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91807
精华:
0
发帖: 5
流量: 1 M
威望: 15 分
介绍博友: 1 个
人民币: 0 元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 2011-04-09
最后登录: 2011-04-26
|
2002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地质学博士考试大纲
2002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mr
m^e9*Z 《石油地质学及其新进展》考试大纲 hjO*~
石油地质学基础部分(70分)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li*G]:J 一、油的成分和性质 j8|g!>Nv 二、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 ZcuA6#3B 三、油田水的成分和类型 QDpEb=|S 四、重质油的成分和性质 5L:1A2Z?c 五、石油沥青类中的碳、氢、硫、氧、氮同位素 $?,a[79 第二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UgWs{y2SE. 一、干酪根热降解成烃的基本原理和模式 AtR?J"
3E 二、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判识 )}TLC 2% 三、烃源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0-
LpqX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O62b+%~F 一、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gPAX4' 二、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s>0Nr 三、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1g"?] 四、盖层的类型及其封盖机理 LqdY Qd51 第四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Qb8
KPpd 一、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相态、通道和模式 /7!""{1\\ 二、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和时期 T#pk]c6Q 三、油气运移的疏导体系 7iJ&6=/ 四、地下流体势分析 nhG
J 第五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 \5Vde%!$Z 一、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H:p Z-v* 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与油气聚集的基本原理 IrMl:+t\ 三、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及油气成藏史研究 n.hv!W0 第六章 地温和地层压力及其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g*w<* 一、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 [ofqGwpDG 二、地层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 tNVV)C 三、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r_EcMIuk 第七章 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 azjEq$<M 一、构造油气藏 ?Qb<-~~
j1 二、地层油气藏 ,ZblIOWb 三、岩性油气藏 $,xnU.n 四、其他类型的油气藏 : S$l"wrh\ 第八章 油气聚集单元 Z ,^9Z 一、油气田及其类型 K^r)CCO 二、油气聚集带及其类型、油气藏组合、在盆地中的分布 `:'w@(q 三、含油气盆地及其类型 8@NH%zWBp 四、油气系统 e T'nl,e| 第九章 油气资源分布 7VK}Dy/Vvn 一、我国油气资源分布轮廓 A?TBtAe 二、世界油气资源分布轮廓 PX|=(:(k 三、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
EkT."K 第十章油气资源评价概述 q_
=b<.; 一、油气资源概念及序列 Y-ux7F{=z 二、盆地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 R{,ooxH\J 三、区带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 )'l*Tl 四、圈闭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 m~Ld~I" ( *G\g=D `P Xz ,2oF:H ,n!vsIN 石油地质学新进展(30分) 第一章 低熟油与煤成油理论 dk8wIa"K` P#v*TD' 第一节 低熟油气形成机理 hzI*{ 一、低熟油的概念 (2?G:+C 7 二、低熟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 H1!iP$1#V 三、低熟油气的性质及其判识标志 j?b\+rr 四、低熟油气形成机理及地质模式 GFSt<k)
五、我国低熟油的分布及其资源前景 m?s}QGSka 第二节 煤成油形成机理 @|yeqy_: 一、煤成油的概念 VcK}2<8:+~ 二、煤和煤系地层的生油潜力 uhN%Aj\iu( 三、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zr76_~B1u 四、煤成油的形成机理和模式 66snC{gU 五、我国煤成油的勘探前景 Z?MoJ{.!?R 第二章 油气成藏理论新进展 r%Rs0)$yj 第一节 流体压力封存箱 59(U `X 一、封存箱的概念 Z?i /r5F 二、封存箱的特征 @|bP+8oU 三、封存箱的识别 89o)M5KQ 四、封存箱的形成机理 O?bK%P]ay 五、封存箱与油气成藏 G@S&1=nj3 第二节 天然气成藏机制
g.% 一、天然气的溶解性 x}fn'iUnm 二、天然气的扩散性 Bz8 &R|~>" 三、天然气运聚动平衡 l#3($QV, 第三节 非常规天然气聚集 8YY|;\F)J~ 一、深盆气 Vu0KtG9 二、天然气水合物 dAx96Og:X" 三、煤层气 Bp AB5=M0 第三章 油气系统 mkvvNm3 一、油气系统的概念 ;mm!0]V 二、油气系统的划分与命名 f<[jwhCWV 三、油气系统的研究程序与研究内容 M%Ku5X6:/ 四、油气系统研究中的关键技术 ']51jabm O^{1RV3:,T ,W5.:0Y;f[ 参考书:张厚福、方朝亮、 高先志等编,1999,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vfvlB[ 钟宁宁、张枝焕编,石油地球化学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张厚福编,石油地质学新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o|S)C<w 郝石生等著,天然气运聚动平衡原理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Z5+$Ij 胡见义、黄第藩等,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wN]J8Ir :,]S}R >POO-8Q fhpX/WE6 o sdOw8 .{dE}2^ yM$J52#d# H~+xB
1 eO5ktE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