,将给本人、家人以及所在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不可预料的后果。
oxZ(qfjS 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西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
z7o59& 西安理工大学研招办
-u{:39y{n 2018年10月12日
hv6>3gbr 注意:以下说明如有变更,请以当年教育部有关政策及要求为准
5o*x?P!$ 一、学校简介 1A`u0Y$g 西安理工大学坐落于古城西安,属中央和陕西省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入选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教育部“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招生高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是我国西北地区水利水电、装备制造、印刷包装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之一。学校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
J4<*KL~a 研究生教育始于 1960 年,
2011 年成立研究生院,学校现有 14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覆盖全部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9 个门类。其中,水利工程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 5 个二级学科),21 个陕西省重点学科,12 个陕西省优势学科。在 2017 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全国前 20%;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入全国前 30%;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科进入全国前 40%。工程学(Engineering)学科位列 ESI 全球学科排名前 1%。学校还具有金融硕士(MF)、教育硕士(Ed.M)、翻译硕士(MTI)、工程硕士(ME,涵盖 18 个工程领域)、会计硕士(MPAcc)、工商管理硕士(MBA)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专业学位授予权,并具有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单独考试权,是全国第一批可接受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试点单位。
*0@e_h 学校设有 16 个学院和 1 个教学部,设有 31 个重点科研基地,建有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 8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院士工作室 15 个,讲座教授(院士)工作室 1 个。
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