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jv<BGr=4;
T5?@'b8F6
)D_#
原本不打算写这个帖子的,毕竟已经考过一年多了,而且考得也不好,但是最近经常被一些刚刚考过博、进或者没进复试的师弟师妹追问一些问题,所以还是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悟细细反思了一遍,写下来分享给同样处于困惑之中的后来人,不保证一定有用,只保证不说假话。 sYM3&ikyHI
S
{gB~W
事实上个人感觉无论是做什么,如果你真想得到前人有用的体会,一定对这两种人的经验谨慎一点(但不是全盘否定),一是不需要努力很多就能成功的,二是没怎么付出就失败的。 .P+om<
~B
6,*hzyy}Qu
虽然这两种人的结果迥异,但是他/她们的体验却很相似,都不会有对结局有太深刻的感触,当然不排除存在个例。如果真想把别人的经验拿来参考,建议找切切实实付出辛苦的那些人,不论其结果如何。 / =&HunaxI
(b%&DyOt
1^^<6e
个人情况 !4TM gM
mlc0XDS%
首先,说一下我个人的情况:本硕(同一院校)双非,目前在北京某985高校读博士一年级,本硕院校仅为一普通的二本大学,学校名字极多人没听过,所以考博同样付出过很多努力。 INqD(EG
k"X<gA
考博之前一样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后来就在freekaobo没日没夜的找帖子、找资源,果然发现freekaobo不负所望,提供给我很多有用的信息和重要的复习资料。 >5-z"f
0mk-o
因为本科院校名声并不响亮,于是决定本科毕业后考研,考研时也付出了很多辛苦,但终究政治成绩太差,只考了40几分,无缘报考院校,后来调剂回本科院校攻读硕士学位。读研期间,连续四年(其中有一年是大四)参与了同一科研项目,确实累,因为干的都是基础工作,但是收获还是很多的。 {#"[h1
7\I,;swo
转眼三年即逝,到了毕业的关头,因为之前目睹了同校师兄师姐由于出身低、成果少、参与项目少等种种原因在找工作的时候四处碰壁,这才决定走考博这条路,当然我本人也还是有一定的科研理想的。 veX#K#
F;$z[z
考博其实是一个顺时的过程,只需要按照每一阶段的任务及时准备应该都还是来得及的。 7`-f N|
\`3YE~7J/
@%Y$@Qb{
做决定 yneIY-g(p
d$.t0-lC
S9BwCKH
freekaobo上关于这个方面的帖子数不胜数,但是我觉得这个并不需要纠结,如果非要纠结一下也别纠结太久,因为耽误太多时间终究不利,视自己情况,很多师弟师妹也问我给个建议,但是我真的不清楚你们的情况,也不能帮你做任何决定。 g=W1y
-p
Et=
因为每年全国考博(申请制除外)时间一般是在3月份,晚一点的4月份,所以做决定的时间节点不宜晚于上一年的10月份,这个时间也是大多数院校网报志愿的时间,错过只能再等一年。而且对于研三的师弟师妹,两个月后你们应该即将迎来一个春节的假期,除此之外,年后硕士毕业论文的各项事宜还会占用很大一部分时间,真的欲绝从速,早作准备。
peW4J<,
%T9'dcM
我就是在2016年10月份决定,12月份开始准备的,但是不巧正赶上导师项目年终要有各种大小汇报、总结,还要出书面的报告,后来由于时间紧张假期之前就只复习了英语,真正进入复习状态是在春节假期之后,年初五当天我就赶回了学校,开始了40余天的紧张复习。 S
?v^/F
+<qmVW^X
3月初考了中科院京区某所、3月末考了京区某985高校,期间还要应付毕业论文诸事,但是毕业论文的质量我还是有一定自信的,因为前期的工作积累非常充分。 Gp*U2LB
66RqjP '2
fd Vye|%
找专业、找学校、找导师 lM0
`yh
>v1E;-ZA
4q%
hn3\
这三个方面不分先后,也没法截然分开,但是切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本人本硕博的专业不变,所以提醒专业跨度大一点的同学谨慎参考。正因为专业方向不变,所以业内的高校基本有一些了解,自然也就接触至少听说过一些比较有名的导师。 :.xdG
>\n3
~r(/)w\
在这里给大家几个小建议,如果你能通过熟悉的老师或朋友或家人等联系上有意报考的导师,最好请他/她们帮忙引荐一下,并且一定要亲自主动联系,有时间和机会最好和导师见个面,相互了解一下。 AH?T}t2
~Ey)9phZK
引荐并不是投机,而是导师也希望自己能对即将招考的学生有一些了解,而且是越多越好,就像我们买东西一样;亲自主动联系显得我们有礼貌而且有诚意,但是切忌频繁到让老师厌烦。 2VSs#z!
y~ubH{O#
见面聊一聊其实是个互利的过程,就是让双方都了解一些要招考的学生(或是要报考的导师及其研究方向)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避免发现得不及时日后产生尴尬,当然带不带见面礼就自己衡量吧,不带自己不好意思,带多了或者是太贵重了导师不好意思。 Bg
PwIK
x
'VH%cz*
专业要不要换、要不要偏同样因人而异,看个人需求。学校也是一样,毕业要求、专业程度、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离家或者离某个人近一点还是远一点,均需综合考虑。 Y@
&1[Z
P1\:hh
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就是你要报考的学校、专业和导师有多少个招生名额、其中有多少是申请的、有多少硕博连读的,这个除了学校和院系的官网会有说明还需多方了解信息。 FPg5!O%
W_]Su
比如今年就有一个报考我导师的师弟,其实他是去年和我一起考的,结果复试表现差了一点就被刷掉了,今年二战仍旧考我导师,导师事先联系好了,初试复试成绩也都很好,但是唯独不妙在我导师今年可能没有招生名额(突发情况,导师之前也不知道),4月末复试完到现在还没有消息。 A'jw;{8NpF
L\O}q
虽然我们不害怕竞争,但是在考博这件事上确实不宜冒险,尤其是对于尚未工作的师弟师妹。 .JkcCEe{G
lQt&K1m
cwe@W PE2
复习 ^N{Lau
WKHEU)'!
xK
ol
对于大部分和我一样天资平庸的闷头儿学子来讲,除了多努力之外没有其它的提高途径。因为要考两个院校,所以复习压力还是很大的,好在这两个院校有一门相同的专业课,而且我比较熟悉。 /.?m9O^
F
d&!ZCq#_e
中科院的英语是我最先准备的,大概从2016年11月份开始,但是春节假期之前没怎么动,可能也是紧迫感不够,春节返校之后才步入正轨,体会就是中科院的英语不光题量大,而且很容易做错,好在题型和分布中规中矩;但是报考研究所的专业课考的内容很多,两门专业课指定了6本参考书,等我乖乖地把这6本书全买到手之后发现,同一学科的3本书居然侧重点不一样,于是后来索性就从啃书变成了吞书。 )isJ^ *6y
z}L3//
报考高校的英语一样很难,但是题型和中科院不一样,说实话高校的英语是我在考过中科院的那半个月里才开始复习的,去掉满是悲伤(考完中科院之后真的什么心情都没有了)的前一周,正儿八经复习的时间只有一周;高校的两门专业课只指定两本书,因为有一些基础所以感觉复习难度并不是很大,后来专业课果然考得还可以。 "CS{fyJ
z j[/~I
说这些就是为了提醒各位: @D<KG
cqr4P`Oj
第一,尽早了解需要考试的科目和参考书,多少看一遍书总会有帮助的; U?%1:-#F
01UEd8
第二,给复习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切忌总以为时间充足,真正复习起来你就知道多少时间似乎都不够用,怎么复习都觉得不充分; ka3(sctZ5
l1Zf#]x
第三,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复习资料会越来越多,但是多了也未必就是好事,返到容易抓不住重点,这就要求我们一定有基本的判断能力。 rQW&$M
c4T8eTKU
比如我去年就买了两个版本的近十年中科院英语的复习材料,但是后来居然惊奇的发现同一年真题两个版本给出的答案和解释居然不一样,于是后来就舍弃了一本(白白耗费了我几十RMB)。 W6b5elH@
hQm"K~SW=
"R"7'sJMI
初试和复试 $@[`/Uh
yK1Z&7>J>
~"<AYJlO
这个部分的细节尤其多,衣食住行各方面都需要有预算。第一,早定住处,因为全国各院校的考试时间都差不多,所以一定要提前预定,以免找不到合适的住处对考试有不利影响,包括安全、住宿环境、交通条件,购物场所等等。 *?k~n9n5U
%&c+}m
首先,安全是第一位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其次,住宿环境是否安静、干净、混乱和有助于睡眠;再者,到达考试现场是否便捷,这就要求我们不宜把住处定得太远,以免出行过程中不确定事件的发生;还有购物,起码能满足基础的生活保障,缺什么及时采购。 ;ew3^i.du
'>GZB
第二,提前计划好如何解决吃饭问题,不一定美味,只要卫生、能填饱肚子即可,尤其是中午的考试间隙,不足以休息,但是吃顿饭还是来得及的,幸亏当时我女朋友提前把午餐定好,一考完试就给我送过来,看着我吃完她再返回住处,至今想起来还满满的幸福和感动! Ab]`*h\U
p8%/T>hK
第三,只要没考完试都不要远行,万一没能及时赶回来耽误了正事哪多哪少? \6UK:'5{
LuM[*_8
第四,古语云“鸡鸣早看天”,提前看好天气,以免造成不便。 -ejH%CT
MroJ!.9
第五,不管是初试还是复式,都可以提前约见一下导师,如果能见面就把自己的成绩和考试情况和导师说一下,如果导师忙就不要太勉强。即便是约见,导师也无非就是鼓励或是安慰一下,可以侧面了解一下导师的报考情况,但是不宜追问过多,显得急功近利。 =Q % F~
QLq^[>n
&_q&TEi
心态和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