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r-4I{GPb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7-W(gD!` Lm-}W "7 !Q#u
i[0q 二、招生规模与方式 "/ @
;
6 全校拟招收
博士研究生3300余人。全校招生总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将视生源情况和人才培养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wT*`Od8w 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包括普通招考、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普通招考均采用“申请-考核”制进行选拔,各院系具体选拔办法另行公布。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选拔办法另行规定。
d@8_?G} //H+S
q66 >s[}f6*2@ 三、报考条件 .u
W_(Rqg 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是: -W+dsZ Sv8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0A5xG&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GbB&kE3KP 3.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_IT,>
#ba (1)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
F^`sIrZvs 应届硕士毕业考生最迟须在博士生入学前取得硕士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其中硕士阶段在国(境)外就读的考生还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rtV
; (2)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此类考生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①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工作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②已修完至少5门所报考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且成绩合格(须提供授课单位的成绩证明);③已在所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领域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完成人)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过1篇学术论文,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排名前五名)。
\Cx3^
iX (3)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定向就业的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生,工作时间原则上应在8年以上,并且具有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主持或者作为核心成员实质参与过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在相应领域发表过科研论文或获得过发明专利。
G=yQYsC$ 说明:我校部分院系不接受国(境)外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报考,具体见各院系“申请-考核”制选拔办法。 El"XF?OgpP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同高考体检标准)。
!X[lNtO 5.符合招生院系要求的其他条件。
G@,qO#5& mUnnk`v /91H!s 四、报名与资格审查 Z [68ji] 1.考生应于
2023年12月20日至2024年1月31日,在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
http://www.gsao.fudan.edu.cn,以下简称学校研招网)“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报名。报名截止时间如有调整,将在学校研招网提前通知。经研究生院批准,招生院系可对报名时间进行调整,并提前在学校研招网或院系“申请-考核”制选拔办法中公布。
^+,mxV'8! 2.考生在报名时必须按要求填写报考信息,上传所需
材料(包括近期一寸正面免冠证件照片),牢记自己的报名号和密码。报名费250元,在网上报名时支付。
:,GsbNKW 3.考生在报名时应提供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报考定向就业博士生者,还应提供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
'e{e>>03 4.考生应在招生院系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方式和指定材料清单,提交报考申请材料。逾期未提交申请材料或缺失必要材料者,按放弃报考处理。
{/R4Q1 5.考生应承诺所有填报信息和提交材料的真实性,严禁弄虚作假;一经查证为不属实,即取消报考或入学资格。
r"5]U`+ 6.招生院系在考生完成报名和提交材料后,对其身份证件、学业水平证明材料等进行审查,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准考;在考生进入复试考核时,对其身份证件、学业水平证明材料等原件进行核验,未通过核验者不予复试考核或复试考核无效。
n-H0cm 7.招生院系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时有疑问的,可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2Ybz`O!
8.我校2024年如有新增博士生招生项目,报名时间、方式将在学校研招网另行通知。
#;?z< 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