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8-01-23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家系统原理 `?VB)  
'I _\ELb_  
&6E^<v?]  
p' FYK|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g<Sa{<0  
<Ep-aRI  
s Hu~;)  
一、考试性质 7oDr`=q1]r  
>w?O?&Q$  
dHnId2@#  
本考试课程专为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设置,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A|Yq Bl  
!_cT_ WHty  
S3Tww]q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lV^sVN Z]  
GjA;o3(  
s"G6aM  
本考试课程限报考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的信息安全专业考生选择。 - iS\3P.  
$_l@k=  
W]n%$a  
三、评价目标 /cr.}D2O  
M,PZ|=V6a  
y^:g"|q  
考查学生了解和掌握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具有初步应用专家系统的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备进行专家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 3Cwqy#X#8  
>=i47-H  
jpaY:fcF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Kig.hHj@  
>0i?}  
j+J)S1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C 9,p-  
ZV_Z)<  
][6$$ Lz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7Z"mVh}  
SA{A E9y  
j 46f Q  
(三)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论证题。 GOa](oD}  
o 1#XM/Z  
+vLuzM-  
主要参考书目: 7 4aap2^  
Nils J. Niss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 New Synthesis》. Morgan Kaufmann, 1998. )AqM?FE4R  
何新贵。《知识处理与专家系统》。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OsAXHjX}  
.F?yt5{5No  
T2} I,{U  
lyIstfRh15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7J,W#Ql)5  
hn.9j"  
\%E Zg  
1、专家系统的知识表达 Fkz+Qz  
Q{H88g^=J  
Zo;@StN3}T  
知识和知识分类及表示问题;知识的产生和规则表示法;知识表示法:框架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逻辑表示法; ,<|EoravH  
nPfVZGt  
//e.p6"8h  
2、专家系统的推理机制 8:L%-   
CTR|b}!  
zScV 9,H1  
数据驱动的正向推理;目标驱动的反向推理;和驱动的双向推理;不精确推理;基于模型的推理;基于实例的推理;推理冲突消解策略。 \H<'W"  
}9:\#  
fbwo2qe@K  
3、专家系统的结构和控制策略 1b;Aru~l  
X||o iqbY  
E7^tU416  
黑板系统结构;黑板控制结构;面对对象的体系结构;分布式协同专家系统结构;基于WEB系统的专家系统结构。 jLD=EJ  
E^1uZI\z  
N ^h,[  
4、专家系统的解释机制 mmTc.x h  
tV*g1)'zX  
zL3~,z/o  
专家系统解释机制的基本概念;专家系统解释机制实现中常用的方法;专家系统解释机制的实现。 Si6%6rAhj  
<R*.T)Z1  
)f(#Fn  
5、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 vj[ .`fY  
ub+>i  
A37Z;/H~k  
知识获取的一般性问题;从知识源确定及概念化;知识的形式化;知识库的建立、调试与维护;专家系统的开发方法学及典型系统;专家系统的选题与设计原则;专家系统的基本步骤;深化专家系统。 6;I&{9  
T9RR. ng  
~6kEpa  
第三部分 试题样题 GLnj& Ve  
w;}P<K  
9"=:\PE  
(略) *1ku2e]z  
T1M4@j  
_D$|l k-  
2004.7.7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08-01-24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 Ty b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 52C>f6w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是我校材料加工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课程之一。它的评价标准是合格硕士生应达到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CAD/CAM基础。 7xMvf<1P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sn@gchO9s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6df|q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qmhU{s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pTprU)sa7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Rd&2mL  
  基础知识   25% u+&BR1)C  
基础工作及发展现状   25% =;l .<{<VH  
编程   50% ]EnB`g(4;  
(四)题型比例 r.lH@}i%n  
简答题   约 50% D\}^<HW  
编程题   约 50% d/v{I  
(五)参考书目 4`I2tr  
1.孙家广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础》(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sG=D(n1  
2.潭浩强 《C程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 ^vn8s~#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一、基础知识 }TzMWdT  
1. CAD/CAM的软件与硬件 lG I1LUo  
2. CAD交互技术基础 ({v$!AAv  
3. 图形绘制基础 O:IU|INq8  
4. 图形变换基础 FIL?nkYEO  
5. 产品造型与设计基础 r{!]` '8  
6. 参数化设计基础 |L}zB,  
7.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基础 /BjM&v(5/  
8. 计算机辅助制造基础 4z kn~oy  
9. 计算机辅助有限元分析基础 VCSHq&p8  
10. 产品数据管理 B 7zyMh   
二、基础工作及发展现状 pM],-7UM  
1. 所从事过的CAD/CAM研究工作 ELfcZfJ  
2. 所开发过的CAD/CAM系统 O-J;iX}  
3.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概况 0{^@kxV  
4. 网络技术的应用概况 UCG8=+t5T  
5. 集成化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4[m})X2(  
6. 国内外著名CAD/CAM系统的概况和比较 {; #u~e(W  
三、编程 !m"LIa#/Cs  
1. C语言的综合运用 a\;1%2a  
2. C++语言的初步运用 Cuu yG8  
Q&+Jeji  
2004.7.7 RfH.WXi  
(转载自:Freekaobo.com) TRP#b 7nC  
QZ?#ixvJ  
时间:2005-06-21 12:08   yHhx- `  
hgIqr^N9  
-------------------------------------------------------------------------------- %LyZaU_s B  
!"1}zeve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金属材料冶金学 [.J&@96,b  
1(%9)).K  
一、考试性质及对象 e_RLKFv7  
.5L|(B=H  
本课程考试是为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招收博士生而设置,其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考试对象是参加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4'3do>!  
:rxS &5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0lpkG ="&r  
qt_ocOr  
应考范围: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金属熔炼原理与精炼、金属结晶过程度控制与变质、金属的合金化、固态相变过程及控制、焊接与连接过程的冶金现象和理论问题。 q4u,pm,@  
0s9-`nHen|  
三、评价目标 o;'E("!<Z  
k;5$]^x  
考查考生了解和初步掌握运用近代物理冶金学和金属熔炼的基本原理描述金属材料的熔炼、合金化、液态金属精炼、结晶、变质、相变过程的组织控制和性能强化等问题。 *vy^=Yea  
|Gp!#D0b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8;PS>9<  
Vn&{yCm3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iHyGfm  
u<L<o 2  
3 题   型:问答和分析题; JJ:pA_uX  
bG0 |+k3O  
四、考查要点 1G}f83yR  
TWzlF>4N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 _+!@c6k)ra  
金属熔炼原理与精炼 R*[X. H  
铸铁熔炼的基本要求,冲天炉熔炼铸铁时炉内冶金变化,铸铁的炉外脱硫。 < `$svM  
感应电炉加热及熔化原理,铸钢的感应电炉熔炼,低碳及超低碳钢的炉外精炼。 rn$G.SMgz  
铸造铝合金的熔炼及其精炼,镁合金的熔炼。 Yg /g9$'  
金属结晶过程度控制与变质 y+\kZIqX  
铸铁的结晶与组织的形成,灰铸铁基本成分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铸铁的孕育处理,球墨铸铁的石墨球化处理及石墨球化机理,球铁的组织与性能,稀土及微量元素对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8H'ybfed  
铸造碳钢的结晶过程,铸造碳钢的结晶组织对性能的影响,铸造碳钢化学成分对钢性能的影响。 jKh:}yl4  
铝硅合金的变质,铝硅合金的组织与性能,铝镁合金的晶粒细化处理,高强度镁合金。 !dQmg'_V  
铸态组织的控制途径 &Fiesi!tET  
金属的合金化 Ln'y 3~@  
铸铁的合金化,合金化的作用,合金元素对组织性能的影响,抗磨铸铁的组织与性   能,耐热铸铁的组织与性能,耐蚀铸铁的组织及性能。 K`=9"v'f+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我国常用的铸造低合金钢及提高强韧性的途径,铸造不锈钢及提高其性能途径,铸造高锰钢及其加工硬化机理。 Iuyq!R4:7  
铸造铝硅合金的合金化。 9^L{)t>  
固态相变过程及控制 vjL +fH<0:  
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淬火、正火、回火等的工艺特点。 F9} zt 9  
热处理对碳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铸造低合金钢的热处理。 YpOcLxFL  
铸造铝合金的热处理强化原理。 p4F%FS:`  
6. 焊接过程冶金学 )3IUKz%\6p  
TU6(Q,Yi|  
高能束加工中快速加热和快速凝固。 ;A G&QdTMh  
提高焊缝金属韧性的途径。 o;9 G{Xj3@  
固态连接冶金问题。 SK5_^4  
各种焊接方法焊接接头区组织变化。 _1?nLx7n  
" Xg~1)%  
2004.7.7 BTzBT%mP  
x?UAj8z6  
4Q!|fn0Sv  
(转载自:Freekaobo.com) 28LBvJVq@  
Vx}e,(i  
时间:2005-06-21 12:08   Q>q-6/|UX  
7K HQ0  
-------------------------------------------------------------------------------- abAw#XQ8  
@Di!~e6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微机原理及应用2005-5-12 14:41:20   华中科技大学   考研共济网 qSDn0^y  
oTRid G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Ma'#5)D  
d A'0'M  
一、考试性质 d[{!^,%x"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任选科目之一。它的评价标准是相关学科的优良工学/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及毕业研究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设计能力,有利于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属各二级学科专业择优选拔博士研究生。 ]h#QA;   
S&'?L0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UGlHe7  
《微机原理及应用》的考试范围包括:微机基础知识(含微机运算基础,典型CPU、存储器等主要元器件结构、特性,微机系统电路及I/O操作原理,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I/O接口电路基础知识(含并行与串行接口原理、电路及典型芯片,定时/计数器等),微机外围接口电路与技术(含开关量、模拟量I/O接口,外设接口及通信网络接口等),微机测控系统的原理与设计(含测控系统构成,数字信号处理原理,测控原理和实现方法等),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现状。 52 *ii  
考查要点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 _s+G02/q1  
gKY6S?  
三、评价目标 KYZ#.f@  
在考查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ek.@ 0c  
1. 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论、技术和设计方法。 obGhO  
2. 熟悉典型元器件的性能和应用特点,熟悉汇编语言和程序流程。 s q;!5qK  
3. 能综合运用微机硬软件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测控原理,正确解答相关应用问题,具备提出微机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和进行技术评价的能力。 ie11syhV"  
4. 比较广泛地了解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现状,以及与微机测控应用相关的硬软件新技术的中英文名词、特点和应用领域。 l[]cUE  
uts>4r>+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z` YC3_d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c3Gy1#f:#2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a/z.&x]V  
(三)题型:名词解释题、计算分析题、电路设计题和问答题。 6O/c%1VHA3  
e/_QS}OA  
五、参考书目 Zwz co  
1. 肖广润 周惠领 张鄂亮,《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8051、8098单片机应用基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i6A9|G$H  
2. 方建淳,《8098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Ch3MwM5]  
3. 刘振安、张裕仁,《MSC-96系列单片微机原理与实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 ]v0Z[l>yf  
4. 王福瑞等,《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w[D]\>QHa  
R8:5N3Fx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v 2^Ui  
9R2"(.U  
一、微机基础知识 WF-jy7+  
(一)数字代码运算基础 )[cuYH>  
数制和码制,数制转换,数字代码运算,字长扩展,各种编码的意义与应用。 _;U%`/T b  
(二)典型CPU结构和特点 Y8^ WuN$  
以MSC-51/96/98系列为主,允许其它型号CPU。 w3"L5;oH  
(三)存储器等主要元器件 S6_:\Q  
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电可改写的存储器等;数字集成电路逻辑和时序控制器件(如门电路、触发器、锁存器、译码器等),中断控制器,可编程接口器件等。 <YtjE!2  
(四)I/O操作及中断控制 \'<P~I&p  
(五)微机系统构成与电路原理。 jI0gf&v8  
(六)指令系统 gC7Po  
指令的作用、构成与分类:传送数据类指令,算术和逻辑运算、移位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等。 :F@Uq<~(  
(七)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nT}Wx/ aT  
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伪指令、宏指令(以及可执行指令及机器语言)的概念与应用;程序设计及程序流程。 N6of$p'N  
(八)开发系统及使用 |dbKK\ X9  
n}[S  
二、I/O接口电路基础知识 Dw7Xy}I/  
(一)并行与串行接口原理、典型芯片及电路 "g#%d  
(二)定时/计数器 'fGKRd|)  
(三)单片机I/O接口 b=xn(HE8|  
r8eJ&-Yi{Z  
三、微机外围接口电路与技术 ZAU#^bEQB  
(一)信号隔离与信号调理 8 /t';  
(二)A/D接口 Hnk&2bY  
(三)D/A接口 P_N F;v5 v  
(四)开关量I/O接口 (YYg-@IO  
(五)LED/LCD接口 ] uyp i#[  
(六)键盘接口 MjQju@  
(七)打印机接口 Wh| T3&  
(八)通信网络等接口 $C5*@`GM$  
Y 0Fq -H  
四、微机测控系统的原理与设计 D?"P\b[/  
(一)测控系统构成 vi UJ4Pn  
(二)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与算法 Z:7eroZP  
(三)基本测控原理和实现方法等 >@Ht*h{~  
?. %dQ0  
五、技术发展新知识 T9w=k)  
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现状,以及与微机测控应用相关的硬软件新技术的中英文名词、特点和应用领域。 irD5;xk([  
(转载自:Freekaobo.com) e 9RYk:O  
th[v"qD9G  
时间:2005-06-21 12:09   7]zZdqG&p`  
~Ay)kv;  
-------------------------------------------------------------------------------- WIf.;B)L  
0jlM~H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电工数学2005-5-12 14:47:13   华中科技大学   考研共济网 `}#rc DK  
/CNsGx%%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q0VAkVHw4  
v { >3)$1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b;UDgq8v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7GsKD=bl]  
i83~&Q=  
线性代数约 30% mXp#6'a  
矢量分析与场论 约30% S \]O8#OX  
数学物理方程 约40% /"?DOsJ.  
mW%8`$rVEO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5gdLm!p  
Ph[MXb:*  
一、线性代数 Dc-K08c  
(1)行列式及其性质 jjj<B'zt  
二阶、三阶和多阶行列式。 Mi8)r_l%O  
(2)向量空间 ]A=\P,D  
平面和空间的向量。N维向量空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基底与坐标。子空间。向量空间。 ~ #3{5* M  
(3)线性变换与矩阵 YJ6~P   
线性变换的概念及其表示式。线性变换及矩阵的运算。逆变换和逆矩阵。线性变换对于不同基底的矩阵。分块矩阵。 I!Z`'1"  
(4)矩阵的秩和线性方程组 z:#]P0  
矩阵的秩和初等变换。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定理和结构定理。初等矩阵和初等变换的求逆矩阵。 fasW b&~z  
(5)内积与正交变换  80@\e  
向量的内积与向量的正交性。标准的正交基。正交变换。 ~T RC-H  
(6)二次型 XY'8oU`]{  
二次型与对称矩阵。化二次型为法式。用正交变换将二次型化为法式。惯性律与正定二次型。 0AQ4:KV(Y  
(7)酉矩阵 1WMZ$vsQUb  
酉矩阵的概念。酉矩阵在电工技术中的应用。  Ol }5ry  
|})s0TU  
二、矢量分析与场论 >6 o <Q  
(1)矢量分析 larv6ncV  
矢性函数。矢性函数的导数与微分。矢性函数的积分。 Jj \ nye+  
(2)场的概念 Zt3sU_  
数量场的等值面。矢量场的矢量线。平行平面场。 cpa" ,8  
(3)数量场的方向导数和梯度 AhF@  
(4)矢量场的通量及散度 ]\xt[/?{  
(5)矢量场的环量及旋度 ]XEyG7D  
(6)几种重要的矢量场  ydzsJ+dx  
有势场、管形场和调和场。 ! *sXLlS  
(7)梯度、散度、旋度与调和量在正交曲线坐标系中的表示式 gFTU9k<  
曲线坐标。正交曲线坐标系中的弧微分。梯度、散度、旋度与调和量在柱面坐标系和球面坐标系中的表示式 uy<3B>3~.  
(8)矢量分析与场论中的恒等式 U7x  
FSQB{9,H  
三、数学物理方程 .z,-ThTH@\  
(1)数学模型与定解条件 #7 O7O~  
波动方程、热传导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狄里赫莱问题和聂曼问题。 FFw(`[A_  
(2)分离变量法 ,"`20.Lv  
拉普拉斯方程和热传导方程的分离变量法。 3%)cUkD  
(3)贝塞尔函数 fxcE1=a  
贝塞尔方程的级数解。第二类贝塞尔函数。贝塞尔函数的递推公式。半奇数阶贝塞尔函数。函数展成贝塞尔函数的级数。虚宗量的贝塞尔函数。 ' bl9fO4v  
(4)勒让德函数 ejV`W7U  
勒让德方程和勒让德多项式。勒让德多项式的微分表示。勒让德多项式的递推公式。函数展成勒让德多项式的级数。连带勒让德函数。 Eg`~mE+a  
(5)本征值问题 1/ 9*c *w  
Sturm-Liouville系统。本征函数、贝塞尔函数和勒让德函数。奇异Sturm-Liouville系统。格林函数及其结构。广义格林函数。本征值问题和格林函数。 QIkFX.^  
(6)边值问题 RkG?R3 e  
长方体上的拉普拉斯问题和热传导问题。圆柱体上的拉普拉斯问题和热传导问题。球体上的拉普拉斯问题和热传导问题。 j>JBZ#g  
(转载自:Freekaobo.com) }6[jJ`=gOx  
%_E5B6xi{  
时间:2005-06-21 12:09   Hi[lN7ma8  
 GhfhR^P  
-------------------------------------------------------------------------------- M#^q <K %  
L8D=F7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现代控制理论 hD5@PeLh  
PJB_"?NTTC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LE}`rW3  
X{#^O/  
一、考试性质 h:pgN,W}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现代控制理论课由招收学校命题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并有利于学校在专业上择优录取。 $CB&>?~  
]CP5s5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b$H bo;_   
  应考范围包括:线性系统基本理论、动态系统数学模型、可控性、可观性与稳定性、状态观测器与状态估计反馈、最优控制理论、线性最优调节器、系统辨识与卡曼滤波、自适应控制系统。 ;0WAfu}#H  
  考查要点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考试样题参见本大纲第三部分。 S<]k0bC  
三、评价目标 2+pw%#fe  
  现代控制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意考查运用控制理论的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zZH> P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知识; TgV-U  
  2、运用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计算分析控制系统问题; jF6Q:`k  
  3、运用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建立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并分析其可控性、可观性与稳定性; e[x,@P`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6 T4"m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s8(Z&pQ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V T>-*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为100分) FsUH/Y y  
    动态系统数学模型 约20% %pg)*>P h  
    可控性、可观性与稳定性 约20% fX9b1x  
    状态观测器与状态估计反馈 约20% rMG[,:V  
    最优控制理论与线性最优调节器 约20% ui8$F "I*  
    系统辨识与卡曼滤波 约10% tx;2C|S$oU  
    自适应控制系统 约10% A["6dbvv  
(四)题型比例 @ ~{TL  
    综合分析题 约10% 9J%O$sF  
    计算分析题 约70% b^[>\s'  
    简答辨析题 约20% s7E %Et  
(五)参考书目 ~+ae68{p  
1 于长官,《现代控制理论》(第二版),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fc:87ZR{K  
2 常春馨,《现代控制理论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L9hL@  
3 刘豹,《现代控制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 ,f>^ q"  
fm^tU0DY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n>^9+Rx|i  
l+(B~v  
一、现代控制理论概论 6UN{Vjr%`  
1. 背景与发展 S% ptG$Z  
2. 主要特点 * s1o?'e  
3. 问题提法 /jaO\t'q  
二、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 L(y~ ,Kc  
1. 动态系统 WFug-#;e  
2. 状态转移矩阵与状态转移函数 DS|x*w'I  
3. 线性离散时间系统 (s1iYK  
三、可控性、可观性与状态反馈 $43CNnf3N  
1. 时变线性动态系统的可控性 99zMdo S  
2. 定常线性动态系统的可控性 ^s8JW"H  
3. 离散线性动态系统的可达到性 ) \ cnz  
4. 时变连续线性动态系统的可观测性 N:^4On VR  
5. 状态反馈系统的可控性 W.7u6F`  
6. 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动态系统的状态反馈 aIfB^M*c5  
四、状态观测器与状态估计反馈 sQzr+]+#9  
1. 状态观测器  9mv6  
2. 线性动态系统的全维状态观测器 SZgan  
3. 构造降维状态观测器 0"@p|nAa  
4. 采用状态估计的反馈控制系统 )/v`k>E  
五、系统的稳定 k"`^vV[{F  
1. 平衡状态 Iak06E  
2. 李雅普若夫稳定性的概念 n{F&GE="  
3. 李雅普若夫稳定性定理 `? f sU  
4. 自治系统的稳定性 X`}4=>  
5. 线性时变系统的稳定性 wB*}XJah  
6.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 &4F iYZ  
六、最优控制 sr.!EQ]  
1. 最优控制概论 zL:k(7E  
2. 极值搜索问题 ~!dO2\X+  
3. 变分法在最优控制的应用 %aJ8wYj*  
4. 庞德里亚京极小值原理 Mw $.B#  
5. 离散系统的极小值原理 gG6BEsGa,  
6. 动态规划法在最优控制的应用 cp 7;~i3  
七、线性最优调节器问题 [ %7oq;^J  
1. 线性动态系统和二次型性能泛函 .$-%rU:*}  
2. 黎卡提方程的解 !% yd'"6Dl  
3. 线性定常系统 7vsXfIP+  
4. 线性系统的最小能耗问题 |Q~5TL>b  
5. 线性系统的最佳追踪问题 WG*S:_?  
6. 微分对策 )pt#Pu  
八、卡曼滤波 X=b]Whuv  
1. 线性状态估计问题概述 GI*2*m!u  
2. 离散系统的卡曼滤波 >!2d77I  
九、自适应控制系统 X6c['Zrc  
1. 自适应控制概论 9ioV R  
2. 随机自适应控制系统 bG9$&,  
3.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 ,!g%`@u  
4. 自校正调节器 <q#/z&F!  
5. 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GGwHz]1L  
H;eOrX {GT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 (略) e$@azi1  
(转载自:Freekaobo.com) L%O( I  
;;l-E>X0  
时间:2005-06-21 12:10   0xg6  
B&)o:P7h  
-------------------------------------------------------------------------------- _-g?6q  
J deGQ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交流电机理论与分析 ]):kMRv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b}#ay2AR  
)D q/fW  
一、考试性质 @z)_m!yV1  
本考试课程专为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设置,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Ty,d:;=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v'zf*]9  
本考试课程限报考电气工程学科的考生选择。 T&`H )o  
三、评价目标 :X6A9jmd  
考查运用交流电机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交流电机发展状况的了解程度。 BSu ]NOwe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Aq-H g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7g1eEK%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aBLE:v  
(三)题型比例:简答题不超过25%,论述题大于50%,论证题不超过25%。 wN ![SM/+  
(四)主要参考书目:辜承林等编,《电机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m mj6YQ0a  
辜承林编著,《机电动力系统分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ngI<  
_ %HyXd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pPdOw K#  
jci'q=Vpu  
一、交流电机绕组的基本理论 E}$K&<J'-  
交流电机绕组,交流绕组电动势,交流绕组磁动势等。 zF[>K4  
二、异步电机 uz1t uX_  
异步电机工作原理,异步电机运行特性,异步电机启动、调速、控制运行等。 hD>O LoO  
三、同步电机 ESZ6<!S  
同步电机工作原理,同步电机运行特性,同步电机并联运行、调节、控制等。 : /9@p  
四、交流电机瞬态过程 xOjCF&W  
坐标变换理论,交流电机在不同坐标系中的分析模型,交流电机动态行为分析等。 Nd&u*& S  
五、交流电机的发展状况 ".qh]RVjV  
各类新型特种电机,绕组理论、分析、设计及运行控制方法的新进展等。 )ll`F7B-  
$H/3t?6h`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 &Q^ M[X  
4 ~17s`+  
1、交流电机三相对称绕组中分别通入三相对称正弦和非正弦交变电流后会产生什么性质的磁动势?谐波成分有什么异同?若绕组为Y连接或Δ连接,断开一相后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10分) Ftm%@S?  
2、详述异步电动机自启动至稳定运行的物理过程。为什么电机只能在0<s<sm区域内稳定运行?为什么功率因数是滞后的?当电机负载从空载到满载变化时,定子电流、气隙磁通、功率因数会如何变化?为什么?(20分) Gt[!q\^?  
3、一台异步电动机,设计工作频率为50Hz,若接理想正弦波变频电源作恒压频比(V/f=const)控制运行,试问高于和低于额定频率情况下,电机的损耗、转速、转矩、功率、功率因数、效率和过载能力将如何变化?举例说明并定量分析。(20分) .3,s4\.kT  
4、详述同步发电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调节过程及稳定性条件,说明定子电流、最大电磁功率、功角、励磁电动势的变化规律及隐极发电机与凸极发电机之间的区别。为什么同步发电机大都工作于过励状态,转子还必须严格以同步速旋转?(20分) iuq-M?1  
5、并网的同步发电机可变速运行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些条件?试述该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并结合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介绍一种可行实施方案及其核心技术内容。(20分) ?0+D1w  
6、根据坐标变换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三相异步电机在a-b-c静止参照系中用定、转子三相电流表述的电磁转矩方程式。(10分) 2Ni$ (`"  
+E QRNbA  
(转载自:Freekaobo.com) +GWeu0b(~  
=%|S$J  
时间:2005-06-21 12:10   R\+p`n$  
Fk>/  
-------------------------------------------------------------------------------- iwL\Ha  
.8CR \-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电力系统分析 oa+Rr&t'  
_ 9Tv*@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wDhxH  
{y'c*NS  
一、考试性质 K%>uSS?  
  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选考课程之一。考试对象为已获得硕士学位者和符合博士生招生简章规定条件的其它人员。 q?&vV`PG5  
二、考试范围 C]-Z+9Vvv  
  考试范围包括: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电力系统故障计算与电磁暂态仿真,电力系统动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考试范围以硕士研究生同名课程的基本要求为依据,考虑到课程内容体系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试题可以涉及本科同名课程的基本内容。 #OH-LWZh  
三、评价目标 DPi%[CRH  
本课程考试对考生的要求是: CO1D .5  
1、掌握有关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和暂态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cxrUk$f  
2、掌握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基本特性和数学建模。 <r,l  
3、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j|KZ HH%dc  
4、能够运用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和理解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I*  \o  
5、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清晰表述。 Tul_/`An  
四、考试形式 $)mE"4FE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4)-LlYS_d<  
五、参考书目 _{KQQ 5k\  
1、诸骏伟主编   《电力系统分析》(上册)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5 !SD?  
2、夏道止主编   《电力系统分析》(下册)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5 .ev'd&l.  
' V;cA$ $  
第二部分 考试要点 8,#v7ns}#  
b|wCR%  
一、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 NHUx-IqOX  
(一)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 p"ks8"  
1、基于牛顿法的常规潮流的改进算法 7<oLe3fbM  
快速解耦法。最优乘子算法。保留非线性项的算法。 uY,&lX+!  
2、潮流计算的自动调整 Xp{+){Iu  
节点无功功率和电压的越界处理。联络线功率控制。变压器抽头调整。 S>aN#  
3、优化潮流 }?^5\otu  
最优潮流的数字模型。简约梯度法。最优潮流的牛顿算法。 ?3Se=7 k  
(二)电力系统的状态估计 YL=?Nk/  
1、状态估计的基本概念 "6lf~%R"  
测量方程式的建立。系统的可观察性。 s 9PD[u/y  
2、状态估计的基本算法 O$E3ry+?  
最小二乘估计及其改进。递推状态估计。支路潮流状态估计法。 >0=`3X|Y7  
3、不良数据的检测与识别 `B"=\0  
不良数据检测。不良数据辨识。 vAbMU  
(三)电力系统安全分析 l!<Nw8+U  
1、静态等值 3205gI,  
Ward等值及其改进 p}hOkx4R\  
2、开断模拟 :se o0w]  
支路开断模拟。发电机开断模拟。 Pq>r|/~_  
3、预想事故的自动选择 p )N=  
二、电力系统故障计算与电磁暂态仿真 L@2T  
(一)电力系统复杂故障计算 5*x k8*  
1、基于对称分量法的多重故障分析的原理和算法 ce\]o^4  
多口网络的概念。复杂故障的数学模型。 #Sr_PEo _  
2、故障分析中常用的几种坐标变换 I#zrz3WU  
派克变换。克拉克变换。瞬时值对称分量变换。 M2(+}gv;7p  
(二)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 ='q:Io?T  
1、电力网络典型元件的暂态计算等值电路 <LIL{g0eX  
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分布参数电路的模型。 o"->R C  
2、网络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B?'`\q) UL  
网络电导矩阵与等值电流源计算。操作处理。数值振荡问题。 8 sZ~3  
3、集中参数电磁耦合电路的暂态计算 X(U CN0#  
电阻,电感耦合电路。电容耦合电路。变压器计算模型。 ,di'279|  
4、多导线系统暂态分析 d&4]?8}=.  
相模变换的基本原理。相模变换在多导线系统暂态分析中的应用。 Jp=eh   
三、电力系统动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bYGK}:T8U  
(一)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动态建模 {5QIQ  
1、发电机的电磁暂态方程 $73 7oV<  
定、转子各绕组的电势方程。定、转子各绕组的磁链方程。标幺制。 5:6as^i:b  
2、发电机的励磁及调节系统 o7)<pf if  
直流机励磁系统。交流机励磁系统。静止励磁系统。电力系统稳定器。 9"Oz-!Y4  
3、原动机及调速系统数学模型 i\lur ET  
水轮机及其调速系统数学模型。汽轮机及其调速系统数学模型。  h%0/j  
4、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轴系数学模型 T&c0j(  
5、电力系统负荷的动态建模 ,)e &u1'  
负荷的机械暂态模型。负荷的机电暂态模型。 G x ci  
(二)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 [`nY /g:  
1、由力系统小扰动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 ~s{y h-B  
发电机的线性化方程。负荷的线性化方程。全系统线性化微分方程的形成。 ifTMoC%  
2、部分特征值分析法 rVgz+'rFD[  
降阶选择模式分析法。全维部分特征值分析法。 d0$dQg  
(三)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SQhk)S  
1、暂态稳定的数值解法 QlmZBqK}&  
交替求解法。联立求解法。 xdb9oH  
  2、暂态稳定分析的直接法 AuuZWd  
直接法的基本概念。简单系统暂态稳定的直接法分析。多机系统暂态能量函数。 ?muI8b  
~V&4<=r`  
(转载自:Freekaobo.com) VU3xP2c:  
px;5X4U  
时间:2005-06-21 12:11   "~j SG7h  
qD=o;:~Km  
-------------------------------------------------------------------------------- =67dpQ'y  
:+,>0%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高压电技术 ,RIGV[u  
5ws|4V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8}9|hT;  
v H/<!jtI  
一、考试性质 ^*.S7.;2o  
本考试课程专为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设置,是一门专业课。 PkA_uDhw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mi9BC9W(  
本考试课程限报考电气工程学科的考生选择。 WM$)T6M  
三、评价目标 q] g'rO'  
考察运用高电压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高电压技术发展前沿的了解程度。 <Wc98m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B ;Pws$J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9*FYV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P \<dy?nZ  
(三)题型比例:简答题小于20%,论述题大于60%,计算题不大于20%。 n5CjwLgu\b  
(四)主要参考书: "#bL/b'{  
(1)《电力系统过电压》解广润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 Ei!t#'*D<  
(2)《高电压绝缘》朱德恒、严璋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 ^Q!qJav  
(3)《高电压试验技术》华中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合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年7月第一版。 p ;E zmz  
lF-;h{   
第二部分 考查重点 SN2X{Q|*  
XQCu\\>;  
一、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rN6 @=uB  
二、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和基本理论; 0{ M =^96  
三、气体间隙的击穿特性及提高击穿电压的主要方法; 1(!w xJ  
四、气体间隙沿面放电的物理过程、影响沿面闪络的因素及提高闪络电压的方法; L~e\uP  
五、固体介质的击穿理论、影响因素及提高击穿电压的方法; bz!9\D|h  
六、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影响因素及提高击穿电压的方法; dm 3cQ<0  
七、交流、直流、冲击高电压产生的基本方法(包括基本的回路构成)、工作原理及测量方法; tln* Baq  
八、介质损失正切角及局部放电的基本物理概念和测量方法; BLx tS  
九、导线和绕组中波过程的基本概念、彼得逊法则和网格法; dhl[JC~ _  
十、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的保护原理、避雷器主要电气特性; -$Bom  
十一、变电所防雷保护的原理和保护方法、避雷器保护原理; :%GxU;<E{  
十二、各种操作电压产生的基本原因。 Qx,?v|Xg  
(转载自:Freekaobo.com) sO7$b@"u.  
y[7*^9J  
时间:2005-06-21 12:12   #fg RF  
hpJ[VKe  
-------------------------------------------------------------------------------- s_Y1rD*B  
4ujw/`:/m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电力电子技术 ]'Y vI! r  
AHsp:0Ma#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L$g ;(g  
一、考试性质 R03V+t=  
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可选择本课程作为专业课程。它的评价标准是考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电力传动及自动化方面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和从事本方向研究的基本能力。 :nki6Rkowt  
xR5j y|2JJ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S/W_R  
电力电子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技术、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电力电子电路辅助元件和系统、电力电子电路的应用技术。 | >xUgpQi  
iN%\wkx*N  
三、评价目标 ]9z{ 95  
在考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察考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_%Q\G,a;  
vPuPSE%M  
四、考试形式 = ! D<1<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b{H&%Jx)  
(二)考试时间:180分钟。 & i|x2; v  
(三)参考书目 ,X6 .p  
《电力电子学—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陈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1^{mb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张立编,科学出版社,1992年 +) 2c\1  
GIQ/gM?Pv  
第二部分 考察要点 d |Wpub  
. (*V|&n  
一、电力电子学科的形成、现状及发展方向 m;o \.s  
二、各类自关断新型开关器件的基本特性、特点和应用领域 Gad! }dz  
三、开关型电力变换器和电力补偿控制器的辅助元件和系统 -Zfzl`r  
驱动、缓冲、滤波、散热及控制系统。 eG26m_S=  
四、DC/DC变换器 J'tc5Ip!}V  
Buck、Boost 、Cuk三类DC/DC变换器在电流连续和电流断续情况下的模型,多重、多相DC/DC变换电路。 %t M]|!yw  
五、DC/AC变换器输出电压幅值和波形控制技术 WQ4:=' (  
各类PWM(含电压空间矢量PWM)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情况:多电平逆变器、复合结构逆变器。 1fwCQM   
六、AC/DC变换器 $A6'YgK  
三相桥相控整流和有源逆变的控制特性、谐波和功率因数,高频整流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 cF_`m  
七、AC/AC变换器 w'ZL'/d  
相控交-交直接变频器工作原理、控制特性、优缺点及应用情况。 &O5%6Sv3d  
八、软开关电路 7)G- EAF  
移相全桥零压开关DC/AC-AC/DC变换器及谐振直流环节DC/AC逆变器 OtJYr1:y_  
九、复合型电力电子变换电源 MdT'xYomzQ  
十、由力电子开关型电力补偿控制器 2Xk(3J!!'a  
(转载自:Freekaobo.com) u$x H i D  
- tZ2 N  
时间:2005-06-21 12:12   hu[=9#''$  
("o <D{A  
-------------------------------------------------------------------------------- YMLo~j4J  
D:'|poH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 /78gXHv  
3(%hHM7DM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ya{vR* '~  
s@ m A\  
一、考试性质 "t~I;%$[  
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可选择本课程作为专业课程。它的评价标准是考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电力传动及自动化方面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和从事本方向研究的基本能力。 >[,Rt"[V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gE(QVbh(  
考试范围包括交、直流电机调速传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 QsI#Ae,O#;  
三、评价目标 3Gf^IV-  
在考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察考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mJrS: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B`<(qPD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E*>tFw&[  
(二)考试时间:180分钟。 h=YY> x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察比例 U2/H,D  
直流电力传动相关问题  约20% `23&vGk}  
交流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约15% )<9g+^  
交流异步电机调速系统  约25% iyU@|^B"Wa  
交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约10% uNl<= 1  
交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  约20% Fp+^`;j  
电力传动新理论与新发展 约10% ?(>7v[=iT  
(四)题型比例 2{!'L'km  
填空题  约25% $&EZVZ{r  
问答题  约50% Hs~M!eK  
论述题  约25% t*zve,?}  
(五)参考书目 Hx2UDHF  
《交流电机数学模型及调速系统》陈坚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年; JM -Tp!C>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陈伯时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年。 .}kUD]pW  
r-'\<d(J$  
第二部分 考察要点 03J,NXs  
tz j]c  
一、直流电力传动相关问题 X}0 NeG^'O  
直流调速的优势与缺陷、提高直流调速性能的控制方案、原理、技术及相关问题分析。 jWiZ!dtUZ  
二、交流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x~k}  
异步电机在ABC坐标系、αβ坐标系、dq坐标系、MT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思路、特点和作用。 $%`OJf*k  
三、交流异步电机调速系统 JxiLjvIq  
交流异步电机调速的类型、原理、控制思路和特性比较。 fW!~*Q  
四、交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B RG1/f d  
同步电机在ABC坐标系、αβ坐标系、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思路、特点和作用。 hz<kR@k}  
五、交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 s) u{A  
交流同步电机调速的类型、原理、控制思路和特性比较。 6vro:`R ?  
六、电力传动新理论与新发展 :RzcK>Gub=  
电力传动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新技术、新方法。 Y~dRvt0_w  
(转载自:Freekaobo.com) :35J<oG  
u]@``Zb|  
时间:2005-06-21 12:13   kWjCSC>jA  
!-2nIY!  
-------------------------------------------------------------------------------- 7n,nODbJ  
Tcz67&c |W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等离子体物理原理 (03m%\  
!ceuljd]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uKo)iB6D  
Ik>sd@X*|  
一、考试性质 3*CF!Y%  
Yt++  ?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Cj"k Fq4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QL-((d Z<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_Z#yI/5r  
(三)题型比例 g (ZeGNV8  
   名词解释 约50% 4FQU$f  
   问答题  约40% (=CV")tF  
   论述题  约10% ?%{bMqYJD{  
(四)参考书目 zbddn4bW9  
马腾才,胡希伟,陈银华,《等离子体物理原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8。 ^.mQ~F  
F.F.陈,《等离子体物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 :)g=Ah BF  
|08tQ  
第二部分 考试要求 :o*{ .  
!R//"{k0?  
参考书《等离子体物理原理》(马腾才等著)中的第一章 ~ 第五章。 `dMOBYV  
(转载自:Freekaobo.com) 9:!n'mn  
uWG'AmK_#E  
时间:2005-06-21 12:13   #h /-  
I=x   
-------------------------------------------------------------------------------- FxKH?Rl  
2xni! *T+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电动力学 YCeE?S1gk3  
- tF5$pb'  
\'GX^0yK  
一、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xRv1zHZ  
1、电荷与电场          2、电流与磁场 LdU, 32  
3、麦克斯韦方程组        4、介质的电磁性质 JR$Dp&]I  
5、电磁场边值关系        6、电磁场的能量和能流 {3$ge  
二、静电场 59$mfW o>  
1、泊松方程           2、分离变量法 b&*^\hY9b  
3、镜象法            4、格林函数 >H ic tH  
5、电多极柜 {tu* ="d=  
三、静磁场 6y%BJU.I  
1、矢势及其微分方程       2、磁标势 9C-F%te 7  
3、磁多极柜           4、超导体的电磁性质 [uc;M6o}?  
四、电磁波的传播 b-M[la}1"  
1、平面电磁波          2、电磁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u9(qd;;  
3、有导体存在的电磁波的传播   4、谐振腔 e|):%6#  
5、波导             6、等离子体 Gw~^6(Qu  
五、电磁波的辐射 {h&*H[Z z  
1、电磁场的矢势和标势      2、推迟势 ^(N+s?  
3、电偶极辐射          4、电磁波的衍射 q}ZZqYk  
5、电磁波的动量 , j'=sDl  
六、狭义相对论 fR5 NiH  
1、相对论的实验基础       2、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洛仑兹变换 WT'P[RU2  
3、相对论力学 89`AF1  
|ng[s6uf  
_UjAct]6  
参考书目:郭硕鸿,《电动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C+ :hsS=  
~bigaY  
(转载自:Freekaobo.com) /A_</GYs  
[5)1 4% x  
时间:2005-06-21 12:14   dI>)4()  
0AJ6g@ t[  
-------------------------------------------------------------------------------- '[qG ,^f  
[ ]3xb`<&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电磁场 c*~/[:}  
9^v|~f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bN[TD  
ef f6=DP  
一、考试性质 ~UK) p;|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电磁场理论科目由招生学校命题。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电磁场理论知识和分析计算电磁场的能力,有利于我校各相关学科择优选拔。 ?tqTG2!(  
DXSZ#^,S[W  
二、评价目标 TjD`< k  
能用场的观点和方法对电磁现象和电磁过程进行定性的分析、判断,并对一些问题在建模后能选择相应的方法计算。 FLEf(  
Haj`mc!<D0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4mNL;O  
*N\U{)b\  
3、题型比例:简答题和辨析题 约25%;分析和计算题 约75%。 m`nv4i#o  
4、参考书目: C~'}RM  
《工程电磁场导论》 冯慈璋,马西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Q!GB^ P  
Va(R*38k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PS`)6yn{_  
hP3I_I[qF}  
1、电场强度、电位移、电位、电流密度、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矢量磁位、动态位的物理含义。 2~R"3c+^  
2、静电场、恒定电流场、恒定磁场、时变电磁场积分形式的基本方程和微分形式的基本方程(包括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并用之计算典型的电磁场问题。 {n$9o  
3、应用镜象法、分离变量法求解边值问题。 3z\:{yl  
4、麦克斯韦方程组、坡印亭定理的物理意义及问题分析。 ThJLaNS  
5、电磁能量的分布与传输,通过能量关系计算电场力和磁场力。 IH}?CZ@{?  
6、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的计算原则和方法。 ZN%$k-2  
7、边值问题的数学描述及典型问题的建模求解。 ],qG!, V  
8、平面电磁波在完纯介质和导电媒质中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规律。 (cNT ud$  
9、辐射、涡流、集映效应、临近效应、电磁屏蔽的物理概念及问题分析。 o2a`4K  
10、超导体、等离子体电磁性质。 1ReO.Dd`R  
OR1XQij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 "LP4)hr_`  
sw{EV0&>m  
(略) ^L]+e  
#^!oP$>1  
(转载自:Freekaobo.com) Zp- Av8  
|= N8X  
时间:2005-06-21 12:14   &vdGKYs 6  
&Vnet7L fU  
-------------------------------------------------------------------------------- J>!p^|S{  
?#pL\1"E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随机过程 +Nc|cj  
P1Re7/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I*6L`#j[  
KW+^9&lA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kE2 S6j5  
I[tU}ojP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99 :`58G  
aOWbIS[8  
三、参考书目 <`-"K+e!J  
wpx,~`&  
刘次华. 《随机过程》(第二版).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出版社,2001年 P63z8^y  
EU>@k{Qt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do rE ~T  
' ~3( s?B  
一、随机过程的概念与基本类型 <0v'IHlZ8  
sDJ5'ul  
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V &h ,v%$  
;E* ^AW  
2.随机过程的分布律和数字特征 =k3QymA  
MW'z*r|,  
3.几种重要的随机过程: =jg!@H=_i  
)TRDM[u  
正交增量过程, 独立增量过程,马尔可夫过程, 正态过程和维纳过程, 平稳过程. K8284A8v  
}@ 1LFZx  
二、泊松过程 ; h/Y9uYn  
#'$CC<*vy  
1.泊松过程的定义 r)U9u 0  
6"&&s  
2.泊松过程的基本性质: Z;WqKIM#  
Jv7 @[<$  
数字特征,时间间隔和等待时间分布,到达时间的条件分布 `I6)e{5t  
jWP(7}U  
3.非齐次泊松过程和复合泊松过程的定义 Szwa2IdI.  
prIq9U|@  
三、马尔可夫链 z^Oiwzo  
"uZ'oN  
1.马尔可夫链的概念及转移概率 #i)h0ML/e  
I>9rfmmTI  
2.马尔可夫链的状态分类 RsTpjY*Xb  
7J$ ^R6rh  
3.状态空间的分解 _|*3uGo:  
!H?#~{ W}  
4.的渐近性质与平稳分布 =_ -@1 1a  
nwO;>Qr  
四、平稳随机过程 FUq@ dUv  
[Hn+r &  
1.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和相关函数的性质 -R6z/P (}  
xwK<f6H!y  
2.平稳过程的各态历经性 XPWK"t0 1  
puMpUY  
五、平稳过程的谱分析 AQ+w%>G6  
3f M  
1.平稳过程的功率谱密度及其性质 '<1T>|`/t  
N'2u`br4KP  
2.窄带过程及白噪声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nX?fj<oR|  
'%K,A-7W  
3.窄带过程及白噪声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Q&n  
E$8GXo00v  
4.平稳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 c#CX~  
(转载自:Freekaobo.com) B8w 0DJ  
}.` ycLW'  
时间:2005-06-21 12:15   _CI!7%  
sfVtYIu  
-------------------------------------------------------------------------------- pN%L3?2  
b.ow0WYe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微波技术 Fz>J7(Y.j  
Is?0q@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SOp!h$  
lBPZB%  
考试性质 u-jGv| ,|  
“微波技术”是我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生考试供选择的专业基础课。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本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t^uX9yvx  
$&lS7}  
考试形式 #^Sd r-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r6MQ|@  
答题时间:180分钟; CQ3;NY=o  
参考书目:《微波技术基础》廖承恩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bpk\a?A{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r}t  
- n11L  
微波的特点及应用;导行波及其一般传输特性。 =%$ _)=}J  
传输线理论 gD&%$&q  
传输线方程; nm\n\j~  
分布参数阻抗; oOQnV(I  
无耗线工作状态分析; rj<%_d'Z`  
有耗线的特性分析; <\Y>y+$3  
史密斯圆图; eMWY[f3  
阻抗匹配概念与匹配方法。 "L{;=-e  
规则金属波导 _ |H]X+|  
矩形波导; m,*t}j0 7  
圆形波导; 6>bKlYl&9  
同轴线; n6ud;jN|  
波导正规模的特性。 /Q{Jf+>R>  
微波集成传输线 PjRKYa_U  
微带线及耦合微带线分析; +J.^JXyp0  
其他形式的平面传输线:(1)悬置微带线和倒置微带线;(2)槽线;(3)共面传输线;(4)鳍线。 51&wH  
毫米波介质波导 C5;"mo-  
表面波及其特性; #4~Ivj  
简单介质波导; i-tX5Md|  
毫米波介质镜象线。 e2/[`k=7-  
微波网络基础 KOw Ew~  
微波接头的等效网络; E/5w H/  
微波网络的阻抗矩阵和导纳矩阵; .@1\26<  
ABCD矩阵; ]+fL6"OD/2  
微波网络的散射矩阵; ~#) DJ  
微波网络的传输矩阵。 /R F#B#9  
微波谐振器 UW)k]@ L  
微波谐振器的基本特性参数; P#76ehR]K  
传输线谐振器; #gi&pR'$  
金属波导谐振腔; #l{qb]n]  
介质谐振器; m#'u;GP]k  
谐振器的激励; b"{7f   
微波谐振器的微扰理论。 O:k@'&  
常用微波元件 F<G.!Y8!&  
微波负载、匹配元件、波型变换元件、功率分配/合成元件、定向耦合器、混合电桥、微波场移式隔离器和结环形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C 5)G^  
(转载自:Freekaobo.com) MPNBA1s  
) ~ C)4  
时间:2005-06-21 12:16   B#sc!eLmU&  
%o*afd  
-------------------------------------------------------------------------------- u9k##a4.E  
-u)06C*39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计算机网络 Rp9uUJ 6o  
sF(U?)48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Q:@Y/4=  
2u#{K9g  
一、考试性质 X @r5^A[9  
^c.b@BE  
计算机网络是我校信息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生必考的专业基础课。考试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网络理论与技术的基础。 D~8f6Ko"m  
eN,m8A`/S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5.5dB2w  
 @(Q4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sOVaQ&+y  
+ ZGOv,l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sHh2>f@x$  
答题时间:150分钟 ~hP[[?  
各部分内容考试比例 dk;Ed  
总分100分 uK): d&]Ux  
题型比例 P,tN ;c  
填空题 约15分 6S ]GSS<  
选择题 约15分 ZL~}B.nqS  
论述题 约45分 ZYu^Q6 b3  
计算题 约25分 zB 7wGl9  
参考书目 zXZy:SD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s7T=/SC54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YAkHrF`[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O(WFjmHx  
OJkPlDym  
计算机网络概述 ChGwG.-%L  
计算机网络分类,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技术 D {>, 2hC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模型,OSI参考模型概念,面向连接与无连接服务 Wpj.G   
数据链路层 -cIc&5CS  
数据链路层基本概念 '_(oa<g  
停止等待协议操作与性能分析 w_A-:S 5C  
连续ARQ与选择重传ARQ协议的基本原理、性能分析 I~4 `NV0  
HDLC帧结构及功能分析 >+1^XeeS  
信道共享技术 \U~ggg0h  
多点接入技术分类 VVCCPK^<  
轮叫轮询和传递轮询技术工作原理、性能分析 7_q"%xH  
纯ALOHA和时隙ALOHA工作方式 a ,W5T8  
CSMA技术与CSMA/CD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 9 x{T"'  
信道复用技术 f ( UcJx  
局域网 !.3 MtXr  
局域网分类,体系结构及设计思想 QC ?8  
LLC帧结构,MAC帧地址 y0A2{'w  
802.3局域网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7W}~c/%  
令牌环与令牌总环局域网的组成 `.[hOQ7  
无线局域网组成、MAC子层 ]T zN*6o  
局域网扩展,网桥基本原理 !j7b7<wR  
网络互连 kC LeHH|K  
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 ;O5NZa!.73  
常用路由选择策略,最短通路路由选择算法 ~{+J~5!;<H  
IP地址及子网掩码 =X% D; 2  
IPv4、IPv6与ICMP数据报格式 hM>xe8yE  
常用互联网选路协议 h"ZF,g;a  
拥塞控制及一般原理 S0p]:r ";x  
综合服务与集成服务 I0OsaX'  
运输层 fr GUT#9?n  
OSI和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功能 5{cAawU.  
UDP服务及数据报格式 _#N~$   
TCP服务,TCP主要机制和报文格式 B_}=v$  
高层协议 Az0Yt31=  
TCP/IP体系应用层基本协议 s'LG3YV-<  
网络管理基本概念与SNMP概述 .:<c[EJ b  
网络安全概述 0} P&G^%"  
数据加密基本概念 LM*9b  
[~jh Ov^  
E}" &? oY  
(转载自:Freekaobo.com) Zz/w>kAG*{  
I94;1(Cs%  
时间:2005-06-21 12:16   G%'h'AV"  
-,XS2[  
--------------------------------------------------------------------------------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08-01-24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离散数学 5d L-v&W  
4|XE f,  
第一部分考试大纲 wx57dm+  
一、考试性质 +;*])N%q  
M5%xp.B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博士研究生《离散数学》考试是为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及其相关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学科优秀硕士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继续深造的必要的数学基础和素质,并有利于各相关专业在招生工作上的择优选拔。 FE_n+^|k<  
Xf#;GYO|2  
二、考试范围 lGcHf W)Y  
u |f h!-  
集合论,包括集合、关系、函数;代数系统的一般概念、群、格和布尔代数;图论;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 }4bwLO  
yLY2_p- X  
三、评价目标 b LxV  
lhxhAe  
在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意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 wef QmRK  
^&cI+xZ2Y  
正确理解各基本概念; YJ:CqTy  
熟练掌握研究对象的基本性质; ?m~;*wn%  
深入理解各研究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mFo6f\DHr`  
熟练掌握离散数学中的几种典型的论证方法; 8 `^I. tD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未知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而加以解决。 .Q?AzU,2D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y2<g96  
^K;,,s;0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x|(`;{  
答题时间:180分钟 S:t7U %  
考查内容及其考查比例: jo"[$%0`  
①基本概念:30% DVCc^5#  
4q~l ?*S  
②论证推理:70% @9QHv  
D6v 0n6w  
五、参考书目 op"Cc  
hL8QA!  
洪帆主编,《离散数学基础》第二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 Nzr zLK  
洪帆、付小青编,《离散数学习题题解》,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 os#j;C]l  
?EYF61? rw  
u2!8'-Ai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Nf$Y -v?i  
集合论  -EITz  
集合,幂集,分划等概念 OBj .-jL  
集合间的各种关系和运算,运算定律 Ujw ^j  
笛卡尔积,关系,复合关系,逆关系等概念 VJ1si0vWtq  
关系的集合表示,矩阵表示和关系图表示 ty7a&>G  
关系的复合运算,闭包运算 .4?M.Z4[  
关系的性质,等价关系和偏序关系 fV;&Ag*ZiV  
函数,复合函数,逆函数 VQLo vt"  
内射,满射和双射 O9g{XhMv>f  
代数系统 8U=M.FFp  
集合A上运算的概念,二元运算的一些特殊元素 Z0E+EMo  
运算的封闭性和代数系统的概念 ZtB0:'o;  
同态,满同态以及同构的概念和性质 ) V9$ P)  
群的定义和性质 :*4yR46  
子群及其判别 ~tz[=3!1H  
陪集和正规子群 drN^-e  
格的定义和性质 `uGX/yQ#=  
有补格,分配格和布尔代数的定义及有关性质 g ,Q!F  
图论 LfF<wDvXf  
图的定义及有关的各个概念,完全图、连通图、子图、分图等。欧拉图,哈米尔顿图,图的连通性 X'iki4  
树的定义及性质,有向树的定义,二元树及二元树的周游,有向树中的一些数量关系,有向树的应用 >.M `Fz.  
二部图的定义及其判别 ^hZwm8G  
平面图的定义及其判别 Tk+\Biq   
数理逻辑 S _#UEf  
命题逻辑 (|bht0  
命题,命题联结词,命题变元,命题公式,永真公式,永假公式及可满足公式,命题 o#w6]Fmc  
6G1Z"9<2*  
公式的等值关系和蕴含关系,命题演算的推理理论 B?TA S  
l`,`N+FG  
谓词逻辑 O|av(F9  
谓词、个体词和量词,谓词演算公式,谓词演算的永真公式,永假公式和可满足公式,谓词演算公式的等值和蕴含,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QmgwIz_  
(转载自:Freekaobo.com) yhUc]6`V.H  
l<v /T  
时间:2005-06-21 12:17   + n)(\k{  
!nykq}kPN\  
-------------------------------------------------------------------------------- J"[OH,/_  
fpoH7Jd V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现代计算机网络 S%Ja:0=}?  
 )?4m}  
第一部分 }KZ/>Z;^  
vtr:{   
一、考试性质 rhL<JTS  
,PIdPaV--  
《现代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本考试大纲是专门为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及其相关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考试标准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学科优秀硕士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继续深造所必需的网络基础,并有利于各有关专业作为挑选入学博士生的依据之一。 So!1l7b  
G+5G,|}  
二、考试范围 ((X"D/F]  
%DRDe  
重点考查网络基本结构、直接链路网络、包交换、网络互连和路由、端到端协议和数据、拥塞控制与资源分配、协议描述与验证、网络安全及网络性能分析等内容。 ~2"|4  
TF3Tha]  
三、评价标准 dQizM^j  
hO(HwG?8t  
在考查有关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是: #XmN&83_  
i%\nJs*  
正确理解并解释当前网络技术和研究前沿的新概念和新技术。 29Gej Lg |  
熟练掌握各种网络、协议、算法、机制及设备的基本原理、基本性质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v{jJ7w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未知的问题进行解释、分析、计算、设计和作图。 eyo)Su  
四、考试形式 MvRuW:  
X;}_[ =-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0QA+[Yd&!  
)3u[btm  
2.答题时间:180分钟。 `|PxEif+J  
Cg&1  
  3.试卷结构 3K#e]zoI  
tB1Qr**  
术语简释,检验当前网络发展最前沿的学术名字或基本概念掌握程度。范围广大,但只要求简单解释,有些英文缩写仅用中文说明即可。占 10% `Cb$8;)z  
单项选择,考查网络领域特别重要而又容易混淆的技术和概念。要求从3-5个可选答案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空。占 20%。 ltD:w{PO]  
计算求解,考核网络领域中很重要的技术或概念,计算本身并不复杂,但以计算求结果的形式出现。占 30%。 esLY1c%"/  
图解设计,深入考查运用网络重点知识和技术解决未知问题的综合分析、设计能力,大多以设计并作图显示其答题结果。占 40% \SMH",u  
五、参考书目 9xu&n%L=  
6=H-H\iw  
1.Larry L. 《Computer Networks A System Approach》 cb UVeh7Q  
1 9)78kV{  
《计算机网络》(英文版,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n*;mFV0s  
L9AfLw5&X  
2.Andrew S. Tanenbaum, 《Computer Networks》 ,Third Edition 2.:b   
或熊桂喜等 中译本 《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 "Dy&`  
'kUrSM'*$N  
3.《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坦尼伯姆,电子工业出版社。 :Mt/6}  
{@3=vBl%O+  
4.《计算机网络》第二版,第三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 U O[p   
`[ne<F?e  
第二部分 $23R%8j   
^\wosB3E  
1.网络基本结构 [hiOFmMJZ-  
h2 tzv~  
组建网络的基本需求 km3-Hp1  
网络体系结构 2OZdj  
实现网络的基本软件 <LLSUk/  
2.直接链路网络 D |fo:Xp,  
v- p8~u1N  
编码、成帧、错码检测、可靠传输 +n)bWB%  
802.3以太网、无线网802.11 19RbIG/X  
3.包交换 C%j@s|  
54/ZGaonz  
交换与转发 qD /h/  
桥和LAN交换 C;#gy-  
信元交换ATM BqdGU-Q  
交换机硬件结构 7HL23Vr k  
4.网络互连 ABL5T-*]  
8ZJ6~~h  
简单网络互连(IP) wRq f'  
路由(RIP、OSPF) )bpdj,  
全球互连(CIDR、BGP、IPV6) ]BTISaL-R  
组播 Mko,((>I1  
5.端到端协议和数据 zy~*~;6tW  
@V+KL>Qw  
简单多路器(UDP) 6;Mv)|FJF  
可靠字节流(TCP) [|YJg]i-  
远程过程调用(RPC) g91xUG  
数据表示规范(ASN.1、XDR、NDR) w;J#+ik  
数据压缩(JPEG、MPEG、MP3) n@S|^cH  
6.拥塞控制与资源分配 a t=;}}X  
O<XNI(@  
资源分配中的问题、排队原则  ?3i<^@?  
TCP拥塞控制、拥塞避免机制 +!G)N~o  
服务质量 E.^u:0:P  
7. 协议描述与验证 $]?M[sL\N7  
Wck WX]};S  
有限状态机模型 ~c\2'  
Petri网模型 n.o_._mu2  
8.网络安全 Ac/LNqIs  
5rJ7CfVq  
加密算法(DES、RSA、MD5) D@k#'KU  
安全机制(认证协议、消息完整性协议、公钥分发及Diffie-Hellman交换) RVpo,;:  
加密实例(PEM、PGP、SSL、TLS、HTTPS、IPsec) g=Nde2d?  
防火墙及VPN等 c{jTCkzq  
9. 网络性能分析 pz.fZV  
^n\g,  
局域网(Ethernet) )=0@4   
网络流量分析 '9AYE"7Ydk  
p,\ ( j  
ZPHatC  
(转载自:Freekaobo.com) mf2Qu  
^YEMR C  
时间:2005-06-21 12:17   =z}M(<G  
t\\<+^[%  
-------------------------------------------------------------------------------- `,FhCT5  
rP}0B/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矩阵论与随机过程 ~e+pa|lO  
KU_""T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q)tNH/  
59(} D'lw>  
考试性质 IZxr;\dq6  
博士生入学考试是为华中科技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矩阵论与随机过程”主要是针对报考计算机类的考生而设置的。该课程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并有利于招收单位和导师择优选拔。 8`q"] BQN  
fc%C!^7  
考试对象为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应届或非应届硕士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RP 6hw|  
1xsB@D  
评价目标 +qyx3c+  
掌握矩阵论和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p%e />N.P  
运用矩阵论和随机过程的算法和结论计算或证明相关的命题。 44UN*_qG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Y>@t6E4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4aG}ex-s|  
答题时间:180分钟  .+-7 'ux  
试卷题型:计算题、证明题 :tLMh08h  
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矩阵论60%,随机过程40% ,v(ikPzd  
参考书目  OF`:);  
  1.《高等工程数学》,于寅,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5+*CBG}  
Aj@t*3  
  2.《随机过程》,刘次华,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9p6/  
 C0j`H(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f+fG=a67V  
Qh4Z{c@  
一、矩阵论部分 =|q@ Q`DB  
M}9PicI?7  
基础知识: HQrx9CXE  
矩阵的乘法、矩阵的初等变换、线性空间和线性子空间、线性变换、向量的相关和无关、向量的正交化 ~ "WN4  
]U3@V# *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lf2(h4[1R  
线性变换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Jordan标准型 r1|;V~ a$~  
THnZbh4#)  
矩阵分析和矩阵函数 mvGj !'  
矩阵函数的微分和积分、向量和矩阵的范数、矩阵函数及计算、矩阵的幂级数 A)u,Hvn  
);ZxKGjc4  
二、随机过程部分 hdxq@%Vs  
!o8(9F  
1.基础知识 Np R&`]  
YW^sf,zQ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S: sK.o  
RL1cx|  
随机过程的概念与基本类型 l\~F0Z/O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随机过程的分布律和数字特征、几种重要的随机过程 xX{gm'3UYa  
N(L?F):fT  
3.泊松过程 UWq[K&vQZ  
,{{Z)"qaH  
泊松过程的定义、泊松过程的基本性质、非齐次泊松过程、复合泊松过程 f#zm}+,`  
K1^x+I7%U[  
马尔可夫链 ffS]%qa  
定义、转移概率、状态分类、状态空间的分解、转移概率的渐进性质、平稳分布 5j-? Uf  
:LBRyBV  
平稳随机过程 E=8$*YUW(g  
定义、联合平稳过程及相关函数的性质、平稳过程的各态历经性 eEMU,zCl  
=9#cf-?  
平稳过程的谱分析 :sXn*k4v  
平稳过程的谱密度、谱密度的性质 /|2 hW`G  
cAc>p-y%  
(转载自:Freekaobo.com) sc &S0K  
eU.HS78  
时间:2005-06-21 12:18   y(0";\V  
WEFvJ0]  
-------------------------------------------------------------------------------- O %?d0K  
0*}%v:uN9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现代操作系统 %(y0,?*  
;33LuD<h.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d _%7xx  
+Q6}kbDI  
一、考试性质 Foc) u~  
Pf?y!d K<  
  《现代操作系统》入学考试是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所设置的一个考试科目。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学科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录取的博士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及软件开发能力,以利于计算机学科相关专业各导师择优选拔。 V[T`I a\  
QvN=<V  
  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员。 dwAFJhgh  
C|W\qXCqu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szx7CP`<8  
Ot#O];3  
操作系统的外特性,包括: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特性、类型以及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与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 {@8TGHKv  
$Q cr  
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功能与实现技术,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重要论题:死锁概念。 7$&3(#!N  
<_~> YJ  
并发处理的概念及实现技术,包括:进程概念,进程状态及变迁、进程控制、进程同步互斥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了解进程通信的概念。 J` J^C  
\KJ\>2Y  
实例操作系统,如UNIX系统与Windows系统的类型、结构、用户界面,进程管理、设备管理与文件管理的有关问题。 (d2|r)O  
u79,+H@ep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连、网络应用及安全等。  mOkf   
]d|:&h  
三、评价目标 *>a+`|[1*  
L| uoFG{  
“现代操作系统”科目考试是要考核学生对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实现技术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融会贯通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 %y3*N@AZ  
I*Q^$YnM  
本科目的考试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FK3;U  
0*F{=X~L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i4h  
^6E+l#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y,D4b6  
_*SA_.0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5B lptC  
m6 )sX&  
3. 考查内容及考查比例 .%pbKi `  
'F- wC!  
  操作系统考试内容占70% ,计算机网络内容占30%。 < c}cgD4  
0 =2D 90  
考查内容分为较易、较难、难三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配比例是3 :4 :3 。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约占 30%,需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试题约占 40%,需要综合几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的试题约占 30%。 =D2jJk?AX  
x! A.**  
  题目的形式可以有多样,如: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改错题、问答题、计算题、图解题、分析论述题、编程题。题型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的真正理解,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为,针对任一个知识点都可以产生多个不同类型的试题。 %ifq4'?Z   
I}#_Jt3R  
五、参考书目 /"Bm1  
$:#{Y;d  
1.《操作系统原理》第三版庞丽萍编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9qn_/<c  
!8Rsz:7^-  
2.《计算机网络》第三版 坦尼伯姆 电子工业出版社。 dsx'l0q 'i  
~qG`~/7  
3.《计算机网络》第二版、第三版 谢希仁 电子工业出版社。 \Qh{uk[  
q\P"AlpC!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nty^De%  
b>B.3E\Pc  
一、操作系统 J;K-Pv +  
"pDw N$c  
1.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8Rgvb3u  
oA^aT:o +  
  (1)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操作系统的关系,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特性,操作系统的类型; bOt6q/f  
: "|M  
(2)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与分时技术; y|BRAk&n  
]}3AP!:  
(3) 操作系统虚拟机概念,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 =@ '>|-w|  
E|(T (4;  
(4) 基本硬件结构:处理机的状态与特权指令; JMMT886  
{&2a H> V/  
(5) 中断与俘获。 nN=o/zd  
1}moT#  
2.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HA?<j|M  
Sn I-dXNF  
  了解运行一个用户程序的过程,理解用户界面的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的类型及实现技术。 @a08*"lbp  
_vQtV]  
3. 进程及进程管理 r#ISIgJXG  
xWwQm'I2}  
  (1) 进程的概念:进程的定义、进程的描述、进程的状态及变迁; sD|P*ir  
f^P:eBgpx  
  (2) 进程控制:进程控制的概念、常用的进程控制原语及实现。 +d7sy0  
DrfOz#a0Uu  
  (3) 进程的互斥与同步:临界资源、临界区、进程互斥定义;进程同步的例、进程同步的定义;信号灯及P、V操作的概念,用信号灯的P、V操作实现进程互斥与同步。 AY{-Hf&  
}:5_vH0  
4. 操作系统资源管理 wT;3>%Mtr  
RTPxAp+\5  
操作系统资源管理概述 *Nv!Kuk  
资源分配机制、资源分配策略。 -8j<`(M' 5  
_0~WT  
死锁 aR3R,6ec  
  死锁的概念、产生死锁的原因、必要条件、死锁的预防、死锁的避免。 J^}w,r *=  
Q_ zGs6  
处理机管理 koi QJdK  
  处理机的多及调度、作业调度、进程调度算法、调度方式。 mN5`Fct*A>  
ZG=B'4W  
主存管理 I! s&m%s  
  存储管理功能;分区分配机构、方法及放置策略;分页存贮管理的基本概念、页地址变换;请求分页概念和实现方法;段式系统的二维地址结构、段地址变换;段页式存贮管理概念和实现方法。 80PlbUBb!  
@x9DV{j)V  
设备管理 ~i `@  
  设备管理功能、设备独立性概念;缓冲技术的概念和常用的缓冲技术;设备分配技术;输入输出控制的基本功能。 64qm  
?\_N*NEtK  
文件系统 4>q^W$  
文件与文件系统的定义;文件的逻辑结构; 文件的物理结构(连续结构、串联结构、索引结构);文件目录的定义、文件目录项内容、文件目录结构、文件路径名与当前目录; 常用的文件操作命令;文件共享的概念与方法;文件安全的概念与方法。 ?y.q<F)  
 2h<{~;  
5. 实例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 ', ?9\xEB  
e-$ U .cx  
  实例操作系统类型、特点与结构;实例操作系统用户界面;UNIX系统的进程结构、进程状态和状态的变迁、进程调度功能与算法;UNIX缓冲管理技术;理解UNIX文件系统中主要数据结构及功能实现、文件的索引结构及文件目录结构。 2k\i/i/Y  
rgQ6/3}qc  
二、计算机网络 l `D>h2]  
y[U/5! `zV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Fc` rY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7 =l_  
互连网络 Y{].%xM5  
协议与体系结构 RX-qL,dc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Vf:w.G A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J(BtGGU'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IR*g>q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 emUyF  
停止等待协议 n@pm5f  
连续ARQ协议 .&:GO D  
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 7X3<8:%  
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 ahagt9[,:F  
计算机局域网 iI_ad7,u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L2s)B  
IEEE802.3标准:CSMA/CD @\[UZVmBw  
IEEE802.5标准:令牌环 7aH E:Dnwp  
高速以太网 9N(<OY+Dgm  
局域网络操作系统 R|PFGhi6"A  
广域网和网络互连 SK2nxZOH  
广域网的概念 Dp:u!tdbeg  
广域网中的路由选择机制 EjsAV F [@  
路由选择的一般原理 1jdv<\U   
互连网的概念 &KfRZ`9H  
Internet的网际协议IP gi::?ET/.  
Internet的路由选择协议 pg3B^  
运输层协议概述 /1X0h  
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 lQs|B '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8i!~w 7z  
传输控制协议:TCP O=os ,'"  
网络应用及安全 r!eCfV7  
网络应用的概念 <UJgl{ -  
域名系统DNS S5:`fo^5  
文件传输协议 FTP hw`+,_ g  
电子邮件E-MAIL jEBZ"Jvb  
万维网WWW $KL5Z#K  
远程登录TELNET s&S8P;K|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J-g#zs  
(转载自:Freekaobo.com) ]Xcqf9k  
9F~U% >GX  
时间:2005-06-21 12:19   zn5  
^ri?eKy.-g  
-------------------------------------------------------------------------------- B 95}_q  
>j1\]uo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O~F/pJN`  
]saf<?fzr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80#{4kl  
gBRhO^Sz  
考试性质 B\&;eZY'G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是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博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hvu>P {  
=LJc8@<:f  
考试对象为2005年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Xui${UYN  
<Gzy*1 Q&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3maT*JY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NP5Z0v7  
答题时间:180分钟 :u#Ls,OZz  
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SymSAq0$F  
简明回答题(约30%) +M%i3A  
cOra`7L`  
回答题(60%) dwks"5l  
=tl[?6  
计算题(10%)   e!yUA!x`u  
MjC;)z  
参考书目 k{n*[)m  
  1.《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郑启光,辜建辉编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Lys4l$J]  
HbF.doXK  
2.《激光先进制造技术》,郑启光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RsU=fe,  
F.?`<7  
Okca6=2"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0~RsdQGqC  
 hi,!  
{s|rk  
一、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知识 9Qp39(l:  
c+AZ(6O ?\  
1、弄清激光束为什么可以作为加工热源? )'\Jp 7*3  
1Nx.aji  
2、激光束特性(如光斑尺寸、发散角、模式等)对激光加工有何影响? bJe*J\){  
&$  F0  
3、激光束的聚焦特性(包括光强分布)对激光加工(如打孔、切割、焊接等)有何影响? WZ5[tZf  
+Tc4+q!  
4、弄清激光焦深的概念,并说明聚焦深度对激光加工(如打孔、切割、焊接等)有何影响,要进行厚板焊接如何选择聚焦深度? gs 8w/  
exV6&bdu  
5、激光焦点有何特点,焦点光斑处上的光强分布有何特点? S5d:?^PGg  
3tI=? E#  
6、弄清材料对激光的发散率、反射率的物理含义,材料发射率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 CmR n  
tx&>Eo  
7、金属对CO2激光波长的反射率有何特征? j11\t  
:gY$/1SYD  
8、激光对金属的直接作用深度为多少?为什么? PC/fb-J  
" e g`3v  
9、激光作用固态材料的热源模型依据是什么?试写出几种加工(如激光焊接,激光表面处理等)的热源模型。 sF]v$ kq  
VgZ<T,SuW  
10、弄清以高斯光束作为激光加工热源,弄清以高斯光束分布的几种典型激光加工的热源模型。 M$-4.+G  
c a_N76o!  
二、激光打孔与切割 2ko7t9y&  
m(nlu  
弄清激光打孔的主要机制,试写出激光在材料中形成蒸发波前的速度表达式,并写出激光打孔深度表达式。 [Z,A quCU(  
试描述在激光打孔过程中孔被封闭的情况。 K7<'4i~k  
弄清激光脉冲重复频率及尖峰结构对激光打孔的影响。 'LFHZ&-  
试说明采用激光在铁和铝板上打孔时所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 0{ v?  
激光切割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对不同材料应如何选择何种激光切割方式。 [ar:zl V8  
为什么人们近年来常用偏振激光切割方式? :84ja>`c  
在激光切割中,你认为对吹气喷嘴应如何选择。 W)^:*z  
三、激光焊接 BQSA;;n]  
s6Bt)8A  
你对激光热传导焊接中Fzmax是一个常数有何理解。 p1v:X?  
在两片不同熔沸点的金属片A和B(B熔<A熔<B沸<A沸)中,试问焊接时温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X~0l1 @!  
在脉冲激光焊接中,激光焊接脉冲波形对脉冲激光焊接有何影响(针对点焊和缝焊来分析)。 cAyR)Y!I  
弄清激光深穿透焊接的主要机制,并说明与激光热传导焊接的主要区别。 kBIF[.v(\  
试分析激光深穿透焊接的过程中的光致等离子体及抑制等离子体的措施。 |C'w] QYm  
在激光深穿透焊接中,何谓壁聚焦效应? qS&PMQ" $  
试分析在激光穿透焊接中的热平衡。 FvG9PPd  
弄清考虑表面张力和不考虑表面张力的激光穿透焊接小孔轮廓的异同。 cL r? B;FS  
四、激光表面强化 T_Z@uZom.  
P.qD,$-  
弄清激光表面相变硬化的主要机制及实现激光相变硬化的两个主要条件。 <ofXNv;`  
激光淬火区横截面为什么常呈月牙形?在此月牙形区相变硬化有什么特点? 2@08 V|  
影响激光表面淬火主要有哪些因素,钢中的含碳量对激光淬火有何影响? 6xdu}l=%  
弄清石墨含量和形状对激光表面淬火的组织和性能有何影响? rctn0*MP  
在激光表面淬火中需要光束的光强分布尽可能均匀,试列举几种能使光束光强分布均匀的措施和方法。 oge^2  
在目前激光表面淬火中常对工件进行黑化处理,为什么?常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bQXxb(^  
弄清激光表面熔覆与表面合金化的异同,并弄清楚影响激光表面合金化成份均匀性的因素。 @kvp2P+O  
在激光熔覆和合金化中熔池对流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并说明影响熔池对流的主要因素。 &M>S$+I n  
试举出几种激光表面熔覆的典型实例。 Redp'rXT<h  
激光熔覆金属表面陶瓷中,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cnLC>_hY  
试叙述采用激光在钢基体上熔覆ZrO2热障涂层的过程、工艺参数及提高涂层质量的措施。 N#7] xL  
激光表面冲击强化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 R~+p#l+Q  
采用激光方法能否进行制备非晶态。 3;>(W  
五、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 M |n)LyL  
zNE!m: s  
弄清楚激光光致等离子体的主要成分及其形成、扩展和消亡的几个过程。 'Dat.@j  
等离子体的空间分布如何? !ox&`  
试叙述几种诊断等离子体的方法。 .&sguAyG  
六、激光与非金属材料相互作用 <(f4#B P  
jQb=N%5s  
弄清激光对硅半导体退火的主要机制。 GC4$9q}C4Z  
弄清激光合成氧化物陶瓷的过程,试分析激光合成氧化物陶瓷的熔池对流情况。 WZm^:,  
七、激光制备薄膜技术 n|,Es!8:o  
(S2<6Nm8  
试叙述LPVD和LCVD的物理含义。 W!X#:UM)  
试举出一种脉冲激光制备薄膜的过程,及采用什么分析手段和方法。 nn=JM7e\9  
弄清脉冲激光制备薄膜时的等离子体的作用及特性。 aLsGden|  
试叙述“纳米”材料的概念、特点、性能及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激光能否制备纳米薄膜,为什么? M  j5C0P(  
Xrz0ch  
(转载自:Freekaobo.com) Q'8v!/"}p{  
:lE7v~!Z  
时间:2005-06-21 12:58   \]9;c6(  
 >#q|Pjv]  
-------------------------------------------------------------------------------- Q1jyetk~I  
RU{}qPs?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 <!+o8z]  
{'b8;x8h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t&&OhHK  
sRMzU  
考试性质 FdSaOod8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是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其评价标准为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录取者有较好的光学理论基础。 nuCK7X  
{$EXI]f  
考试对象为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S1B/ClKWq  
R80R{Ze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U1dcL6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iM9563v  
答题时间:180分钟 }Sh-4:-D  
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asF- mf;D  
物理光学 60% aQG#bh [  
B@=Yj_s  
应用光学 40% x)?\g{JH  
{jVFlKP>  
题型比例 x'KsQlI/  
简答题:   约20% ((5zwD  
vr  vzV  
推导题:   约40% 4w?7AI]E j  
G !~BA*  
计算题:   约40% 9s!/yiP5  
|")x1' M  
参考书目 b1#=q0Zl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石顺祥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 |. 6@-h~8  
@Dy.HQ~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wY95|QS  
nT12[@:Tr  
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输特性 w=`z!x![/  
光波的特性,光波在各向同性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光波在金属表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vhHMxOZ;  
wgyO%  
光的干涉 g@2.A;N0  
双光束干涉,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光学薄膜,光的干涉,典型相干仪及应用。 [1*/lt|+p  
2{CSH_"Z7  
光的衍射 A|J\X=5  
衍射的基本理论,夫朗和费衍射,菲涅耳衍射,衍射的应用,傅立叶光学基础 NM@An2  
uI2'j EjO  
光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输特性 @r?`:&m0  
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理想单色平面波在晶体中的传播,平面光波在晶体上的反射和折射,晶体光学元件,晶体的偏光干涉 G|lI=Q3f  
_p&$X  
晶体的感应双折射 H1nQ.P]_  
电光效应,声光效应,法拉第效应 >n~p1:$  
K]8wW;N4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qn gg  
光的吸收,光的色散,光的散射 >e;STU  
XL^N5  
几何光学基础 1`lFF_stkP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单个折射球面近轴区成像,共轴球面系统,球面反射镜,平面镜、棱镜系统 Qiw4'xQm  
|nN/x<v  
理想光学系统 Uob|Q=MQ  
理想光学系统的基本特性,理想光学系统的物象关系,节点和节平面,组合,透镜,光束限制,像差 b:Kw_Q  
==1/N{{R  
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VtiqAh}4  
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 SRN9(LN  
*g4Cy 8$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sF#Na4^  
(转载自:Freekaobo.com)  \t# 9zn>  
4>VZk^%b#  
时间:2005-06-21 12:58   QX.6~*m1  
no NF;zT  
-------------------------------------------------------------------------------- NK9WrUj)  
gkML .u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激光物理 WG/J4H`Od  
nX\]i~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BrH;(*H)8  
b2X'AHK S  
考试性质 A?D"j7JD=L  
《激光物理》是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其评价标准为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录取者有较好的光学理论基础。 .(7C)P{ .0  
%C`'>,t>  
考试对象为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Dl9<EZ  
uxC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e*2&s5 #RT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Mj B< \g>  
答题时间:180分钟 $wYuH9(  
题型比例 I0w@ S7  
简答题:   约20% @SC-vc  
5<O61Lgx  
推导题:   约60% \gp,Txueb  
`@$"L/AJ  
计算题:   约20%  9VUm=Z#`  
oBj>9I;  
参考书目 E]H   
《激光物理》,钱梅珍等,电子工业出版社。 qBBYckS.  
!q-:rW? c  
《量子电子学》,第5、7、8、9、15章,[美]A. 亚里夫,刘颂豪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第1版。 ~*mOt 7G  
N{^>MRK=5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20/P M9  
A&|Wvb=  
电磁场及其量子化 yL ;o{ G  
电磁波在各向异晶体中的传播,折射率椭球,电磁波在单轴晶体中的传播,谐振腔中电磁场简正模的展开,辐射场的量子化,模密度和黑体辐射。 iM/*&O}  
TOco({/_/  
光学谐振腔 wWJQ ~i?  
球面谐振腔,模式的稳定判据,谐振腔的自洽解,共振频率,光学谐振腔中的损耗,非稳腔。 kJur UDo  
jMf 7J  
辐射场与原子系统的相互作用 hi {2h04  
原子极化率的密度矩阵,自发跃迁和感应跃迁及其爱因斯坦处理,均匀加宽和非均匀加宽,在均匀加宽和非均匀加宽系统中的增益饱和。 PTzp;.  
' 1P=^  
激光振荡 `R=a@DQ  
激光振荡条件,阈值,频率牵引,输出功率,最佳耦合。 V@#*``M,3  
2fkIdy#n@  
辐射场与原子系统的相干相互作用 'R4>C Z%jV  
辐射场与二能级原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矢量描述,超辐射,光子回波,自感应透明。 /<(*/P,>  
Gd30Be2gd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TB_ykb  
(转载自:Freekaobo.com) 85r)>aCMn  
).0V%}>  
时间:2005-06-21 12:59   ]]p19[4s  
\LO_Nu9  
--------------------------------------------------------------------------------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板  发表于: 2008-01-24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汽车动力学 $GQphXb$  
W;^N8ap%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2&>wj  
e&d3SQ%  
考试性质 Oc7 >S.1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汽车动力学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车辆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良好的车辆工程专业的知识,有利于车辆工程及相关专业择优录取。 ows^W8-w  
R"NGJu9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 } '^`  
>Cvjs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c wR^DoD&  
答题时间:180分钟。 [1NaH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100分) }qG#N  
充气轮胎力学         约10% d;{y`4p)s  
3Q",9(D  
汽车承载系统的振动     约10% m)r]F#@/  
QW2?n`Fa9-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约30% [ dGO,ndE  
M^uU4My  
汽车悬架控制系统       约20% N3Z iGD  
N?$7 Z v[G  
汽车转向系统         约20% 3)y{n%3L  
eO'xkm  
驾驶员/汽车闭环操纵系统 约10% @YCv  
Hr6wgYPi  
题型比例 85} ii{S  
分析判断题   约40% mk\i}U>`  
R3?:\d{  
简答与计算题约60% U,HIB^= R  
sY W[O"oNi  
参考书目 b"t")U==  
M.米奇克著.《汽车动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Mm.Ql  
) o xIzF  
张洪欣编著. 《汽车系统动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 K@ 6`-|I  
~5ubh2{  
黄祖元著.《地面车辆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x<@kjfm5  
VJg,~lQN#t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EG* +,  
\ 6:>{0\  
充气轮胎力学 lBmm(<~Z  
轮胎的驱动(制动)力与其纵向滑动率之间的关系;轮胎的侧偏特性与数学模型;轮胎的垂直振动特性。 k}zd' /b  
y AOg\+  
汽车承载系统的振动 YDFCGA  
汽车承载系统的多自由度模型及其分析计算方法。 sMm/4AY]  
-w~(3(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i>Jfl]G}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BS/ASR,VSC等)的基本原理与最新技术;制动防抱系统及其控制; ~.6|dw\p!  
Fu%X  
汽车悬架控制系统 On &L#pf  
主动和半主动悬架的系统分析与最新技术;线性最优控制的基本概念;悬架参数的优化。 B+Z13;}B  
hiwIWd:H  
汽车转向系统 0[)VO[  
汽车转向系统数学模型;稳态与瞬态响应;全轮转向系统分析与最新技术; j#VIHCz lr  
U^rm: *f  
驾驶员/汽车闭环操纵系统 ax_YKJ5#P  
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的数学模型;驾驶员/汽车闭环操纵系统的传递特性;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的评价方法。 ,H39V+Y*  
 rN"Xz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Obo_Y E  
(转载自:Freekaobo.com) bxwkTKr'  
^.vmF>$+I  
时间:2005-06-21 12:59   C),7- ?  
FZXyfZw!|  
-------------------------------------------------------------------------------- %LQ/q 3?_  
3wC R|ab}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2*u.3,aW  
[M:S`{SbY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i a4k:\  
h /<=u9J  
考试性质 [se^.[0,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及应用能力。 ~HmxEk9  
[U.v:tR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9?EVQ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fg&eoI'f  
答题时间:180分钟 PAZ$_eSK6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XP?*= Z]  
1.误差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与处理方法               约25% }U[-44r:  
jG D%r~lN  
2.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约10% _%ZP{5D>  
2 9#]Vr  
3.测量不确定度                             约10% S~3\3qt$  
gyu6YD8L  
4.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法处理                     约12% 'jvpNn  
#w>~u2W  
5.回归分析                               约16% c2<,|D|  
saW!9HQj  
6.动态测试数据处理基本方法                     约17%  t;47(U  
`.^ |]|u  
7.动态测试误差及其评定                       约10% U7H 9/<&o  
!wh&>3~  
参考书目 JNo8>aFOb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4版,费业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Gvx[ 8I  
N :W9},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DDw''  
r:9gf?(&  
1.误差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与处理 '* !L!VJ  
LM.`cb;?G  
误差的基本概念 0=![fjm  
误差存在的必然性和普遍性。研究误差的意义。误差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误差来源。误差分类。精度的概念。精度的评定。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 )^/0cQcJ  
`\b+[Nes  
2.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o""~jc~  
WzlC*iv  
随机误差的产生原因、特征、分布规律与评定方法。不等精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权的概念与确定方法。加权算术平均值及其标准差。 A6p`ma $L  
+jV_Wz  
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与特征。系统误差的发现。系统误差的减小和消除。 wk[ wNIu  
^: cRp9l"7  
粗大误差的产生原因。防止与消除粗大误差的方法。判别粗大误差的准则。等精度直接测量的测量结果数据处理方法与分配。 2 ZG@!Y|  
&u8z5pls8  
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o4Q3<T7nI  
函数误差 9l !S9d  
函数误差计算:函数系统误差计算,函数随机误差计算。误差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系数。 .j?kEN?w  
`ROG~0lN(  
随机误差的合成 tZ8e`r*  
标准差的合成。极限误差的合成。 eOY^$#Y  
}ug xN0  
统误差的合成 #`ejU&!6  
已定系统的合成。未定系统误差的合成。 %ROwr[Dj=  
4hAJ!7[A.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合成 KIus/S5 RC  
按极限误差合成。按标准误差合成。 EzT`,#b  
>"d?(@PJ  
误差分配 JYmAn?o-  
按等作用原则分配误差。误差调整并验算调整后的总误差。 +5X DF  
id,NONb\  
微小误差取舍准则 (Hp'B))2  
随机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的微小误差取舍准则。微小误差取舍准则的实际意义。 f_\_9o"l  
Yl({)qK{  
最佳测量方案的拟定 1}g:|Q  
选择最佳函数误差公式。确定减小函数误差的方法。 ' Q7Y-V  
}Dfwm)]Q  
测量不确定度 QLo(i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Pe ~c  
测量不确定度定义。测量的确定度与误差的区别及联系。 97`WMs  
I.V:q!4*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C/tr$.2H=  
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自由度及其确定。 S4A q'  
D"l+iVbBP  
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 X.#oEmA ,P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展伸不确定度。不确定度报告。 Xe1P- 6 0  
")UwkF  
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法处理 %&+59vq   
最小二乘法原理 \8v91g91f  
线性参数的测量方程及误差方程。最小二乘法原理的矩阵形式。线性参数的不等精度测量误差方程的矩阵形式。 Sycw %k  
$yb@ Hhx>  
正规方程 q mQfLz7&x  
等精度测量线性参数最小二乘法处理的正规方程。不等精度测量线性参数最小二乘法测量非线性参数最小二乘法测量的正规方程。最小二乘法与算术平均值原理的关系。 W Fv!Pbq,  
}iiHr|l3  
精度设计 %J7UP4  
测量数据的精度估计。最小二乘法估计量的精度估计。 B6M+mx"G  
(K{ 5fC  
组合测量的最小二乘法测处理 h5~n 1qX  
组合处测量的意义。待测参数的估计量及其精度估计。 &t}?2>:  
gPX a>C  
回归分析 Akk 3 Qx  
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 \;9W.d1iU  
函数关系。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 /b[2lTC-e  
:%4imgY`  
一元线性回归 9Sg<K)Mc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回归方程的稳定性。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残余方差与残余标准差。方差分析表。重复试验的回归分析及其意义。 )N !>=  
N|Cs =-+  
两个变量都具有误差时线性回归方程的确定 X_TiqV  
一元非线性回归 +pmu2}E.3  
回归曲线函数类型的选取和检验:直接判断法、观察法、直线检验法、表差法。化曲线回归为直线回归问题。回归曲线方程的效果与精度。 LBlN2)\@  
+}kgQ^  
多元线性回归 j;nb?;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和精度。每个自变量在多元回归中所起的作用。 c z'5iK  
%V_-%/3Z  
线性递推回归 On_@HQ/FI  
回归系数的递推计算公式。回归系数的递推计算步骤。 5f7zk  
O1y|v[-BW  
动态测试数据处理基本方法 9<1F[SS<s9  
动态测试基本概念 JMa3btLy(  
动态测试。动态测试数据的分类:确定性数据。随机性数据。 gwB\<rzG  
rNN j0zw>  
随机过程及其特征 9";sMB}W*  
研究随机过程理论的实际意义。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随机过程的特征量:概率密度函数、均值、方差和方均值、自相关系数、谱密度函数。 }F=^O[  
tjnPyaJEl  
随机过程特征量的实际估计 LDj<?'  
平稳随机过程及其特征量、平稳随机过程特征量的实验估计。各态历经过程及其特征量。非平稳随机过程的随机函数。 %:9oDK  
^4Uw8-/9  
传统谱估计法 A#@_V'a8  
自相关估值的种类。自相关估值的计算。周期图法。谱估计法性能分析。平均周期图法。窗函数法。修改的周期图求平均法。 ;iQEkn2T|}  
|`rJJFA  
现代谱估计法 eny/ fm  
AR模型法。最大熵谱估计的基本原理。AR法与最大熵谱分析法的关系。最小互熵谱估计法。 &Z("D7.G  
m?CZQq,  
动态测量误差及其评定。 kPxT" " k  
动态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_v|#g@{  
动态测量误差。动态测量误差评定的基本方法。动态测量数据与动态测量误差。动态测量误差与静态测量误差。 iAn'aW\TF  
R[[ ,q:4  
动态测量误差的评定指标和数学模型 Tbbz'b;{  
动态测量系统误差的评定指标。动态测量随机误差的评定指标。 hlJpElYf  
/ 8ynvhF#  
动态测量误差处理 W#F Q,+0)  
数据截断和采样。剃点处理。动态数据的组合模型。系统误差分离。统计处理法。分离真实值法。 P87# CAN  
<E,%@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FmKJ\  
(转载自:Freekaobo.com) ,?cH"@ RJ  
y*b3&%.ml  
时间:2005-06-21 13:00   uBnoQ~Qd[z  
cDEJk?3+  
-------------------------------------------------------------------------------- Bn?V9TEoO  
`8_z!)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机械振动学 0$.m_0H  
IND]j72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9]'&RyH=#  
:\ QUs}  
一、考试性质 .Nm su+s  
yl&UM qI(  
本课程为报考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类专业博士研究生的选考科目之一。其程度为选修过机械振动方面课程的硕士研究生、或以同等学历报考的考生所必须掌握的关于振动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此大纲也适用于机械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考试。 l1=JrpCan  
k0z&v <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Vy<HA*  
Q%S9fq,q  
答卷方式:笔试,闭卷(不得查阅参考书)。 _banp0ywS  
答卷时间:180分钟。 U977#M Xf  
各部分内容的参考比例 5II(mSg8  
按百分制评分,各部分内容的考分比例大致分配如下: Kn;D?ioY  
'])2k@o@  
(1)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振动                     25分 Lv[OUW#S  
| tQiFC  
(2)两自由度与多自由度线性系统的振动               25分 %qf  V+^  
a,t``'c;  
(3)振动系统的测试与参数辨识                     10分 wN-i?Ek0;  
58xnB!h\}  
(4)随机振动                               5分 SO\/-]9#  
K5t0L!6<+  
(5)振动的抑制与应用                         15分 Os%n{_#8  
#V02hs1  
(6)连续系统的振动                           10分 +k<w!B*  
\!50UVzm)  
(7)非线性系统或时变系统的振动                   5分 6R;3%-D  
E\ 8  
(8)自激振动                               5分 y&[y=0!  
-5l6&Y   
题型及所占比例 HL3XyP7  
简答题(包括判断题):4~6题,每题5~10分,共计30~50分; 2Se?J)MN  
分析、推导、论证与讨论题:3~7题,每题10~24分,共计40~60分。 C#;jYBtT7?  
参考书目 abNV4 , M  
《机械振动系统——分析、测试、建模、对策》(上、下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师汉民等编著 A=zPL q{Sb  
AdZ;j6#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fQK"h  
RPnRVJ&"Z  
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DciwQcG  
1. 振动系统的简化及其模型 <AlZ]~Yct  
x]mxD|?f  
振动系统的简化单自由度系统的模型弹性元件等效刚度阻尼元件粘性阻尼与非粘性阻尼质量元件 }ov&.,vQ  
q_W0/Ki8  
2.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RE$`YCs5  
OX:O^ (-r,  
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含义恒力及其引起的静位移振动系统线性化处理 x_!0.S U  
z\ss4  
3. 无阻尼系统的自由振动 8.=\GV  
g42)7  
谐振子自然频率振动系统中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振动周期与等时性初位移与初速度相位初相位角频率简谐振动的旋转向量表示法简谐振动的叠加及其向量表示测定系统自然频率的方法弹簧的等效质量复摆及其转动惯量的测定 F 09DV<j  
Z4$cyL'$P  
4. 有阻尼系统的自由振动 D'l5Zd  
j/T>2|dA&  
阻尼率小阻尼与过阻尼阻尼自然频率阻尼系统对于初始条件的响应临界阻尼对数衰减率阻尼率的测定 wv QMnE8\  
)?M9|u  
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C9DJO:f.2y  
1. 谐波激励下的强迫振动 _sE#)@p  
\k`n[{  
谐波响应的三角函数描述谐波响应的复向量描述复数振幅复频响应函数幅频特性以半功率带宽方法求系统的阻尼率共振共振频率相频特性与相位滞后   Nyquist图振动系统对于初始条件和过程激励的全部响应响应的过渡过程与稳态响应振动中的能量平衡非粘性阻尼的等效粘性阻尼系数 "1q>At  
j6~nE'sQ  
2. 周期激励下的强迫振动 SjjIr ^  
`u!l3VZ/4  
叠加原理求解周期激励响应的Fourier级数分析法波形畸变激励的基频和高次谐波周期激励下的共振 Uq_j\A;c  
/:6Wzj  
3. 非周期激励下的强迫振动 _ ~RpGX  
.I VlEG0  
求解非周期激励响应的Fourier变换法 Fourier 变换及其逆变换求解非周期激励的响应的脉冲响应函数法单位脉冲函数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卷积积分及其所反映的物理特征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与复频响应函数之间的关系 @\oz4^  
._wkj  
4. 冲击与系统的冲击响应 H_!4>G@  
to8X=80-3  
冲击响应的最大峰值   冲击谱 TvNY:m6.%  
]`g <w#  
三、两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N$Y" c*  
=z{JgD/  
1. 两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ri C[lB  
LAx4Xp/  
振动系统的自由度微分方程的矩阵形式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 7f<EoSK  
k+V6,V)my  
2. 无阻尼系统的自由振动 '6$*YN&5  
;o/>JHGj  
同步运动自然频率模态向量自然模态自然模态的阶次自然模态的叠加 r[.>P$U  
p\C%%  
3. 坐标变换与坐标耦合 % |q0-x  
,:Vm6u!  
弹性耦合(静力耦合)惯性耦合(动力耦合) 5dx&Qu'}ZS  
30PZ{c&Rll  
4. 自然坐标 H7+X&#s%   
h0?2j)X_  
坐标变换坐标变换矩阵模态矩阵物理坐标与自然坐标系统运动方程的解耦 VHOfaCE  
Mh(]3\  
5. 拍击现象 e@@?AB$n(  
b1pQ`qt  
双摆模型拍击现象的成因系统运动的各个自由度之间的耦合能量在各自由度之间传输 at!Y3VywG  
U%7i=Z{^Ks  
6. 谐波激励下的强迫振动 8$|8`;I(  
kE.x+2  
两自由度系统对于谐波激励的稳态响应两自由度系统的幅频响应曲线 _u"nvgVz9  
D PrBFmHF  
四、多自由度系统共振的基本知识 |CgnCUv+  
#6+ FY+/  
1. 多自由度线性系统的运动方程 N-lGa@ j  
C0.'_   
广义坐标位形向量位形空间广义力系统的刚度矩阵、阻尼矩阵和质量矩阵 质量矩阵与刚度矩阵的实对称性与正定性诸矩阵中各元素的含义及其确定方法 运动微分方程的矩阵形式线性变换与坐标耦合 qLncn}oNM  
v]2S`ffP  
2. 特征值问题 _2fkb=2@  
E< 4l#Z<  
无阻尼自由振动同步解系统的频率方程与特征行列式特征根自然频率基频模态向量(振型向量式特征向量)自然模态自然模态的线性组合与自由振动的通解 zWw2V}U!  
VS#wl|b8  
3. 模态向量的正交性与正规化 {v aaFs  
,O1O8TwUB0  
模态向量的正交性模态质量与模态刚度模态向量的正规化模态矩阵特征值矩阵 <0|9T n2O  
r#WT`pav  
4. 展开定理 a\kb^D=T  
puSLqouTM  
形位空间中的坐标基模态向量的线性独立性以模态向量作为坐标基展开定理与模态叠加无阻尼多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的通解初始条件系统对于初始激励的响应  R7oj#  
LiDvaF:@L!  
5. 系统机械能与互易定理 RhF>T&Q  
nGZX7Fx5  
柔度影响系数与柔度矩阵柔度矩阵与刚度矩阵之间的关系多自由度系统的弹性势能(作为广义坐标或广义力的二次齐次函数)多自由度系统的动能(作为广义速度的二次齐次函数)互易定理系统矩阵动力矩阵 Jsg I'  
N;F)jO xsl  
6. 有阻尼多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f8(#n=6qP  
c- $Gpa}M  
阻尼矩阵解耦的近似方法(比例阻尼和小阻尼假设)系统自由振动作为一系列衰减的模态运动的叠加 ?tf&pgo  
3HG;!D~m;  
7. 多自由度系统的一般响应 +5<k-0v  
ydl jw  
以模态分析法求解多自由度系统对于初始激励和过程激励的全部响应的步骤和思路谐波激励下的稳态强迫振动模态试验方法的理论基础 7k{2Upg;  
(J$\-a7<f  
8. 几种特殊的多自由度系统 FHy76 ^h>e  
dtM[E`PL  
矩阵的符号确定性 Sylvester判据半正定的刚度矩阵半定系统刚体模态(零模态)物理约束具有刚体模态的系统的自由振动及其特征值问题的求解方法半正定的质量矩阵纯静态自由度(“∞”模态)具有纯静态自由度的系统特征值向量的求解方法二重特征值二重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及其正交化方法具有重特征值的特征值问题求解方法 5`^o1nGO'  
oqkVYlE  
五、随机激励下的振动 =<f-ob8,  
FD7H@L5  
1. 随机激励问题 HgBJf~q~U  
$BN15x0/:~  
随机激励的特点求解随机激励下系统响应的思路 Ar9nBJ`  
F SMj  
2. 随机过程 hi{%pi&!T  
T~4mQuYi  
随机变量随机过程样本函数总体平均均值自相关函数平稳随机过程弱平稳与强平稳时间平均各态历经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的性质均方值方差随机过程的概率描述总体概率时间概率以概率密度定义平均值随机过程的自功率谱密度函数单一频率成分的随机过程窄带随机过程宽带随机过程白噪声 qG8s;_G  
:LJ7ru2  
3. 线性系统对于平稳随机过程的响应 _fTwmnA  
 ~m=EM;  
激励的统计特性与响应的统计之间的关系从激励的统计参数计算响应的统计参数单自由度线性系统对于随机激励的响应 .,2V5D-${  
'E;W  
4. 随机过程的联合性质 l4'~}nn(Y  
a^nAZ  
随机过程的二次概率二次概率与一次概率之间的关系边缘概率平稳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协方差不相关性与统计独立性标准化协方差函数二维正态分布互谱密度函数 (ClhbfzD  
X'sEE  
5. 多自由度系统对于随机激励的响应 4z4v\IpB  
@9 8;VWY\  
系统的两个自由度上的激励与响应之间的联合性质求解多自由度系统对于随机激励的响应的方法与步骤坐标变换Fourier变换系统变换 kN9yO5 h7  
0`hwmDiB"  
6. 窄带随机过程分析 B:oF;~d/,  
/"AvOh*  
作为系统响应的窄带随机过程随机过程的导数过程窄带过程的穿越分析平均穿越率峰值分析峰值超过某值的概率 iv%w!3#  
CDg AGy  
六、振动系统的测试、辨识与建模 D!> d0k,Y  
LVtu*k   
1. 振动测试传感器   a<Uqyilm  
Q}vbm4)[  
惯性式测振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加速度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计压电式力传感器阻抗头惯性式加速度传感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非接触式传感器 涡流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磁式传感器传感器的合理选择 D5]{2z}k  
d+2daKi  
2. 激振器 e1 a*'T$z  
hb^!LtF#Y  
激振器的用途、原理和特性电动式激振器电液式激振器电磁式激振器 hY;_/!_  
Lyoor 1   
3. 振动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 /A(NuB<Pq  
h8}8Lp(/'  
阶梯正弦激振测试及其系统脉冲激振测试及其系统快速正弦扫描激振测试及其系统随机激振测试及其系统 =I4.Gf"~f  
L7q |^`  
4. 模态参数识别 _vrWj<wyf  
!oMt_k X  
频率响应函数与模态参数的关系测量多自由度系统的阻尼率、自然频率与振型的基本方法分量分析法导纳图分析法 jMU9{Si  
it}-^3A M  
5. 物理参数识别与修改 j7/(sf  
!Yh}H<w0  
由模态参数确定振动系统的物理参数(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根据实验模态分析的结果对模型物理参数的近似值进行修改的意义与方法模态参数随物理参数变化的灵敏度 #)74X% 4(  
U"5q;9#q  
七、振动的抑制与利用 tV`&- H  
{'~sS  
1. 抑制振源 \C/z%Hf7-  
]h@{6N'oNS  
振源及其判别不平衡旋转质量的激励转轴的弓状回旋与临界转速转子的静平衡与动平衡 p.Y$A if.  
-CU,z|g+  
2. 隔振 Fk$@Yy+}e  
878tI3-  
主动隔振与被动隔振隔振设计与隔振器 && C~@WY,r  
iQqbzOY  
3. 减振 >eo8  
v MWC(m  
动力减振无阻尼调谐减振器自动调谐减振器的原理阻尼减振的概念和方法 冲击减振 f[@#7,2~M  
@,vv\M0)p  
4. 振动的主动抑制 nHU3%%%cU  
4TJ!jDkox  
主动控制隔振的原理主动控制减振的原理 ,4Y sZ  
CjZ6NAHc  
5. 振动的利用 zjWyGt(Q  
g =\13# F  
振动机械实例利用振动信号进行工况监视利用振动信号对工程结构进行无损检测 m){&:Hs  
s=jO; K$  
八、分析力学基础 riEqW}{  
&|] Fg5  
1. 牛顿力学方程的不足及其改造 !L$oAqW  
<w11nB)  
直角坐标约束条件广义坐标 \]GGVI ;u  
V9]uFL  
2. 功和能 Px#4pmz  
B2"+Hwbk  
力在微分位移上所做的功动能的增量做功使动能增加势能作为位置的函数 势场力保守力机械能守恒 Ug `   
?(M\ :`G'  
3. 虚功原理 Ua!Odju*w  
.=aMj rME  
虚位移理想约束虚功原理 t9n'!  
lZ+/\s,]|  
4. 势能与动能的广义坐标表达式 3~8AcX@  
3g+ \? L-c  
势能作为系统位形(广义坐标)的函数 广义力与势能函数的关系系统静平衡的条件动能作为广义速度的二次型函数(动能同时也是广义坐标的函数) *xho  
J2x$uO{Bn  
5. D’Alembert 原理 :4b- sg#  
_c,&\ wl$  
惯性力施加力动力学普遍方程 UvoG<;  
QTJrJD  
6. Lagrange 方程 sd7Y6?_C  
$jDD0<F.#  
Lagrange 函数 Lagrange 方程利用Lagrange 方程推导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pzYG?9cwz  
ZW`HDrP`  
7. 系统的线性化 F\l!A'Q+t  
I\)N\mov e  
势能动能线性系统的Lagrange 方程 f2 VpeJ<p  
(p'/p  
九、多自由度系统振动分析的常用方法 :  ,|=Q}  
A Z]Z,s6  
1. 估计多自由度系统自然频率与模态向量的方法 Gf!t< =T   
nT(! HDH  
瑞利商方法 Dunkerley法(迹法)Ritz法 ,(zcl$A[  
(p}9 ^Y  
2. 传递矩阵法 #zh6=.,7  
dICnB:SSB  
子系统综合法的意义与利用质量-弹簧系统的传递矩阵分析扭振系统的传递矩阵分析(直线扭振系统) BNF++<s  
#p ;4:IT  
十、连续系统的振动及其精确解 Sf# \6X<B  
aA!@;rR<yU  
1. 弦的横向振动 * <Nk%`  
|rG8E;>  
运动微分方程自由振动分离变量法特征值问题连续系统自然频率的离散性及其数目的无限性特征函数的正规化与正交性自然坐标与运动方程的解耦 Ss*Lg K_  
S8rW'}XJ=H  
2. 杆的纵向振动 `XFX`1  
>& 4I.nA  
运动微分方程 自然频率与特征函数 0YgFjd 5  
je$R\7B<  
3. 轴的扭转振动 vUA)#z<  
m7bn%j-{$f  
运动微分方程及相应的特征值问题 ^$ g],PAY  
10 a=YG  
4. 弦、杆、轴振动的相似性 0DW'(#`  
!]UU;8h~  
分布弹性分布惯性分布载荷分布位移特征函数 Y:#kel<  
2xz%'X%  
5. 边界条件 BdRE*9.0  
D:S6 Mu  
两端自由的杆的自然频率与振型 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弹簧与固定点相连的均匀杆的自然频率与振型 端部具有附加质量的均匀杆的自然频率边界条件对于自然频率与振型的影响 h|Teh-@A5  
".Q!8j"@f  
6. 均匀弦对于初始激励的响应 (PE8H~d  
%s&E-*X  
初始条件对于自由振动的影响 hc31+TL  
J_((o  
7. 均匀杆对于过程激励的响应 4N0W& Dy  
!Sr0Im0  
计算过程激励的响应的方法与步骤 H8Z Z@@ qm  
8M(|{~~3 :  
8. 波动方程 0wa!pE"  
IJb1) ZuR  
波动方程及其通解波的传播方向与传播速度波在空间中的分布及在时间上的变化有限长弦的自然模态驻波 V+@%(x@D_  
o )}<   
9. 梁的弯曲振动 \p =W4W/  
dp%pbn6w  
运动方程的推导梁的边界条件梁的自由振动与模态模态正交性梁振动的模态分析方法振动的动能振动的势能广义力梁振动的Lagrange方程及其求解 y:|Xg0Kp  
zi DlJ3]^  
10. 连续系统的瑞利商 ;Kd{h  
M b /X@51  
动能与势能的符号确定性瑞利商的第一能量表达式瑞利商的第二能量表达式 V3hm*{ON  
1\.zOq#  
H2pXJ/XF  
r{N{! "G  
十一、估计连续系统基频的近似解法 yPxG`w'  
g,GbaaXH  
Rayleigh 能量法 静挠度法 Dunkerley法(迹法) -aeo7C  
0)]C&;}_M  
十二、非线性系统的振动 1j) !d$8  
yU8Y{o;:  
1. 非线性系统 CTrs\G  
D` `NQ`>A  
非线性刚度固有非线性非线性阻尼非线性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非线性振动系统的求解的基本困难——叠加原理不再成立 P@S;>t{TD  
5` {; hFl  
2. 状态空间与相图 O[(HE 8E  
~1]2A[`s!  
位移向量代表点位移空间路径路径的相交状态变量状态向量状态点相空间相轨迹相图相轨迹(积分曲线)的不相交性质自治系统奇点平衡点平衡点的稳定性仅稳定、渐进稳定与不稳定单摆运动的状态方程及其在大范围内的相图 Liapunov 关于平衡点稳定性的数学定义自治系统的相轨迹 "qP^uno  
W<hdb!bE  
3. 奇点邻域中相图的特性 9xS`@ "`  
pZJQKTCG  
单自由度自治系统状态方程在平衡点邻域中的线性化坐标的线性变换平衡点邻域中的相图及平衡点的类型按柔度矩阵分析平衡点的类型结点焦点(螺旋极点)中心 Routh-Hurwitz判据 byj mH  
?m r@B  
4. 极限环 f]6` GsE  
7 te!>gUW  
极限环的特点极限环与保守系统的封闭轨迹的差别极限环的稳定性 Van Der Pol振子及其极限环 xS-nO_t 'E  
ht )*Ync  
5. Duffing 方程及其迭代解法 ,4T$  
64?$TT  
无阻尼Duffing 方程在谐波激励下的迭代解法谐波平衡法自由振动的频率与振幅之间的依赖关系强迫振动的幅频特性以谐波平衡法求有阻尼Duffing 方程的周期解跳跃现象组合谐波与次谐波 LW 3J$Am  
`L[32B9  
6. 摄动法 h+u|MdOY\  
it|:P  
摄动法的基本思想 Lindstedt法 Duffing 方程的摄动解法次谐波 .O-DVW Cm  
Dt'e<d Is  
7. 时变系统 c&?H8G)x  
,) jB<`  
时变系统的运动方程 Mathieu方程 Mathieu方程解的稳定性 b0=AQ/:  
T:~W.3  
十三、自激系统 xdU pp~}+.  
SK}g(X7IWH  
1. 自激系统的现象和特点 kJpHhAn4  
$"n)C  
自激系统的成因自激振动不同于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的地方自激振动系统的组成 sW3D ( n  
]BD5+>;  
2. 由于速度反馈引起的自激振动 ZUI9[A?  
WWD@rnsVf  
负阻尼能量输入机制振幅稳定性 I[IQFka}  
<l/Qf[V  
3. 由于位移反馈引起的静态和动态不稳定性 ZoReyY2  
7TY"{? ~O5  
位移反馈负刚度静态不稳定性位移延时反馈动态不稳定性 v") W@haU  
yVv3S[J  
4. 由于模态耦合引起的自激振动 ):EXh#  
T Bfl9Q  
5. 自激振动的识别、建模与防治 ' *C)S  
5)i0g  
第三部分命题、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Pg C]@Q%  
m 4LM10  
本门课程的考试正在建立题库,将采用计算机随机选题与自动拼题的方法产生试卷及其标准解答和评分标准。 X 1D:{S[  
/UyE- "S  
(转载自:Freekaobo.com) N |L5Ru  
O~]G(TMs8W  
时间:2005-06-21 13:00   hrt-<7U  
l(4./M  
-------------------------------------------------------------------------------- YZ P  
o-Arfc3Q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 &" n9,$  
3_/d=ZI\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ka [NYW{.  
Sd11ZC6  
一、考试性质 {Vu:yh\<  
8#B;nyGD1I  
  《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课程是为培养硕士研究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实验技能,掌握实验理论与方法而设置的。国内许多高校都以学位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这门课程。因此将它列为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内容之一。 ~h+3WuOv  
"ET"dMxU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有利于今后进行博士学位的研究。 mn` Ae=  
:gv#_[k  
二、考试形式与考卷结构 )}5r s  
9Ua@-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Vd~k4  
答题时间:180分钟 T+hW9pa)  
参考书目:卢文祥、杜润生《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第 A'2:(m@{T  
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TUr}p aw_  
R5zV= N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JQ05nb  
-XB>&dNl)T  
一、信号分析基础 KQ3 On(d  
eyV904<F  
  测试、信息、信号的概念;信号分析基本内容。 P]GGnT(!  
!2}Q9a  
  信号分类;信号分析系统;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卷积与相关定理。 ]B||S7idq  
IK);BN2<L  
二、信息论基础知识 HDOaN  
,zaveQ~l  
  信号论与广义通讯系统;信源模型、信息熵、离散信源及熵、连续信源及熵;最大熵定理;信息与熵的守恒定律。 xm5D$m3#  
M#m7g4*L!  
三、信息转换与传输 nFSa~M  
xB#E&}Ho  
  信息探测工程;新型传感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噪声。 HS7!O  
@@QU"8q  
四、模拟信号分析 cae}dHG2  
U!Lws#\X  
  调幅,调频;滤波器;信号的统计误差、均值、均方值的测量;概率密度分析。 3drgB;:g`  
$lv  g.u  
五、数字信号分析 a}fW3+>  
T4UY%E!0  
  模拟信号离散化:采样、最化、编码,频混现象,采样定理,信号复原;截断,能量泄漏现象。 !b 7H  
5pDxFs=v  
  离散Fourier变换,DFT图解推演,数学表达式;DFT与FT之间的关系;FFT算法基本原理。 kTzZj|l^\  
WgjaMmht  
  数字滤波原理;数字滤波器设计。 C>;}CH|X  
NO<m yN+N  
六、维纳滤波 Ywni2-)<  
bXJE 2N  
维纳滤波;反滤波;预测反滤波。 \/5 8#  
w90y-^p%  
七、同态滤波与时谱技术 ZHZ>YSqCS  
8-m"]o3  
同态滤波系统;解同态滤波系统;时谱技术。 j/W#=\xz  
&38Fj'l  
八、信号的时频分析 gC'GZi^  
;zGGT^Dn  
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 w0.#/6  
2^juLXc|R  
九、信号分析设备 ^{bP#f   
f5O *Njl  
频谱分析仪;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类型,技术性能;频率细化分析方法。 kAAz|dhL-  
&r_:n t  
十、机械工程中的信号分析技术 ZJx:?*0a  
!?KY;3L:  
分析参数选择;试验模态分析;机械设备诊断;声信号测量及评价。 HezCRtxRcc  
Hj5b.fB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v"s}7trWV  
^x4gUT-Wy  
(转载自:Freekaobo.com) 2Aff3]-:Gd  
Z,!Rj7wZ  
时间:2005-06-21 13:01   &)wQ|{P~k  
\Oc3rJ(  
-------------------------------------------------------------------------------- O /GD[9$i  
wi&m(f(~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微细加工技术 \tQRyj\|  
NE/3aU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r*kk/ $,2  
]A_)&`"Cb  
考试性质 ysSEgC3  
“微细加工技术”课程是电子物理与器件、电子科学与技术、固体物理等专业的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主干技术基础课。微细加工技术为培养学生掌握制造加工尺度在亚毫米到毫微米级的零、器件或薄膜图形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也广泛应用于集成光路、分子电路、超导器件、声表面波器件、各种微型传感器、执行器,以及电子、精密机械零件等的加工制造。其核心内容与我校新列的二级学科-精微制造工程所研究的内容有很大程度的相关性,并对于传统的制造技术提供有益的补充,因此将其列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试课程。 &<L+;k~P%  
Qx {/izc  
考试方式与考卷结构 zRu}lJ1#W$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d,$[633It}  
答题时间:180分钟 \l#=p+x5  
参考书目:蒋欣荣,《微细加工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lq nn n3  
第二部分考查重点 q~a6ES_lA  
W~gFY#w  
微细加工技术的含义与特点 l'$AmuGj  
微细加工的加工对象、常用的加工方法、微细加工技术的特征 |JrG?:n  
YKj7~yK?  
曝光技术 {Rbc  
光学曝光技术:掌握光学曝光技术的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抗蚀剂的分类与特性、针对不同光源选择不同的抗蚀剂、掌握典型的光学曝光技术,如紫外与远紫外、X射线曝光技术。 "&7v.-Y k(  
{-H6Z#b[  
电子束曝光技术:掌握电子束图形加工的含义、电子束曝光技术的特点、电子束发射聚焦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掌握扫描式与投影式电子束曝光技术。 [<bfwTFsl  
MTa.Ubs  
离子束曝光技术:掌握不同离子源的工作原理,如等离子体、固体表面离子源、液态金属离子源,掌握聚焦离子束技术与扫描式、投影式离子束曝光技术。 qA&N6`  
x"*u98&3  
以上三束,包括激光束、电子束、离子束散射与能量损失的关系,以及三束与固体相互作用机理。 5q" ;R$+j  
M]eH JZ~v  
图形刻蚀技术 skr^m%W  
湿法刻蚀技术:湿法化学刻蚀与湿法电化学刻蚀、硅各向同性与各项异性腐蚀、腐蚀剂的选择、微结构的几何图形的控制腐蚀。 Av7bp[OD  
kE/>Ys@w  
溅射刻蚀技术:溅射刻蚀的基本原理、溅射率与入射角等参数的关系、聚焦与掩模方式的离子束溅射工作原理。 evZ{~v& /  
~M+|g4W%  
其它干法刻蚀技术: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反应离子刻蚀技术(RIE)、深反映离子刻蚀技术(ICP)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8!E$0^)c|  
X,^J3Ek>O  
薄膜制备技术 rAk*~OK  
薄膜制备技术的分类与方法、掌握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所生成薄膜的特性与应用场合。 )}vQ?n[:'  
7G!SlC X}W  
化学气相淀积技术:包括化学气相淀积(CVD)、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P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淀积(MOCVD)等技术工作原理。 EzwYqw  
;OE{&  
热氧化制备技术、蒸发镀膜技术、离子溅射与磁控溅射技术、分子束外延技术、离子注入镀膜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场合。 1z0&+C3z  
M'Q{2%:>a  
掺杂技术:包括扩散掺杂、离子注入掺杂技术的原理与工作特点。 ^o65sM  
6D@tCmmq  
典型微细加工工艺应用 KhYGiVA  
根据以上的微细加工工艺方法,选择典型的器件并设计其制作的主要工艺,从原理上设计的工艺要切实可行。 !uy?]l  
WSKG8JT^|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pu,/GBG_  
|l `X]dsfQ  
(转载自:Freekaobo.com) :/K 'P`JaL  
.0r5=  
时间:2005-06-21 13:01   m},nKs O  
_|x%M}O},  
-------------------------------------------------------------------------------- I?Hj,lN  
}ZlJ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计算机图形学 WOz dYeeG  
wwmMpK}f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u ,*$n'l]  
= r_&R#~GT  
考试性质 QaUh+k<6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我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计算机图形学是我校命题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有利于各专业择优录取。 8HxB\ !0F?  
HRC5z<k%  
考试形式与考卷结构 2< qq[2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必答。 tlA4oVII  
PQlG !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P!vCf^{ t  
J wRdr8q  
(三)各部分内容考查比例 kZWc(LwA  
bv)E>%Yy  
计算机图形学硬件、软件知识   20% >8#(GXnSt  
1e _V@Vy  
二维图形基本理论与算法     40% 7"Zr:|$U  
_2<|0lvh  
三维图形基本理论与算法     40% psta&u\ q  
Q{Jz;6"  
(四)题型比例 Z=L' [6  
m32OE`s  
填空题     20% i/, G=yA  
 d9R0P2  
问答题     30% VjMd&>G  
.]k(7F!W  
计算与证明题 30%  IhJ _Yed  
2Qc&6-;`  
编程       20% [t: =%&B  
W7O%.xP  
(五)参考书目 VCX})sp  
7: J6 F  
常明、朱林主编. 《计算机图形学》(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nx $?wxIm  
孙家广主编. 《计算机图形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 g }i\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sFx $  
"sUe:F;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知识 L_<&oq  
1.计算机图形学研究内容及应用前景 $*G]6s  
.Uh-Wi[  
2.相关硬件知识 -+'{C =  
Ts}5Nk8%  
3.相关软件知识 {1#5\t>9yD  
^X)U^Qd  
图形显示算法基础 OC 7:Dp4  
1.直线生成算法 {SqY77  
E$ F)z  
2.圆弧生成算法 $O%lYQY]  
-x:Wp*,  
3.规则曲线生成算法 IW$&V``v  
;}.jRmnJ  
图形变换矩阵方法 FK }x *d  
1.二维图形变换 0 m";=:(w  
( J\D"4 q  
2.三维图形变换 m&Ms[X  
U87VaUr  
3.视见变换 tN3Xn]   
qAivsYN*  
图形处理算法 87YT;Z;U&  
1.二、三维图形剪取方法 X xB*lX  
;=_<\2  
2.光栅图形的扫描转换与区域填充 *>$'aQ  
RNl%n}   
图形交互技术 [9[tn -  
1.交互设备、交互任务与技术 _^#PV}  
jM2gu~  
2.人机交互界面 ?9mWMf%t  
4y>G6TD^  
3.菜单与窗口技术 wUh'1D<(r  
z<: 9,wtbP  
图形数据结构 T/-PSfbkj  
1.常用图形数据结构基本知识 |+suGqo  
}eEF/o  
2.线性表、数组、链表与树形结构的应用 /e4hB  
0kmVP~K  
3.图形数据文件 ]2h~Db=  
6CY_8/:zL  
三维立体的表示方法 dH#o11[  
1.多边形表面表示与平面方程 Gx'mVC"{  
> 'Y]C\  
2.网格表示法 UCvMW*gs  
[#lPT'l  
3.扫描表示法 @@SG0YxZ  
u^!-Z)W  
4.八叉树表示法 )o AK)e  
j%[|XfM  
5.翼边结构表示法 i` Lt=)@&  
*Z)`:Gae  
6.结构实体几何表示法 n+Fl|4  
9.vHnMcq  
三维几何造型 CIO&VK  
1.几何造型基本知识 ~y B[}BPf  
,((5|MbM/  
2.欧拉操作 iCc@N|~  
xU67ztS'E'  
3.集合运算 zzq/%jki  
ymr-kB  
4.其他造型方法 l}:9)nXA{  
cJi5\<b  
消隐处理与真实感图形 p m3?  
1.凸多面体消隐方法 J~n{gT<L  
/F/`?=1<$  
2.凹多面体消隐方法 |}'}TYX0:  
o6B!ikz 8  
3.曲面立体消隐的基本知识 s {$c8  
Jw;J$ u!d  
4.各种常用消隐算法 < 8WS YZ  
?z Ms;  
5.明暗效应与颜色模型 1)%9h>F7  
)M'#l<9B  
6.纹理的基本知识 w;>]L.n  
X$PT-~!a  
图形程序设计 <<4G GO  
1.C语言图形函数库 ];zi3oS^  
!7^fji  
2.C语言编程实现各种算法 "+saI@G  
jf.ikxm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F!^ Y!Y@H  
4.CLTy3W  
(转载自:Freekaobo.com) So0YvhZ+  
.+{nfmc,c  
时间:2005-06-21 13:02   <f{m=Dc  
`^ F'af  
-------------------------------------------------------------------------------- |MTgKEsn  
AB}Qd\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数控技术 J"FKd3~:E  
.eq-i>  
一、考试性质 * C's7O{O  
^_)CQ%W?  
数控技术是机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数控技术的原理、系统组成、数控编程方法等。 ?#slg8[  
^x:4%%Q]l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0#sk]Qz  
Y6^lKw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nV"[WngN  
n1buE1r?  
2.答卷时间:180分钟 ?aO%\<b  
G}D?+MWY  
3.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fB;'U  
MH{vFA4:,  
基础知识:约占40% `d3S0N6@  
;#fB=[vl";  
编程、设计等:约占60% Yg2z=&p-{"  
C'7W50b  
5.参考书目 ^b>E_u  
br$!}7#=L  
《数控技术》,廖效果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iWQBo>x  
《计算机数控系统》,叶伯生对等编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R%3H"FU9w  
三、考试要点 ~3f#cEP>d}  
v`beql  
数控机床概述 % ,~; w0  
数控机床的控制原理和组成 A[+op'>k  
数控机床的分类 #J^p,6  
数控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s.GTY@t  
数控加工的程序编制  _%i|*  
数控机床的坐标系 ']+H P9i$  
数控加工工艺基础 _eO+O=j_x  
G指令及编程 Ie4*#N_  
程序编制中的数学处理 {fIH9+v  
误差补偿原理 *x L#1  
加减速控制 y7,~7f!N2  
计算机数控装置 u!L8Sv  
CNC装置的硬件结构 ~Ycz(h'(  
CNC装置的体系结构 1{";u"q  
CNC装置的软件结构  ] mP-HFl  
CNC装置的插补原理 TvI}yaCu/x  
刀具半径补偿原理 O@E&lP6  
CNC系统故障自诊断功能 \ 0<e#0-V  
数控系统中的可编程控制器 TU[f"!z^  
进给伺服系统 # + n &  
伺服电机及其调速 1egryp  
位置检测装置 b[RBp0]x  
典型进给伺服系统 %@pTEhpF  
进给伺服系统的分析 -t*C-C'"|  
进给伺服系统的特性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Pfd FB  
数控机床的刀具交换装置 +[~\\X  
自动换刀装置的形式 RJtSHiM2  
刀库 3)dT+lZ  
刀具系统和刀具的选择 DlIfr6F  
刀具交换装置 |'KNR]: N  
数控机床的简单操作方法 A]=?fyPh{'  
(转载自:Freekaobo.com) hj4A&`2  
U*a!Gn7l  
时间:2005-06-21 13:03   &BE[=& |  
"?avb`YU'  
-------------------------------------------------------------------------------- V?Nl%M[b  
QMfYM~o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优化设计 ^OA}#k NTW  
n\cP17dr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uHK'{  
0/] @#G 2  
一、考试性质 cwpDad[Kx  
$X\BO&   
“优化设计”是为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而设置的。 0!(Ii@m=N  
d[S C1J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S2fw"1h*x  
 gXH89n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yY&(?6\{<<  
93'%aSDI%  
2. 答题时间: 180分钟 4|:{apH  
h+$_:](PC  
3.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L}S03k  
PDpIU.=!0  
①优化设计基础(含多目标优化、离散变量优化、工程问题优化建模)   (20%)       ]j{S' cz  
Y<0f1N  
②一维搜索方法         (10%)  j, G/[V  
ueWG/`ig  
③无约束优化方法       (20%) =6+BBD  
[e&$4l IS  
④约束优化方法         (40%) Pq_Il9  
x b_C1n  
⑤线性规划           (10%) Ws1<Jt3/."  
-D(Ubk Pw  
4.题型:计算题、证明题、问答与分析题 x]{h$yI  
U}qW9X;o  
5.参考书目 3cfkJ|fuwe  
+ S%+Ku  
[1] 周济编. 《机械设计优化方法及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Ak9W8Z}  
NGxi i$F  
[2] 陈立周等编. 《机械优化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另附加有关线性规划的内容 AN.`tv  
Xbu >8d?n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UW>~C  
uZQ)A,#n;  
1. 优化设计的基础 $9l3 DJ  
gVI*`$  
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目标函数、约束函数的某些基本性质,目标函数达到约束最优解的条件以及迭代求解的一般原理和收敛条件,优化问题的图解法,工程实际优化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多目标优化和离散变量优化的基本概念。 Q5jP`<zWU  
_zpn+XVdQ  
2. 一维搜索方法 0dgR;Dl(  
Z,d/FC#y(  
常用一维搜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求解特点。 x[>A'.m@)  
5-C6;7%:  
3. 无约束优化方法 O=-|b kO  
H?aB8=)  
常用无约束优化方法的基本性质和迭代求解过程的特点,各有哪些优缺点,及其适用性特征。 Xz5=fj&  
P, Vq/Tt  
4. 线性规划 F*NIs:3;  
P,v}Au( UI  
单纯形法算法原理,单纯形法的矩阵解释,利用单纯形表(包括两步单纯形法)求解。 Xajjzl\b  
DL~LSh  
5. 约束优化方法 2R5]UR S  
ae^xuM?7  
约束优化问题直接解法的各常用方法的算法原理、迭代求解过程。 2`Pk@,:_  
lRO8}XSI  
约束优化问题间接解法的三种基本策略,各算法原理、迭代求解过程。 ^%<v| Y(X  
Q!Op^4Jz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JTb<uC  
.*zQ\P  
(转载自:Freekaobo.com)  qQom=x  
M)LdGN?$  
时间:2005-06-21 13:03   cf j6I  
.oe,# 1Qh{  
--------------------------------------------------------------------------------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下室  发表于: 2008-01-24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环境监测 d_yqmx?w  
$b8>SSz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L,l+1`Jz  
p\,lbrv  
考试性质 F{}z[0  
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的核心学科之一,也是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基础。本课程的考试要求是具有良好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能够达到的水平,以保证从事环境监测技术、污染控制技术等方向的博士生具有扎实的环境监测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 [&39Yv.k,7  
!#X^nlc  
考试对象是参加2005年准考博士研究生的学生。 g3 qtWS  
$Qm;F% >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d=-<EQ|&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V+(\<M  
答题时间:180分钟 adxJA}K}  
题型比例: Vxw?"mhP  
名词解释     10% rkzhN59;  
Gis'IX(  
填空题       20% ^L[Z+7|  
7kb`o y;(^  
问答题       35% 3NJ-.c@(p  
kQ:2@SOm  
计算题       35% F:H76O`8  
qNvKlwR9;k  
参考书 `& + L/  
吴邦灿、费龙编著,《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ugcfDJ  
:b ;5O3:B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T^Z#x-Q  
0xjV*0?s  
绪论: z=u4&x|xA  
环境监测技术现状与对策、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 k20H|@g2  
[6D>2b}:{[  
水和废水监测技术 +6>Pp[%  
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5jV]{ZV#  
(+ >n/I6  
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 TLkkB09fvk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离子色谱 x~mXtqg  
_}\&;  
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监测技术 aRV!0?fS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酶免疫检测技术 n|F`6.G  
kBT cN D|  
物理污染监测技术 @e slF  
噪声污染监测技术、放射性污染监测技术 G(4k#jB  
vuK 5DG4  
生物监测技术 PK~okz4b  
生物群落监测技术、生物毒性试验监测技术 mEqV&M1;7l  
K}zw%!ex  
生态监测技术 0r@rXwz  
生态监测技术大纲、生态监测技术方法 kxO$Uk&TX  
~C[,P\,  
8.   遥感监测技术 l==T3u r  
J d`NS3;*p  
水质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全球环境变化 7Jqp2\  
Z`f _e?  
9.   自动连续监测技术 9hq7 :  
 'dg OE  
水质污染自动连续监测技术 c=K M[s.  
x_Z~k  
现场快速监测技术 @3G3l|~>  
水中污染物快速监测技术、便携式监测技术 1|`9Hp6  
(转载自:Freekaobo.com) ,5/g Ng  
IQ|~d08}  
时间:2005-06-21 13:08   b :+ X3  
C2VZE ~U+  
-------------------------------------------------------------------------------- L2:C6Sc  
9:m+mpL=9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_A35"v  
vu1:8j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4f>Vg$4  
,JjTz O  
一、考试性质 y K{~  
1\3n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是为机械类、仪器仪表类及机电结合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主干技术基础课,因此将其列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试课程。 xOt|j4  
ycH=L8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tdjPdw  
v<c8qg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QKZI))G0  
YlYTH_L>E  
2、答题时间:180分钟; mO\6B7V!  
p3-sEIw}Ru  
3、试卷结构:试题将结合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1kA%LLK  
x;C\G`9N  
4、参考书目:谢铁邦、李柱、席宏卓,《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qHgQ_%  
;MO %))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8L&#<Ol  
&< ~`?-c  
一、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Xf.SJ8G  
[WB8X,  
互换性生产的含义、特征、分类及其作用;标准化的意义与基本原理及其与互换性的关系;优先数系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4@EJRC  
1|Fukx<@J<  
二、测量技术基础 <8'}H`w%  
e\)PGjSI  
技术测量的基本熟语、定义,测量的基本原则,测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测量方法的分类,量块的特性与应用。 [aIQ/&Y  
X${k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其特性,测量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表达。 eE7+fMP{  
5Zh /D0!|  
何参数误差与公差 7q(RQQp  
有关尺寸公差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尺寸极限与配合标准的构成及应用:基准制及公差等级选用原则,选用配合所应考虑的影响因素;利用公差带图进行极限与配合分析;尺寸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O>}aK.H  
有关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形位公差各评定项目的定义、公差带、图样标注方法;形位误差的基本测量方法、误差评定准则和评定方法;各公差原则(独立原则、最大实体原则、包容原则)的含义、特点、图样标注;形位公差项目及其公差值选择的基本原则。 &'i>5Y  
表面粗糙度对使用性能的影响;表面粗糙度评定基准的构成,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的规定及其目的;评定参数及其数值标准的基本内容;评定参数及其数值的选用原则;表面粗糙度的图样标注。 LB-4/G$  
光滑极限量规及测量器具的选用 VJm).>E3k  
尺寸判断原则(Taylor原则);量规的用途及结构特点;量规公差带相对于被检工件公差带的布置方案、误收及误废、量规的设计方法。 KecRjon~  
测量的不确定度对验收工件的影响及安全裕度;验收极限的确定及测量器具的选用。 _O)~<Sk-*z  
几种典型结合件的互换性 hX<0{pXM4  
滚动轴承、平键及花键、普通螺纹等典型结合的使用要求及影响互换性的主要几何参数;各典型结合的结构特点及互换性特点。 j]YS(Y@AY  
各典型结合的互换性标准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标准的应用及图样标注。 eAPGy-  
齿轮传动的互换性 1_f(;WOg  
渐开线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与互换性特点,圆柱齿轮主要几何参数的误差源、误差特性及其对传动互换性的影响。 s<aJ pi{n4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的基本内容,公差组及相应的公差项目、检验组的选用原则和方法;齿侧间隙计算的基本思路。 }ob#LC,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差的图样表达方法。 xa??OT`(  
尺寸链计算基础 C#+ Gkzq  
尺寸链在精度设计计算中的应用。 Q.@9"&)t  
建立、分析直线尺寸链,用完全互换法(极值法)解尺寸链。 7]62=p2R  
实验技能 [Jwo,?w  
主要考查长度测量、形位误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圆柱螺纹测量及齿轮测量的有关内容。 FG:(H0  
测量目的、涉及有关测量设备的基本知识、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 8-+Ce;h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GMrjZ  
~4<xTP\*  
(转载自:Freekaobo.com) 4Un(}P'   
Mnc9l ^  
时间:2005-06-21 13:09   2h%/exeS;  
**N{XxdN  
-------------------------------------------------------------------------------- !g'kWE [  
scT,yNV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控制理论 ~+ Mp+gE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控制工程》是为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考试科目,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科学方法和分析能力及工程应用能力,有利于今后进行博士学位的研究。二、考试形式与考卷结构(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二)   答题时间:180分钟(三)   参考书目:杨叔子等.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四版),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李友善.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年.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一、基本概念   系统、反馈、反馈控制的概念;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二、系统的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物理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建立。 三、时间响应分析时间响应及其组成;一、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动态性能分析;系统误差的分析与计算;稳态误差。 四、频率特性分析频率响应;频率特性;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Nyquist图、Bode图);最小相位系统。 五、稳定性分析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Routh稳定判据、Routh-Herwitz稳定判据、Nyquist稳定判据、对数稳定判据;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六、系统的校正校正的概念;串联校正、并联校正;PID校正。 七、线性离散系统分析信号的采样与采样定理;脉冲传递函数;线性离散系统的性能分析。 八、状态空间分析状态方程;矩阵指数与状态转移矩阵;线性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转载自:Freekaobo.com) \oA>%+]5  
g Y|f[M|  
时间:2005-06-21 13:09   *c3(,Bmw  
*j6K QZ"  
-------------------------------------------------------------------------------- rO[c m}  
VKqIFM1b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环境监测 oR}cE Sr  
V"K-aO&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w_y(>  
W|'7)ph  
考试性质 ^hiIMqY_{`  
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的核心学科之一,也是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基础。本课程的考试要求是具有良好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能够达到的水平,以保证从事环境监测技术、污染控制技术等方向的博士生具有扎实的环境监测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 lY -2e>  
$lVR6|n  
考试对象是参加2005年准考博士研究生的学生。 Pu>jECcz  
![1+=F !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w IQ~a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RDHu2n  
答题时间:180分钟  S1$lNB  
题型比例: 8L1 vt Yz  
名词解释     10% nQ*9E|Vx  
fJ<I|ZZ  
填空题       20% #K#BNpG|  
3']a1\sy^  
问答题       35% )+7|_7 !x  
F+@/"1c  
计算题       35% {&dbxj-'  
\3"jW1Wb  
参考书 aC90IJ8^  
吴邦灿、费龙编著,《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u}r>?/V!  
U_Jchi,!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U1ZKJ<pv  
r{>`"  
绪论: pq"Z,9,F%  
环境监测技术现状与对策、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 Y-?0!a=e.  
r=Tz++!  
水和废水监测技术 @vZeye  
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whi#\>i  
%<)!]8}P*  
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 ' kOkwG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离子色谱 '\O[j*h^.  
TTa$wiW7'  
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监测技术 efr9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酶免疫检测技术 @ D,]v:  
l"zA~W/  
物理污染监测技术 ?:tk8Kgf  
噪声污染监测技术、放射性污染监测技术 3Ofh#|qc&  
) 2 lB  
生物监测技术 $d-$dM?R5  
生物群落监测技术、生物毒性试验监测技术 )IVk4|  
x2,;ar\D  
生态监测技术 }_Ci3|G>%D  
生态监测技术大纲、生态监测技术方法 a&Qr7tT Y"  
}a !ny  
8.   遥感监测技术 O3V.4tp  
2`^6``  
水质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全球环境变化 ^g |j4N  
%iB,hGatE  
9.   自动连续监测技术 @HzK)%@  
;Fo7 -kK  
水质污染自动连续监测技术  Q 'ZZQ  
RBz"1hRo`  
现场快速监测技术 IgjPy5k  
水中污染物快速监测技术、便携式监测技术 E-%$1=;  
[+d~He  
环境学院 <:!E'WT#f  
(转载自:Freekaobo.com) l{*m-u5&;  
ScjeAC)  
时间:2005-06-21 13:23   yEMM@5W)8  
%K+hG=3O  
-------------------------------------------------------------------------------- 8[.&ca/[  
q:nUn?zB  
])G| U A.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微生物学 ySI}Nm>&=  
fWC(L s  
M,W-,l ]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4eaCg  
^I|i9MH  
一、考试性质 wpp!H<')  
8bQXC+bK  
鉴于微生物学在环境工程中的重要性,所以把微生物学列入环境工程博士研究生考试科目中。通过微生物学考试,评判考生是否达到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的水平,以保证所录取的考生具有较好的环境生物工程专业水平,满足新世纪环境工程对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要求。 ~+d{:WY  
p0y|pD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学生。 ~3-"1E>Rgy  
C:t?HLY)fG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c#CV5J\Kk3  
&^K(9"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H)h^|A/vO  
FaWDAL=Vhk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 w+  
$a8,C\m e?  
(三)各部分考试内容的考试比例 YD@Z}NE v"  
E|>-7k")  
普通微生物学     70% E24SD'|)  
T`pDjT  
微生物生物技术     30% #_x5-?3  
`1n^~  
(四)题型比例 !Y r 9N4  
7QnWw0  
名词解释     约20% 1=5HQ~|[TO  
5073Q~  
填空题     约30% T)%6"rPL3!  
(J.Z+s$:2  
问答题     约30% {tl{ j1d |  
?<BI)[B  
综合分析题     约20% (3$DUvx7  
qy.$5-e:[9  
(五)参考书目 KQb&7k .  
iPV-w_HQ  
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i$p2am8f  
 oJ* ,a  
赵开弘等. 《环境生物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gE $Uv*Gj  
< `"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9xj }<WM  
9G2rVk  
一、微生物学发展历史,微生物的特点、共性 ;+(_stxqV9  
J5F@<vi  
二、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 l'_]0%o]  
7FPSBvU#/  
1、原核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的形态和构造。 X EbVsw  
%XeN_ V  
2、真核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的形态和构造。 .tGz,z}  
h!JyFc  
3、病毒的形态和构造。 vdvnwzp!l  
?!jJxhK<h  
三、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和培养基 )-1e} VF(U  
#9r}Kr=P  
四、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h0>]A 2|X  
-6I*k |%8T  
五、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q78OP}  
svDnw cl  
六、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YaSBIq{z  
<yX  u!  
七、微生物的生态 'dh{ q`#0  
et~D9='E  
八、传染与免疫 #oa>Z.?_V  
1Dc6v57  
九、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Z}0xK6  
LFxk.-{=  
1、通用分类单元 F1_,V ?  
1aIGC9xQ`  
2、微生物的鉴定 Q>+rjN;  
]g ;+7  
十、现代生物技术基础 |5dNJF8;Q  
j0~c2  
要求掌握微生物特别是大肠杆菌的基因工程基础。 |4pl}:g/Z  
fUY05OMZ  
十一、环境生物检测  s:xJ }Ll  
tK e-Dk9  
主要要求了解PCR技术、DNA重组技术相关的生物检测基本原理和方法。 zb4@U=?w}  
= 8`KGeP$  
十二、污染物的生物处理 .5s58H cg,  
Hik=(pTu>  
主要要求了解污水的生物处理。 (2L mu[  
(转载自:Freekaobo.com) m='}t \=  
GJQ>VI2cY  
时间:2005-06-21 13:25   :tnW ivrwR  
| Z7 j s"  
-------------------------------------------------------------------------------- +UX~'t_'v  
=$y J66e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固体废物处理2 Q=DMfJ"  
_e>N3fT  
第一部分 考试内容 Btzes.  
^;s/4   
考试内容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重点内容为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 ^`SEmYb;  
jz=V*p}6  
(一)主要考试内容及试卷分数(满分100分) DOFW"SpE  
ZDp^k{AN9a  
固体废物处理概述:约15%; ,aS+RJNM  
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分选破碎:约20%; K2n#;fY %  
可燃固体废物的焚烧与热解:约20%; x_<#28H!  
固体废物生物处理:约15%; IOC$jab@  
固体废物的固化和其它处理技术:约10%; V?.=_T<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约20%。 cc`u{F9  
(二)题型比例 X|!@%wuGC  
[) >Yp-n  
选择题:约30%; Asuu gcN*  
问答题和辨析题:约30%; :a2[d1  
分析题和计算题:约40%。 qj:[NPwaM  
(三)主要参考书目 ju;OQC~[L]  
|unvDXx-  
芈振明,高忠爱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a[j]fv*6  
第二部分 考试要点 9$9a BW  
' CJ_&HR  
(一)固体废物处理概述 .+?]"1>]  
5$> buYF  
1、固体废物的定义 gG.+3=  
T1Z*>(M  
固体废物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固体废物的产生有其必然性。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索取和利用自然资源,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时。限于实际需要和技术条件,总要将其中一部分作为废物丢弃;另一方面是由于各种产品本身有其使用寿命,超过了一定期限,就会成为废物。 daSx^/$R  
u-jc8W`Zd  
2、固体废物的分类和产生源 Z]2z*XD  
Df2$2VU  
固体废物分类方法很多,按组成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形态可分为固体(块状、粒状、粉状)的和泥状(污泥)的废物;按废物的来源可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农业废物和城市固体废物。按其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 izl-GitP  
@sZ' --Y  
3、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 Fc}K+  
n|Y}M]u,  
由于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对其中大部分又未采取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致使大量的固体废物裸露堆放,对环境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途径主要表现对水体的污染、对大气的污染、对农田土壤的污染、占用土地和传播疾病等几个方面。 v5?)J91  
[z7]@v6b  
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应以“3C”原则为基本对策,即:清洁生产(Clean)、循环再生(Cycle)和污染控制(Control)。在我国,体现在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上。 W:wSM *  
L:@COy  
(二)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 ~@<o-|#  
?=_w5D.3J  
这部分重点是城市垃圾收集运输系统,考试内容包括城市垃圾收集系统和城市垃圾运输系统。 qyy .&+  
-cn`D2RP  
城市垃圾收集系统是城市垃圾收运处理的第一环节,垃圾收集系统与后续的垃圾运输、处理设施的设置关系密切,必须配套设置。城市垃圾产生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活动中,具有产生源分散、垃圾成分复杂的特点。在建立城市垃圾收集系统时,应全面了解常用的垃圾收集基础设施,确定合适的垃圾收集方式,以保证合理高效地进行城市垃圾收集工作。 ih75 C"  
?/@XJcm+  
城市垃圾运输是城市垃圾清运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垃圾运输方式可分为直接收运和间接收运两种方式。直接收运是采用垃圾收集车将垃圾从垃圾收集点直接运送到垃圾处理场的垃圾运输方法。间接收运是采用垃圾收集车将垃圾收集后运送到垃圾转运站,再由较大类型的垃圾运输车将垃圾送往垃圾处理场。 tOk=m'aUK  
`s=Z{bw  
(三)固体废物的分选破碎 *h5L1Eq  
%g>k0~TRf#  
固体废物的分选,就是把垃圾中的不同物质,利用物理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的处理工艺。固体废物的分选方式主要有筛选、风力分选、惯性分选、磁选以及手工分选等。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中,还实验性或小规模地采用了浮选、光选、静电分离等分选方法。 x|^p9m"=%  
S @!z'$&  
固体废弃物的破碎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减小垃圾的颗粒尺寸、增大垃圾形状的均匀度,以便后续处理工序的进行。根据对破碎物料的施力特点,可将物料的破碎方式分为挤压、剪切、辗磨、撕碎、冲击等类别。 !VudZ]Sg  
1Zo3K<*J  
(四)可燃固体废物的焚烧与热解 }+u<w{-7/  
<5FGL96  
1、可燃固体废物焚烧技术 [{`&a#Q  
?e+y7K}"]  
主要需了解以下问题:固体废物的热工特性及可焚烧条件,工业分析和热值的测定,焚烧设备的类型,焚烧烟气产生量和二次污染控制。 ^foCcO  
k"/}9[6:U5  
焚烧就是通过高温燃烧,减少可燃废物,使之变成惰性残余物的处理方法。因此,焚烧从处理角度看,具有两个很重要的特性,即高温无害化和大的、迅速的减容能力。目前投入应用的焚烧炉可以分为炉排型焚烧炉、回转式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和热解-氧化焚烧炉等四种类型。 fL'Ci;.;+  
\l5G   
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中主要包括烟尘、硫氧化物、氯化氢、氮氧化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随着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二次污染防治技术已经成为垃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垃圾焚烧事业的发展。 v`7~#Avhz  
o9]!*Y!RA  
固体废物焚烧过程是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它涉及了物质平衡、能量平衡、热力学分析、动态分析、传热问题、扰动混合、停留时间等问题。 <{Rz1CMc  
s!F8<:FRJD  
对焚烧炉本身,应有良好的炉膛结构及合适的炉膛尺寸保证三“T”条件,即温度(Temperature)、扰动(Turbulence)、时间(Time)三个条件。确保物料的完全燃烧,以使焚烧的建容率DRE(Destruction and Removal Efficiency)达到设计要求。 H:z<]R c  
:V)=/mR  
2、城市垃圾热解技术 (J(SwL|  
+&M>J|  
热分解是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的高温加热分解技术。这部分内容要求了解热解的基本原理。 9r 8bSV3`  
{G|= pM\'  
高温热解:主要为获得可燃气。热解温度一般都在1000℃以上。 v//Drj  
TH CvcU?X  
中温热解:温度一般在600~700℃之间,主要用在比较单一的物料作能源和资源回收的工艺上,像废轮胎、废塑料转换成类重油物质的工艺。 zx?|5=+!  
uF D  
  低温热解:温度一般在600℃以下。农业、林业和农业产品加工后的废物用来生产低硫低灰的炭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I "R<XX  
{k'$uW `  
(五)固体废物生物处理 ^'b\OUty-  
PL3oV<\4s>  
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术是人为控制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处理的过程,以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和减量化。生物处理技术工艺方式很多,不同工艺方式的处理成本、处理效果和产出物均有所不同。 +' .o  
.SWn/Kk  
1、堆肥处理 QT(]S>--n  
S09Xe_q  
堆肥处理是在一定的人为控制条件下,让可降解有机固体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使其中可降解的成分转化稳定的腐殖物,这种利用垃圾制造的土壤改良剂,通常被称作垃圾堆肥。 !}"PHby5N  
-e+im(2D=  
堆肥的定义,垃圾堆肥工艺的分类,好氧堆肥基本原理,好氧堆肥的三个阶段、好氧堆肥的不同供氧方式,好氧堆肥工艺流程。 P@Pe5H"o  
5^2P\y(?  
堆肥物料的主要控制参数:有机质含量和营养物含量、垃圾的含水量、氧浓度、碳氮比(C/N)、pH值等。 J$yJ2 G  
TSRl@QVy  
2、生物制气 LdX'V]ITh  
nc#} \  
生物制气主要是从城市垃圾中制取沼气,其特点在于借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城市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主要由甲烷和二氧化碳组成的可燃气体,其能够分解成优质气体。 <M,=( p{  
[O3)s]|  
生物制气工艺的主要程序是:垃圾在经过分选处理后,有机物输入厌氧发酵器并在这里形成由水和营养素组成的稀浆,然后打入搅拌式厌氧反应器。 YE -}1&8  
q9$K.=_5  
(六)固体废物固化技术 };>~P%u32  
CE I.*Iywu  
固化处理是把水泥、沥青、塑料、石膏、水玻璃等凝结剂同固体废物加以混合进行固化,或是在城市垃圾中加入硅酸钠、粘土之类的添加剂一起烧结固化(玻璃化),使得城市垃圾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封闭在固化体内不易浸出,从而达到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的目的。在实施固化处理时,一方面希望尽量节省材料和能源,另一方面也希望固化体能作为资源而加以利用。这两个方面可以视为推广固化处理技术的关键。 p$XvVzW#<  
$ 3.Y2&$T  
(七)固体废物填埋处置 e1R<+`]  
:-T[)Q+-3  
就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而言,填埋法是唯一重要且行之有效的办法。 '=ydU+X  
Ot~buf'|  
填埋既是一种处理方式,又是用其它处理方法不能处理的固态残余物的最终处置方式。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运转状态的固体废物填埋场为数众多,建设规模不等。可以直接接纳固体废物,处理垃圾焚烧、垃圾堆肥和资源回收过程中产生的二次废弃物,也可以处置粪渣污泥。因此,在固体废物处理方式中,填埋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69d9g8-(!  
Mg\8m-L^  
填埋处理方式分为简易填埋和卫生填埋。简易填埋无渗滤液和填埋气控制措施,污染空气和水源,破坏环境,世界许多国家明文禁止使用。 [T 2!,D.  
+!-U+W  
卫生填埋是一种基于完善的科学理论和严格按照标准施工的处理工程。在填埋处理的技术上,最重要的是对渗出液和产生的填埋气体进行了全量收集和集中处理。在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渗滤液和填埋气体是主要的降解产物。因此,如何妥善地处理渗滤液和填埋气就成为填埋处理的关键技术问题。渗滤液中含有有机物及重金属离子。如进入水体,则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水污染。填埋气中所含水量的高浓度甲烷,易燃、易爆、易导致填埋场火灾及爆炸。 %/%TR @/  
]/?$DNjCc  
1、填埋场选址 @`rC2-V  
 4{D^ 4G  
卫生填埋场选址是建设填埋场和搞好长期规划的首要条件。场址选择时需考虑工程、环境、经济、法律及政治等诸方面因素。但应遵循的两个基本条件是:能对周围环境进行最有效地保护,包括对地表水、地下水和空气的保护;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即处理规模和建场投资的经济可行性,运输距离和运输手段的经济可行性。 WWVQJ{,}  
'.t{\  
2、填埋场地施工 O _^Y*!  
na] 9-~4  
填埋场地施工包括以下方面:截洪导流系统,地下水侧向导渗系统,场地开挖和平整;场底地下水导渗系统(场底导渗层,地下水导流沟),填埋场防渗系统(在底场铺细砂土;铺鹅卵石;铺沥清;铺胶带;铺塑料薄膜),场内液气导排系统(渗滤液导排沟;气体导排系统);填埋作业道路。 <e$%m(]  
:gx]zxK  
3、填埋作业过程 3\a VZx!  
b'(Hwc\ t  
填埋作业过程包括以下方面:建立作业单元,垃圾进场、垃圾铺层、垃圾压实,中间覆盖(单元覆盖、日覆盖)。 'LLpP#(  
;^so;>F  
4、渗滤液处理和填埋气体回收利用 S1_):JvV  
d@+u&xrd  
在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渗滤液和填埋气体是主要的降解产物。因此,如何妥善地处理渗滤液和填埋气就成为填埋处理的关键技术问题。渗滤液中含有有机物及重金属离子。如进入水体,则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水污染。填埋气中所含水量的高浓度甲烷,易燃、易爆、易导致填埋场火灾及爆炸。 SM[VHNr,-  
n@//d.T  
5、填埋场终场覆盖 '17V7A/t  
k$ w#:Sx  
填埋场终场覆盖是填埋场封场的关键技术之一。终场覆盖系统的设计应有利于水流的收集和导排;有利于填埋气体的安全控制与回收利用;应尽量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 O+ J0X*&x  
X "Q\MLy  
填埋场封场以后,渗滤液的产生与终场覆盖层的厚度、覆盖材料、以及覆盖层的整体性密切相关。  kntULI$`  
JYa 3xeC;  
如果覆盖材料渗透系数小,覆盖厚度大,覆盖层的施工质量和整体性好,覆盖层不会因为沉降作用而产生断裂和形成裂隙,就能有效的阻止雨水渗透垃圾体内,从而避免产生过量的渗滤液。 $NwPGy?%  
+Al* MusS  
整个覆盖层自上而下分别是植被层、营养层、排水层、阻隔层和基础层,基础层以下为垃圾体。 z /f0 .RJ  
u'Z^|IVfo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1N $bd  
(转载自:Freekaobo.com) J''lOj(@  
kQO5sX$;  
时间:2005-06-21 13:30   r/RX|M  
P +Sgbtc  
-------------------------------------------------------------------------------- xgZ<. r  
OA&r8WK3  
9K=K,6 b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环境化学 4'H)h'#C  
HnY.=_G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N)!]jq  
>\!k~Zi  
考试性质 !r9~K^EI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也是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重要基础。本课程的考试要求是具有良好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能够达到的水平,以保证从事污染控制技术等方向的博士生具有扎实的环境化学基础理论。 gyOAvx  
a #+;BH 1  
考试对象是参加2005年准考博士研究生的学生。 mN'sJ1L-  
8n/[oDc]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7}vx]p2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5)p!}hWs  
答题时间:180分钟 cp4~`X  
题型比例: b:x*Hjf  
名词解释     10% $QaEU="Z  
8FQNeQr  
填空题       20% , 4@C%  
d @ tD0s  
问答题       30% /B5rWJ2AS  
1N+ju"2R  
计算题       40% ._`?ZJ  
3OJGBiDAr  
参考书 ?n D]p!  
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u\=yY.   
vJuL+'[i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2.&%mSN  
hu:x,;`9H  
绪论: O,0j +1?  
环境污染物、环境效应、污染物迁移转化 cd)}a_9  
sDyt3x N  
大气污染化学 ! $fF3^8-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影响因素、大气污染物的转化、光化学反应、重要自由基、氮氧化物的转化、碳氢化合物的转化、光化学烟雾、硫氧化物的转化、酸雨、大气颗粒物、温室效应、臭氧层耗损、大气污染数学模型 1#nY Z%  
Ol*|J  
水环境化学 `5Em: 8 M  
天然水基本特征、污染物分布与形态、无机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有机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水质模型 8 %^W<.Y  
Z%7X"w  
土壤环境化学 Q6fPqEX=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 $GIup5  
BV]$= e'  
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运动过程和毒性 i{k v$ir!  
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污染物质在机体中的转运、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污染物的生物转化、污染物的毒性 w/Wd^+I In  
p+Icq!aH5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中的转归和效应 els71t -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 _c QhT  
kj '  
有害废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 0]l9x}  
固体废物分类、有害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 HkyN$1s  
J24H}^~na  
环境学院 ]}nX$xy  
r+}<]?aT>-  
2003年7月3日 gBo~NLrf  
}Z% j=c"d  
>TS=tK  
(转载自:Freekaobo.com) <"!'>ZUt  
~{!,ZnO*  
时间:2005-06-21 13:34   s7:w>,v/  
xO;Qr.3PX  
-------------------------------------------------------------------------------- Fzn#>`qG  
;;n=(cM|z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水污染控制技术 v#$}3+KVC  
HG[gJ7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_OR[RGy  
~)]n67Or~  
一、考试性质 ;Yn_*M/*  
8YkCTJfBGu  
《水污染控制技术》是报考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博士考生必考的专业理论课。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理论知识。 l ?gh7m_ej  
hVu~[ 'Me  
考试对象为参加我校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E1Rz<&L  
%)j^>W5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dsA::jR0P6  
Vvk \ $'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R|dSjEs  
E0"DHjR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4mF=A$Q_/  
Dlo4Wy  
(三)试卷满分100分 _tVrLb7`s  
+ZeK,Y+Xy  
(四)题型比例 cUZ^,)8 Z  
KPs @v@5M  
基本概念   约40% d,%@*v]S  
Fj0h-7L  
基本理论   约45% B,RHFlp{  
C~:!WRCz  
计算题     约15% CiC@Z,ud`  
ED R*1!d  
(五)参考书目 S[o R q  
^W<uc :L7  
李 军等. 《微生物与水处理工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tKJ}}  
%TRH,-@3h  
顾国维 《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7年 8??%H 7~  
DSx D531[A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Gzu $  
sBD\ ;\I  
绪论 ' 8bT9  
U2VnACCUZs  
水污染、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水处理微生物工程,微生物与水处理工程的研究内容及任务,微生物与水处理工程涉及的技术系统与学科 |p{FSS  
ZVmgQ7m  
微生物 EL-1o0 2-  
 `jB2'  
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与类型,微生物的代谢,遗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应用 } ~#^FFe  
'HDbU#vD  
活性污泥法处理 k!6wVJ|_Y  
rC!~4xj-  
活性污泥反应的理论基础与反应动力学,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技术进展,活性污泥嚗气池的设计,活性污泥水处理系统的过程控制与运行管理,活性污泥生物相 7A[`%.!F6  
h *-j  
活性污泥膨胀与控制 $I-i=:}g  
O%(k$ fvM  
污泥膨胀概述,污泥膨胀的类型,污泥膨胀的成因,污泥膨胀的数学模型,活性污泥膨胀的克服办法,活性污泥膨胀的控制 p6'wg#15  
mf)o1O&B  
生物膜法 sj?7}(s  
H:HJHd"W  
概述,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生物膜的生物相及其作用,生物膜的培养,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流化床,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组合处理工艺 0jN?5j  
[1*3 kt*h  
自然及特定生物处理技术 h .Iscr^~  
^.9I[Umua  
稳定塘概述,稳定塘中生物,稳定塘的生态系统,稳定塘对污水的净化作用,稳定塘净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藻类的特定处理,酵母的特定处理,光合细菌的特定处理,其他的特定处理 icPg<>TQ  
$lMEZt8A  
生物除磷 z2QZ;ZjvRS  
HjAQF?;V  
概述,聚磷酸盐的代谢,聚-β-羟基丁酸(PHB)的代谢,聚磷酸盐代谢与聚-β-羟基丁酸代谢之间的关系,化学渗透耦联假说,细胞的质子推动力,除磷菌细胞膜的运输,厌氧放磷生化模式,好氧(缺氧)吸磷生化模式,除磷生化模式的试验验证,重迭除磷动力学,污水生物除磷工艺,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P]G`Y>#$r  
{~"6/L  
生物脱氮 uE6;;Ir#mF  
5/O;&[lYy  
概述,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生物反硝化,污水生物硝化工艺,污水生物脱氮工艺,同时硝化-反硝化(SND)机理与工艺,好氧反硝化机理,亚硝酸型生物脱氮工艺用其技术原理,ANAMMOX(厌氧氨氧化)原理与工艺,OLAND(氧限制自养硝化反硝化)原理与工艺,Aerobic Deammonification(好氧反氨化)原理与工艺, 0#rv.rJ{  
iPxhDn<B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x`vIY-DS  
 ui:  
概述,废水厌氧消化机理及其微生物学,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微生物学,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微生物生态学,硫酸盐废水厌氧处理的微生物学,产甲烷细菌的营养,厌氧消化动力学,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废水厌氧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_lEu" -  
t4H@ZvAH0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x^| J-  
[~ sXjaL8  
概述,污泥的分类及性质,污泥浓缩,污泥消化,污泥的机械脱水,污泥的干燥与焚烧,污泥的最终处置与综合利用,污泥减量化技术,  GP5Y5 )  
=;/4j'1}9  
城市垃圾填埋渗滤液生物处理技术 JxP=[>I  
,f4mFL0~N  
概述,渗滤液处理技术方案,不同时期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法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生物膜法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垃圾渗滤液技术,厌氧与好氧的结合方式处理垃圾渗滤液技术,塘系统处理垃圾渗滤液技术,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垃圾渗滤液技术,垃圾渗滤液在填埋场中循环处理(土壤灌溉法) yVyh'd:Ik  
`A)9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bqXCe\#  
(转载自:Freekaobo.com) kN4nRW9z  
6ZBg/_m  
时间:2005-06-21 13:35   U/2g N H  
g< cR/  
-------------------------------------------------------------------------------- bUC-}  
@xJ qG"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技术创新管理2005-5-12 16:35:58   华中科技大学   考研共济网 66?!"w  
R$&|*0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nu] k<^I5|  
O/wl";-  
一、 考试性质 L!3AiAnr  
.$DB\jJXjV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技术创新管理是为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技术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分析技术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z%vNKy1  
TR,,=3n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Ru Q\H0pr  
< 0T4MR7  
二、 考试的学科范围 V#1_jxP)Q  
PKR0y%Ar  
  考试范围包括:技术创新基本理论、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组织、技术创新系统等。以《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许庆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主要参考书。具体考查要点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 Eo\# *Cv*  
  /I  
三、 评价目标 lnW/T--  
5M{N-L_eC  
技术创新管理的考试目标在于考查考生是否掌握技术创新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能否运用这些理论解决技术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要求考生应达到: %5*gsgeI  
g/so3F%v .  
1.熟悉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 6g!#"=ls;  
cD8.rRyD  
2.掌握技术创新管理的基本方法; %4cUa| =?  
qFW- ~T  
3.能够运用技术创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技术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rWqFM:hb  
\~Zj](#  
四、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BD,JBu]  
3S:}fPR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LTLyt)/  
aZ2liR\QE  
  2.答题时间:180分钟; Es zwg  
A$A7 F=x  
  3.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N7%Jy?-+  
JGf6*D"O  
4.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基本概念20%,基本原理40%,基本方法20%,综合分析题20%。 a9"x_IVU  
e>1^i;f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C;wN>HE  
`8\pihww  
一、技术创新基本理论 <!K2xb-d^  
B8Jev\_  
  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特点,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R&D活动的特征、分类及其演化,技术创新的概念,技术创新的类型,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技术创新的动态模式。 G=!Y~qg  
)qD%5} t  
;7 i 0ko9  
v@`#!iu  
二、技术创新战略 CBs0>M/  
C>N)~Ut  
  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技术创新战略的分析框架,技术创新外部环境分析,技术定位与技术选择,技术轨道与技术路径选择,技术能力与核心能力分析,技术创新的组合范式,几种主要技术预测方法(外推法、前兆预测法、因果分析法、前景法),技术战略规划。 DkA cT[  
@= 6}w_  
三、技术创新组织实施 u q:>g  
&B#HgWud  
R&D资源的分配,R&D项目的评价与选择,技术信息的渠道选择,信息沟通与组织,技术创新源分析,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形式,技术创新团队管理。 l:8gCi  
aT(Pf7 O  
四、技术创新系统分析 =i Rc&  
DuZ51[3_L  
  技术创新系统分析的意义与目的,企业技术创新的界面系统与管理,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支撑系统,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框架,企业创新系统与国家创新系统的关系。 joAR;J  
9HRYk13ae  
p{t2pfb  
2004.7.7 W4QVWn %3  
@?3u|m |Z  
(转载自:Freekaobo.com) so8isDC'9  
"xa<Q%hk  
时间:2005-06-21 13:36   r=s ,Ath  
!?Z}b.%W  
-------------------------------------------------------------------------------- my[)/'  
cA`R~o"  
>UE_FC*u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人力资源管理2005-5-12 16:31:20   华中科技大学   考研共济网 x7t<F4  
{LbcG ^k  
(pH13qU5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aa.EtKl  
#v=hiL  
一、考试性质 Dvo.yn|kB  
zW!3>(L/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向的考生而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地处理实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择。 s IY`H^  
fR~_5 pt7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uwy zxj  
{|^9y]VFu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l9~F'~  
tt{,f1v0t  
  应考范围包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思想, 职能分析与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评价与实施,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路与对策。具体考查要点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 f%an<>j^w  
a/NmM)  
三、评价目标 KCe =$  
mF%>pj&b  
  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研究解决较复杂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zob^z@2  
zKx?cEpE  
1)准确把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 xp i{v  
ES;7_ .q  
2)正确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与职能; Lf3Ri/@ p  
* Od_Cl  
3)正确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与技能;战略分析、选择、评价与实施的方法与技能; hW~,Uqy  
M+gQN}BAr  
4)正确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和处理现实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lV?rC z  
YKJk)%;+w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z;zy k  
L oe!@c  
    1)答卷结构: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1/j J;}  
f` 2W}|(jA  
    2)答题时间:180分钟; -n?|,cO  
^' lx5+-  
    3)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5,:>.LRA  
b*',(J94  
    4)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 Tsxl4ZK  
-;a}'1HOE  
    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 }y(1mzb  
cWl  
          基本概念题:30分; i~ @e}=  
"diF$Lj  
          基本理论分析与论述题:40分; I5mnV<QA^  
KqG:o+V=  
          案例分析题:30分。 jmxjiJKP  
#~^#%G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cgNK67"(  
^ b{0|:  
一、考查要点: -%E+Yl{v  
!o+#T==p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工作分析、人员规划、员工招聘;员工培训与发展、员工绩效考评、员工薪酬、员工保障与工作安全等)的主要内涵和作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制定的原则与方法;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人 |Gx-c ,{{  
"-C.gqoB  
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发展动态。 mHrt)0\_  
}b)7gd=  
参考教材: eU&[^  
@d:TAwOI'  
《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张一弛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qPDe; $J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张德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 &<2~7?$!  
二、说明 R*VRxQ,h6+  
vnwS &;-k~  
  由于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和生源的具体情况与硕士研究生不同,因而考试内容会有一些相应的变动与调整,但基本的考试要求和考查方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前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科联系。 k%YvJXL  
.;&c<c|  
2004.7.7 ZjF5*A8l  
[0<N[KZ)  
(转载自:Freekaobo.com) z2*>5 c%  
eLWD?-v%  
时间:2005-06-21 13:37   |(G^3+5Uwm  
]awu7}C9Z  
-------------------------------------------------------------------------------- 0`VA} c  
~3bH2,{L[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财务管理2005-5-12 16:29:12   华中科技大学   考研共济网 `d]D=DtH  
P7np -I*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HjCcfOej  
i E p{  
考试性质 M9so3L<N0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财务管理是为企业管理考生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考试科目,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财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8tD|t[  
whFaL}2C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9H|  
Jd#g"a>zZ  
考试的学科范围 **p|g<wvY*  
应考范围包括:公司财务管理的环境、资金等值计算、风险和收益分析、财务报表分析、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有价证券投资分析、长期融资决策、资本成本分析、财务杠杆与资本结构理论、股利及其股利政策、短期融资决策与流动资产管理、期权期货与公司财务、公司收购兼并、跨国公司财务等。具体要点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 ,xmL[Yk,  
H|@R+  
考试指定教材: 86+nFk  
/A$mP)}tz  
Stephen A. Ross, Randolph W. Westerfield, Jeffrey F. Jaffe, 《Corporate Finance 》(6th Edition),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2. 吴世农等译,《公司理财》(原书第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KL!)}B$h  
vhsHyb  
评价标准 h|m>JDxn  
财务管理考试的目标在于考察考生对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及运用财务管理原理与基本分析方法进行管理决策的能力。考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o m9zb&{tu  
DVC<P}/  
熟悉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 =6Z$nc R  
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分析方法; ?mM6[\DFoT  
能够从定性与定量方面运用财务管理原理与方法分析实际投、融资决策问题。 ? }t[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i6ZY^+ee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Owt|vceT  
答题时间:180分钟; P[q`{TdV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WBOebv  
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试卷以应用分析为主,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比例为 { [S@+  
50%:50%。 N5]}m:"pk  
@x u/&pbI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p wpRD@  
(}^Qo^Vr  
1公司财务管理概述 uIeD.I'@{5  
A08b=S  
重点内容: fG{ 9doUD  
H6fR6Kr4j  
财务管理的及其内容。 *U{E[<k{  
1ig#|v*+  
2) 公司财务管理的内容的沿革与发展。 *Y!c6eA  
4=b{k,kzgA  
3) 公司组织形式与公司代理问题。 "~-Y 'O  
YY? }/r  
4) 公司财务管理目标。 ,sn/FT^; q  
~C;1}P%9x  
5)公司财务的金融环境和税收环境。 }3rWmo8V  
\Gzo^w  
2 公司财务管理的几个基本概念 'J0Erk8(  
@1p ,  
重点内容: ;:0gN|+  
HJV8P2f8`  
1) 资金的时间价值及其等值计算。 $AI0&#NM  
 `LWZ!Q  
2) 风险的概念及风险的分类。 1zz.`.R2U  
s</llJ$  
3) 利息率的定义、分类以及影响利息率的主要因素。 cdH Ug#  
XIrNT:h4  
4) 有效市场假设。 |>Xw "]b;  
.x^`y2'U  
5)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2k^dxk~$V;  
rX8EXraO  
6)套利定价理论。 ,;_D~7L  
$_.m<  
3 长期有价证券的价值评估 TF@HwF"#  
`Al[gG?/!  
重点内容: F! |?S:X  
yL&_>cV  
1) 价值评估及其DCF方法。. ;-G!jWt6Zi  
Q)l]TgvSe  
2) 长期债券的价格与到期收益率的计算。 $LPu_F J  
FZ)Y<r8|s  
3) 优先股的价格与收益率的计算。 N1V qK  
Efb S*f5  
4)普通股的价格与收益率的计算。 `R}D@  
;'Pi(TA)  
kUJ\AK  
\bh3&Z'.  
4 财务报表分析 ,{C(<1  
/WDz;,X  
重点内容: o E&Zf/  
%@! Vx  
1) 财务报表与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5k`[a93T  
5JbPB!5;  
2)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重点掌握比率分析法、杜邦体系分析法和标准化财务报表。 xNNoB/DR  
dt"[5;_P`  
's{-1aW  
o8P 5C4y  
5 实物资产投资决策 u.gh04{5  
sz.(_{5!  
重点内容: SnbH`\U"  
_"Q +G@@  
1) 现金流量的概念与计算。 TJ9,c2d+  
B{ N KDkDH  
2) 投资决策方法: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 r */Pyh  
SaEe7eHd  
3)不确定分析方法:个案分析、敏感性分析、计算机模拟、决策树、盈亏平衡分析等。 "F+ 9xf&r  
->}K-n ),  
6 融资决策 z9$x9u  
$JTy`g0>x  
重点内容: v& (X& q  
?B %y)K  
1)金融市场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5(MWgC1  
nJ4h9`[>V  
2)长期融资,包括普通股融资、优先股融资、债券融资和长期租赁融资。 ?9i7+Y"  
QB@qzgEJ!,  
3)短期融资,包括商业信用和商业票据。 !23W=N}82  
F|V_i C+  
7 资本成本 ~0fT*lp  
mf@YmKbp  
重点内容:  | qHWM  
<_ */  
1) 资本成本的概念。资本成本是指公司使用资金所要付出的代价。 hzPx8sO  
"h7-nwm  
2) 影响资本成本的主要因素。 !j4C:L3F  
> Q@ *o  
3) 各类资本成本的计算。包括债券资本成本的计算、优先股资本成本的计算、普通股资本成本计算。 _89 _*t(  
ER5Q` H  
4) 综合资本成本与新资本成本的计算。 VR_+/,~  
$EviGZFAaR  
5)发行成本对综合成本的影响。 yL.si)h(p  
uA!T@>vl  
N,'JQch},8  
[X^JV/R  
8 杠杆原理 7!oqn'#>A  
]vQo^nOo  
重点内容: (fh:q2E#  
8)"KPr63M  
1) 经营杠杆的概念与计算。 6{lWUr  
h,140pW  
2) 财务杠杆的概念与计量。 !kASEjFz|f  
>w j7Y`  
3) 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综合分析。 //ZB B,[@  
>+vWtO 2  
d*A>P  
,C&h~uRi#f  
9 资本结构理论 :jp?FF^j;  
]; ^OY\,  
重点内容: p6Z]oL q  
^Y' J0v2  
1) M-M模型:包括M-M模型的基本假设、不考虑所得税时的结论、考虑所得税时的结论。 1v2wP2]|;  
w,}}mC)\*  
2)各种信号传递模型。 [7I|8  
3:Z(tM&-O  
3) 公司资本结构分析:高负债对公司的影响、最优资本结构分析。 C4 Wdt  
Plq [Ml9  
E0O{5YF^T  
^ w&TTo(  
10 公司股利政策 r`B+ KQ4  
!@YYi[Gk  
  重点内容: TS[Z<m  
:T{or-  
  1) 股利政策的理论:股利不相关理论与“一鸟在手”理论。 FwW%@Y  
ZcWl{e4  
  2) 公司常用现金股利策略。 E,6E-9  
aSF&^/j  
  3) 影响现金股息的主要因素。 _b5iR<f  
[ThzLk#m  
  4) 非现金股息:包括股票股利、股票回购及股票分割、股票反向分割等。 I9Sh~vTm=u  
8U(a&G6gn  
unX^MPpw  
>{??/fBd-  
11 流动资金管理 ` q@~78`  
A!Yqj~  
  重点内容: *ap#*}r!Nk  
nWl0R =  
  1) 现金管理;现金管理的目的与内容、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现金计划的制定。 MnS"M[y3  
#[xNE C)  
  2) 应收帐款管理。  WcJ{}V9  
y@Or2bO#  
  3) 存货管理。 |kd^]! _  
""a8eB 6  
12 期权、期货与公司财务 lz*2wGI9  
kj#yG"3+  
  重点内容: )~n}ieS  
V& nN/CF  
  1) 期权与公司财务。 950b9Vn&  
tp]|/cx4  
  2) 认股权证个可转换债券。 @gj5'  
gi6_la+  
  3)衍生品和套期保值。 Mzd}9x$'J  
`2oi~^.  
i*tj@5MY-  
X<{m;T `  
13 公司收购与兼并 G~]BC#nB_  
1%+^SR72  
  重点内容: UGMdWq  
  1) 收购兼并及其类型。 )?WoL Ejq  
  2) 收购兼并的动机和收购兼并中的协同效应。 40E[cGz$*  
  3)收购兼并的目标选择。 <*+ M BF  
14 跨国公司财务 %'HUC>ChN  
3{l"E(qqZ  
  重点内容: ^PI49iB  
  1) 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预期理论、利率平价理论。 1}pR')YL[  
  2) 跨国公司投资决策。 iiTUhO )  
  3)跨国公司融资决策。 +=_Pl7?  
15 说明 W#[!8d35$  
rBf?kDt6l  
本课程的试题一般包含概念类试题和应用类试题。前者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等;后者包括: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 UQ)}i7v  
Z:_y,( 1Q  
2004.7.7 Q  [{vU  
7 ' S]  
(转载自:Freekaobo.com) {E/TC%  
bv/b<N@4?$  
时间:2005-06-21 13:38   vF&b|V+,  
|@BN+o;`Om  
--------------------------------------------------------------------------------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5楼  发表于: 2008-01-24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营销与战略管理2005-5-12 16:26:37   华中科技大学   考研共济网 jm\#($gl=  
9eiBj  
s.'\&B[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I&8m5F?$`  
_eV n#!|  
一、考试性质 r%d 11[z  
+o]BjgG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营销与战略管理是为企业战略管理与市场营销管理方向的考生而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营销管理和战略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地分析处理实际营销与战略管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择。 ,G|aLBn  
wZ8 MhE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k~UD 4  
nVn|$ "r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Wk #h,p3  
fTV|? :C{  
    应考范围包括:市场营销的基本思想、营销分析与营销策略;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战略分析、评价与实施,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具体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 M#V C3h$  
)|y2Q  
三、评价目标 z<%g #bo  
: q64K?X  
    营销与战略管理综合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营销管理和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研究解决较复杂的营销管理与战略管理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dM s||&|&  
AXP`,H  
      1)准确把握营销管理、战略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nWs0iH.  
Zxc7nLKF~  
      2)正确理解营销管理与战略管理过程与任务; 4 %)N(%u  
R G0S  
      3)正确掌握营销策略制定的方法与技能;战略分析、选择、评价与实施的方法与技能; n5+S"  
@>fO;*  
      4)能正确运用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现实企业的营销问题;能正确运用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企业的战略管理问题。 4[#6<Ixf  
kg: uGP9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7uv0M<y  
}\f(qw  
    1)答卷结构: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6` qr:.  
)?B~64N,+  
    2)答题时间:180分钟; /MKNv'5&!%  
]A]Ft!`6z  
    3)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7"F|6JP"$c  
f `y" a@  
    4)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 Du^x=;  
,rZn`9  
      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 cophAP  
M'umoZmW0  
              基本概念题:30分; X'FEOF  
#9$V 08  
              基本理论分析与论述题:40分; `RL,ZoYuu  
[,<\RviI  
              案例分析题:30分。 ,u}<Ws8N  
.Vo"AuC}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ImWXzg3@{  
! Ea&]G  
营销管理 xH<'GB)  
    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营销环境;消费行为分析;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市场研究;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策略;营销计划;营销组织与实施控制;最新的营销动态。 / R_ u\?k(  
'e.q 7Jpd  
战略管理 '7xxCj/*  
    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企业经营环境及其分析方法;企业内部条件分析方法;公司战略;竞争战略;战略评价与选择的方法及技能;战略实施与控制。 ytjK++(T5  
Fn:.Y8%-  
说明 &/](HLdF  
    由于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和生源的具体情况与硕士研究生不同,因而考试内容会有一些相应的变动与调整,但基本的考试要求和考查方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前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科联系。 of8mwnZR  
hZAG (Z  
2004.7.7 ?"{QK:`  
L5Urg*GNL  
(转载自:Freekaobo.com) 8f?rEI\0GD  
Dd| "iA  
时间:2005-06-21 13:40   96c"I;\GXX  
`Kh]x9Z  
-------------------------------------------------------------------------------- sFLcOPj-%  
LeY+p]n~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生产管理学 FZiZg;  
su&t7rJ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J8uhV;w  
%=V"CJ$|  
考试性质 Mx8Gu^FW.d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生产管理学是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为学校自行命题。其标准是使优秀硕士研究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扎实的生产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有利于择优选拔博士生。 \e<m SR  
9b 1?W?"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NCa~#i:F8  
q(IZJGb  
考试的学科范围 {AOG"T&<  
考试范围包括: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和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与改进4大部分。 OU!nN>ln  
OB~C}'^$  
评价目标 5C/2b.-[  
考试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有全面较深入的了解,要求达到: R :"+ #Sq  
.(|+oHg<  
全面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生产职能与市场营销职能、理财职能及其它职能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生产运行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w10  
熟悉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基本内容; GM](=|F  
能够结合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实际,运用生产管理的基本模型和方法。 f')c/Yw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e 8,{|a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p%F8'2)}  
答题时间:180分钟; QBoFpxh=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1 tPVP  
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试卷分为4大部分,即多项选择题20分,判断题20分,论述题20分,计算题40分。 9JPEj-3`g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Q&xjF@I  
r| f-_D  
1、基本概念 ?6f7ld5  
6PU/{c  
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生产概念的扩展、生产管理、生产分类与生产类型、生产过程组织。 /Pvk),ca  
.k@^KY  
2、需求预测 3pSj kS|?>  
T~Ly^|Ihz  
预测的基本概念、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预测监控。 %X>FVlPm  
D9BQID$R  
3、生产和服务设施的选址,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工作设计和工作测量。 dv~pddOs  
nIn2 *r  
4、年度生产计划 N}b^fTq  
]78!!G[`  
计划管理、MTS及MTO企业生产计划。 KVR~jF%  
JJ ?I>S N!  
5、库存控制 I{ ryD -!  
$.rzc]s  
库存概念、ABC分类法、单周期库存模型、EOQ模型、EPL模型、随机型库存模型、安全库存。 l%~lz[  
I[0!S IqY  
6、MRP及MRPII Vr=OYI'A  
c.%.\al8oW  
MRP及MRPII的基本思想、MRP系统、MRP处理逻辑、MRP处理过程。 V.6)0fKZW  
1%~[rnQ  
7、作业排序 :,S98z#  
&Z;_TN9[  
基本概念、最长流程时间Fmax的计算、n/2/F/Fmax问题的算法、一般n/m/P/Fmax问题的关键工件法和CDS法、一般n/m/G/Fmax问题的启发式方法。 h Dk)Qg  
YoKs:e2/:  
8、项目计划管理 v2)g 1sXd  
+=BAslk  
工程项目管理的一般内容、网络图、网络时间参数计算、网络计划的优化。 G2:%g(  
a.2L*>p  
9、设备维护与可靠性 z6*<V5<7  
ZnW@YC#9   
设备管理基本概念,机器的可靠性,保修策略。 IH9.F  
VT%:zf  
10、全面质量管理 #8XL :I  
x/ *-P b-_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TQM, 统计质量控制,抽样检验。 o0bM=njok  
U_B(( Z(g  
11、准时生产与精细生产 L| hx arJ  
|7k_N|E  
JIT的实质、看板控制系统、组织无库存生产方式的条件、精细生产的基本思想和内容。 /Ncm^b4  
CW&. NT  
12、最优生产技术 3qL>-%):*  
u #w29Pm  
OPT的基本思想、OPT的9条原则,计算机集成制造。 QXgE dsw  
dG7OqA:9  
2004.7.7 sEJC-$   
'Ft0Ry<OL  
(转载自:Freekaobo.com) )3Z ^h<"j  
RTh`ENCKR  
时间:2005-06-21 13:41   h:Gu`+D>W  
G+UMBn  
-------------------------------------------------------------------------------- eqw0]U\pv  
l vMlL5t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知识产权管理 %h?x!,q Y  
nw> 8GivO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T&4qw(\G  
ia\eLzj  
考试性质 9l,a^@Y: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知识产权管理是为“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知识产权管理方向的考生而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知识产权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应用理论和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t5U.No  
'u4<BQVV[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LVm3e9  
=   C4  
考试的学科范围 i;LXu%3\  
应考范围包括:知识产权的起源;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和特点;知识产权的主体;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权侵权认定与权利限制;知识产权的评估;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及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具体要点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 1N7Kv4,  
3)\8%Ox  
评价标准 ^6 _e=jIN  
知识产权管理考试的目标在于考察考生对知识产权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知识产权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Ag{iq(X  
Vn*tp bz  
掌握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和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的规定; H ,Z;=N_  
熟悉知识产权的有关国际规则; |<:vY  
能够根据知识产权的基本原理和国际国内的相关规则,分析知识产权案例、处理知识产权管理等实务问题。 Re P|UH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X!2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Vx~,Uex0+  
答题时间:180分钟; emCM\|NQg&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s\ ?w5[  
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试卷以论述和应用分析为主,比例约为6︰4。 j#cYS*^H  
$GlWf  
{q"OM*L(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RU/a  
Ney/[ 3 A  
1、知识产权的起源 3AU;>D^5  
Z'"tB/=W  
熟悉知识产权的起源,了解知识产权与财产权、物权之间的关系,理解知识产权在财产权的地位及其发展变化。 " wNJ  
,6-:VIHQ  
2、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和特点 ,yiX# ;j  
~_/(t'9  
掌握知识产权的含义,熟悉知识产权的范围,掌握知识产权的特点。 8fl`r~bqZ  
LDPUD'  
3、知识产权的主体 uG,5BV.M  
0yD9SJn  
熟悉专利、商标、著作权等不同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掌握我国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有关知识产权权利归属的规定。 H{Wu]C<@p  
%5(I/zB  
4、知识产权的客体 Dfmjw  
Gefne[  
熟悉专利、商标、著作权等不同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及其分类,掌握我国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规定。 ,J+}rPe"sf  
N sXHO  
5、知识产权侵权认定与权利限制 MN\HDKN  
8Vr%n2M  
掌握构成知识产权侵权的条件及认定依据,熟悉我国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关于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规定,能够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做出正确分析。 JRB9rSN^  
}\B><E{G  
6、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 {*G9|#[/@  
h`^jyoF"(  
熟悉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含义与适用,掌握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典型方法。 pM4 :#%V  
H?yK~bGQ  
7、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及知识产权国际公约 p{r}?a  
,E S0NA  
熟悉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必要性、保护途径,掌握《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主要内容。 <:+x+4ru  
ua3~iQj-  
8、说明 "\: `/k3  
01t1Z}!y  
本课程的试题一般包含5~6个题目,有关概念及原理不单独考查,而是与论述、应用分析结合起来考查。同时,注意有关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法律法规的修改情况。 h4fJvOk|!  
-r`.#c4  
参考书目: 5_GYrR2  
3l rT3a3vV  
1、《知识产权论》(第3版),郑成思 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Ag-(5:  
fK>L!=Q  
2、《知识产权法》(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刘春田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B \(@GU  
luh$2 \5B  
2004.7.7 !|S(Ms  
=W(Q34  
(转载自:Freekaobo.com) $*^7iT4q_t  
6AAz  
时间:2005-06-21 13:45   Ri<u/ ]oR"  
f z'@_4hg  
-------------------------------------------------------------------------------- g];!&R-  
Wf+cDpK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管理经济学 5'OrHk;u  
8I=2lK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KjD/o?JUr  
(~p< P+  
考试性质 )3cAQ'w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管理经济学是为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生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考试科目,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8SMxw~9$  
E^ B'4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R)c?` :iUB  
Tf>bX_L?  
考试的学科范围  6fkRrD  
应考范围包括:需求-供给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需求弹性理论、生产决策分析、成本理论、市场结构分析、定价策略及市场失效理论。具体要点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指定参考教材为: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xp&Z|7  
j * %  
评价标准 &h}#HS>l  
管理经济学考试的目标在于考察考生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及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管理决策的能力。考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mVj9, q0  
z0 d.J1VW  
熟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Lbbc+1m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em y[k  
能够从定性与定量方面运用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实际管理决策问题; ?e%ZOI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p'Y^ X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lH|e U&-  
答题时间:180分钟; S;Fi?M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9=s<Ld  
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试卷以应用分析为主,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比例为 kXViWOXU^  
40%:60%。 q v-8)MSr  
`~cqAs}6]Q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R8K&R\  
_?nL+\'V  
需求—供给分析 QRw"H 8nW  
要求能够熟练运用需求—供给分析方法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化对市场均衡状态所产生的影响; n3WlZ!$  
pd?M f=>#  
消费者行为理论 )Om*@;r(  
掌握效用的概念及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能够运用效用函数、无差异曲线等工具分析消费者选择; jV i) Efy  
&0d# Y]D4`  
需求弹性分析 #`^}PuQ  
能够熟练运用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及需求交叉弹性等概念来分析相关因素的变化对产量、价格及收入的影响; ]U+ LJOb  
yWmJ~/*lG  
生产决策理论 ,KH#NY]  
能够运用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等概念以及边际报酬递减原理分析生产要素的投入,并能进行生产要素投入最优化的定量分析; I{|O "8  
6XxvvMA97  
成本理论 10Q ]67  
熟悉各种成本的概念及成本曲线,并能正确运用成本函数分析有关产量、规模及利润的决策; i$Ul(?  
Xg6Jh``  
市场结构分析 G/E+L-N#`  
熟悉四种典型市场结构的特征。对于完全竞争、垄断性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结构,要求能够运用边际分析方法来分析产量、价格方面的决策;对于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要求掌握常用的分析模型和博弈分析方法; &C_j\7Dq  
A`%k:@  
定价实践 70?\ugxA  
掌握成本加成、增量分析、价格歧视、多产品定价等价格策略; ic:zsuEm  
#\{l"-  
市场失效理论 gT. sj d  
了解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对资源配置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纠正市场失效的途径; .^`{1%  
9c bd~mM{  
说明 gjyYCjF  
  本课程的试题一般包含5~6个综合题目,有关概念及原理不单独考查,而是与应用结合起来考查。 mY|)KJ  
>NV @R&  
2004.7.7 fUWG*o9  
z _$%-6  
(转载自:Freekaobo.com) 5Pc;5 o0C  
v4TQX<0s  
时间:2005-06-21 13:46   u {cW:  
'ZF{R3Xu  
-------------------------------------------------------------------------------- 0],r0  
B:Oa}/H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xA 8&/  
k 9R4Y\8P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tKuwpT1Qc  
9<?M8_  
一、考试性质 9rX&uP)j^#  
oCv.Ln1;Z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考生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考试科目,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分析实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录取。 C==hox7b  
&m7]v,&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sE<V5`Z=  
$rBq"u=,0+  
二、考式的学科范围 y14;%aQN  
EJ.SW5  
应考范围包括: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样本及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等七部分。具体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 !-x$L>1$  
?!:ha;n  
三、评价目标 Rok7n1gW  
O6 3<AY@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分析和求解较为复杂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EuvRLo{S7  
{]!mrAjD  
1.正确理解概率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lDd.Fn  
6'57  
2.掌握求解概率论中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mDe08. %b  
g)[V(yWu  
3.掌握数理统计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解释计算结果。 myQagqRx  
nNV'O(x}  
4.正确应用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数理统计问题。 _/$Bpr{R  
k Z .gO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CyFrb`%  
@})|Z}~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iC32nY?  
286;=rN]*  
  答题时间:180分钟; 34O `@j0-3  
85$m[+md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6r0krbN  
{SPq$B_VR  
  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试卷主要分为三部分,即:基本概念题20%,基本理论和方法题60%,分析题20%。 l`{\"#4  
'RR~7h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lXU0}&  
;(/ZO%h  
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DB|Y  
,j{,h_Op  
  随机事件的概念,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概率的定义及性质,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逆概率公式。事件的相互独立性,独立重复试验。 RDi]2  
`Bp.RXsd*  
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0B/,/KX  
$\BE&4g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概念,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的定义和性质,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定义和性质,分布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常用的随机变量的分布及其在工程与管理中的应用,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律;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hoUD;3  
x%m%_2%Z  
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boR`[Ond  
KIf dafRL  
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定义和性质,随机变量及其函数的期望与方差的计算,几种常用分布的期望与方差。 ?k&Vy  
5h-SCB>P  
4 样本及抽样分布 O)*+="Rg  
+H-6eP  
总体与样本,样本的数字特征,常用统计量及其分布, 中心极限定理. DDP/DD;n}r  
s}9S8@#  
5 参数估计 R6Km\N  
KNvZm;Q6  
参数点估计的求法,点估计的评价标准。双侧与单侧区间估计的概念;关于一个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区间估计;关于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和方差比的区间估计;关于比率的区间估计。 @ $ ;q ;  
^R7lom.  
6 假设检验 4{U T!WIi  
uM IIYS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两类错误,显著性水平的选择,原假设与备择假设的选择,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关于一个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关于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和方差比的假设检验;关于比率的假设检验。 t ;;U}  
v6bGjVK[  
7 线性回归分析 ]?kZni8j_  
4K#>f4(U`g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基本理论假设,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特征,回归参数的估计,相关系数与可决系数,回归效果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的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应用拟合模型进行估计和预测。 *xxx:*6rk;  
WUe{vV#S'0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基本理论假设,回归参数的估计,复可决系数,回归效果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回归系数的置信区间,应用拟合模型进行估计和预测。 p Z|V 3  
x;P_1J %Q  
  d9f C<Tp  
%+W{iu[|  
第三部分 参考文献 )Xz,j9GzJS  
MDZ640-Y  
盛骤.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浙江大学数学糸,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wo;~7K  
刘次华, 万建平,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施普林格出版社), 1999年. en4k/w_  
l|JE#  
2004.7.7 ) <[XtK  
bQg:zww  
(转载自:Freekaobo.com) #C74z$  
,GbR!j@6  
时间:2005-06-21 13:47   1y@i}<9F  
Fx_z6a  
-------------------------------------------------------------------------------- Pe_W;q.  
\R9(x]nZ%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qdJ=lhHM}  
J9--tJ?[>o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rK6l8)o  
O'p9u@kc  
一、考试性质 hP%M?MKC  
7?!d^$B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微型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技术基础知识以及基本应用能力。 z [}v{  
&v/dj@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RakV4  
,hm\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lV3x*4O=  
Wa>}wA=v  
考试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基本结构、IA-32结构微处理器的功能结构、8086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总线基本概念、半导体存储器分类与特点、I/O接口技术。 }<0BX\@I  
7dTkp!'X-  
三、评价目标 GE:vp>>}`  
DZ 3wCLQtK  
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察考生对微型计算机技术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微机系统的应用能力。 @ p9i  
gS!:+G%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z3{G9Np  
c)6m$5]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r..iko]T  
;>U2|>5V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um;s-x)  
dK$XNi13.5  
3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6##_%PO<m  
:[.vM  
    满分 100 分 ;RZ )  
pT th}JM>  
基本概念                         约15%; p}}R-D&K  
'|6]_   
工作原理                         约25% 1SQ3-WU s  
V@.Ior}w  
应用系统设计                     约30% gMi0FO'  
>4x(e\B  
软件编程                         约30% d~])K#oJ  
CImWd.W9~  
4 题型比例 Ko| d+  
@Myo'{3vF  
概念题(包括名词解释、填空)   30%; nUaJz Pl  
gi3F` m  
简答题                 30%; x;O[c3I  
~gJwW+  
设计题                 40%; i]c!~`  
u4cnE"  
5 参考书目: IV~>I-rd  
N@4w! HpJ  
1.周明德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SBu"3ym  
RXMISt3+{y  
2.雷丽文 朱晓华 蔡征宇 缪均达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8L=HW G!1  
@-07F,'W,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f_={k  
n-2]M0 5O  
微型计算机基本结构 wq`s-qZu  
计算机的构成、微型计算机的外部结构与内部结构。 n t;m+by  
b<[Or^X ]  
IA-32结构微处理器的功能结构 PA{PD.4Du  
IA-32微处理器的功能结构、IA-32微处理器的地址空间、寄存器。 R{`(c/%8  
gT{Q#C2Baw  
8086指令系统 Ys9[5@7  
基本数据类型,指令基本格式、寻址方式,IA-32通用指令。 ,$L4dF3  
='r!g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vR4XHl|  
汇编语言的基本格式,直线、分支、循环以及子程序的设计方法,算术运算程序设计,代码转换,排序算法,查找算法。 W &W5lArr  
m#Jmdb_  
半导体存储器及应用 m,_Z6=I:  
RAM与ROM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S"QWB`W2  
6dr%;Wp  
I/O接口技术。 y3Q sv  
I/O接口信号及寻址方式,I/O传输方式,中断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并行接口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包括8255A工作原理与接口设计),DMA传输方式,定时器与计数器工作原理与应用,串行接口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D/A转换器接口工作原理与设计(DAC0832), A/D转换器接口工作原理与设计(TCL7135、ADC0809),LED显示器接口设计,键盘与单片机接口工作原理与设计。 # powub  
J7$5s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Z9ZPr?C=  
{%5eMyF#  
2004.7.7 :K,i\  
U[-o> W#  
(转载自:Freekaobo.com) :uS\3toj  
/)>3Nq4Zx  
时间:2005-06-21 13:50   1z4OI6$Af  
VQt0  4?  
-------------------------------------------------------------------------------- e2TiBTbQaF  
1W LXM^ 4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材料物理 1<@W6@]  
ORw,)l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CAWNDl4  
dt]-,Y  
一、考试性质 nPl?K:(  
w+|L+h3L7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固体电子学理论基础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3z?> j]  
D2 eckLT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sf87$S0  
J/aC}}5D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G4ICtHQ  
Om\vMd@!  
考试内容包括:无机材料的晶体结构;材料的电导性质;材料的介电性质;材料的磁学性质;材料的光学性质;相图与相变;材料的烧结机理等。 "?xHlYj@+  
WX?IYQ+  
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 sIGMA$EK  
-;m0R  
三、评价目标 0R'?~`aTt  
5x4yyb'  
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察考生对电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利用基础知识解决电子材料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Yujiqi]J;  
0@iY:aF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b9HtR-iR;  
]MitOkX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3$>1FoSk  
Fj3a.'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7*A],:-q  
~IBP|)WA-  
3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H2r@)Y[~  
#a,PZDaE  
    满分 100 分 ?X<eV1a   
L48_96  
结构与缺陷             约15%; A[{yCn`tM  
c]o'xd,T8\  
电导性质               约30%; =K[yT:  
V5>B])yQ  
介电性质               约20%; /%1ON9o>  
!PQ<04jA!  
磁学性质               约15%; p%=u#QNi  
#r\4sVg  
光学性质               约10%; \V~eVf;~  
H40p86@M  
相图与相变             约10%。 E4/Dr}4  
bw Mm#f  
4 题型比例 >SHhAEF  
d^ 8ZeC#  
概念题(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 25%; y??XIsF  
vXZOy%$o  
简答题                 30%; 0GCEqQy8  
>KhOz[Zg  
论述题                 15%; _)m]_eS._  
o 3P${Rq  
计算题                 30%。 cR<fJ[*  
"@0]G<H  
5 参考书目: ENs&RZ;  
A$0fKko  
关振铎等《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的第4、5、6、7章 清华大学出版社 ;iL#7NG-R  
刘恩科等《半导体物理》的第10章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Fywv  
李标荣等《无机介电材料》的第1章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k,+0u/I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BpP y&  
R$[vm6T?  
1 无机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缺陷扩散; vV-`jsq20H  
A#iV=76_  
无机晶体的结构特征(包括单质型、AB型、AB2、ABO3、AB2O4型等),密堆积,配位数,鲍林规则,缺陷种类、缺陷扩散机制、固相烧结、液相烧结。 j{+.tIzpq[  
M-Y_ Wb3  
2 材料的电导性质; ;"-&1qHN  
Cj lk  
电子电导,离子电导,晶界电导与结电导,迁移率,晶格散射,晶体场理论基础。  S9FE  
1?+St`+{B-  
3 材料的介电性质; $}<e|3_  
E""bTz@  
材料的极化类型,克劳修斯-莫索缔方程,电子位移极化率,介质损耗与温度和频率的关系,自发极化、电滞回线、铁电体。 *#+An<iT ;  
3 {sVVq5Y  
4 材料的磁学性质; a~y'RyA  
":QZy8f9%  
磁性的起源,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亚铁磁性,磁畴,磁滞回线,硬磁材料,软磁材料。 w@w(-F!%l  
5vnrA'BhBU  
5 材料的光学性质; @?]RBX?a  
RPL:-  
半导体材料的光吸收,光生伏特效应,半导体的电致发光,半导体激光基础,电介质的电光效应、弹光效应、非线性光学效应的概念。 QD]6C2j*  
'YSHi\z ](  
6 相图及相变 3eQ&F~S  
oj+hQ+>  
相律,一级相变,二级相变,典型的铁电相变,金属-绝缘体相变。 V1B5w_^>h'  
)MTOU47U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rf{rpe$  
yEE*B:  
2004.7.7 /jJw0 5;L  
n,WqyNt*  
(转载自:Freekaobo.com) PALc;"]O  
L) T (<  
时间:2005-06-21 13:50   a<bwzX|.  
Z4 =GMXj  
-------------------------------------------------------------------------------- 2`=7_v  
v):Or'$~M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电子技术 WNrk}LFof  
E+;7>ja  
一、考试说明 >tW#/\x{  
&0JI!bR(  
1. 考试性质 U&p${IcEm  
BLD gt~h#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电子学理论基础,并有利于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DEZve Qr=  
hkQ"OsU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l2Rb\4  
A2Gevj?F$  
2. 考试的学科范围 #S"nF@   
$-sHWYZ  
  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晶体管放大电路,稳压电源与功率放大电路,反馈放大器及集成运算放大器,信号运算与产生电路,数字逻辑与各种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与器件,信号发生与转换。 YNi.SXH  
T9    
3. 评价目标 /IMFO:c  
h~zT ydnH  
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利用其解决电子学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H0>Ap  
g`QEu 5v  
4.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TuaBm1S{f  
EXqE~afm2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e$rZ5X  
t"oeQ*d%  
  (2)答题时间:180分钟。 &{t,'[ u  
L.JT[zOfb  
  (3)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100分。 =@~Y12o?%  
' S/gmn  
晶体管放大电路                   10 X# ^[<5  
4BpZJ~(p  
稳压电源与功率放大电路             10 @f3E`8  
eTcd"Kd/  
反馈放大器及集成运算放大器       15 4{|"7/PE1  
J5,9_uo]  
信号运算电路与信号产生电路       15 ~((O8@ }J  
8Z=R)asGS  
数字逻辑与各种逻辑电路             20 =[7Av>  
+9sQZB# (  
时序逻辑电路与器件                 20 >Cq<@$I2EB  
5*u+q2\F  
信号发生与转换                   10 5wU]!bxr  
ysnx3(+|  
  (4)题型比例: vKAN@HSYr  
R[]Mdt<  
概念题       20% 1<aP92/N&  
'[%j@PlCX  
问答题       20% b4Ekqas  
S~G ]~g t  
计算题       60% >9Vn.S  
]7c=PC  
5. 参考书目 MVUJD{X#  
#}5uno  
《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康华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DzRFMYBR  
w_VP J  
二、考察要点 Zx>=tx}  
M X]n&  
晶体管放大电路 XL/u#EA0<  
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半导体场效应管,半导体三极管共发射极电路、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的工作状态分析,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wVtwx0|1  
]T) 'Hb  
稳压电源功率放大电路 z`b,h\  
功率器件,乙类互补与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集成功率放大器,整流滤波与反馈式稳压电源,开关稳压电源。 j![\& z  
%J-GKpo/S  
反馈放大器及集成运算放大器 f* wx<  
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分类,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参数计算及性能改善,差分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原理、参数计算及干扰抑制。 +LJ73 !  
8H`[*|{'  
信号运算与产生电路 & BSn?  
基本运算电路及误差分析,对数和反对数运算放大器,模拟乘法器,有源滤波器及开关电容滤波器,正弦波振荡器,非正弦信号发生器。 l;E(I_ i)  
Gav$HLx  
数字逻辑与逻辑电路 a$fnh3j[  
逻辑代数及逻辑运算,逻辑门电路,逻辑函数的简化,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算术运算电路,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 y8xE 6i  
qmP].sA  
时序逻辑电路与集成器件 =-Ck4e *T  
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计数器、移位寄存器及随机存取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 PQE =D0  
2B`JGFcdcB  
信号发生与转换 f%8C!W]Dm  
  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D/A转换器、A/D转换器。 zKK9r~ M  
l%=;  
2004.7.7 ez[Vm:2K  
A":T 1 s  
(转载自:Freekaobo.com) 8xMX  
6wg^FD_Q  
时间:2005-06-21 13:52   @E8+C8'  
u]G\H!Wk Q  
--------------------------------------------------------------------------------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6楼  发表于: 2008-01-24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固体物理学 pmYHUj #  
<=C?e<Y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t.C5+^+%  
Yu`~U,m  
一、考试性质 GsM<2@?  
0Wp|1)ljA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固体电子学理论基础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l9llu   
)Xyn q(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z} Ic%Tp  
#A8sLkY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Jj%K=sw  
vY`s'%WV  
考试内容包括:晶体结构与X射线衍射基础;晶体结合;晶格振动及热学性质;自由电子费米气体;电子能带论。 o#1 $q`Z  
BING{ew  
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 R0-j5&^jju  
b5n'=doR/I  
三、评价目标 iO; 7t@]-  
x'R`. !g3  
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察考生对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固体电子学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mpJ#:}n  
&b& ,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Ozf@6\/t  
m&yJzMW|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K@C"j?M/  
-z(+//K:#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R*r#E{!V;  
K", N!koj  
3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 100 分 #>+HlT  
6!FQzFCZq  
  晶体结构与X射线衍射基础     约15%; B^9j@3Ux  
u;c?d!E  
晶体结合               约15%; !C: $?oU  
#;nYg?d=  
晶格振动及热学性质         约25%; J/*`7Pd  
Q'0d~6n&{  
自由电子费米气体         约20%; 0"bcdG<}  
'b{]:Y  
固体电子能带论           约25%。 D}X\Ca"h  
w+CA1q<  
4 题型比例 <e</m)j  
9qG6Pb  
简答题(包括概念、模型及物理现象的解释、判断题、简单计算题) 40%; em N*l]N  
R*2E/8Ia  
证明题 20%;计算题40%。 |# 2.Q:&  
/ s}} &u/  
5 参考书目: (JFWna0@  
:Fvrs( x  
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出版社。 r\V ={p  
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W9GVt$T7  
'(|ofJe!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QB'aON\S  
E09 :E  
1 晶体结构与X射线衍射; ;@|n @ax  
x+@rg];m  
晶格结构的周期性与对称性:初基晶胞、惯用晶胞,晶向与晶面指数,典型的晶体结构、倒易点阵,布喇格方程与劳厄方程,结构因子与原子形状因子。 HCC#j9UN6  
wcY? rE9  
2 晶体的结合; @i IRmQ  
j\^CV?}sm'  
晶体的结合类型及基本特点,离子晶体的内能,马德隆能与马德隆常数、离子半径、分子晶体的内能,Lenard-Jeans势、平衡点阵常数。 2!=f hN  
bAtSVu  
3 晶格振动;晶体的热学性质; %/#NK1&M  
zue~ce73J  
一维点阵振动方程,波恩-卡曼条件、光学支与声学支色散关系、简正模式、长波近似、点阵振动的量子化,声子,模式密度、固体热容的德拜模型与爱因斯坦模型,非简谐效应,热导率。 3m!X/u  
n[Y~]  
4 自由电子费米气体; CN8Y\<Ar  
t=W}SH  
金属电子气的能量状态,费米能与费米波矢,态密度、电子气的内能与热容,Ohm定理与Hall效应、电子气的热导率。 K^<BW(s  
z/@slT  
6 能带论 fSvM(3Y<Qh  
jkF^-Up.  
布洛赫定理,克龙尼克-潘纳模型,近自由电子模型,电子在周期场中运动的速度与加速度,有效质量,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结构基本特点。能带理论的适用范围,布里渊区及其构造方法,能带计算的紧束缚模型。 )W _v:?A9  
|"CZT#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Gm^U;u}=f  
kzUIZ/+ZL,  
2004.7.7 ]:k/Y$O2  
v\%HPMlh  
o~y;j75{.*  
C{xaENp  
(转载自:Freekaobo.com) a![{M<Y~  
ytJ/g/,A0i  
时间:2005-06-21 13:54   h(u8&MHx  
ag;pN*z  
-------------------------------------------------------------------------------- 6wjw^m0  
LxSpctiNx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计算机网络 h_3E)jc  
1、 考试范围: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基本交换模式、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运输层以下)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一般电信网的区别和发展趋势,传输网与应用网的概念以及各自包括哪写主要研究内容;对于基本交换模式,重点掌握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概念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掌握虚电路、数据报的概念、特点及工作原理;关于网络的体系结构,要掌握OSI/RM、TCP/IP和局域网的体系结构及其特点,掌握功能层、功能实体、网络协议和接口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服务;关于网络协议,要深入理解协议的本质、协议的要素。对于具体协议重在掌握其原理,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其实现。物理层可结合EIA RS-232C 说明接口协议的各个特性;数据链路层掌握停止等待ARQ、连续ARQ的原理和性能并可结合HDLC详细说明该协议如何实现该层的各种功能;网络层深刻理解路由选择的概念,了解各种路由选择策略,重点掌握最短通路计算和路由表(转发关系表)生成和更新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结合X.25分组级协议说明网络层功能的实现;流量控制要理解其本质,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关于局域网掌握其与分布式广域网本质上的异同,进而理解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各种多路接入技术的原理及其性能。网络互连重点掌握IP协议原理及实现,掌握ARP、VARP原理;运输协议的原理通过对TCP/IP中协议的掌握去理解。2、 考试重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 题目类型:问答题、画图题、简单计算题4、 答题要求:字迹清楚、卷面整洁5、 参考书:〈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2〉     James F.Kurose, Keith W.Ross, 《Computer Networking》(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转载自:Freekaobo.com) :vQrOn18p  
\aUC(K~o\;  
时间:2005-06-21 13:55   RmeD$>7  
u$Jz~:=,  
-------------------------------------------------------------------------------- sW'AjI  
u5b|#&-mX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随机过程 h# o6K#  
一.概率论部分 ( 30% ): 1. 随机事件和概率(1)     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 , 随机事件的关系和运算(2)     事件的概率定义(包括古典型概率,几何型概率)及其计算(3)     条件概率的定义 ,事件的独立性定义 2.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     随机变量定义 , 分布函数定义及性质(2)     离散型随机变量①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和分布列         ② 几种典型的离散型随机变量 :两点分布 , 二项分布 , 泊松分布 ,   几何分布(3)     连续型随机变量①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②   概率密度函数的性质③   几种典型的连续型随机变量: 均匀分布 , 指数分布 , 正态分布   (4)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3.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     二维随机变量的定义(2)     边缘分布 ,条件分布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3)     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4. 数字特征(1)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2)     随机变量的方差(3)     协方差和相关系数(4)     协方差矩阵 二.随机过程部分(70%) : 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类型(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2)     随机过程的分布律和数字特征①     求解随机过程的一维、二维分布函数 ( 或者 概率密度函数 )②     数字特征 :均值函数mx(t)   , 方差函数 Dx(t) , 协方差函数   Cx(t1, t2) , 相关函数Rx(t1, t2) ,特征函数 gx(u) = E{ exp( j•u•x(t) ) } 2. 平稳随机过程(宽平稳)(1)     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 ,根据定义判断随机过程是否平稳(2)     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性质 3. 平稳随机过程的谱分析(宽平稳)(1)     平稳过程的总能量 ,平均功率 ,平均功率谱密度 (以下均简称 : 谱密度) 三者的定义 ;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2)     谱密度的性质①     平稳过程的谱密度与相关函数是对应的傅里叶变换(3)     平稳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             输入X(t)是平稳过程 , ①     均值函数 :my(t) = mx(t) * h(t) = 常数 ②     相关函数 :   Ry(t , t +τ) = Rx(t , t +τ)* h(τ) * h(-τ)                 = Rx(τ)* h(τ) * h(-τ) ③     综合 ① 、② ,输出Y(t) 也是平稳过程④     功率谱密度 : Sy(ω ) = Sx(ω ) · |H(jω)|2                                   4. 马尔柯夫链(1)     马尔柯夫链的定义(2)     一步转移概率 ,一步转移概率矩阵 P ;k步转移概率 ,k步转移概率矩阵 P(k) ;及其关系 : P(k) = Pk (3)     马尔柯夫链遍历性的判断和平稳分布的求解5. 泊松过程(1)     泊松过程的定义(2)     泊松过程的基本性质     P 406. 正态过程(1)     正态过程的定义(2)     正态过程的基本性质①     正态过程的一维分布是正态分布②     正态过程的二维分布是 二维正态分布 , ③     根据均值函数mx(t) , 相关函数Rx(t1, t2) 能确定有限维分布 参考书 : 《随机过程》( 第二版) , 刘次华,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不包含数理统计部分),华中理工大学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转载自:Freekaobo.com) J7Hl\Q[D1  
PQSP &  
时间:2005-06-21 13:56   4=.89T#<  
&P}_bx  
-------------------------------------------------------------------------------- g-</ua(j  
$)ijN^hV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计算机网络 ;dtA4:IRZ4  
{{D)YldtA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bL+_j}{:N  
y@:h4u"3  
一、考试性质 O1U=X:Zl  
< #}5IQ5`Z  
计算机网络是我校信息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生必考的专业基础课。考试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网络理论与技术的基础。 n&;85IF1  
=_ ./~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n,V[eW#m'L  
M4oy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HJLG=mU  
m '|b GV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0KcyLAJ  
答题时间:150分钟 +ocol6G7W  
各部分内容考试比例 2G67NC?+  
总分100分 Jr ,;>   
题型比例 5T_n %vz  
填空题 约15分 hOu3 bA  
选择题 约15分 Q_Q''j(r6b  
论述题 约45分 +,T RfP Fb  
计算题 约25分 ?wiC Q6*$  
参考书目 HZzDVCU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j ^j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qPX~@^`9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G7` ko1-  
hLd^ agX  
计算机网络概述 L3u&/Tn2  
计算机网络分类,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技术 <ktrPlNuM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模型,OSI参考模型概念,面向连接与无连接服务 {7" Q\  
数据链路层 ]_mb7X>  
数据链路层基本概念 7u -p%eq2  
停止等待协议操作与性能分析 (Ft+uuG  
连续ARQ与选择重传ARQ协议的基本原理、性能分析 ~drS} V  
HDLC帧结构及功能分析 VuhGx:Xl  
信道共享技术 M)J5;^ ["  
多点接入技术分类 =1FRFZI!j  
轮叫轮询和传递轮询技术工作原理、性能分析 }W C[$Y_@  
纯ALOHA和时隙ALOHA工作方式 \+oQd=K@  
CSMA技术与CSMA/CD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 r_)' Ps  
信道复用技术 %B2'~|g  
局域网 {k>&?Vd!  
局域网分类,体系结构及设计思想 >Eyt17_H"n  
LLC帧结构,MAC帧地址 .LPV#&   
802.3局域网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lLX4Gq1  
令牌环与令牌总环局域网的组成 tVYF{3BhA  
无线局域网组成、MAC子层 `&r+F/Ap2  
局域网扩展,网桥基本原理 e/KDw  
网络互连 Avge eJi  
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 WrnrFz  
常用路由选择策略,最短通路路由选择算法 /QK6Rac-  
IP地址及子网掩码 gDQ^)1k  
IPv4、IPv6与ICMP数据报格式 MD}w Y><C  
常用互联网选路协议 =J]&c?I  
拥塞控制及一般原理 afCW(z H p  
综合服务与集成服务 QGMV}y  
运输层 |%BOZT  
OSI和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功能 S*,17+6dV  
UDP服务及数据报格式 3H'sHuK"X  
TCP服务,TCP主要机制和报文格式 -vAC"8)S  
高层协议 $f$SNx)),  
TCP/IP体系应用层基本协议 #>a\>iKQ2q  
网络管理基本概念与SNMP概述 [7:,?$tC  
网络安全概述 rP'me2 B  
数据加密基本概念 %HhBt5w  
[CTnXb  
2004.7.7 #JqB ;'\  
8 v6(qBK  
(转载自:Freekaobo.com) . o6Or:L  
P7ao5NP  
时间:2005-06-21 13:57   ]]HNd7Vh  
W Tcw4  
-------------------------------------------------------------------------------- 1;* cq  
K$z2YJ%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数字信号处理 i:dR\|B  
Q*GN`07@?d  
一、考试性质 ^23~ZHu  
9v#CE!  
数字信号处理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该课程的评价标准是优秀的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良好的信号处理理论基础。 :S]\0;8]  
0RzEY!9g+  
二、考试形式 I ! - U'{  
!OZy7  
闭卷、笔试,答题时间:180分钟,各部分的考试比例:数字信号处理 40%,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60%。 {aZ0;  
BqEI(c 6  
三、参考书目 (xycJ`N  
>:SHV W  
姚天任、江太辉编,《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 OU E (I3_  
3s*mbk[J  
姚天任、孙洪编,《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 'z8pzMmT  
rD tY[  
其它包含下列考查要点的数字信号处理、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的教材。 cUk7i`M;6  
aNsBcov3O  
四、考查要点 gE-tjoJ  
bt SR tf  
数字信号处理部分: 0^ _uV9r  
!6 #X>S14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P-[-pi@  
系统的线性、移变性、因果性和稳定性;系统的差分方程和系统函数;离散时间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和Z变换的计算、性质及其应用。 5{TsiZh4  
Q)#B0NA;T  
离散傅立叶变换 f^3*)Ni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定义和性质;利用循环卷积计算线性卷积;时间抽选和频率抽选的FFT算法推导和应用。 #&+{mCjs  
3=#<X-);  
数字滤波器的结构与设计 !"AvY y9  
数字滤波器的结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V;i '(&7  
z9f-.72"X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部分: 'd0~!w  
{L971W_L  
维纳滤波和卡尔曼滤波 U)TUOwF  
维纳滤波;维纳-霍夫方程;维纳滤波的均方误差;维纳滤波器设计与计算;标量卡尔曼滤波器。 !vi> U|rh  
Q>qUk@  
自适应滤波 j a[Et/r  
自适应线性组合器;均方误差性能曲面;性能曲面的基本性质;最陡下降法;学习曲线和收敛速度;自适应最小均方算法(LMS);权矢量噪声;失调量。 $GV7 o{"&  
Ep_HcX`  
功率谱估计 n)/z0n!\  
经典谱估计;谱估计的参数模型方法;AR模型的Yule-Walker方程;Levinson-Durbin算法;格型滤波器;AR模型参数提取方法。 wVXS%4|v  
f^ZRT@`O  
五、考试样题 Oxnp0 s  
3d8L6GJ  
见《数字信号处理》2003年博士生入学试题(略) y8Ir@qp5  
~hH REI&  
2004.7.7 X56q-|  
}v;V=%N+v  
(转载自:Freekaobo.com) 3yme1Mb  
0 JS?;fk  
时间:2005-06-21 13:58   >{ ]%F*p4  
g'f@H-KCD  
-------------------------------------------------------------------------------- dbLZc$vPj  
G>_*djUf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微波技术 ]EbM9Fo-U  
G't$Qx,IC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o|^3J{3G  
YaqR[ F  
考试性质 s+Pq&<nV-  
“微波技术”是我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生考试供选择的专业基础课。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本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q_8+HEvo  
@s&71a  
考试形式 2W(s(-hD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hag$GX'2k  
答题时间:180分钟; Ny7S  
参考书目:《微波技术基础》廖承恩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cGk)s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wu6;.xTLl  
2qNt,;DQ  
微波的特点及应用;导行波及其一般传输特性。 G>=*yqo  
传输线理论 2s8a $3  
传输线方程; dDMJ'  
分布参数阻抗; tjS@meT  
无耗线工作状态分析; K3 m/(jdO  
有耗线的特性分析; a!SiX  
史密斯圆图; r<EY]f^`u  
阻抗匹配概念与匹配方法。 ]0OR_'?,  
规则金属波导 @4C% +-  
矩形波导; RC"MdcD:]y  
圆形波导; V &T~zh1  
同轴线; 8W7J3{d  
波导正规模的特性。 Lb-OsKU  
微波集成传输线 G4;Oi=  
微带线及耦合微带线分析; Qel9G($=  
其他形式的平面传输线:(1)悬置微带线和倒置微带线;(2)槽线;(3)共面传输线;(4)鳍线。 `(;m?<%  
毫米波介质波导 2pCaX\t  
表面波及其特性; Ne!lH@ql  
简单介质波导; ?j.,Nw4FC  
毫米波介质镜象线。 ]/6z; ~3U  
微波网络基础 y.k~Y0  
微波接头的等效网络; >'$Mp<  
微波网络的阻抗矩阵和导纳矩阵; .Hm>i  
ABCD矩阵; _f,C[C[e&  
微波网络的散射矩阵; S hWJ72c  
微波网络的传输矩阵。 re<{ >  
微波谐振器 wlvgg  
微波谐振器的基本特性参数; ~~P5k:  
传输线谐振器; Zx@a/jLO[n  
金属波导谐振腔; 5tk AFb4P  
介质谐振器; >=>2m2z=  
谐振器的激励; :cECRm*  
微波谐振器的微扰理论。 $%Kf q[Q  
常用微波元件 :Yl-w-oe  
微波负载、匹配元件、波型变换元件、功率分配/合成元件、定向耦合器、混合电桥、微波场移式隔离器和结环形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3d]S!=4H"  
`h\j99  
2004.7.7 /SB;Von  
/6* 42[r  
(转载自:Freekaobo.com) !pW0qX\1n  
59A}}.@?m  
时间:2005-06-21 13:59   t:Q*gW Rh  
{\5  
-------------------------------------------------------------------------------- q9_OGd|P  
7$=In K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随机过程 "+s++@ z  
>GRxHK@G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b$jo Y*< 6  
VONDc1%ga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EQM {  
`;C  V=,M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L4HI0Mx  
iBa A9  
三、参考书目 T~e.PP  
L8B! u9%  
刘次华. 《随机过程》(第二版).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出版社,2001年 1+s;FJ2}  
k,*XG$2h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Zy/_ E@C}u  
0=YI@@n)  
一、随机过程的概念与基本类型 zDG b7S{  
<P_-s*b  
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K(TjZR  
o]V^};B  
2.随机过程的分布律和数字特征 75lA%| *X  
%N._w!N<5n  
3.几种重要的随机过程: L4W5EO$  
tw@X> G1 z  
正交增量过程, 独立增量过程,马尔可夫过程, 正态过程和维纳过程, 平稳过程. jP.dDYc  
>t+P(*u  
二、泊松过程 {.Jlbi9!  
/ ;$[E  
1.泊松过程的定义 dZuOrTplA  
307I$*%W  
2.泊松过程的基本性质: 6 u6x  
~W/z96' 5  
数字特征,时间间隔和等待时间分布,到达时间的条件分布 h";L  
#'}*dy/  
3.非齐次泊松过程和复合泊松过程的定义 \;Weizq5  
L~3Pm%{@A  
三、马尔可夫链 6S #Cl>v  
'"s@enD0y  
1.马尔可夫链的概念及转移概率 z$sGv19pB  
9gIrt 6  
2.马尔可夫链的状态分类 * y,v}-  
Gc7=  
3.状态空间的分解 i XN1I   
wd6owr  
4.的渐近性质与平稳分布 iy"*5<;*DD  
O6Y0XL  
四、平稳随机过程 l ,).p  
;*J  
1.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和相关函数的性质 ,r}6iFu  
AQ Ojit6p  
2.平稳过程的各态历经性 30{ gI0jk  
aq-~B~c`g  
五、平稳过程的谱分析 H?w6C):]  
Xa&kIq}(g  
1.平稳过程的功率谱密度及其性质 XPPdwTOr  
1~gCtBRM  
2.窄带过程及白噪声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2<6UwF  
1;iUWU1@  
3.窄带过程及白噪声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W*G<X.Hf  
+ T+#q@  
4.平稳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 \7_y%HR  
@6]JIJE  
2004.7.7 9H~n _   
i~72bMw sA  
(转载自:Freekaobo.com) H/Jbk*Q  
YYS0`  
时间:2005-06-21 14:05   8CE = 4  
tX[WH\(xI  
-------------------------------------------------------------------------------- F[MFx^sT{  
{ )Xy%QV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电磁场 1mJ Hued=6  
zeRyL3fnmb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0`H# '/  
,u m| 1dh  
一、考试性质 P {'b:C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电磁场理论科目由招生学校命题。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电磁场理论知识和分析计算电磁场的能力,有利于我校各相关学科择优选拔。 DwF hK*  
4K74=r),i  
二、评价目标 6B -16  
能用场的观点和方法对电磁现象和电磁过程进行定性的分析、判断,并对一些问题在建模后能选择相应的方法计算。 h];I{crh  
(sj,[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RF7j;  
2rMpgV5  
3、题型比例:简答题和辨析题 约25%;分析和计算题 约75%。 w =KPT''!  
4、参考书目: Ho%CDz z  
《工程电磁场导论》 冯慈璋,马西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Ha57Wk8D  
Pc9H0\+Xk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0IpmRH/  
28nFR r  
1、电场强度、电位移、电位、电流密度、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矢量磁位、动态位的物理含义。 OJxl<Q=z  
2、静电场、恒定电流场、恒定磁场、时变电磁场积分形式的基本方程和微分形式的基本方程(包括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并用之计算典型的电磁场问题。 8ipez/  
3、应用镜象法、分离变量法求解边值问题。 r :dTz  
4、麦克斯韦方程组、坡印亭定理的物理意义及问题分析。 KmF]\:sMD  
5、电磁能量的分布与传输,通过能量关系计算电场力和磁场力。 oU/5 a>9~  
6、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的计算原则和方法。 g=rbPbu  
7、边值问题的数学描述及典型问题的建模求解。 IK]d3owA  
8、平面电磁波在完纯介质和导电媒质中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规律。 ])!*_  
9、辐射、涡流、集映效应、临近效应、电磁屏蔽的物理概念及问题分析。 yHGADH0B  
10、超导体、等离子体电磁性质。 +v\oOBB)  
$J2Gf(RU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 He)%S]RLk  
h$*!8=M  
(略) `2snz1>!j  
*] (iS  
_j3fAr(V  
2004.7.7 1"g<0 W  
(转载自:Freekaobo.com) ]?*wbxU0  
$^ P0F9~0  
时间:2005-06-21 14:06   l ,8##7  
xA/D'  
-------------------------------------------------------------------------------- 9gFUaDLo  
G2Zer=rC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电动力学 3Y &d=  
vbNBLCwug  
PdCEUh\>y  
一、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yw!{MO  
1、电荷与电场          2、电流与磁场 q@qsp&0/  
3、麦克斯韦方程组        4、介质的电磁性质 :0ep( <|;  
5、电磁场边值关系        6、电磁场的能量和能流 ;I*o@x_  
二、静电场 k\IbIv7?i  
1、泊松方程           2、分离变量法 d@^ZSy>L2  
3、镜象法            4、格林函数 O}P`P'Y|'  
5、电多极柜 8QK&_n*  
三、静磁场 <[phnU^ 8  
1、矢势及其微分方程       2、磁标势 ?(PKeq6  
3、磁多极柜           4、超导体的电磁性质 ]yu:i-SfP  
四、电磁波的传播 4JEpl'5^Q  
1、平面电磁波          2、电磁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GeqP Rah  
3、有导体存在的电磁波的传播   4、谐振腔 5bIw?%dk(  
5、波导             6、等离子体 -} +[  
五、电磁波的辐射 So;<6~  
1、电磁场的矢势和标势      2、推迟势 j+!v}*I![  
3、电偶极辐射          4、电磁波的衍射 ~[ F`"  
5、电磁波的动量 \GBuWY3B  
六、狭义相对论 >sF)Bo Lc  
1、相对论的实验基础       2、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洛仑兹变换 fOHxtHM  
3、相对论力学 jylD6 IT  
RNL9> 7xV  
参考书目:郭硕鸿,《电动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RTx  
* v`eUQ:  
/}$+uBgJm  
TzZq(? V  
2004.7.7 IgzQr >  
(转载自:Freekaobo.com) xLE)/}y_7H  
SJLis"8  
时间:2005-06-21 14:07   iCoX& "lb  
K:M8h{Ua  
-------------------------------------------------------------------------------- m~|40)   
cNrg#Asen&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等离子体物理原理 pCDmXB  
^OdP4m( >>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 \f0 A-  
u +hX   
一、考试性质 y5r4&~04  
LeQjvW9y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L zPotz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 )g%|W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wkq 66 ?  
(三)题型比例 kstIgcI  
   名词解释 约50% W^Yxn y  
   问答题  约40% .`lCWeHN  
   论述题  约10% gi8FHSU|G  
(四)参考书目 M}a6Vu9  
马腾才,胡希伟,陈银华,《等离子体物理原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8。 #spCtZE  
F.F.陈,《等离子体物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 ^~dWU>  
[ 3Gf2_  
第二部分 考试要求 XX@ZQcN  
Y*^[P,+J*}  
参考书《等离子体物理原理》(马腾才等著)中的第一章 ~ 第五章。 |>Vb9:q9Po  
97]E1j]  
2004.7.7 m*pJBZxd  
9p/Bh$vJ  
(转载自:Freekaobo.com) 8m MQ[#0:}  
= &]L00u.  
时间:2005-06-21 14:08   Wri<h:1  
pkzaNY/q  
-------------------------------------------------------------------------------- pb}*\/ s  
>j/w@Fj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 WLT"ji0w2  
2 nCA<&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D^O@'zP=At  
gJXaPJA{  
一、考试性质 e= AKD#  
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可选择本课程作为专业课程。它的评价标准是考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电力传动及自动化方面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和从事本方向研究的基本能力。 +whDU2 "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3u=g6W2 F  
考试范围包括交、直流电机调速传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 M  >u_4AY  
三、评价目标 2ESo2  
在考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察考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HtFDlvdy]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ueudRb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i&zex{\  
(二)考试时间:180分钟。 z_HdISy0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察比例 1#x0q:6  
直流电力传动相关问题  约20% mt .sucT  
交流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约15% lN@o2QX  
交流异步电机调速系统  约25% .nJz G  
交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约10% V88p;K$+  
交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  约20% *w&e\i|7  
电力传动新理论与新发展 约10% 7! Nsm  
(四)题型比例 j%kncGS  
填空题  约25% XSR 4iu  
问答题  约50% e+WNk 2  
论述题  约25% vP&(-a  
(五)参考书目 1M6D3d_  
《交流电机数学模型及调速系统》陈坚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年; 7.Op<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陈伯时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年。 c{|p.hd  
]^E?;1$f?  
第二部分 考察要点 dPlV>IM$z  
0J9x9j`&j  
一、直流电力传动相关问题 M3\AY30L  
直流调速的优势与缺陷、提高直流调速性能的控制方案、原理、技术及相关问题分析。 N8jIMb'<  
二、交流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u 9e@a9c  
异步电机在ABC坐标系、αβ坐标系、dq坐标系、MT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思路、特点和作用。 [0!(xp^  
三、交流异步电机调速系统 K- v#.e4  
交流异步电机调速的类型、原理、控制思路和特性比较。 pi(m7Ci"  
四、交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pEPVkY  
同步电机在ABC坐标系、αβ坐标系、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思路、特点和作用。 /uc>@!F  
五、交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 yWK)vju"  
交流同步电机调速的类型、原理、控制思路和特性比较。 d]9z@Pd   
六、电力传动新理论与新发展 |yCMt:Hk  
电力传动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新技术、新方法。 e~OpofJNb  
sJZ iI}Xc  
2004.7.7 i-1op> Y  
=_CzH(=f#  
(转载自:Freekaobo.com) &ZO0r ^  
,1`z"7\W  
时间:2005-06-21 14:09   UQsN 'r\tS  
97Vtn4N3  
-------------------------------------------------------------------------------- b%+Xy8a  
$ nb[GV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电力电子技术 "]*tLL:`  
P55fL-vo|}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HS$r8`S?)  
一、考试性质 :FF=a3/"6  
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可选择本课程作为专业课程。它的评价标准是考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电力传动及自动化方面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和从事本方向研究的基本能力。 P}iE+Z 3  
T{ "(\X$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uW FHc5@B  
电力电子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技术、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电力电子电路辅助元件和系统、电力电子电路的应用技术。 (7Qo  
~*7]r`6\@  
三、评价目标 0RfZEG)  
在考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察考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YSMAd-Ef-  
l;U?Z'n  
四、考试形式 =4!mAo}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ooGM$U  
(二)考试时间:180分钟。 $b\P|#A  
(三)参考书目 !>tL6+yj  
《电力电子学—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陈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Bvj0^fSm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张立编,科学出版社,1992年 pAEx#ck  
*Ex|9FCt$  
第二部分 考察要点 @HW*09TG  
:Tc^y %b0  
一、电力电子学科的形成、现状及发展方向 $]1=\ I  
二、各类自关断新型开关器件的基本特性、特点和应用领域 0:+E-^X  
三、开关型电力变换器和电力补偿控制器的辅助元件和系统 ?%86/N>  
驱动、缓冲、滤波、散热及控制系统。 :N@^?q{b  
四、DC/DC变换器 3T 9j@N77  
Buck、Boost 、Cuk三类DC/DC变换器在电流连续和电流断续情况下的模型,多重、多相DC/DC变换电路。 (hsl~Jf  
五、DC/AC变换器输出电压幅值和波形控制技术 wr4:Go`  
各类PWM(含电压空间矢量PWM)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情况:多电平逆变器、复合结构逆变器。 fM }#ON>Z  
六、AC/DC变换器 neh(<>  
三相桥相控整流和有源逆变的控制特性、谐波和功率因数,高频整流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 @o^Ww  
七、AC/AC变换器 e )ZUO_Q$  
相控交-交直接变频器工作原理、控制特性、优缺点及应用情况。 Q\)F;:|  
八、软开关电路 *"kM{*3:v  
移相全桥零压开关DC/AC-AC/DC变换器及谐振直流环节DC/AC逆变器 v<;Md-<  
九、复合型电力电子变换电源 'S~5"6r  
十、由力电子开关型电力补偿控制器 S'14hk<  
*VeRVaBl  
2004.7.7 d3Rw!slIq  
HDKbF/  
(转载自:Freekaobo.com) 8Y3I0S  
D0C y^_  
时间:2005-06-21 14:11   VX/#1StC  
q;U,s)Uz^  
-------------------------------------------------------------------------------- 7KPwQ?SjT  
9cgU T@a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高压电技术 C>~TI,5a3  
xpI wrJO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AEuG v}#  
IAEAhqp  
一、考试性质 Wf<LR3  
本考试课程专为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设置,是一门专业课。 Mlq.?-QgIL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uocGbi:V';  
本考试课程限报考电气工程学科的考生选择。 vj*%Q(E6Pt  
三、评价目标 ~4"dweu?  
考察运用高电压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高电压技术发展前沿的了解程度。 8D].MI^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KF/-wZ" 1s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O5hH8<&b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T Ge_G_'o  
(三)题型比例:简答题小于20%,论述题大于60%,计算题不大于20%。 v@Ox:wl>  
(四)主要参考书: 3~ \[7I/  
(1)《电力系统过电压》解广润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 %UM *79  
(2)《高电压绝缘》朱德恒、严璋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 (ik\|y% A  
(3)《高电压试验技术》华中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合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年7月第一版。 kN>!2UfNS  
- YV>j  
第二部分 考查重点 }&e5$lB  
$SE^S   
一、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Uc T RI  
二、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和基本理论; qCO/?kW  
三、气体间隙的击穿特性及提高击穿电压的主要方法; 9/7u*>:  
四、气体间隙沿面放电的物理过程、影响沿面闪络的因素及提高闪络电压的方法; sC;+F*0g  
五、固体介质的击穿理论、影响因素及提高击穿电压的方法; M[uA@  
六、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影响因素及提高击穿电压的方法; 0RK!/:'  
七、交流、直流、冲击高电压产生的基本方法(包括基本的回路构成)、工作原理及测量方法; bTu9;(  
八、介质损失正切角及局部放电的基本物理概念和测量方法; )ANmIwmC#  
九、导线和绕组中波过程的基本概念、彼得逊法则和网格法; E!#WnSpnK  
十、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的保护原理、避雷器主要电气特性; /=, nGk>  
十一、变电所防雷保护的原理和保护方法、避雷器保护原理; s0_nLbWwO  
十二、各种操作电压产生的基本原因。 {_Gs*<.  
<|\Lm20 G]  
2004.7.7 V_:&S2j  
A4ygW:  
(转载自:Freekaobo.com) kxRV )G  
H4JTGt1"  
时间:2005-06-21 14:12   /SrAW`;"  
+@:x!q|^  
-------------------------------------------------------------------------------- j w9b )  
I9Fr5p-%O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电力系统分析 0AV c  
- R6)ROGl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Ydy9  
L~>i,  
一、考试性质 D1mfm.9_r^  
  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选考课程之一。考试对象为已获得硕士学位者和符合博士生招生简章规定条件的其它人员。 KK%M~Y+tU'  
二、考试范围 k: ;WtBC6j  
  考试范围包括: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电力系统故障计算与电磁暂态仿真,电力系统动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考试范围以硕士研究生同名课程的基本要求为依据,考虑到课程内容体系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试题可以涉及本科同名课程的基本内容。 Ip]KPrw p  
三、评价目标 gl_^V&c  
本课程考试对考生的要求是: ,'iE;o{Tu  
1、掌握有关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和暂态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B2+{@R  
2、掌握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基本特性和数学建模。 TvQo?  
3、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lUiL\~Gq  
4、能够运用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和理解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ps*uva  
5、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清晰表述。 UEVG0qF  
四、考试形式 13=.H5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9 5RBO4w%w  
五、参考书目 bD8Gwi=iiu  
1、诸骏伟主编   《电力系统分析》(上册)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5 _H=Uwi_g  
2、夏道止主编   《电力系统分析》(下册)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5 }Ys >(w  
M[112%[+4  
第二部分 考试要点 '-/xyAzS  
aCLqk'  
一、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 XN u^`Ha  
(一)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rI-%be==  
1、基于牛顿法的常规潮流的改进算法 Q'mM3pq4r  
快速解耦法。最优乘子算法。保留非线性项的算法。 ig':%2V/  
2、潮流计算的自动调整 g^ i&gNDx  
节点无功功率和电压的越界处理。联络线功率控制。变压器抽头调整。 xLZG:^(I  
3、优化潮流 f! .<$ih  
最优潮流的数字模型。简约梯度法。最优潮流的牛顿算法。 )M//l1  
(二)电力系统的状态估计 {LQ#y/H?  
1、状态估计的基本概念 Uwx E<=z  
测量方程式的建立。系统的可观察性。 SrK<fAkx  
2、状态估计的基本算法 9 ea\vZ  
最小二乘估计及其改进。递推状态估计。支路潮流状态估计法。 :7?FF'u  
3、不良数据的检测与识别 ["e3Ez  
不良数据检测。不良数据辨识。 PO 7Lf#9]  
(三)电力系统安全分析 "djw>|,N<  
1、静态等值 t=O8f5Pf{  
Ward等值及其改进 8rS:5:Hi  
2、开断模拟 FA3~|Zg  
支路开断模拟。发电机开断模拟。 @qlK6tE`  
3、预想事故的自动选择 T+K):u g  
二、电力系统故障计算与电磁暂态仿真 BC<^a )D=  
(一)电力系统复杂故障计算 _ T):G6C8  
1、基于对称分量法的多重故障分析的原理和算法 Zt.|oYH$  
多口网络的概念。复杂故障的数学模型。 ^ tg<K  
2、故障分析中常用的几种坐标变换 ~-J]W-n  
派克变换。克拉克变换。瞬时值对称分量变换。 hL;(C) (  
(二)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 }\:Nu Tf  
1、电力网络典型元件的暂态计算等值电路 |3[Wa^U5  
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分布参数电路的模型。 6WJ)by  
2、网络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NI [ pp`  
网络电导矩阵与等值电流源计算。操作处理。数值振荡问题。 | Aw%zw1@  
3、集中参数电磁耦合电路的暂态计算 '>0fWBs  
电阻,电感耦合电路。电容耦合电路。变压器计算模型。 8tFoN*M  
4、多导线系统暂态分析 c%G{#}^2  
相模变换的基本原理。相模变换在多导线系统暂态分析中的应用。 O7<]U_"I  
三、电力系统动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Ix=}+K/  
(一)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动态建模 Y+*0~xm4  
1、发电机的电磁暂态方程 Midy"  
定、转子各绕组的电势方程。定、转子各绕组的磁链方程。标幺制。 ft KTnK.  
2、发电机的励磁及调节系统  &NK,VB;  
直流机励磁系统。交流机励磁系统。静止励磁系统。电力系统稳定器。 uIZ-#q  
3、原动机及调速系统数学模型 ;he"ph=>  
水轮机及其调速系统数学模型。汽轮机及其调速系统数学模型。 LNpup`>`  
4、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轴系数学模型 $5< #n@  
5、电力系统负荷的动态建模 -w_QJ_z_  
负荷的机械暂态模型。负荷的机电暂态模型。 E5xzy/ZQ  
(二)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 &6YIn|}  
1、由力系统小扰动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 tlqiXh<  
发电机的线性化方程。负荷的线性化方程。全系统线性化微分方程的形成。 Yc `)R  
2、部分特征值分析法 sy"^?th}b  
降阶选择模式分析法。全维部分特征值分析法。 ;1.,Sn+zO  
(三)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G) 7;;  
1、暂态稳定的数值解法 /bi[ e9R  
交替求解法。联立求解法。 L=8<B=QT$  
  2、暂态稳定分析的直接法 DV-;4AxxRq  
直接法的基本概念。简单系统暂态稳定的直接法分析。多机系统暂态能量函数。 - 'W++tH=  
2004.7.7 t&CJ% XP  
I@%t.%O Jp  
(转载自:Freekaobo.com) \r,Q1n?7  
)3w@]5j  
时间:2005-06-21 14:13   ) Es"LP]  
lBTmx(_}}r  
-------------------------------------------------------------------------------- * %M3PTY\  
3]UUG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交流电机理论与分析  ez^@NK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lM{ +!-G,  
?5 cI'  
一、考试性质 V8-oYwOR  
本考试课程专为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设置,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q**G(}K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Zx  bq  
本考试课程限报考电气工程学科的考生选择。 H& Ca`B  
三、评价目标 5<j%EQN|D  
考查运用交流电机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交流电机发展状况的了解程度。 yH*6@P4:0=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D{d>5P?W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lBFMwJU)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qfz8jY]  
(三)题型比例:简答题不超过25%,论述题大于50%,论证题不超过25%。 mAW, ?h  
(四)主要参考书目:辜承林等编,《电机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h!:~f-@j4  
辜承林编著,《机电动力系统分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 Ww?QhJ  
wqW 0v\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L^4-5`gj  
JEgx@};O  
一、交流电机绕组的基本理论 {aC!~qR  
交流电机绕组,交流绕组电动势,交流绕组磁动势等。 QZhj b  
二、异步电机 S (N\cw$  
异步电机工作原理,异步电机运行特性,异步电机启动、调速、控制运行等。 +_xOLiu  
三、同步电机 S^<g_ q  
同步电机工作原理,同步电机运行特性,同步电机并联运行、调节、控制等。 \Z/)Y;|mi0  
四、交流电机瞬态过程 "0k8IVwp  
坐标变换理论,交流电机在不同坐标系中的分析模型,交流电机动态行为分析等。 d)R352  
五、交流电机的发展状况 4bEf  
各类新型特种电机,绕组理论、分析、设计及运行控制方法的新进展等。 ld7v3:M  
4T<Lgb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 mA@Me7m}  
{]]|5 \F  
1、交流电机三相对称绕组中分别通入三相对称正弦和非正弦交变电流后会产生什么性质的磁动势?谐波成分有什么异同?若绕组为Y连接或Δ连接,断开一相后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10分) v[n7"  
2、详述异步电动机自启动至稳定运行的物理过程。为什么电机只能在0<s<sm区域内稳定运行?为什么功率因数是滞后的?当电机负载从空载到满载变化时,定子电流、气隙磁通、功率因数会如何变化?为什么?(20分) \ y{Tn@7  
3、一台异步电动机,设计工作频率为50Hz,若接理想正弦波变频电源作恒压频比(V/f=const)控制运行,试问高于和低于额定频率情况下,电机的损耗、转速、转矩、功率、功率因数、效率和过载能力将如何变化?举例说明并定量分析。(20分) Z@%HvB7  
4、详述同步发电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调节过程及稳定性条件,说明定子电流、最大电磁功率、功角、励磁电动势的变化规律及隐极发电机与凸极发电机之间的区别。为什么同步发电机大都工作于过励状态,转子还必须严格以同步速旋转?(20分) gOK\ %&S]  
5、并网的同步发电机可变速运行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些条件?试述该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并结合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介绍一种可行实施方案及其核心技术内容。(20分) JQ-gn^tsy  
6、根据坐标变换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三相异步电机在a-b-c静止参照系中用定、转子三相电流表述的电磁转矩方程式。(10分) % 9#gB  
N#_GJSG_|  
2004.7.7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7楼  发表于: 2008-02-25   
谢谢总版主,不知道哪里能买到真题?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8楼  发表于: 2008-11-13   
楼主太厉害了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9楼  发表于: 2009-03-01   
有真题吗?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免费考博论坛网址是什么? 正确答案:freekaobo.com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