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博士学位课程 N*lq)@smq
nV
McHN
博士生课程应结合博士生的研究领域和所需知识结构,以及提高创新能力的需要来确定。博士生的学位课程分为两类:(1)公共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第一外国语、第二外国语(个别学科、专业,经导师同意,可免修第二外国语)。(2)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一般为2—3门,必要时还可开设若干涉及学科前沿动态的讲座课。博士生的公共课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开课,统一组织考试。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由各院(系、所)组织开课、考试。博士生学位课程的学习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C1|e1
IL}pVa00{n
博士生的专业课设置,一般应包括三类课程:一是拓宽加深专业基础的基础理论课、实验课;二是为进入学科前沿或结合研究课题需要的理论专著、文献专题的研读与讨论课;三是为适应学科交叉、拓宽知识面需要的跨门类、跨学科的课程。 L1Fn;nR
^Cyx"s't
博士生的专业课程考试,可以分科举行,考2—3门课程,也可举行一门综合考试。综合考试和成绩评定由考试委员会主持。考试委员会由导师提名、学位分会批准,由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具有相当于教授职称的3至5位专家组成。 PFG):i-?
*2 4P T7
各科考试的原始材料包括试题、答卷、记录、录音带等和成绩单经考试委员会成员签字后送院(系、所)长期保存备查。 f&ZxG,]Hi
:{LVS
nG
六、中期考核 0X0HDQ
'7wI 2D
为了确保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在入学后第三学期的第1—6周,各院(系、所)要成立考核小组对博士生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品德和治学态度、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 lV`y6 {o#T
vp4!p~C{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导师提出意见,院长(系主任、所长)审核后报研究生院院长批准,中止其博士学习。 Rr4r[g#
T
{(6*^g<B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校纪校规和公共道德,品质恶劣,不宜继续培养者。 6VQ*z8wLw
F]z xx
2.没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位课程学习任务,或有两门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下者。 ]Vl*!,(i
=^q:h<
3.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者。 *u
3K8"XZ
#rzxFMA"
中止学习的博士生,系在职者,退回原单位;系应届硕士毕业生考取者,按硕士毕业生处理;系硕博连读生或同等学力考取者,经批准可改做硕士学位论文。 E} Uy-
?*4&Z.~J
七、与国外合作培养博士生 ^z9ITGB~tV
h k(2,z
1.派往国外合作培养博士生的工作应根据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有组织、有领导地安排。 }v0oFY$u`H
(
y2%G=.j
2.选择合作培养博士生的国外大学(研究机构)应是双方导师有共同研究领域,国外导师力量强,科研条件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 eO(VSjo'`
9!_`HE+(XJ
3.出国合作培养的博士生是以访问学者身份在国外进行课题研究,学生应按期回校申请学位,完成学位论文答辩,不可自行在国外改变身份、申请为该校博士生,并在国外申请学位。 qK.8^{b
a`q">T%q
4.选派出国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应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出国手续。 h+,zfVJu
:~
zK0v"
八、科研和博士学位论文工作 i)+@'!6
iZgv
VH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较强能力,并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_;v4]MU
IZi1N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明确科研方向,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一般应于第二或第三学期内初步拟定论文题目并写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经导师及教研室主任同意后,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工作计划,包括研究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进行方式、完成期限等。教研室应协同导师,对博士生的科研经费来源、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等尽早考虑,采取措施。 eDX{}Dq(
Wl;F]_|*(
博士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有学术论文发表,具体标准参见学校有关规定。
nI|jUD+y
jGb+bN5U7
在博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后,院(系、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认真做好学位论文的审阅和答辩工作,把好学位授予质量关。 3"6lPUS
8"N<g'Yl,
如发现论文有剽窃、作假等问题,一经认定,将对论文作者及导师作出严肃处理。对已授予的博士学位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