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2002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地质学博士考试大纲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1-04-10   
来源于 考博资料 分类

2002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地质学博士考试大纲

2002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BW,pT  
《石油地质学及其新进展》考试大纲 2#3R]zIO  
石油地质学基础部分(70分)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tM/`:Qp  
一、油的成分和性质 %5%Wo(W'  
二、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 AX+d?M  
三、油田水的成分和类型 ]B4mm__  
四、重质油的成分和性质 J|-HZ-Wk|J  
      五、石油沥青类中的碳、氢、硫、氧、氮同位素 {O) &5  
    第二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lWvd"Vlt  
      一、干酪根热降解成烃的基本原理和模式 5H+k_U  
      二、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判识 ;L2bC3  
      三、烃源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09Y?!,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p8l#=]\ ;  
      一、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P-[K*/bPw  
      二、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Kdu\`c-lB  
      三、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1Nnn  
      四、盖层的类型及其封盖机理 Q/)ok$A&  
第四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X vMG09  
一、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相态、通道和模式 |+-i'N9  
二、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和时期 % VpBB  
三、油气运移的疏导体系 CqK#O'\  
四、地下流体势分析 v&2@<I>  
    第五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 #G` ,  
      一、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uz3pc;0LPY  
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与油气聚集的基本原理  /;6@M=6u  
三、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及油气成藏史研究 m,C,<I|'d  
第六章 地温和地层压力及其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M,VwwN  
      一、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 F*t_lN5{  
      二、地层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 Qk.Q9@3W  
      三、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1~|jmi(  
   第七章 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 =4<S8Cp  
     一、构造油气藏 A]Tcj^ #  
 二、地层油气藏 .# 55u+d,  
     三、岩性油气藏 \UqS -j|  
     四、其他类型的油气藏 F4E3c4 81  
   第八章 油气聚集单元 a,*p_:~i  
     一、油气田及其类型 D`:d'ow~KQ  
     二、油气聚集带及其类型、油气藏组合、在盆地中的分布 k\sM;bCv7  
     三、含油气盆地及其类型 xVkTRCh  
     四、油气系统 30 [#%_* o  
   第九章  油气资源分布 6QLQ1k`  
     一、我国油气资源分布轮廓 n<<=sj$\!  
     二、世界油气资源分布轮廓 ? x"HX|n  
     三、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 R G0S  
   第十章油气资源评价概述 g(1B W #$  
     一、油气资源概念及序列 #CA%]*l*F  
     二、盆地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 3<Z'F}lg  
     三、区带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 ^+%tlX_+.  
     四、圈闭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 /X^3=-{8  
  G_M:0YI@  
Q:kVCm/;  
  z_Wm HB  
p2x1xv  
石油地质学新进展(30分)
第一章  低熟油与煤成油理论 Lo9G4Cu  
xY2}Wr j,  
第一节    低熟油气形成机理 -jxWlO  
一、低熟油的概念 s[3![ "^Y  
二、低熟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 ) \-96 xd  
三、低熟油气的性质及其判识标志 6h2x~@  
四、低熟油气形成机理及地质模式 Jh$"fr3  
五、我国低熟油的分布及其资源前景 #d Z/UM(u  
第二节    煤成油形成机理 B;GxfYj  
一、煤成油的概念 6Z(*cf/s  
二、煤和煤系地层的生油潜力 +ze}0lrEL  
三、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D?((_+  
四、煤成油的形成机理和模式 tw'hh@7-Y  
五、我国煤成油的勘探前景 xd^&_P$=  
第二章 油气成藏理论新进展 Z 7s;F}=  
第一节       流体压力封存箱 ~$4]HDg  
一、封存箱的概念 Ecxj9h,S  
二、封存箱的特征 |N:MZ#};  
三、封存箱的识别 T?X^0UdJj  
四、封存箱的形成机理 \6 \hnP  
五、封存箱与油气成藏 (2z %U  
第二节       天然气成藏机制 &/](HLdF  
一、天然气的溶解性 )A="eW_>  
二、天然气的扩散性 la'e[t7  
三、天然气运聚动平衡 99^AT*ByY  
第三节       非常规天然气聚集 Gn]d;5P=  
一、深盆气 hPa n  
二、天然气水合物 96c"I;\GXX  
三、煤层气 br0u@G  
第三章  油气系统 $ZQ"({<w<g  
一、油气系统的概念 0Tcz[$?  
二、油气系统的划分与命名 XwcMt r*  
三、油气系统的研究程序与研究内容 6|,e%  
四、油气系统研究中的关键技术 ql^g~b  
  8N% z9b  
u7HvdLql  
参考书:张厚福、方朝亮、 高先志等编,1999,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8;TAb.r  
钟宁宁、张枝焕编,石油地球化学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张厚福编,石油地质学新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9#uIC7M  
郝石生等著,天然气运聚动平衡原理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SgD 5Ln}  
胡见义、黄第藩等,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gt:gx>a  
  h40'@u^W  
"OO96F  
  GuT6K}~|D  
# e/2C  
  {LP b))  
dIk' pA^d  
  Uo2+:p  
)u;JwFstX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关键词: 博士 地质学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免费考博论坛网址是什么? 正确答案:freekaobo.com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