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 法 学 N\t1T(C|
1999年 m!XI {F@x
"SWMk! 1、从罪刑法定原则论述犯罪的实质定义与形式定义的关系。 6XEZ4QP}
fbrp#G71y 2、我国减免刑事责任的根据和事由 Qz<d~N
{hSGv 3、评费尔巴哈心里强制说 qg z*'_S
)G^TW'9 2000年 CDMfa&;T
~ <0Z>qr 1、报应刑与教育刑之争及其对刑事政策的影响 4z7G2
Ftb%{[0}u3 2、从罪刑法定原则角度评价空白罪状的刑法规范 +%J\y^09kr
2)iD4G` 3、原因自由行为 1ZJ4*b n
*ck}|RhR 2001年 ul7o%Hs
m/&i9A 1、刑法的公正与功利的关系 khd5 Cf[
`hh9"Ws% 2、法条竟合及其适用原则 /4S;QEv
3&&+YX 3、法益侵害说 qV1O-^&[f=
)-P!Ae_.v 2002年 To"dG&h
I8m:3fL" 1、罪刑均衡与刑法个别化关系 u4'z$
>B
'E]A.3-Mt 2、正犯与共犯的关系 Dk)}|GJ()"
=Z0t :{ 3、期待可能性 _j#SpL'P
`"y`AY/N 2003年 8:;#,Urr
eMMx8E)B 1、试论罪刑关系 kl7A^0Qrz
q=c/B(II! 2、片面共犯 83;IyvbL
[,f)9v) 3、持有型犯罪 1$LI px
~t/JCxa
2004年 %]4-{%v
hY8#b)l~lu 1、中国犯罪构成理论与德日之比较 rg&+
"n?<2
wso 2、强奸幼女罪司法解释置评 ey1Z/|
F-0Ud
V 3、刑罚目的综合理论 oh\
,OW
!oMt_k X 2005年 x
PQL?.
1、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政策的关系 WcGXp$M
2、客观未遂与主观未遂 #ooc)),
3、责任犯的刑事责任根据 960qvz!
2006年 'DAltr<
1、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其立法体现与司法表现 rihlae5Kz
2、过失危险犯 $L{7%]7QC
3、简评(日)大土家 仁的“人格刑法学”
b=LF%P
2007年 Es;;t83p
1.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刑罚改革 ,P@QxnQ
2.论商业贿赂 Ak=UtDN[
3.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理论 dF,DiRD
2008年 QkX@QQT?
[font=ˎ̥]1、论法益的概念及其在刑法学体系中的作用[font=ˎ̥] ;BTJ%F.
[font=ˎ̥]2、论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机能的关系[font=ˎ̥] ay[+2"
[font=ˎ̥]3、许霆案件的法理学分析 <nA3Sd"QfV
*/U$sZQ)
?UK:sF|(O
{Gkn_h-^
+{ab1))/
:yD@5)
犯罪学、监狱学 @Z2/9K%1'
1999年 \>[gl!B_Rr
@7|
)RSBQz 1、简析20年中国社会变迁对犯罪的影响 SRk7gfP*q
}rxFS
<j 2、加洛法罗的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分类的理论 u
N&M\(
~[;{ 3、服刑犯人的法律地位 Ib(,P3
]Hj`2\KD.d 2000年 7eH@n<]Y2
bgXc_>T6_y 1、评龙布罗梭 Px#4pmz
B2"+Hwbk 2、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mZ &]
?(M\
:`G' 3、狱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Xa\
]ua_
[ 1D)$" 2001年 ,dq`EsHg`M
W.sD2f 1、刑事社会学派对行刑制度的影响 B
C&^]M
33S`aJ 2、社会控制与犯罪发生的相关性 2f
/bEpi
J2x$uO{Bn 3、20世纪美国的犯罪学理论及萨瑟兰的贡献 gGD]t;<u
wf^cyCR0 2002年 JCBnFrP
@u7%B}q7: 1、评述标签理论 34^Q5B~^J
ROcY'- 2、刑事执行权的合理配置 f2 VpeJ<p
-1dIZy 3、论经济结构调整与犯罪预防 NF@i#:
*YMXiYJR 2003年 vsxvHo
t=
"
4k"U1 1、加洛法罗关于犯罪原因的主要观点 k$Nx6?8E
15RI(BN 2、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犯罪变化特点 3Bu D/bs
=/)Mc@Hb 3、制约监狱效能的主要因素 8Fyc#Xo8
7 B4w.P,B 2004年 |8b$x| B
8JFnB(3xU 1、行刑社会化(冯卫国) 2*b#+ b
gt(X!iN] 2、流动人口犯罪原因 i&?
78+:
$L $j
KNwf 3、菲利的犯罪饱和说 $u(M 4(}
c=uBT K
* 2005年 T=iZ9w
@Wlwt+;fT 1、迪尔凯姆的犯罪学思想 ?}!gLp
wt3Z?Pb 2、黑社会犯罪(刘守芬) !]UU;8h~
Y:#kel< 3、犯罪加害人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 U[H+87zg
<%5-Pz p 4、累进处遇制度 w7.?zb !N
^+Y-=2u: 2006年 uH~ TugQ~
5r2ctde)Y 1、网络犯罪的特征与预防 t8a@L(J$
l%Fse&4\ 2、评犯罪原因的经济学理论 A(_^_p.|
r5fz6" 3、试评罪犯矫正对综合治理的意义 _sCJ3ZJ
Q'%5"&XFD 2007年 IJb1)
ZuR
m}'t'l4 c 1.被害人国家补偿 p7ns(g@9
9^[5!SMzCj 2.有组织犯罪的特征 7T(OV<q;#
<^X'f 3.监狱行刑理论的社会化变迁 +H m+#o
spoWdRM2 2008年 6pdl,5[x-
wDC/w[4: [font=ˎ̥]1、试论古典犯罪学和实证主义犯罪学的异同。[font=ˎ̥] CFS3);'<|
[font=ˎ̥]2、试论赫希的社会约束理论。[font=ˎ̥] O|7
{%5h
[font=ˎ̥]3、试论我国监狱分类制度及其完善[font=ˎ̥] (gJ
)]/n