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文学专业考研笔记——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李壮鹰)(目录)
M{SJ8+G
%evtIU<h
绪 论 _&S;*?K.
Ihv@2{*(b
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意义。Ⅲ(7-9) _9q byhS7
Mi\-
9-
试述如何从文化诗学的角度把握古代文论的意义与价值。Ⅳ(9-16) ^f9@=I
5sNN:m
试述中国古代文论三大话语体系的成因、特征及其对现代文论的影响。Ⅳ(20-28)(谈谈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三大系统。Ⅳ07) y=Z[_L!xr
*\cU}qjk
|<O^M q
o-JB,^TE
第一章 先秦时代的文学观念 vU(fd!V ?
oTx>oM,
第一节 概述 I
zVc
@!}/$[hu1
先秦时期值得关注的文论观点主要有哪些?Ⅲ(35) btC6R>0
C6h[L
简述中国古代“诗言志”说的主要内涵。Ⅲ(张)(7-9)(朱自清先生认为,“诗言志”的主张是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Ⅲ98)(“诗言志”说出自哪部典籍,请阐释它的理论内涵。Ⅲ03) 6']G HDK
t=|}?lN<
J3e'?3w[
<0? r#
}
第二节 孔子的文论 U#Iwe=
简述孔子“兴、观、群、怨”说产生的原因。Ⅲ(46-47) u J]uz%
Dy8H(_
简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主要内涵。Ⅲ(张)(15-16)(请阐释孔子“兴观群怨”说。Ⅲ03) V?mk*CU
TBky+]p@
S%B56|'
wXZ9@(^
第三节 孟子的文论 wy{sS}
2|]
<U[
试述孟子的主要文论观点。Ⅲ(52-56) %d40us8 E
eVB43]g
7FD,TJs
R0F [
第四节 荀子的文论 MPn/"Fij$
qR_Np5nHF
荀子之学对思孟之学的反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Ⅲ(59-60) +nim47
G2 V$8lh
简述荀子诗学观念的主要特点。Ⅲ(62-64) Cbl>eKw
dmcY]m
A f!`7l-
qFLt/
>
第五节 先秦道家思想的诗性特征 3)9e-@
!0UfX{.
简述庄子“言不尽意”论的内涵及其对文学批评的影响。Ⅲ(74-75) 0pl'*r*9
^eefR5^_w
Vpzjh,r-j
|id7@3leu
qW|h"9sr
第二章 两汉经学时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5|t-CY{?b
.y_ ~mr&d
第一节 概述 TDy)A2Z
WE_'u+!B
简述汉代经学神圣化对文论的影响。Ⅲ(81-82) odJE~\\hw
(^sb('"
试述两汉文论发展概况。Ⅳ(82-88) _ Qek|>
) te_ <W
+W8#] u|
{ehYE ^%N
第二节 《乐记》与《毛诗序》 PJe\PGh
+iQ~ Y2Gh
简述《乐记》的主要理论贡献。Ⅲ(88-91) l^o>7 cM
^YfAsBs&
《毛诗序》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Ⅳ(92-95)(《毛诗序》的基本文学观点。Ⅳ04) 5GPAt
sk0/3X*Q%
{_z6
\,:7=
第三节 司马迁、班固的文学思想 Et}%sdS
ANj%q9e!Yi
司马迁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Ⅲ(95-97) ?V_v=X%w
P>x88M
班固在文学批评方面有哪些贡献?Ⅲ(97-98) 6Q+VW_~
M$f
_I +
*]k E3
t
o#2.
第四节 扬雄的文学思想 HBk5p>&
HJ!)&xT
扬雄文学思想的核心是什么?Ⅲ(99-101) B8upv~U6
SxC(:k2b;
6e}T
zc\@(
)_kEy>YscZ
第五节 汉人对屈原的评价问题 >Wpd q( o
A 7|x|mW
试述汉代文人对屈原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Ⅳ(103-106) /T6Te<68^
7FP"]\x
第六节 王充的文学思想 y G>sBc
\D[~54
王充的文论观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Ⅲ(106-110) :+ "JPF4X
%u]>K(tU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 Me;Nn$'%
];0:aSi#
第一节 概述 V<REcII.
2Ju,P_<dt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取得哪些重大成果?请择要述之。Ⅳ(117-126) ^^)\|kW?
`k08M)
N=:xyv
Aq/wa6^%
r8L'C
6AmFl<
I]ol[
X0S
7|?Ht]
第二节 曹丕的《典论"论文》 Szlww
NW Pd~l+
曹丕的《典论"论文》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Ⅳ(127-132) j !`2Z@
tLx8}@X"
5d82M s
2{#=Ygb0
/s`xPxvt
d _koF-7
w~*"mZaG
.s@[-!
p
第三节 陆机的《文赋》 u+e.{Z!
z[_G
g8e
陆机的《文赋》中包含了哪些重要的文论观点?Ⅳ(133-139) 6~q"#94
(fWQ?6[
Ad`jV_z
u\G\KASUK%
陆机的《文赋》在哪些方面体现了魏晋之际审美风气的转变?Ⅲ(140-142) 4'#
_b
%|3UWN
o>Z+=&BZ@a
K?+Rq
第四节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 \>-%OcYlM
E^.
=^bR
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试述之。Ⅳ(145-157) ub]
w"N
jVu3 !{}
第五节 钟嵘的《诗品》 %G s!oD
`_v|O{DC{
简述钟嵘的“吟咏情性”论与传统诗论的联系与区别。Ⅲ(158-160) pc%_:>
/fc@=CO
+<H)DPG<
r
yO\$m
简述钟嵘“滋味”说的主要内涵。Ⅲ(160-162) @YTZnGG*
r 6STc,%5
YvK8;<k@-?
aNCIh@m~
钟嵘的《诗品》是如何评价历代诗人诗歌的?Ⅲ(163-166) ,tL<?6_
HIi5kv]}|
#\$R^u]!
Y75,{1\l0
nV%1/e"5
eg-,;X#
第四章 隋唐五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GV([gs
]|[oL6"
第一节 概述 <gKT 7ONtg
m$:o+IH/
试述儒、释、道三教并行对唐代文学和文论的影响。Ⅲ(172-175) 0>m-J
iFW)}_.
,xrXby|R"
0p_/eWww-
第二节 皎然《诗式》的诗学理论 W^q;=D6uh
Sf)VQ5U!Y
简述皎然《诗式》的诗学理论内容。Ⅲ(179-186) _d&FB~=
n9Z|
69W6>
Dm[4`p@IY\
2hl'mRW
第三节 韩愈的文学思想与“解构”倾向 }Z-]m
QdL
;|3K9
简述韩愈的儒学思想和文道合一的理论。Ⅲ(188-191) eqQA st#~
<Vr"
B]q
&?~
#n7uw
简述韩愈“不平则鸣”理论的主要内涵。Ⅲ(195-198) U&|=dH]-
)W~w72j-
第四节 白居易批判现实的诗歌理论 CEE`nn
-#H>kbs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对前人的发展和超越?Ⅳ(199-208) !j6]k^ra
e;R5A6|
第五节 司空图的诗学思想 c-!rJHL`
;OQ{
简述司空图诗论的主要观点。Ⅲ(210-218) (t1:2WY@
xCD|UC46?X
第五章 宋金元时代的文学思想 nk]jIRy^T
xXM`f0s@+]
第一节 概述 ZJ@M}-4O1
|_8-3
第二节 苏轼的创作理论
i=@.u=:
#Na3eHT
试述苏轼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Ⅳ(230-240) .R;HH_
i2A>T/?{
第三节 黄庭坚的诗学理论 F`3c uL[N
c%r?tKG6
试述黄庭坚诗学理论的主要内容。Ⅳ(241-248) G eN('0
~xpU<Pd*
第四节 理学家的文学观 ~mx me6"v
\T'uFy9&a
宋代理学家的文道观与唐宋古文家的文道观有何区别?Ⅲ(251-253) | Uf6k`
(m
4`l_
“以物观物”说Ⅱ(254-255) RyKsM.
>_(Xb%w
“涵泳”说Ⅱ(256-258) :XEP:8
s\,F6c
第五节 严羽的《沧浪诗话》 DcE)6z#
_>%P};G{>
简述严羽“妙悟”说的主要内涵。Ⅲ(259-262) &WE| 9
A&rk5y;
N}b/;Y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