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压力容器与设备 L"+$Wc[|
Tl("IhkC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I/J7rkf
6dqsFns}e
考试性质 1R%1h9I4'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压力容器与设备»是化工过程机械博士点设置的专业考试科目之一,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压力容器与设备»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5]Ajf;W\
r?$?;%|C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yUstz,Xu^
KA s 1(oG
考试的范围 @* ust>7
考试范围包括:压力容器应力分析、压力容器材料、压力容器设计、压力容器设备等四大部分。 1 jb/o5n;
K95;rd
评价目标 *?p|F&J
«压力容器与设备»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压力容器与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研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3,X/,'
9"{W,'r&d
掌握«压力容器与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p1EF;4 #
掌握«压力容器与设备»的基本理论。 J;R
v ~<7
正确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E
$I5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 "ts`>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W.^q
考试时间:180分钟; r),PtI0X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7E$&2U^Js
试卷结构与比例: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40%,基本理论分析题40%,应用分析计算题20%。 iPG0o
%
YvL?j
bzpFbfb
第二部分 考试要点 I<oL}f
\*vHB`.,ey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 QbFHfA2Ij
回转薄壳无力矩理论、有力矩理论;厚壁圆筒弹性应力分析、弹塑性应力分析;平板理论;壳体的稳定性分析;典型局部应力。 w*7|dZk{
$m$;v<PSe
压力容器材料 k3!a$0Bs;
压力容器材料;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环境对压力容器用钢性能的影响;压力容器材料的选择。 l~s7Ae
EV M7Q>
压力容器设计 9
' 1B/{
设计准则;常规设计;分析设计;疲劳设计;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进展。 K+\nC)oG
"d/s5sP|S
压力容器设备 q Dd~2"er
压力容器分类;压力容器标准规范;常用压力容器设备。 j1$8#
/r;c
j-@kW'K
说明 5X.ebd;PT
由于博士研究生招生和生源的具体情况与硕士研究生不同,因而考试内容会有一些调整,但基本的考试要求和考试方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前与能源与动力学院研究生科联系。 &$FvWFRh#
-XK0KYhgW
参考书目 rt7<Q47QE
王志文主编. 《化工容器设计》(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 S:Q! "U
郑津洋等主编. 《过程设备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_cH
@I?B
fG LG$b
2004.7.7 kfb/n)b'
_ o6G6e,
(转载自:Freekaobo.com) |[xi/Q^7
D>L2o88
时间:2005-06-21 11:55 7Ey#u4Q
S0/usC[r
-------------------------------------------------------------------------------- $o?@0
~,6b_W p/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oP?YA-#nc
yoe}$f4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b;mSQ4+
f&@BKx
考试性质 U]~^Z R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我校所有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选考的专业课之一。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防治技术知识。 34|a\b}
4-Z()F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J6??a}s
gYop--\14]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ks;%*d
.ae O}^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GmpCy`L"
答题时间:180分钟 ?dZt[vAMn
I3S9Us-\
题型比例 ~3h-j K?
名词解释 约20% )QiQn=Ce
=4!nFi
简答题 约20% H&}ipaDO
#<7O08:
计算题 约30% \[2lvft!
&sVvWNO#2
论述题 约30% F9q8SA#"
~q0*"\Ff
参考书目 &:*q_$]Oz
郝吉明,马广大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0"k|H&
nx":"LFI
第二部分 考查要求 %!Q`e79g8
xom<P+M!|
大气及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0pe3L
大气圈层基本知识来自免费考博论坛 1[nG}
w*j$uW6{
气象条件对大气扩散的影响 '8FC<=+p[
=/Aj
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基本计算方法。 =wu*D5
SJ'
%
^
燃烧与大气污染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m\|e{G
空气污染的基本概念 ]ekk }0
A^fjfa);V
燃烧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DLPUqKL]
3.
WF}8
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环境标准。 VU|dV\>
T>>YNaUL
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Nw J:!
除尘技术与装置 [^H"FA[
;bu#8,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 W\*-xf|"d
:q3+AtF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 dmrps+L
qf'm=efRyu
温室气体、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的污染控制。 #PLEPB
z(RL<
N%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Zzua17
4tA_YIv
2004.7.7 }|)R
s)A<=)w/e
(转载自:Freekaobo.com) JD>d\z2QC
mbl]>JsQD
时间:2005-06-21 11:56 =
64r:E
/ RZR}
-------------------------------------------------------------------------------- _Yb_D/
`WEZ"5n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粘性流体力学 ~Z/
^c,[:
AZ |yX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G%p~m%zIK
w^k;D,h
一、考试对象 8cx=#Me
zZ-wG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或同等学力。 f},oj4P\
<<A`aU^fX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jd`},X /
$Kj&)&M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全部为必答题。 q}Z3?W
wu<])&F
(二)答题时间:150分钟 UAF<m1
W)j|rz.
(三)题型比例
b<I9 MR
DQ.v+C,
基本概念简答题(10~20%) D
H DZ_t:
u
D 5%E7
计算题(75~65%) ,''cNV
^ OJyN,A
综合题(15%) 6< J
#^ 6
f"#m=_Xm
(四)参考书目 7fp(R&)1
M/D)".;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陈矛章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PeX1wK%f
6}~pq1IF{
《流体力学》,吴望一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sH,kW|D
$!vxVs9n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Q0?\]2eet9
mAgF73,3
一、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知识 1:C:?ZC#c
3OyS8`
研究粘性流体动力学的分析方法 pi( -A
流体的输运性质 zxb/
流体运动与变形 @ufo$?D
流体表面应力张量 >$67 7
本构方程式 Gz
I~TWc+G
二、粘性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组 uxn)R#?
{
kSf{>Ia
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 ;?fS(Vz~
粘性流体动力学相似和量纲分析 [./6At&|
流体的旋涡运动 ,:Jus
流函数 Agh`]XQ2
三、薄剪切层方程 )O+}T5c=
S 6,4PP
剪切层概念 C-eA8pYY/
二维流动中薄剪切层近似 \mM<\-'p
动量积分方程 ! hd</_#
裹入方程 s>_V
轴对称边界层和Mangler变换 V!%jf:k
四、层流和湍流边界层 M69
w-
nL@KX>
剪切层相似概念 NvE}eA#
层流边界层相似解和Falkner-Skan变换 k-V,~c
湍流边界层分层结构和及其物理特征 `=+^|Y}
光滑表面的平均速度分布 MfO:m[s
平板湍流边界层估算方法 O-]mebTvw
圆管内的湍流 )C(>H93
边界层分离与控制 {_N,=DQ!
五、湍流基本理论 #?MY&hdU9
CZnK8&VDY
基本概念 |Z\R*b"
不可压缩湍流流动 wHZW `
湍流模型及应用 T J^u"j-'
a)Q!'$"'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0`.^MC?
^2d!*W|
2004.7.7 %:>3n8n
5Dp
#u
(转载自:Freekaobo.com) $p!yhn7
?1L.:CS
时间:2005-06-21 11:56 rn DCqv!'P
n%h^o
-------------------------------------------------------------------------------- -yxOBq
IJTtqo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燃烧理论 +[\eFj|=
|r
ue=QZ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AE: Z+rM*
,1'4o3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i'stw6*J
答卷时间:180分钟。 tg^sCxz9]
卷面满分:100分。 #T`t79*N
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 9,
I%|>2}-_U
第二部分 考查要求 R1&un
m0
u66XN^
燃烧科学的发展 R.7 :3h
燃烧与火焰的概念,燃烧与国民经济及能源的关系,燃烧科学的发展,燃烧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IH$0)g;s
Q1V9PRZX
燃烧化学热力学和燃烧化学动力学 kq\)MQ"/X
化学热力学 s
{^yj
生成热、反应热、热化学定律。热力学平衡与自由能。标准自由能和平衡常数。气体的离解。绝热火焰温度。 NvM*h%ChM
v}WR+)uFQ
化学动力学 aq7~QX_0G
化学反应速度。反应级数。压力、浓度、温度、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反应速度碰撞理论。反应速度过渡状态理论。链式反应。 keRE==(D
JNcYJ
[wqv
燃烧物理学 KfF!{g f
各组份气体基本参量。分子输运基本定律(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导热定律、费克扩散定律)。基本守恒方程(连续方程、动量守恒方程、组份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泽尔多维奇转换和广义雷诺比拟。 E2)h?cs
-OSa>-bzNx
预混可燃气体的燃烧 SkU9ON
预混可燃气体的层流燃烧 j,]Y$B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定义及传播机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无量纲分析。分区近似解。渐进分析解。物理化学参数对si的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测量。 ">?vir^
26CS6(sn
邓混可燃气体的湍流燃烧 0'nikLaKy
皱折表面燃烧理论。容积燃烧理论。湍流火焰实验。 iR"N13
.k,YlFvj
着火与熄火 9mZ
热自燃理论(着火条件、非稳态分析法、稳态分析法)。强迫点火理论(热平板点燃理论、电火花点火、热气流点火)。着火的链式反应理论,熄火现象。 y
A47"R
vv26I
火焰稳定 e{Z &d
链形火焰的稳定条件。本生灯火焰稳定性分析。回火与吹熄的临界条件,防止回火的方法。钝体稳定火焰的机理。钝体的火焰稳定界限,预混火焰稳定的其他方法。湍流扩散火焰稳定的其他方法。 >:lnt /N3
K\|FQ^#UYm
煤的燃烧基础 HaIM#R32T
煤的形成过程及分类。煤的化学成分及性质。煤的分析。煤质特性的评价。热的热解及实验方法。煤的热解模型,碳粒燃烧的数学表达式,碳粒燃烧的模型。灰对炭粒燃烧的影响。单颗碳粒的着火分析。单颗煤粒的着火分析。单颗煤粒的着火分析。 tBpC: SG
F2X0%te
考试样题(略) bV/jfV"%E
[`
sL?&a
参考书: Y`?-VaY
《燃烧学》,傅维镳、张永廉、王清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6\<~UX^
irjP>3_e
@B}aN@!/
2004.7.7 y!xE<S&Y
+
nF'a(
(转载自:Freekaobo.com) '(/7[tJ
r7qh>JrO
时间:2005-06-21 11:57 |f
o0
}l=xiAF
-------------------------------------------------------------------------------- o=1X
^,
)m. 4i
=X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等传热学 Pi|o` d
K<>sOWZ'S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Dih3}X&jn$
dUsxvho
一、考试性质 ,cqF3
b".L_Ma1*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高等传热学是为热能工程类考生而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传热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地分析处理实际传热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M8u<qj&<O
8,uB8C9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aFLO{t r`
&ot/nQQ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N\bocMc,X
/soKucN"h
应考范围包括: 传热学和高等传热学所包含的传热学基础、热传导问题分析、对流换热问题分析、辐射换热基本概念等四大部分。 n
?c]M
E6 WA}_
三、评价目标 Z:_D0jG
)YqXRm
高等传热学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高等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研究求解较为复杂的传热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Mec5h}^
bAx?&$
1. 准确地把握传热学定义的物理量以及它们的量纲; %!1Q P[}K
@62Mk},9 c
2. 正确理解热量传递过程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M8TSt\
/S lYm-uQ+
3. 掌握以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建立传热现象数学模型的方法,并能分析求解有关问题; {,L+1h
,f&5pw
=
4. 正确应用传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较为复杂的实际传热问题。 aT`%;i^
fS`$'BQ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5X_V-q
ny54XjtG,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NrJKbk^4u/
T|6a("RL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appY Av
%Ijj=wW
3.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k Zq!&
lO_UPC\@fw
4. 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 h?azFA~
}:~x7|~s:
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40%,基本理论分析题30%,应用分析计算题30%。 j+
LawW-
,1"KHv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TU
1I} ,
]: ~OG@(
1传热学基础 Ht4;5?/y
= MOj|NR [
温度场、温度梯度、付里叶定律。基本守恒方程式与正交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式。单值性条件及其处理。 82DmG@"s2
fwRZ5`v<
2热传导问题分析 [E
] E
S9",d~EM
一维与二维稳态导热过程分析。肋片散热过程分析。一维非稳态导热过程分析。导热问题的近似分析。 ,5*eX
heK7pH7;d
3对流换热问题分析 UZpIcj cL
Aj4T"^fv
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牛顿冷却公式与换热系数。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组及边界层微分方程组。层流边界层对流换热过程分析求解。湍流换热分析。有相变的对流换热过程(凝结与沸腾)的简要分析。 L#
2+z@g
!f+H,]D"
4辐射换热 jWE:ek*
?CA,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表面辐射特性。辐射换热角系数的概念。被透明介质隔开的物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计算。有镜反射的表面间辐射换热。气体辐射和吸收的性质。辐射能在吸收性介质中的传递。有吸收性介质参与的辐射换热。 mA=i)Ga
Q{lpKe0
5说明 Yn G_m]
O|M{-)
由于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和生源的具体情况与硕士研究生不同,因而考试内容会有一些相应的变动与调整,但基本的考试要求和考查方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前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科联系。 $
.
9V&
O6G0
2004.7.7 Aw5
HF34J
HEM9E&rL
ktpaU,%
(转载自:Freekaobo.com) /
:n#`o=;
fV'ZsJ N
时间:2005-06-21 11:57 \hEN4V[
~"kb7Fxp
-------------------------------------------------------------------------------- j+,d^!
suzZdkMA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流体力学 ?qWfup\S
L$E{ycn
第一章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GS"8w~j
428>BQA
连续介质假说; 流体的性质 h
*u
|~vI3]}fx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速度分解定理 r 0iK
u /\EtSH
变形速度张量的意义; 有旋运动与无旋运动 +N:o-9
`yH<E+
流体运动的分类;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应力张量 P<a)25be/
:6 Lx@
第二章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 G'ei/Me6{
hUp.tK:X7o
连续性方程; 运动方程(应力形式) g9Xu@N;bL
9{5&^RbCp
本构方程; 能量方程 |m^k_d!d
nwF2aR
NV
状态方程;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J:V6
n O\"HLM
第三章 流体静力学 e'~J,(fB
zGAq-<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分布 YSTv\y
<~n"m
静止流体作用于物体上的力 ;kS&A(
06c
>$1-?
第四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础 pgQV /6
LXC9I/j/
理想流体运动问题的数学提法; 开尔文定理和拉格朗日定理 34%RZG_o'
,}ECF>
涡面,涡线,涡管及涡管强度的保持性定理 V9{]O
V%
ToXki,
伯努利积分; 柯西—拉格朗日积分和一维不定常流动 N D(/uyI
UBaAx21x
动量定理,动量距定理 <b`E_
P3)Nl^/
第五章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无旋流动 /
zB0J?
Rv$[)`&T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无旋流动问题的提法 _m
gHJ 0v'
d4>Z8FF|1B
速度势函数和无旋流动的某些性质,动能表达式
QxVq^H
$c:ynjL|P-
平面流动的流函数 \Zqng
beRVD>T
不可压缩流体平面无旋流动的复位势与复速度 \{Z;:,S
52 fA/sx
不可压缩流体平面无旋流动的基本解及其叠加 %|g>%D3Z?
7hlO#PYZ
圆柱的绕流; 虚象法 i|w81p^o
im9G,e
保角变换方法; 机翼外部绕流,库塔—儒柯夫斯基条件 >L;eO'D
kI
4MiK
定常绕流问题的力与力矩公式; 某些最简单的保角变换 #fM#p+v
5NS[dQG5
区域保角变换时域内奇点的随同变换 KxYwJ
-@yh>8v
在原静止的理想不可压缩均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的受力 ]>LhkA@V
#A1Z'y0
第六章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运动 u frW\X
n>+mL"hs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的基本方程组 粘性流体运动的一般性质 Hv
sob
"?ucO4d
相似律,层流和紊流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问题的讨论 66/3|83Z
5R@
准确解; 绕圆球的小雷诺数流动 Z:,U]Z(
S1p;nK
普朗特边界层方程; 半无穷长平板的层流边界层 8jd;JPz@\
%QH)' GJQ
动量积分关系式方法; 雷诺方程 Gn|F`F
-8eoNzut
普朗特混合长理论; 圆管内的湍流运动 tBq
nfv
*BR~}1
i
平板湍流边界层; 物体的阻力 ORyE`h
9N9L}k b
第七章 气体动力学基础 0fb`08,^
TD1 [
气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组; 音速 C~nzH,5
?WF/|/
定常一维等熵理论; 亚音速,超音速气流的差别 Ge-CY
8P^ITL z%
激波理论; 定常平面超音速流绕角的等熵膨胀 E~%jX
}/
c_-drS
拉伐尔变工况流动特性 DF1I[b=]
P|.] DJ
参考 吴望一编《流体力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或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自编讲义《流体力学》。 ;i
Fz?d3;
ap&?r`Tu
#JgH}|&a$
2004.7.7 73V|6tmgY
J6U$qi
(转载自:Freekaobo.com) q#vQv5
d]:I(9K
时间:2005-06-21 11:58 Y' %^NP}o
(yF:
6$:#
-------------------------------------------------------------------------------- } \HN&@
"}pNe"ok
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的力学行为 NdL,F;^
A6:es_
金属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 jp0<pw_
<\NY<QIwFw
包括弹性、屈服、强化、破坏过程;描述材料力学行为的性能指标及其测试原理与方法;加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响应;材料的力学模型等。 G]+&!4
.Xce9C0SW
金属材料的断裂: [x9KVd ^d
POvP]G9'"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断裂韧性(包括K1c,J1c,CTOD)测试原理与方法;应力腐蚀断裂行为等。 /9HVY
%n
*^f<W6xc
金属材料的疲劳: 'yL%3h
_@
BReJ!|{m}
材料的循环性能(循环应力应变曲线与滞后环);变幅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响应;应力疲劳、应变疲劳性能;疲劳裂纹扩展性能;腐蚀疲劳行为;寿命预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等。 D@
Vt^_
Zn
''_fjh
其他: zx-81fx+k
lEhk'/~
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的失效,抗冲击载荷的性能指标;高温蠕变规律;低温脆性现象;陶瓷材料的强度等。 )xbHCoU,
:a$\/E =
So0f)`A
_>|
=L
W@7
(转载自:Freekaobo.com) @7?#Y|`
ZaL.!g
时间:2005-06-21 11:58 t0IEaj75c
pov)Z):}G<
-------------------------------------------------------------------------------- ,6om\9.E@
:.$3vaZ@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弹塑性力学 oZ!m
K?BOvDW"`
应力理论 CE/Xfh'44
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应力状态分析;球形应力张量和偏斜应力张量; 9 D7+[`r(-
xO&eRy?%
应变理论 BFo5\l:q8
几何方程;应变状态分析;变形协调条件;球形应变 张量和偏斜应变张量及其不变量; X&7F_#s
Mdl{}P0)
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T3k#VNH
一般情况下的胡克定律;各向同性体的胡克定律; Y?(r3E^x
a=h
xJ1O
弹性力学问题的建立 c.>oe*+
弹性力学问题的提法;按位移求解问题;按应力求解问题;应力函数;最简单问题的解法; jO!y_Y]B
U$_x
UG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D(R YI
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用应力表示的变形协调条件;平面问题的应力函数和双调和方程;平面极坐标问题的提法及某些具体问题的求解(其中包括轴对称问题,曲杆与带圆孔的板问题;楔体和半平面问题) A^)?Wt%*
d`
jjGEj
等截面杆的扭转和弯曲 %Ti}CwI`
等截面直杆的扭转;薄壁杆件的扭转; ]%?YZn<{
FW/W%^
空间对称应力分布 `bZ/haU}A
以位移表示的平衡方程的两种简单解;弹性半空间轴对称问题; r[lF<2&*R
aVK3?y2
能量原理及其应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