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L0ZAF2O
<ol?9tm
IZxr;\dq6
原本不打算写这个帖子的,毕竟已经考过一年多了,而且考得也不好,但是最近经常被一些刚刚考过博、进或者没进复试的师弟师妹追问一些问题,所以还是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悟细细反思了一遍,写下来分享给同样处于困惑之中的后来人,不保证一定有用,只保证不说假话。 8`q"] BQN
,){WK|_
事实上个人感觉无论是做什么,如果你真想得到前人有用的体会,一定对这两种人的经验谨慎一点(但不是全盘否定),一是不需要努力很多就能成功的,二是没怎么付出就失败的。 ~Ecx>f4nX
YKa9]Q
虽然这两种人的结果迥异,但是他/她们的体验却很相似,都不会有对结局有太深刻的感触,当然不排除存在个例。如果真想把别人的经验拿来参考,建议找切切实实付出辛苦的那些人,不论其结果如何。 F>5)Clq
~|`jIqU
szy2"~hm
个人情况 CrX1qyR
!]P=v`B.
首先,说一下我个人的情况:本硕(同一院校)双非,目前在北京某985高校读博士一年级,本硕院校仅为一普通的二本大学,学校名字极多人没听过,所以考博同样付出过很多努力。 Ewo6Q){X
A*? Qm
考博之前一样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后来就在freekaobo没日没夜的找帖子、找资源,果然发现freekaobo不负所望,提供给我很多有用的信息和重要的复习资料。 `W4Is~VVv
,uS}wJAX
因为本科院校名声并不响亮,于是决定本科毕业后考研,考研时也付出了很多辛苦,但终究政治成绩太差,只考了40几分,无缘报考院校,后来调剂回本科院校攻读硕士学位。读研期间,连续四年(其中有一年是大四)参与了同一科研项目,确实累,因为干的都是基础工作,但是收获还是很多的。 HH^yruP\}
+<c(;Ucl?
转眼三年即逝,到了毕业的关头,因为之前目睹了同校师兄师姐由于出身低、成果少、参与项目少等种种原因在找工作的时候四处碰壁,这才决定走考博这条路,当然我本人也还是有一定的科研理想的。 R
"e53 3
\B8[UZA.&
考博其实是一个顺时的过程,只需要按照每一阶段的任务及时准备应该都还是来得及的。 tnw6[U!rh=
D}bCMN<
AXpyia7nU
做决定 \xOv 9(
:"Kr-Hm`
vi0nJ -Xg
freekaobo上关于这个方面的帖子数不胜数,但是我觉得这个并不需要纠结,如果非要纠结一下也别纠结太久,因为耽误太多时间终究不利,视自己情况,很多师弟师妹也问我给个建议,但是我真的不清楚你们的情况,也不能帮你做任何决定。 [L>AU;
:
@86I|cY
因为每年全国考博(申请制除外)时间一般是在3月份,晚一点的4月份,所以做决定的时间节点不宜晚于上一年的10月份,这个时间也是大多数院校网报志愿的时间,错过只能再等一年。而且对于研三的师弟师妹,两个月后你们应该即将迎来一个春节的假期,除此之外,年后硕士毕业论文的各项事宜还会占用很大一部分时间,真的欲绝从速,早作准备。 6 kAXE\T
~01Fp;L/
我就是在2016年10月份决定,12月份开始准备的,但是不巧正赶上导师项目年终要有各种大小汇报、总结,还要出书面的报告,后来由于时间紧张假期之前就只复习了英语,真正进入复习状态是在春节假期之后,年初五当天我就赶回了学校,开始了40余天的紧张复习。 AM4
:xz
:-1
i1d
3月初考了中科院京区某所、3月末考了京区某985高校,期间还要应付毕业论文诸事,但是毕业论文的质量我还是有一定自信的,因为前期的工作积累非常充分。 . AX6xc6
=' #yG(h
>6
6v+
找专业、找学校、找导师 k!sk\~>YO
s;YuB#Z
T3^(I~03
这三个方面不分先后,也没法截然分开,但是切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本人本硕博的专业不变,所以提醒专业跨度大一点的同学谨慎参考。正因为专业方向不变,所以业内的高校基本有一些了解,自然也就接触至少听说过一些比较有名的导师。 %x|0<@b7-
~Z
x_"
在这里给大家几个小建议,如果你能通过熟悉的老师或朋友或家人等联系上有意报考的导师,最好请他/她们帮忙引荐一下,并且一定要亲自主动联系,有时间和机会最好和导师见个面,相互了解一下。 6?KJ"Ai9
2k"!o~s^
引荐并不是投机,而是导师也希望自己能对即将招考的学生有一些了解,而且是越多越好,就像我们买东西一样;亲自主动联系显得我们有礼貌而且有诚意,但是切忌频繁到让老师厌烦。 <5l!xzvw
mdukl!_x
见面聊一聊其实是个互利的过程,就是让双方都了解一些要招考的学生(或是要报考的导师及其研究方向)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避免发现得不及时日后产生尴尬,当然带不带见面礼就自己衡量吧,不带自己不好意思,带多了或者是太贵重了导师不好意思。 L2^M#G@t
>^
M=/+<c
专业要不要换、要不要偏同样因人而异,看个人需求。学校也是一样,毕业要求、专业程度、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离家或者离某个人近一点还是远一点,均需综合考虑。 Fs;_z9ej-u
MbjMO"}
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就是你要报考的学校、专业和导师有多少个招生名额、其中有多少是申请的、有多少硕博连读的,这个除了学校和院系的官网会有说明还需多方了解信息。 tD\%SiTg=b
O{nM
yB
比如今年就有一个报考我导师的师弟,其实他是去年和我一起考的,结果复试表现差了一点就被刷掉了,今年二战仍旧考我导师,导师事先联系好了,初试复试成绩也都很好,但是唯独不妙在我导师今年可能没有招生名额(突发情况,导师之前也不知道),4月末复试完到现在还没有消息。 =9#cf-?
:sXn*k4v
虽然我们不害怕竞争,但是在考博这件事上确实不宜冒险,尤其是对于尚未工作的师弟师妹。 X\'+);Z
K
na
x9VR>ux&
复习 a 9f%p
P|4qbm4%O,
T_*R^Ukb5
对于大部分和我一样天资平庸的闷头儿学子来讲,除了多努力之外没有其它的提高途径。因为要考两个院校,所以复习压力还是很大的,好在这两个院校有一门相同的专业课,而且我比较熟悉。 fI1,L"
b6A]/290x
中科院的英语是我最先准备的,大概从2016年11月份开始,但是春节假期之前没怎么动,可能也是紧迫感不够,春节返校之后才步入正轨,体会就是中科院的英语不光题量大,而且很容易做错,好在题型和分布中规中矩;但是报考研究所的专业课考的内容很多,两门专业课指定了6本参考书,等我乖乖地把这6本书全买到手之后发现,同一学科的3本书居然侧重点不一样,于是后来索性就从啃书变成了吞书。 b(|1DE0Cv
{%Q&CQG_
报考高校的英语一样很难,但是题型和中科院不一样,说实话高校的英语是我在考过中科院的那半个月里才开始复习的,去掉满是悲伤(考完中科院之后真的什么心情都没有了)的前一周,正儿八经复习的时间只有一周;高校的两门专业课只指定两本书,因为有一些基础所以感觉复习难度并不是很大,后来专业课果然考得还可以。 o&b1-=MC2
or{X{_X7
说这些就是为了提醒各位: RkuPMs
Hw;
;OynkZs)
第一,尽早了解需要考试的科目和参考书,多少看一遍书总会有帮助的; sX$EdIq
\5s#9
第二,给复习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切忌总以为时间充足,真正复习起来你就知道多少时间似乎都不够用,怎么复习都觉得不充分;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