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73%人认为中国导师合格率低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0   

73%人认为中国导师合格率低

“读研值不值,关键看导师。”一位读者针对本报(中国青年报)上周报道《民调显示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研不值》传来了他的意见。 !?ZR_=Y%  
R3og]=uFzm  
  持续数年20%以上的研究生报名增长率,去年突然折了腰——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增速首次减缓,同比增长仅0.5%。本报上周刊发的民调结果与此恰相印证,在读者中引发热议:读研不值了? QpQ2hNf  
GO2q"a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站随之联合开展的一项跟进调查发现,53.6%的青年学子认为读研值不值的关键在于“跟了哪个导师”,导师在这个问题上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自己的努力”和“学校的名气”。 #Swc>jYc  
bl>W i@GL  
  “跟个好导师,读研就值得,跟个差老师,纯粹是浪费时间,甚至是倒贴。”一位网友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pm=O.)g4`  
IxUj(l1Fm  
  导师!导师! v4Ag~Ev cx  
3,v/zcV  
  去年毕业的孙嘉拒绝了某生物学研究所的硕博连读保送名额。“老板”的行为让她害怕,在师兄师姐的描述中,“导师活像监工,甚至舍不得让你毕业”,“每年都有学生主动放弃博士学位走人”。 YC 4 c-M  
4rL`||  
  选定心目中的导师后,孙嘉又毅然投入“猪狗不如的考研生活”。她对当初的选择不仅丝毫不后悔,甚至庆幸自己“没有跳入火坑”。在她眼里,导师之于研究生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不仅决定未来几年在学校里的境况,更决定了终身的发展。 Eu&$Rq}  
B=]L%~xL$  
  调查发现,考研的学生首重(64.1%)导师的科研能力。此外,“导师对学生是否尽职尽责”,也是半数参访者考虑的问题。而“缺少师德”,是37.6%的人对目前导师状况颇为失望的一大因素。 (Q||5  
"zNS6I?rzE  
  “我每星期一到星期六都得去给导师打工赚钱,干的活儿和操作工没啥区别。”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孙军(化名)郁闷地说,“导师每月给我150元,我还要交学费,这么大了,又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钱。” ^kcuRJ0*$  
Y1r'\@L w  
  “你叫我怎么不去想着赚外快,哪有时间、精力学习?”孙军反问。 [ >GblL  
'q;MhnU+  
  “导师可能都不认识我” ]7k:3"wH  
t1iz5%`p}  
  “我导师可能都不认识我。我们几个同门都是‘自学成才’。”一位选择博导作为导师的硕士生网友在调查中自嘲。 xzY/$?  
0&NM=~  
  博导资金足、课题多、地位高,是许多学生的首选,可是选了博导,你也不一定能见到他。“硕士几乎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孙军无奈地说。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博导分配手底下的副教授和博士做“小老师”的现象比较普遍。 ']2d^'TH  
\ CcVk"/  
  “忙(58.1%)”和“带学生太多(54.6%)”成为本次调查中青年学子们对导师最为失望的两点,之后才是“学术水平太低(51.1%)”。 @ ^F{  
KQ9w>!N[  
  “我整个研究生期间只见过他三次”,北京某高校硕士毕业生李丽(化名)说,“其中有一次还是在全校新研究生大会上远远地望了他一眼”。 AFsieJ  
]6v7iuvI  
  李丽导师的能力毋庸置疑,博导、副校长,但是,“能力强自然有很多事情来找你”。进入研究生学习后,李丽才发现,并不是越有名气、社会地位越高的导师越好,“因为他太忙了,忙得不可开交,忙得压根儿没空管你”。导师自己也跟他们连连道歉,“对不起啊大家,我真的太忙了。”唯一一次聚餐导师吃了一半,接了个电话人就走了。 Gl{'a1  
X(d:!-_m *  
  “一个导师两年能请学生吃几次饭就算好导师了?”有网友发出这样的质疑。 _G-6G=q  
Tg@G-6u0c  
  72.8%的人认为中国导师合格率偏低 9({ 9r[U  
D6e?J.  
  对于导师的评价,在本次调查中并不高,72.8%的人将国内导师的合格率选在了50%以下,甚至有28.0%的人认为以学术标准衡量,目前中国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导师“不足10%合格”。 zBTxM  
|]q{ qsy  
  李丽将这种不合格归结为一种无奈,“板子不能打在某个人或者某一类人身上”。实际上,她的导师还是“做得很不错的”,“他也是做科研做到一定程度才能坐到那个位置”。 (K6vXq.;\\  
l#ct;KZ  
  “老师也没办法”,李丽对导师也很理解。“他也想做研究,但是全国各地开会,各种各样的琐事,根本摆脱不开。” dQH8s  
{be|G^.c  
  赵莲觉得自己很幸运,她入学那一年,导师刚从国外回来,没有任何行政职务,每个月,所有学生都会和导师见一次面,安排好这个月的小研究方向,同时纠正上个月研究方向中的不足。相较于“研究所里百分之八九十的导师都是很浮躁的,忙于赚钱,忙于应酬社会关系”,赵莲的导师让她学到了“最有价值的治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A;ZluQ  
'^7Z]K<v  
  下一步博士也会贬值? ; 1?L  
.aWwJZ=[  
  近日,中科院化学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鸿飞在其博客上撰文“十有八九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以美国三流大学的水平的学术标准来衡量,中国大陆99%的研究员、教授和毕业的博士是不合格的”。 j1Sjw6}GCH  
h } &dvd  
  文章进一步指出,大家往往会高估国内学术界的能力和成就,因为大陆人才的总量实在太大,人们往往很容易看见冒尖的少数,而忽略绝大多数人的问题。 H<^3H  
vqUYr  
  不过,也有人对王鸿飞的观点提出质疑。一位接受采访的博士认为,王鸿飞的个人观点缺乏数据支持。“至少在我们生物学领域,国内这两年的进步就特别大,我们正在赶上国际一流实验室的工作水平,尽管差距仍然很大。”同时,该博士认为舆论说的情况可能是研究生扩招之后,有些院校出现了博士粗制滥造的情况,但一些名校和研究所的水平绝对是突飞猛进的。 (Y&gse1}!  
IwbV+mWQ  
  但在孙军眼里,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是“批量生产”,导师开学第一次见面就和学生说怎么写论文,“很多研究生上学就是为了写篇论文,拿张证书”。 NV} fcZ  
]B&jMj~y&  
  孙军认为身边许多人的研究目的不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文凭,毕业生学历高但是学术水平未必高,“如果导师也有类似目的,那就更没什么学术可言”。 H,/ =<Th;i  
}{J>kgr6  
  态度!态度! M!VW/vdywL  
ZZxt90YR'5  
  中央教科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程方平认为,肯定是一代学者比一代更有能力。导师的水平能力都是达到一定要求的,问题在于在现有的评价管理体制下,一些人没有尽力,有的人带的学生太多。 HuA4eJ(2  
ow,! 7|m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志忍也认为他所在的学科近几年和国际接轨,进步很大。关键是现在社会发展,分工愈加细化,以过去社会对学者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要求,现在学者肯定都不合格,同时他指出按照国外的标准评价中国学者并不合适,国外标准不一定能解决中国问题。 6]!Jo)BF  
6I]{cm   
  “关键在于导师的质量如何评价”,程方平指出,把这其中的逻辑顺序理顺是解决问题的切口。民调显示青年学子对于导师的评价,学术能力是一个方向,对待学术和学生的态度是更重要的一个方向,而这种态度就和整个环境、体制、风气息息相关。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免费考博论坛网址是什么? 正确答案:freekaobo.com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